地理標誌助力打造「品牌江蘇」

2020-12-22 江蘇經濟報

軟糯香甜的阜寧大糕、酥脆爽口的恆北早酥梨、光澤鮮豔的鹽東羊角椒……12月18日,在鹽城市地理標誌產品的陣陣飄香裡,江蘇省地理標誌工作經驗交流會暨「蘇地優品」直播推介鹽城專場活動正式拉開帷幕。

「做好地理標誌保護工作,既是堅持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也是促進區域特色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對於提升受保護產品的品質和出口競爭力、提高產品附加值和生產者收入、保障消費者權益以及保護傳統文化遺產,都具有重要意義。」會上,國家知識產權局保護司地理標誌與官方標誌處副處長朱曉東的一番話擲地有聲,引起在場嘉賓的強烈共鳴。

地標延金標 產業提升「含金量」

一棵梨樹如何做成一條梨產業鏈?現場,鹽城市大豐區恆北村黨委書記李曉霞向記者分享了恆北村的發展經驗:以萬畝梨園為基地,做大做強恆北村早酥梨特色產業,將產業鏈進行前延後伸,發展育苗基地、果品加工、旅遊度假、非遺文創等項目。

產業鏈拉長了,村裡的訂單自然也多了起來。為了滿足市場需求,恆北村於2007年成立大豐麋鹿早酥梨專業合作社。自恆北村早酥梨成為地理標誌後,恆北村的這一舉動吸引了周邊6個鎮9個村2個農場的3000多個農民參與,建成的4000畝果園基地成為全國最大的早酥梨商品生產基地之一。她列舉了一組數據進一步說明:2019年共生產果品4萬多噸,全村創下生產總值1.5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16萬元,其中果品收入就佔到2.35萬元。「地理標誌釋放的磁力效應,讓一個小村也能帶動周邊鄉鎮的經濟發展。」

放眼全省,「地標效應」無處不顯現。「淮安紅椒」帶動約3000戶農民從事紅椒生產,帶動200多戶貧困戶就業;鎮江金山翠芽商標註冊成功後,種植面積增加到1萬畝,吸納農戶1.2萬人;無錫「陽山」水蜜桃自2014年成為地理標誌證明商標以後,鮮桃的產量產值和桃農的年收入以每年20%的速度遞增,其中桃農平均每畝產值超萬元,戶均收益15萬元,依託「陽山」水蜜桃鄉村田園主題延伸的觀光、餐飲、旅遊、桃木工藝品等產業規模達數億元……

品名升名品 直播拓寬銷售渠道

「這裡是『蘇地優品』品牌推介鹽城專場直播間,今天將為大家逐一介紹鹽城的地理標誌產品……」12月17日晚,隨著主持人流暢自然的開場語,「蘇地優品」直播推介第四場在鹽城開播。

江蘇九如食品有限公司主要生產阜寧大糕、脆糕等食品,該公司生產經理李成浩是這場直播的第一位好物推薦人,這次他帶來紅糖阿膠、巧克力等最新研製的口味大糕。他告訴記者,原本阜寧大糕銷售市場以江蘇本地為主,如今通過直播,產品銷售渠道和知名度大大拓展。

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地理標誌產品91件、地理標誌商標343件,總量位居全國前列。2019年,江蘇地理標誌年產值達2000億元,佔全國地理標誌總產值的五分之一。

如何讓地理標誌這顆明珠在智慧財產權「皇冠」上更加閃耀?全力打造「蘇地優品」省域地理標誌公用品牌無疑是江蘇創新探索、大膽嘗試的「碩果」之一。這是江蘇在全國率先探索的地理標誌網絡宣傳模式,通過好物推薦直播幫助省內各地地理標誌產品快速進入消費供應鏈市場。因為地理標誌這一榮譽光環的加持,加速推進了產品從品名升為名品。數據顯示,「蘇地優品」前幾場直播間已累計為31件地標產品進行推介,參與人數達402萬人次,直接銷售額超333萬元,帶動銷售1070.33萬元。

優勢促發展 激活「地標效應」

「地理標誌產業已經成為一把靚城、強企、富民的『金鑰匙』。」現場,鹽城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戚太龍在宣介時分享了鹽城以工業化思維推動農業產業化,以品牌化路徑引領地理標誌產業規模化、集聚化、高端化的做法。他介紹,截至目前,全市地理標誌證明、集體商標51件,保護產品10個,總數位居全省前列,「鹽城龍蝦」成為首批中國歐盟「地理標誌10+10互認」智慧財產權保護項目。

「地理標誌作為一個地區特色產品的代名詞,無疑是最好的『敲門磚』,是農民致富增收的『金鑰匙』,也是傳承區域特色文化的『傳家寶』。」省知識產權局副局長張傳博說。

在全國率先設立地理標誌註冊培育促進項目、在全國首批開展地理標誌專用標誌改革試點……省知識產權局積極嘗試,在地理標誌的培育、保護等方面推出特色做法。事實證明,這些舉措確實也成為助推江蘇高質量發展的增長極。

