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地理標誌產品相關產值破萬億元

2020-12-11 大洋網

日前,在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龍安鄉革新村電商服務中心,工作人員通過直播銷售國家地理標誌產品龍安柚。邱海鷹攝(中經視覺)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26日訊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6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智慧財產權助力精準扶貧的有關情況。記者在會上獲悉,目前我國地理標誌產品的相關產值已經突破1萬億元,在已經全部脫貧摘帽的832個貧困縣中,超過六成擁有地理標誌。

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甘紹寧在會上表示,國家知識產權局充分發揮智慧財產權的獨特優勢助力精準扶貧,通過專利技術強農、商標品牌富農、地理標誌興農,探索出將智慧財產權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相融合、共發展的有效路徑。

據悉,國家知識產權局注重智慧財產權信息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上線了智慧財產權公共服務網,為貧困地區獲取智慧財產權信息資源、開展信息利用等提供便利。同時,通過與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共同建設的51家在華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著眼區域經濟發展,開展智慧財產權信息服務。

國家知識產權局結合農業產業的特點,綜合運用地理標誌商標培育、地理標誌產品認定等智慧財產權工作,指導各地切實推進「培育一個品牌,做強一個產業,造福一方百姓」。在審查保護方面,打造地理標誌產品認定以及地理標誌證明商標、集體商標註冊申請審查的「綠色通道」,優化審查流程,提高審查效率;在推廣運用方面,2019年以來,國家知識產權局共在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四省藏區等貧困地區開展實施21個國家地理標誌運用促進工程項目。目前已累計直接投入引導資金逾1000萬元,覆蓋17個中西部省份的43個國家級貧困縣。

甘紹寧表示,多年來,國家知識產權局選派幹部到湖南桑植和河北崇禮兩個定點扶貧區縣扶貧掛職,從最初的物資幫扶發展到通過智慧財產權保護運用進行智力幫扶,不斷探索智慧財產權扶貧新路徑。兩地已形成了「專業合作社+品牌+產業+貧困戶」等產銷模式,帶動貧困戶增收創收,以「造血式」扶貧構建扶貧長效機制。

地理標誌是承載特定區域的公共利益,打造地理標誌特色產業是增強造血功能、實現富農興農的長遠之計。

國家知識產權局運用促進司司長雷筱雲介紹說,近年來,國家知識產權局以地理標誌運用促進工程為抓手,多措並舉,成效顯著。這主要體現在以下五方面:強化上下聯動,形成地理標誌扶貧政策合力;挖掘特色優勢,加強地理標誌產業規劃引領;重視品質內涵,加速地理標誌商標品牌建設;強化利益連接,建立健全穩定脫貧長效機制;加強服務培訓,提升地理標誌扶貧的基礎能力。利用智慧財產權行政人員能力提升輪訓活動等載體,組織開展政策解讀和經驗交流,推動基層從業人員能力快速提升。

(記者常理)

