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湖南耒陽留守女孩鍾芳蓉考出文科676分的好成績,校長帶著50多位老師連夜進村報喜,鍾芳蓉成了真正的「全村的驕傲」。
喜悅的不僅是鍾芳蓉的家鄉,還有一直低調甚至冷門的「考古圈」。受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先生的影響,加上對未來的規劃,鍾芳蓉選擇了北京大學考古專業,希望未來做考古研究。鍾芳蓉報考「考古」專業的消息一經發布,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瀋陽博物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各地科研所相繼向她送出文物圖錄、文創產品等「開學大禮包」,稱要讓鍾芳蓉在開學報到的時候成為行李最多的那個「崽」,一時間,鍾芳蓉成為考古圈名副其實的「團寵」。 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崔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對這個即將進入考古專業學習的女孩送上了四點期待:好奇是動力,堅持靠耐力,求真要定力,成功比毅力。
各地博物院、研究所為鍾芳蓉送出「開學大禮包」央廣網發
考古專業=窮?考古專家:誤會了!
一邊是考古圈的喜悅,另一方則是來自網友的「擔憂」:不富裕家庭的孩子為什麼選擇一個「極其冷門又不賺錢」的考古專業?有網友認為,考古專業註定不是大富大貴的行業,窮苦人家的孩子還是要多考慮現實因素。而對於未來的就業情況,鍾芳蓉在採訪中表示也有考慮過,因為是北大的考古系,未來就業的話基本生活應該能保障。
考古真的像網友們擔心的那樣——「考古=窮」嗎?對此,內蒙古大學考古文博系系主任孫璐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每一個行業都有被人誤會的點,說我們是合法盜墓的、摸金校尉的大有人在,擔心我們吃不上飯的也不少。事實上,考古所和博物館以及文物管理部門等事業單位都是考古專業學生就業的選擇,薪資水平跟當地的普通公務員一樣的,不存在收入過低的問題。
畢業後,深造研究、科研所等都是鍾芳蓉可努力前進的方向,現實與理想並不是部分網友所擔心的那樣不可兼得。「考古雖不能讓你暴富,但體面、穩定、自由。」「據我所知,很少有後悔選擇這個行業的。」是不少考古人對於自己職業狀態的描述。孫璐也曾在其個人微博中表示,18年過去了,我依然在考古行裡,不但有飯吃,吃的還挺開心。
內蒙古大學考古文博系系主任孫璐微博部分截圖 央廣網發 來源:孫璐@蕭藍逸
「看薪資不能只看眼前,考古是一種通才,通才的成長是需要時間的,45歲才是通才的成熟期。每一個專業都有起伏,誰能保證報的專業到你畢業的時候還是熱門呢?」孫璐說。
現實和理想並不對立 普通出身也有資格投身所愛
從現實來看,考古專業的確遠不如金融、人工智慧等專業「熱門」,在就業發展和薪酬回報上,確實也難以「大富大貴」。但是,通過馬王堆帛書、海昏侯墓的竹簡、南海一號的瓷器絲綢,考古人更真實地解讀了中華文明的發展、還原我們在前進中丟失的記憶,正因為考古,國家的歷史才不斷得到豐富,考古隊員們也不斷從發掘中獲得發現的喜悅。「考古,是為了證明那些沒被歷史記載的人也曾經活過。」孫璐說。
從個人來看,興趣愛好和理想信念在一個人的成長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非世人眼中的「熱門冷門」所能比擬。對於鍾芳蓉本人而言,「我個人特別喜歡,我覺得喜歡就夠了呀!」是她對自己選擇考古的態度。而「窮苦家庭的孩子應該選擇現實回報更高的職業」這種觀點則未免顯得過於狹隘,當普通甚至困難家庭的學生,有資格有能力去追夢、問天,這才是大眾所期望的。
記者從北京大學官網查到,北大考古學專業創建於1922年,是北京大學具有悠久歷史的專業,考古教學和科研水平居於國內領先地位,在國際上擁有很大影響力,其所在的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被譽為「中國考古學家的搖籃」和「21世紀中國考古學研究中心」。不難想像,鍾芳蓉在進入北大學習後,有強大的師資和優質資源支持,可以最大程度實現對自我理想的追求和探索,這正是最令人嚮往的學習生活狀態。而考古所擁有的成就感也讓考古人內心富足,「我從事考古工作35年,沒幹過別的,但出成果的機會和概率也更多。」崔勇說。