「江蘇擁有交通優越、資源豐富等疊加優勢,當然,政府的高度重視也是江蘇在地理標誌這一學科取得好成績的重要因素。」這是北京大學粵港澳大灣區智慧財產權發展研究院地理標誌研究中心主任黃賢濤參會的最大感受。而對於如何保持成績不下滑,他提出幾點建議:有關部門繼續加強監管、行業協會提升自律性、企業強化品牌管理。「拿企業來說,獲得了地理標誌資質後,要將這張資格券用好,繼續嚴格把控產品質量關,同時可以將地方特色味道與創意包裝融合起來,在產品中講好文化故事。」

江蘇經濟報記者 劉 菁

相關焦點

  • 陽泉打造地理標誌助力特色產業發展
    11月24日,記者獲悉,「平定砂器」和「西南舁蘋果」成功申請國家地理標誌商標,這是陽泉市加快地理標誌培育、助力特色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地理標誌是一項重要的智慧財產權,其在拉動區域特色經濟發展、助力脫貧攻堅、提升品牌優勢和競爭力等方面作用十分明顯。
  • 大成食品公司助力推廣「煙臺大花生」地理標誌
    水母網12月10日訊(通訊員 孫立業)12月8日上午,煙臺市縣區三級農業技術員、花生加工企業負責人、花生種植大戶約200人齊聚位於煙臺市牟平區武寧街道的煙臺市大成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參觀學習「煙臺大花生」地理標誌推廣情況。
  • 內蒙古地理標誌助力精準扶貧宣講活動開班
    8月22日,內蒙古地理標誌助力精準扶貧宣講活動(興安盟站)開班。 李東升在致辭中表示,舉辦此次宣講活動,對於推動全區地理標誌品牌發展、服務「三農」、助力脫貧攻堅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必將有力促進全區智慧財產權發展、商標品牌戰略的實施。
  • 江蘇擁有地理標誌商標250件 排全國第四
    一批地理標誌商標逐步成長起來。   ●江蘇8「地標」成馳名商標 盱眙龍蝦品牌價值166.8億   地理標誌商標,這是標示某商品來源於某地區,並且該商品的特定質量、信譽或其他特徵主要由該地區的自然因素或人文因素所決定的標誌。省工商局副局長吳永才告訴揚子晚報記者,申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是目前國際上保護特色產品的一種通行做法。
  • 我國地理標誌產品相關產值破萬億元
    邱海鷹攝(中經視覺)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26日訊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6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智慧財產權助力精準扶貧的有關情況。記者在會上獲悉,目前我國地理標誌產品的相關產值已經突破1萬億元,在已經全部脫貧摘帽的832個貧困縣中,超過六成擁有地理標誌。
  • 五家企業獲得「穆稜大豆」地理標誌保護專用標誌使用權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4月10日,黑龍江牡丹江市市場監管局接到黑龍江省知識產權局通知:穆稜市凱飛食品有限公司、穆稜市峰華米業有限公司、牡丹江市三合倉儲有限公司、穆稜市恆森源糧貿有限公司、穆稜市興財豆業有限責任公司等五家企業關於「穆稜大豆」地理標誌保護專用標誌使用的申請獲批,這是國家知識產權局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專用標誌使用權在黑龍江省核准改革試點工作啟動後
  • 普洱茶進入中國地理標誌產品品牌價值前十
    原標題:普洱茶進入中國地理標誌產品品牌價值前十 日前,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舉辦的2020年中國品牌價值評價結果正式發布。在近200個參評的地理標誌產品中,普洱茶以品牌價值662.46億元和品牌強度900的實力,名列第7。
  • 我國地理標誌產品相關產值突破1萬億 智慧財產權成脫貧致富「金鑰匙」
    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國家知識產權局將通過「提能力、建機制、育品牌」三大舉措,繼續推進地理標誌運用促進工程。制度優勢推進商標品牌富農、地理標誌興農。結合農業產業的特點,綜合運用地理標誌商標培育、地理標誌產品認定等智慧財產權工作,切實推進「培育一個品牌,做強一個產業,造福一方百姓」。產業優勢助力定點幫扶區縣脫貧摘帽。
  • 地標品牌專題丨中國地理標誌產品如何轉型為區域公用品牌
    本文是地標品牌專題的第十篇文章,題目為《中國地理標誌產品如何轉型為區域公用品牌》,重點闡述區域品牌、區域公用品牌的區別,以及中國地理標誌產品如何轉型為區域公用品牌。文章來源於《國際品牌觀察》雜誌2019年第11期。
  • 莆田市仙遊縣實施文旦柚地理標誌農產品保護工程-中國食品安全網...
    摘要:莆田市仙遊縣深入推進文旦柚地理標誌農產品保護工程,提升度尾鎮名優農特產品綜合生產能力,打響區域特色品牌,助力脫貧攻堅。
