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我們大學本科畢業20年了。按照中國人逢五逢十必有慶祝的做法,大學同學自然要大聚一次。2018年5月5日到6日兩天,我們同學畢業二十年大聚舉行,告別同學聚會歸來,趁著聚會的熱度還沒有完全褪去,記下大聚的情況,留作紀念。
為了大聚,熱心的籌委會成員們(李哲、易明群、劉蘭、李磐、張欣、湯慶文、王業湧等同學付出最多)很早就開始運作起來,抓緊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統計參加人數,確定宿舍聯絡人,收集大學時老照片,分配住宿房間,聯繫乘坐車輛,邀請老師們參加師生見面會,聯繫公司策劃聚會時的活動,千頭萬緒,忙得不亦樂乎。幸虧有了萬能的微信,讓這次聚會組織活動不像以前那麼辛苦,也讓我們感嘆,沒有微信的幫助,十年之前,畢業十周年聚會籌委會同學們的工作難度有多大。讓我們再次感受到:科技改變世界,科技改變生活,科技改變聯繫方式,科技改變聚會籌備方式。
臨近聚會,籌委會要求同學們提供大學時的老照片。有的同學在微信群裡曬出大學期間同學們的照片,看著青春朝氣的我們,同學們感慨歲月的流逝。有的同學發現了自己沒有的照片,或者發現自己已經沒有印象的瞬間,驚喜、讚嘆不時在微信群裡閃現。有的同學曬出最近幾天同學小聚的照片,各種美食、各種親暱、各種溫情、各種評論,讓群裡有過年之前預熱的感覺。有的同學開玩笑說,現在好像已經沒有心情上班了,希望趕緊聚會,被同學們戲謔為輕微「聚會前夕綜合症」患者。
5月4日晚上,宿舍同學們小聚。在校時,由於班級沒有固定的教室,所以各項活動都是以宿舍為單位開展的,宿舍成為大學班級的最小單元,也是最核心的組織。同宿舍的兄弟們朝夕相處四年,是最親熱的哥們。兩位在外地工作的同學劉劍亮和嚴開元提前到達北京。這樣,宿舍的六位兄弟們又聚齊了。以往的歷次聚會中,我們宿舍的到齊率也是比較高的,宿舍的凝聚力可以略見一斑。我們還邀請了一位女同學史玲玲作為特邀嘉賓參加,讓聚會氣氛更加熱烈。大家在一起談的比較愉快,從劉江同學的掛職鍛鍊到劉一君的創業,不知不覺間,已是深夜,還意猶未盡。為了明天的聚會,大家依依不捨道別。回家睡覺時,已經是零點以後了。
5月5日,一大早就醒來了,急忙收拾好行李,胡亂吃了口飯,就直奔北大。楊明、嚴開元、劉劍亮已經到了。大家見面後,又幫助李磐和張欣搬水到北大法學院所在的凱原樓。快到凱原樓時,帶有北大和北大法學院標誌的紅底白字指示牌「法學院校友接待中心」豎在路上,顯示了母校歡迎學子回家的熱情。到前臺登記領取紀念T恤(T恤衫是淡藍色,上面有幾個字,重拾重識重十的漢字,邊上是美體數字阿拉伯數字20)後,換上後被同學說立馬年輕十歲,儘管知道是玩笑話,心裡還是有點爽。隨著同學們陸續到來,各種問候、各種擁抱,法學院報告廳裡歡聲笑語,氣氛熱烈而溫馨。
9點多鐘,師生見面會開始,見面會主持者是易明群同學,我們三個班的三位班主任張守文、王愛軍、孫東東輪流上臺講話,回顧了同學們的以前歲月,講述了在各個場合和同學們的偶遇,同學們熱烈鼓掌歡呼。張守文現在已經是北大法學院院長。教授民事訴訟法學的潘劍鋒老師(現任北大法學院黨委書記)、法學院原來的院長朱蘇力老師、教授法理學的鞏獻田老師、教授憲法學的王磊老師也來到現場,分別發言,同學們仿佛又回到了24年前的昌平園。同學代表劉江、楊明、戴冠春、王飛、薛繼成分別發言,講述這二十年的體會和心得,感謝母校和老師們的教誨。姜卓同學念了能夠為法學院學生提供實習機會的單位名單。見面會後,是合影環節,同學們在法學院西門外的臺階上留下了二十年大聚的精彩瞬間。集體合影后,是各位老師被當作明星模特分別和同學們的組合照相。十一點左右,在法學院的集體活動結束,大家和老師們說再見,到學校食堂就餐,重溫大學食堂的味道。
午餐後,同學們乘大巴車或者自駕車到位於延慶的北京龍灣國際露營公園,參加活動。入住的房子是木製結構的,寬敞明亮,條件不錯。到達後,崔悅環的兒子託馬斯拿著小喇叭幫助高聲招呼大家,儼然一個小導遊,讓同學們歡笑不止。
