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接受媒體採訪的北大考古女孩鍾芳蓉 近日接受央視《面對面》節目專訪,隨著北大明天起開學報到,她今天就啟程趕往北京,開啟自己的夢想之旅。而接受《面對面》欄目的專訪,在今年的大學生中也是第一人。
7月底以來,湖南省衡陽市耒陽的高分留守女孩鍾芳蓉,報考北大考古系一事引起網絡熱議,更是引得考古界集體送禮來支持她的選擇。8月27日,北大考古系的錄取通知書終於送到了鍾芳蓉的手中,9月1日,她就要在燕園開始她的大學生活了。
收到錄取通知書的時候,鍾芳蓉的表情也沒有太多變化,不如說,她在鏡頭前總是從容淡定的,言談舉止穩重沉著。問及她查分時先睡午覺的原因,她只說「不急」,「該出來的總會出來的」,又問及高三的生活感覺如何,她雖然說「真的苦」,卻帶著一種釋然和豁達。她對於自己沒有過多的期待,也總是保持謙虛,說自己是因為高中的全寄宿制所以才只能一心學習,也從未想過能夠考上北大。
這樣的鐘芳蓉在訪談中唯一一次表露出明顯的情緒就是談及父母的時候。鍾芳蓉的父母在她8個月大的時候就離開她去往廣東打工,雖然鍾母在她上初中的時候回到過耒陽幾年,但為了姐弟倆昂貴的學費,還是不得不回到廣東繼續打工。
鍾芳蓉說自己很能體諒父母,因為父母也是在為自己的學費而打拼,也去參觀過父母打工的工廠,覺得他們很辛苦。而且在耒陽,留守兒童非常多,她看著周圍的朋友們都是這樣,也就覺得沒什麼。但在談到母親回到老家的那幾年的時候,鍾芳蓉露出了一絲淡淡的微笑,覺得母親燒的飯菜好吃,也比祖父母更能理解年輕人的話題,更會帶她出去玩。
高三繁重的學業給鍾芳蓉帶來了不少的壓力,她說父母也會加班群和家長群關心自己的成績,他們總會對她說「盡力就好」來安慰她、幫助她緩解壓力。在提及父母的鼓勵時,鍾芳蓉沒有忍住靜靜地哭了起來。她總是說留守讓她變得更獨立自主,不給祖父母添負擔,成長時的心事也多跟同學分享或靜靜地鎖進自己的日記裡,但這樣的成長經歷又何嘗不孤獨?她哽咽著說她的父母並不了解自己的愛好與夢想,但又是父母簡簡單單的四個字「盡力就好」支持鼓勵著她挺過艱難的高中學習生活。
鍾母在專訪中也表達了自己對於離開兒女的不舍,但為了能給兒女更好的生活,又不得不選擇外出打工這一條路。鍾母直言自己也不懂什麼專業賺錢,就想尊重女兒的選擇,在知道女兒高考分數的那一刻,心裏面最主要的想法就是女兒有出息了,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了,鍾母說道:「至少她的小孩,不會再成為留守兒童」。
而在談到選擇北大考古系時,鍾芳蓉說自己既沒有和爸媽提過,也沒有和同學商量過,就是自己心中的決定,甚至只花了幾分鐘的時間來思考。問她為什麼喜歡歷史喜歡考古,她說「就是喜歡」,也「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喜歡的,問她能不能堅持下去,她毫不猶豫地回答「能」,而且「越是喜歡就越能堅持」。或許這就是「不知所起,一往情深」,鍾母也自豪地回應「女兒要實現她自己的夢想」。
相信未來不論是一帆風順還是風雨兼程,鍾芳蓉一定能保持著她的通透與淡然,肩負起父母的付出與期望,朝著夢想的彼岸揚帆起航。
(特約撰稿:王與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