相關焦點

  • 我國地理標誌產品相關產值超萬億元
    記者從26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我國地理標誌產品相關產值突破1萬億元,已全部脫貧摘帽的832個貧困縣中,超過六成擁有地理標誌。發展地理標誌特色產業已成為各地發展區域特色經濟、實施精準脫貧的一條重要途徑。
  • 國家知識產權局:我國地理標誌產品產值突破萬億元
    國家知識產權局運用促進司司長雷筱雲表示,我國地理標誌產品的相關產值已經突破了1萬億元,發展地理標誌特色產業已經成為各地發展區域特色經濟、實施精準脫貧的一條重要途徑。地理標誌是承載著特定區域的公共利益,地理標誌特色產業應該說是增強造血功能、實現富農興農的長遠之計。和經濟發達的地方相比,貧困地區地理標誌的資源優勢更加明顯。
  • 我國地理標誌產品相關產值突破1萬億 智慧財產權成脫貧致富「金鑰匙」
    本報記者 羅晨11月2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京召開發布會,介紹我國智慧財產權助力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相關情況。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國家知識產權局將通過「提能力、建機制、育品牌」三大舉措,繼續推進地理標誌運用促進工程。
  • 地理標誌質押融資初探
    為融入世界經濟,我國對原來通常所說的地方土特名優產品加強管理,按照國際慣例,開始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和地理標誌管理工作。  國家知識產權局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底,我國累計保護地理標誌產品2359個;累計建設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示範區24個;累計核准專用標誌使用企業8091家,相關產值逾1萬億元。2020年上半年,核准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企業322家,核准註冊地理標誌商標364件。
  • 湖北省鄖縣加強地理標誌產品保護打造「百益之果」側記
    依託制度培育「百益之果」   據鄖縣縣政府有關負責人介紹,為切實保護好「養在深閨人未識」的鄖陽木瓜的天然品質,做大做強木瓜產業,將「百益之果」打造成「富民之果」,鄖縣政府於2009年初成立了「鄖陽木瓜」地理標誌產品保護領導小組,並於同年向國家質檢總局提出了申報鄖陽木瓜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的申請。
  • 成都電子信息產業產值今年有望破萬億元
    據介紹,今年成都全市電子信息產業產值有望突破萬億元,成為成都市第一個萬億級產業。25個項目包括投資額達百億元的青島海利爾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人工智慧製造總部基地、投資額50億元的業泓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業泓生物識別技術研發製造項目、投資額5億元的南京新創力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產立方」項目等。
  • 中國中小商業企業協會地理標誌產品專業委員會成立
    本報訊(記者 劉 永)8月16日上午,中國中小商業企業協會地理標誌產品專業委員會在京成立。大會宣讀了中國中小商業企業協會關於成立地理標誌產品專業委員會的批覆,表決通過了《地理標誌產品專業委員會管理辦法》,成立了理事會,選舉產生了理事長、副理事長、常務理事。
  • 地理標誌文化:中國白蓮之鄉、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之廣昌白蓮
    地理標誌文化:廣昌白蓮關於廣昌白蓮廣昌白蓮,江西省廣昌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廣昌縣自古以來就被稱為「蓮鄉」,白蓮的種植和加工歷史非常悠久,品質突出,具有色白、粒大、味甘清香、營養豐富、藥用價值高、燉煮易爛、湯清肉綿等持點,是藥食共用的優良保健食品。歷來被稱為「貢蓮」,為「蓮中珍品」,一直暢銷海內外。
  • 地理標誌文化:地理標誌保護產品、CCTV專題介紹、神奇的墨脫石鍋
    地理標誌墨脫石鍋的小知識墨脫石鍋為西藏自治區的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墨脫石鍋地理標誌產品的保護範圍為:西藏自治區墨脫縣幫辛鄉、加熱薩鄉、背崩鄉共3個鄉現轄行政區域。本文作者:王浩 為跨界創客、資深策劃人、中國地理標誌文化產業的發起人與倡導者、萬慧智庫研究院地理標誌委員會副主任、致邦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
  • 湖南湘西州6家茶企獲授「湘西黃金茶」新版地理標誌專用標誌使用權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1月5日,湖南省吉首市苗疆茶葉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企業收到一份新年大禮包,作為首批符合「湘西黃金茶」地理標誌商標專用標誌使用要求的企業,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新版地理標誌專用標誌使用權。據湖南省知識產權局公布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全省共有「安化黑茶」「瀏陽花炮」等8個地理標誌商標224家企業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的核准授權,「湘西黃金茶」是湘西自治州2020年唯一獲得核准使用的新版地理標誌專用標誌的地理標誌商標。
  • 《中美貿易協議》地理標誌相關條款的解讀|天聞說
