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考研比高考簡單多了,真的是這樣嗎?
考研就算千般不如高考難,
唯有兩點比高考是絕對劣勢的
一點是你永遠不知道自己的真實水平;
另一點是獨自前行的孤獨感。
高考,市一模、二模、三模,省一模、二模、三模;還有學校的一堆模擬考;
每科都有一個專門的老師(大都是經驗豐富才能上高三),坐鎮白天晚上隨時諮詢;
有一堆同齡人與你一起挑燈夜戰。
考研呢?
沒有任何有公信力的模擬考試;
輔導班裡的老師除了一些極其出名的大都差不多(極其出名的不是在出書就是錄課,現場課極其珍貴),課後想問個問題更是各種沒時間(還貴);
研友一不小心還拖你下水玩個兩三天;
高考時有各種考試摸清你的薄弱環節,知識點漏洞;
考研時啥都沒有,做一套真題下來很多時候都搞不清楚自己是真懂了還是「假懂了」;
其他各方面我相信高考都不比考研簡單,甚至難很多;
但是唯獨這兩點我認為是考研壓倒性的難。
那段歲月真的是五味雜陳啊。
你是這樣的嗎?
接下來我們再結合實際數據來分析一下:
高考人數
今年高考人數破千萬,傳聞今年考研人數有望突破400萬,衝向500萬。高考人數是考研的二倍。但不要忘記,部分三本和專科,頭部985和211的部分學生並不是考研的受眾範圍。應該說,大多數考研的同學,應該是「中等或中上等」的學生。那麼,400-500萬這個數字,真的不少了。
而且,考研人數近年來暴漲到讓人咂舌。2017年201萬,2018年238萬,2019年290萬,2020年340萬...這速度,趕上火箭升空了(要是股票漲的這麼快就好了...)我只想說明一個簡單的道理,如果一件事的參與人數不斷增長,那麼恭喜你,你找到了一條成功的捷徑。只是這條捷徑,越來越擁擠罷了...
錄取人數
高考本科錄取率在43%左右,逐漸逼近50%,據稱今年考研錄取人數可能破百萬,但錄取率卻只有20%-30%左右。高考再難,至少大多數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水平的大學上。而考研,可不是誰去考都能考上的,相反,絕大部分人,都是陪跑的。高考不存在「失敗」一詞,只是最終院校的優劣差別而已。
而考研,則是一場「非成即敗」的比賽。可能一分之差,你就是進不了複試,過不了國家線,甚至無學可上。至少這兩者之間,考研的心理壓力要大一些。考研人裡有45%左右,都是二戰考生。你沒有聽錯,考研人有將近一半都是二戰。
同時,考上的人裡面,也有大比例的二戰學生。放棄工作、沒有收入、背水一戰,你還敢說他們的競爭力不強???
考試和備考難度
高考不管是考試難度還是考試範圍,都比考研高了不止一個level。那,為什麼很多學生高考考的好,而考研卻不行?很簡單,考研不是單純的考試。我一直覺得,相比高考,考研是一場「長大了」的考試。
高考我們只負責學就行了,參考書目、考試重點、備考方案、甚至什麼時候學什麼科目,做什麼試題,老師都給我們規劃好了。
而面對考研,我們卻始終手足無措。甚至剛開始我們連考研是什麼,考什麼都不知道。
我們要自己查資料、選院校、定計劃。在整個考研過程中,我們要一次次直面自己的懷疑和膽怯,一次次突破自己與生俱來的生理惰性,逐漸讓自己變成一個具有超強自學和自控能力的強者。
因為,沒有人能幫你做出堅持還是放棄的重大決定,也沒有人能時時刻刻監督你、叮囑你,甚至老師、輔導員還會在關鍵時刻拖你後腿,在複習緊要關頭催你交論文、寫報告、上一些無關緊要的課,否則就要把你掛了。
考研和高考看似一致,實際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東西。能不能考上,因人而異。
你有主見、你自律、你擅長自己查資料定計劃、抗幹擾能力比一般學生都要強。
那你考上的希望,就是比很多學生都大。
希望,在看的你也能在迷茫中,慢慢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
最後一句話,請走過路過的朋友,「關注+轉發」吧。
你們的鼓勵和支持,是我堅持分享最重要的動力。
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你,未來能告訴我說:
「謝謝你,我終於變成了自己喜歡的人」
這就是我最開心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