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大學
8月2日,北大發文歡迎鍾芳蓉同學,並祝她在北大考古找到畢生所愛。日前,湖南耒陽留守女生鍾芳蓉考出676分,選了北大考古專業引發熱議。很多網友噴該專業沒「錢」途,表示農村女孩應選高薪專業。對此,鍾爸爸表示女兒對金錢看得很淡。同時,很多考古圈大佬也紛紛出手「罩」她,目前已有十餘省份考古圈聯動,為其送去祝福和禮物。網友:這簡直是郭襄過生日!
此前報導:留守女孩報北大考古專業被指沒「錢」途?這些大佬出手罩她!
今年高考
湖南耒陽留守女孩鍾芳蓉
考出676分的好成績
校長帶著50多位老師連夜進村報喜
鍾芳蓉成了「全村的驕傲」
受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先生的影響
鍾芳蓉選擇了北京大學考古專業
希望未來做考古研究
留守女生報北大考古專業
網友擔心沒「錢」途
消息衝上熱搜後,網上卻出現一種聲音:不富裕家庭的孩子為什麼選擇一個「極其冷門又不賺錢」的考古專業?
有網友認為,考古專業註定不是大富大貴的行業,窮苦人家的孩子還是要多考慮現實因素。
而對於未來的就業情況,鍾芳蓉在採訪中表示也有考慮過,因為是北大的考古系,未來就業的話基本生活應該能保障。
鍾芳蓉父親回應:
她把金錢看得淡,一直很有主見
據報導,鍾芳蓉的父親表示,當時得知女兒想報考考古專業時,他去問了村裡的大學生,別人說這個專業很冷門,就業狹窄還賺錢少。「農村人最主要是擔心錢的問題,但是她把金錢看得比較淡,我也認為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會更開心。」
據鍾芳蓉父親講述,鍾芳蓉不到一歲時便由爺爺奶奶帶著,他和孩子媽媽外出打工,每年最多回來兩次。在他的印象裡,女兒從小自律,成績優異,學習上從沒讓家人操過心。「她中考成績也很好,有一些免費的學校讓她去,她也不去,選了她後來讀的高中,因為這個學校學習氛圍更好。她一直都很有主見。」 這些「考古大佬」決定「罩」 她!
留守女孩報考考古專業引發網友熱議的同時,也掀起了考古圈的關注。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瀋陽博物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相繼向她送出文物圖錄、文創產品等「開學大禮包」,稱要讓鍾芳蓉在開學報到的時候成為行李最多的那個「崽」,一時間,鍾芳蓉成為考古圈名副其實的「團寵」。
△@考古君 微博部分截圖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大V、彭山江口沉銀遺址的水下考古領隊@考古君 在微博寫下這樣一段話↓↓↓
冷門的考古圈又一次喜提熱搜!年輕人加油,既然你已篤定信念,未來便不會迷茫。中國考古人都是你堅實的後盾,祝你學業有成。未來你就是乘風破浪的考古小姐姐。
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崔勇在接受採訪時,對這個即將進入考古專業學習的女孩送上了四點期待:好奇是動力,堅持靠耐力,求真要定力,成功比毅力。
△各地博物院、研究所為鍾芳蓉送出「開學大禮包」
「考古=窮」?專家:誤會了!
考古真的像網友們擔心的那樣——「考古=窮」嗎?對此,內蒙古大學考古文博系系主任孫璐表示:「每一個行業都有被人誤會的點,說我們是合法盜墓的、摸金校尉的大有人在,擔心我們吃不上飯的也不少。事實上,考古所和博物館以及文物管理部門等事業單位都是考古專業學生就業的選擇,薪資水平跟當地的普通公務員一樣的,不存在收入過低的問題。」
畢業後,深造研究、進入科研所等都是鍾芳蓉可以努力前進的方向,現實與理想並不是部分網友所擔心的那樣不可兼得。「考古雖不能讓你暴富,但體面、穩定、自由」「據我所知,很少有後悔選擇這個行業的」,是不少考古人對於自己職業狀態的描述。孫璐也曾在其個人微博中表示:18年過去了,我依然在考古行裡,不但有飯吃,吃得還挺開心。
△內蒙古大學考古文博系系主任孫璐微博部分截圖
「看薪資不能只看眼前,考古是一種通才,通才的成長是需要時間的,45歲才是通才的成熟期。每一個專業都有起伏,誰能保證報的專業到你畢業的時候還是熱門呢?」孫璐說。
現實和理想並不對立
普通出身也有資格投身所愛
從現實來看,考古專業的確遠不如金融、人工智慧等專業「熱門」,在就業發展和薪酬回報上,確實也難以「大富大貴」。但是,通過馬王堆帛書、海昏侯墓的竹簡、南海一號的瓷器絲綢,考古人更真實地解讀了中華文明的發展、還原我們在前進中丟失的記憶,正因為考古,國家的歷史才不斷得到豐富,考古隊員們也不斷從發掘中獲得發現的喜悅。「考古,是為了證明那些沒被歷史記載的人也曾經活過。」孫璐說。
興趣愛好和理想信念在一個人的成長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非世人眼中的「熱門冷門」所能比擬。對於鍾芳蓉本人而言,「我個人特別喜歡,我覺得喜歡就夠了呀」是她對自己選擇考古的態度。而「窮苦家庭的孩子應該選擇現實回報更高的職業」這種觀點則未免顯得過於狹隘,當普通甚至困難家庭的學生,有資格有能力去追夢、「問天」,這才是大眾所期望的。
記者從北京大學官網查到,北大考古學專業創建於1922年,是北京大學具有悠久歷史的專業,考古教學和科研水平居於國內領先地位,在國際上擁有很大影響力,其所在的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被譽為「中國考古學家的搖籃」和「21世紀中國考古學研究中心」。不難想像,鍾芳蓉在進入北大學習後,有強大的師資和優質資源支持,可以最大程度實現對自我理想的追求和探索,這正是最令人嚮往的學習生活狀態。而考古所擁有的成就感也讓考古人內心富足,「我從事考古工作35年,沒幹過別的,但出成果的機會和概率也更多。」崔勇說。
同時,孫璐也向記者表達了考古行業目前的狀況:「基層崗位缺乏專業出身人員,所以待遇上不來。如果不是為了熱愛,誰熬這份辛苦呢?」考古,需要更多年輕人願意參與到專業學習裡,並投身其中。
祝賀鍾芳蓉
願你在人生新的起點
乘風破浪!
詳細報導請關注 江蘇公共·新聞頻道
綜合/ 央廣新聞、中國青年報、紅星新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