    由於我國對地理標誌的認識不足,起步較晚,我國關於地理標誌的保護也是在借鑑美國以及世界其他國家的經驗後形成的自己的保護制度。在此背景下,中美兩國在地理標誌保護上勢必存在制度設計、立法、司法等方面的不平衡。
  • 中國農民從地理標誌中獲益
    扶貧工作的亮點之一就是通過地理標誌運用來增加當地人的收入。地理標誌是鑑別原產於一個地區或一地點的產品的標誌。地理標誌也是智慧財產權的一種,可以將其視為一種產品的質量保證。擁有地理標誌的產品比同類產品更有競爭力。國知局專家經過研究發現,桑植縣的地理標誌資源豐富,而白茶就是其中一個。
  • 吉首6家茶企獲授「湘西黃金茶」 新版地理標誌專用標誌使用權
    1月5日,吉首市苗疆茶葉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企業收到一份新年大禮包,作為首批符合「湘西黃金茶」地理標誌商標專用標誌使用要求的企業,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新版地理標誌專用標誌使用權。據湖南省知識產權局公布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全省共有「安化黑茶」「瀏陽花炮」等8個地理標誌商標224家企業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的核准授權,「湘西黃金茶」是湘西自治州2020年唯一獲得核准使用的新版地理標誌專用標誌的地理標誌商標。
  • 地理標誌助力打造「品牌江蘇」
    「做好地理標誌保護工作,既是堅持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也是促進區域特色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對於提升受保護產品的品質和出口競爭力、提高產品附加值和生產者收入、保障消費者權益以及保護傳統文化遺產,都具有重要意義。」會上,國家知識產權局保護司地理標誌與官方標誌處副處長朱曉東的一番話擲地有聲,引起在場嘉賓的強烈共鳴。
  • 廣東惠州惠東縣赤岸蠔申報地理標誌產品
    記者日前從惠東縣質量技術監督局了解到,該縣正進行赤岸蠔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申報相關工作。&nbsp記者日前從惠東縣質量技術監督局了解到,該縣正進行赤岸蠔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申報相關工作。據了解,目前申報的前期工作正緊張有序進行,如果申報成功,將填補該縣地理標誌產品領域的空白。
  • 河北省11家單位獲準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馬彥銘)近日,河北省市場監管局發布公告,核准新樂市雨露無公害瓜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等11家單位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公告稱,根據原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規定》和國家知識產權局《地理標誌專用標誌使用管理辦法(試行)》《關於確定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專用標誌使用核准改革試點地方的通知》,按照河北省市場監管局《河北省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專用標誌使用核准工作規範(試行)》,生產新樂西瓜、趙縣雪花梨(趙州雪花梨)等2個產品的11家單位,分別向產地市場監管部門提出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使用申請,經審核合格,現予註冊登記
  • 智能製造產值將超4.5萬億 製造業升級哪些環節有機會
    智能製造產值規模將超4.5萬億元隨著人工智慧(AI)技術的發展和5G商用步伐提速,我國製造業在轉型升級中也進一步加快與信息融合。傳統製造企業的升級轉型,不僅包括基本的數位化(計算機管控)以及後續的網絡化(萬物互聯過程),最終的智能化(AI等新技術)才是目的。
  • 浙江舟山市規上水產品加工業產值首破200億
    浙江舟山市規上水產品加工業產值首破200億2017-01-29 10:56: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舟山日報  全市規上水產加工業產值首破200億  調整經營策略、轉型升級,水產加工企業的市場競爭力進一步提高  舟山市規上水產加工業產值首次突破200億元!
  • 這種300年種植歷史的蔬菜,我國批准了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導讀:在我國民間流傳著「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的俗語,從此就可以看出蘿蔔的價值。而在蘿蔔的品類中,有一種蘿蔔色如翡翠,北方地區的人們把它當成是水果來吃,它的味道甚至是比蘋果和梨都來得好,當然能夠當得起「水果蘿蔔」這個稱號的,也就屬天津衛青蘿蔔以及山東濰縣青蘿蔔了,尤其是山東濰縣青蘿蔔,品質更勝一籌,甚至是申請了地理標誌產品保護。據了解濰縣青蘿蔔的主產地分布在濰城區的周圍,在白浪河、虞河和濰河一帶,其中尤以北宮附近所產的青蘿蔔品質最佳。
  • 關乎近2萬億元產值!生豬期貨上市將給產業帶來什麼變化?
    關乎近2萬億元產值!生豬期貨上市將給產業帶來什麼變化?格林大華期貨生豬分析師張曉君認為,主要有三點原因:第一是體量大,生豬作為國內首個活體交割的期貨品種,年產值近2萬億元,是僅次於原油體量的商品期貨;第二是涉及廣,以生豬養殖業為中心,涉及了飼料加工、獸藥疫苗、屠宰、食品加工、物流、零售、餐飲等諸多行業;第三是影響大,助力生豬養殖產業鏈構建從種植、貿易、加工再到養殖的完整產業鏈風險管理閉環,加速行業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