  • 品牌建設再上新臺階!常德獲批3個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為深入實施開放強市產業立市戰略,提升區域經濟核心競爭力,近年來,常德市全力打造本土區域公共品牌,強化品牌意識,抓好品牌培育,開展品牌宣傳推介,形成了一批有影響力與知名度的本土品牌,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和地理標誌商標數量也在逐年穩步增長。2020年,常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狠抓區域公共品牌創建和地理標誌培育工作,並取得了可喜成績。
  • 海南新增萬寧金椰子、文昌馮家灣花螺兩個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
    日前,農業農村部發布公告,海南萬寧金椰子、文昌馮家灣花螺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證書。截至目前,海南省共有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39個,涵蓋熱帶作物類、水產養殖類、畜禽養殖類、中藥材等。近年來,海南省高標準實施地理標誌農產品保護工程項目,對三亞甜瓜、興隆咖啡、屯昌黑豬、五指山蜘蛛實施保護,打造農產品地理標誌精品工程;推進「三品一標」企業入駐國家質量安全追溯平臺和海南重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平臺;創新實施「優質農產品出口免於出具檢驗檢疫證書和備案」監管模式,為特色產業發展和區域公用品牌創建,助力全面鄉村振興,打造代表地域特色的優質農產品的亮麗名片作出積極貢獻。
  • 黑龍江省農產品地理標誌十大區域品牌出爐
    記者從省農委獲悉,「黑龍江省農產品地理標誌十大區域品牌」評選結果日前出爐。延壽大米、佳木斯大米、九三大豆、蘭西民豬、阿城粘玉米、肇州大瓜子、古龍小米、連環湖鱅魚、伊春藍莓、東寧黑木耳等10個區域品牌當選。
  • 「甘南羊肚菌」獲馬德裡國際商標註冊證系甘肅首件國際註冊地理標誌
    12月14日,記者從甘肅省市場監管局了解到,日前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甘南羊肚菌」(第29類幹羊肚菌、31類新鮮羊肚菌2件商標)在加拿大、英國、美國、法國、德國、義大利、瑞士註冊成功,收到了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國際局出具的「甘南羊肚菌」馬德裡國際商標註冊證,這也是甘肅省首件獲得馬德裡國際商標註冊的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 ...多兩件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博興金絲鴨蛋」「濱城芝麻酥糖」
    濱州日報·濱州網5月16日訊 近日,「博興金絲鴨蛋」和「濱城芝麻酥糖」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順利通過審核和公告程序,國家工商總局正式下發商標註冊證書
  • 河北省定州市實現地理標誌商標零突破
    本報訊(徐東周)從河北省定州市市場監管局獲悉,今年10月,定州市「定州蜜桃」「定州鴨梨」被授予地理標誌商標專用權,實現了定州市地理標誌商標零的突破。近兩年來,為有效保護優質特色產品,促進品牌商標快速發展,定州市市場監管局加大地理標誌商標培育力度,加快推進地理標誌商標培育申報工作。
  • 何一心委員:讓地理標誌硬起來!
    近年來,隨著我國地標事業的發展,消費者對農產品地理標誌的認知度和認可度逐年提升。「如今農產品地理標誌不僅發揮了品牌引領帶動作用,而且在產業扶貧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全國政協委員、武夷星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何一心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這樣說。
  • 新發地助力!中國地理標誌產品「西林沙糖桔」進軍北京
    本次推介會旨在樹立西林沙糖桔品牌,助力發展優勢產業,打造優勢品牌,拓展銷售渠道,打響消費扶貧「西林品牌」,搶佔行業制高點,掌握產業話語權,整合產業關鍵要素,深化產銷對接,將西林沙糖桔打造成為中國沙糖桔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風向標。
  • 如何打造地標水產品?——讓2020年第四次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專家...
    > 地理標誌,簡稱地標,原義是地理標識性建築,例如北京天安門等,該概念及其原理得到廣泛運用,其中之一就是農業。就此,筆者就通過2020年第四次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專家評審會告訴您如何打造地標水產品。一、歷史學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運用歷史學在時間縱深中發掘。
  • 南寧市地理標誌商標品牌亮相中國國際商標品牌節
    原標題:我市地理標誌商標品牌亮相中國國際商標品牌節記者從南寧市市場監管局了解到,在近日舉行的第十二屆中國國際商標品牌節上,廣西順來茶業有限公司獲2020中華品牌商標博覽會金獎,南寧市市場監管局獲2020中華品牌商標博覽會貢獻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