三點鐘,開始團隊拓展訓練。先是按照寫有名字胸卡的顏色劃分為五隊,五隊分別選出隊長、副隊長,確定隊名、隊訓、隊歌。我們隊選出的隊長是我,副隊長是北馬兩屆冠軍黎葉梅同學,隊員包括湯慶文、劉暢、鄧映霞、張辰、遇峰、王罡、伍雄志、胡臨春、薛繼成。隊名也蹭一下林建華校長在120年校慶大會上念錯字的熱點,幽母校一默,取名「鴻浩隊」,隊訓是:鴻浩之志,飛得更高。隊歌是:《飛得更高》。其他隊有取名「力量隊」的,有取名「老虎松鼠隊」的,有取名「笑傲江湖隊」的,有取名「成武隊」的。隊名、隊歌、隊訓有各自的含義。鄒京永教官讓各隊準備25分鐘後,輪流上場展示隊長、副隊長、隊名、隊訓和隊歌。據鄒官評價,鴻浩隊展示得不錯,特別是隊長的集合口令具有專業素養,讓大家轟堂大笑。其他各隊也紛紛展示自己的奇思妙想,拓展場上歡歌不斷,掌聲此起彼伏。特別是有了崔悅環的公子託馬斯和易明群的女兒、劉蘭的女兒、王業湧的兒子王明瑤等法律系二代的加入,讓展示充滿了活力和童趣。
展示完畢之後,是各隊競爭環節。先是六人五足遊戲,就是用帶子綁住相鄰同學的兩隻腳,整個隊伍橫向移動25米,所用時間為各隊成績。各隊經過不斷探索,找到了本隊的策略。有的隊是喊著號子作為節奏輪流移動左腳右腳,有的隊是喊著號子一起跳。在這個過程中,大家團結一心,獻計獻策,團隊精神顯著增強。我們隊以第二名完成比賽。五人六足遊戲之後,是更加艱巨的五項團隊任務。一是彈接軟球,地上放一塊硬木板,一個隊員手裡拿著十個軟球,往木板上扔,軟球彈起後另一個隊員用一個長筒接住,十個球都要接住,所用時間為本隊成績。二是六個隊員相互拍肩,邊拍邊喊「我們是最棒的」,但是要依次說出,拍一次之後喊「我」,拍兩次後喊「我們」,拍三次後喊「我們是」,以此類推,直到喊完「我們是最棒的」。三是移步換防,就是六根塑料棍,豎在地上,六名隊員用手掌按住,鬆開手後向前跨步,後面的隊員按住前面隊員的塑料棍,如果其中一根塑料棍在換防的過程中倒了,則重新開始。四是傳球遊戲,就是找一個網球,用下巴和肩頭夾住,傳給下一名隊員,中間不能用手,如果網球掉了,則重新開始,一共是八名隊員參與,傳球所用時間為本隊成績。五是跳繩,兩個隊員搖繩,六名隊員集體跳繩,連續跳十次,如果中間有失敗的,則重新開始。這中間牽涉到五項任務如何排序,以便使隊員體力能夠科學分配,也涉及到由哪個隊員完成哪項任務,中間是不斷協商能夠如何順利完成任務。經過短暫訓練之後,各隊開始比賽。結果是力量隊獲得第一名,我們鴻浩隊獲得第二名。
團隊活動使得一下午的時間飛逝而去,很快到了吃晚飯的時間,經過緊湊的體力活動,還真有點飢腸轆轆的感覺。晚餐是燒烤伴隨篝火晚會。延慶的晚上,溫度比較低,幸虧籌委會提前提醒大家穿著長袖衣服。大屏幕上輪番播放收集到的老照片,主持人是王業湧同學,非常有喜感的同學。估計是撒貝寧這個睡在上鋪的兄弟的主持,他暗中學習了一些,加上業湧的悟性,也是搞得全場笑聲不斷。他在主持時,背後的大屏幕上播放舊照片,隨時被叫停,叫停照片時,同學們喊讓照片上的哪個同學上去,誰就得上去,講述照片背後的故事。不少人講了這麼多年的感悟和大學時的回憶,講了各種逸聞趣事。有的則借合影的機會表達對大學時暗戀同學的情感,讓同學們起鬨叫好。在王業湧的主持下,男同學相互搞笑、各種搞怪,引得全場捧腹不止。整場晚會是大學同學的一次歡樂大派對。不管同學們現在處於哪個行業,職務高低,財富多少,湊在一起,都是同學,晚會現場,邊吃邊喝邊擺拍,同學們各種組合各種合影,比二十年前的大學畢業典禮放開了許多,顯示出不惑之年的同學們自信而豁達。晚會在十點結束,大家回到房間接著交流。有的同學覺得沒有喝酒盡興,回到房間繼續喝酒暢聊,很是高興,據說夜談到很晚,重溫大學時夜談的滋味,有的人爆料了不少大學時的事情。
6號早晨,吃完早飯後,大家陸續離開,也有同學在公園裡繼續進行CS遊戲。微信群裡各種照片伴隨活動的進程不斷上傳,讓沒有參加的同學們也能夠圍觀。聚會結束後,各種照片繼續上傳,各種評論、吐槽也是不斷,聚會溫度看來要持續一段時間。
聚會的意義在於我們每個人要通過聚會尋找當年的時光和情誼,無論社會如何變化,無論現在處於何種狀態,同學們在一起就是同學,單純而美好,這是保留在每個同學心中的淨土。正是這片淨土,使得同學們不遠千裡萬裡,從美國回來,從香港回來,從臺灣回來,從外地回來,聚在一起,歡笑遊戲,回味舊時光。
離別的時候,大家相約以後有機會就大聚,期待畢業30年、40年、50年、60年、70年大聚,就像鞏獻田老師說的那樣:身體健康是最重要的,要爭取到畢業50、60、70年時還能相聚。
二〇一八年五月六日 星期日 晴輕度汙染
這是公眾號「跑步晨思錄」第263篇文章,2018年第80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