同時,孫璐也向記者表達了考古行業目前的狀況:「基層崗位缺乏專業出身人員,所以待遇上不來。如果不是為了熱愛,誰熬這份辛苦呢?」考古,需要更多年輕人願意參與到專業學習裡,並投身其中。
此前報導:
留守女孩高考676分被清北"爭搶":報北大學習考古
近日,湖南耒陽的留守女孩鍾芳蓉因考出676分的好成績受到關注。成績出來當晚,校長帶著50多名老師到村裡向鍾芳蓉一家及鄉親們報喜並放鞭炮煙花慶祝,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招生老師也相繼上門進行報考志願諮詢。
7月30日,鍾芳蓉告訴南都記者,她已經決定就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面對未來的就業情況,鍾芳蓉表示也有考慮過,因為是北大的考古系,未來就業的話基本生活應該能保障。「我個人特別喜歡,我覺得喜歡就夠了呀!」
鍾芳蓉。
選擇就讀北大學考古
湖南耒陽的留守女孩鍾芳蓉高考成績為676分,獲湖南省文科第四名。回憶起查成績時,她仍表示「有點難以相信,覺得成績有點高」。鍾芳蓉告訴南都記者,高考結束後自己估分大概是六百分多一點。而她的班主任陸老師則表示,鍾芳蓉平時成績就很好,這次是正常發揮。
高考成績出來當晚,學校校長率領老師們抱著鞭炮煙花到村裡報喜,村民們也放起鞭炮慶祝。該校校長羅湘雲向南都記者表示,在他想像中,鍾芳蓉父母不在身邊,爺爺奶奶又不知道這個是天大的喜訊,她可能會很失落很孤獨。「我們大家放炮仗,村裡人自然會過來,給鍾芳蓉增加點熱度。」
成績出來後,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招生老師也相繼上門進行報考志願諮詢。7月30日,鍾芳蓉告訴南都記者,她已經決定就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並透露這是她自己的選擇。
談及選擇考古專業是否受小說或影視劇的影響時,她笑稱「可能會有一點吧,有時候看小說會講到有些主角是學歷史的,我就覺得跟文物打交道挺有意思。」
面對未來的就業情況,鍾芳蓉表示也有考慮過,因為是北大的考古系,未來就業的話基本生活應該能保障。「我個人特別喜歡,我覺得喜歡就夠了呀!」對於畢業後的就業方向,她表示希望當一名老師或是在博物館工作。
不到1歲就成為「留守兒童」
高考成績獲湖南省文科第四名的鐘芳蓉是一名「留守兒童」。據其父親回憶,因經濟原因,在鍾芳蓉還不到一歲的時候,他和妻子就外出打工了,孩子一直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
由於鍾芳蓉就讀的學校是一所寄宿學校,平時不允許用手機,鍾先生只有在女兒每半個月回家一次的時候進行聯繫。「覺得有點愧對她,陪她的時間很少,像家長會我一次都沒參加過,也就只有過年回家的時候可以陪她,很愧疚。」鍾先生說。
鍾芳蓉父親。
鍾先生告訴南都記者,他每次回家都會問一下女兒的成績,自己所在的家長群也會公布成績,一直在關注著她的學習情況。「孩子自律、聽話、不用我操心,在家裡特別聽話」。
平日裡在廣東工作的鐘先生夫婦,成績出來後也趕回家裡為女兒慶祝。對於孩子的專業選擇和未來就業情況,鍾先生坦言有擔心過,「但我們還是相信她,讓她自己做選擇」。
高考前背了7遍書
「悟性高、沉穩、學習有規劃。」這是班主任陸老師對鍾芳蓉的三個最深印象。陸老師告訴南都記者,鍾芳蓉學習習慣很優秀,人比較沉穩,能夠靜下心來扎紮實實完成各科作業。學習很有規劃,把自己的學習任務、學習目標都安排的井井有條。
鍾芳蓉則認為自己沒有太多的學習技巧,文科的話課本和基礎知識更重要。「高考前的一段時間沒有刷很多題,一般都是背書。我背了好多遍書,10天複習一遍,大概有7遍。」
談及在學校的學習生活,鍾芳蓉表示,平時學習挺緊張的,每天早上6點就要去晨讀,作業也特別多,晚上一般都很晚睡。「生活也還好,學校很貼心,我們高考的時候飯菜都做的特別豐盛。」她說。
鍾芳蓉介紹,爺爺奶奶現在都已年過七十,去外面讀書還是有些捨不得他們。當南都記者問到,從小跟父母聚少離多是否會對你產生影響時,鍾芳蓉稱,「有影響的話就是讓我不要依賴別人,要更加自立自主。」
(原題為:《女生報北大考古專業被噴沒"錢"途 考古專家:誤會了》)
來源: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