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二十年大聚散記

2021-02-24 跑步晨思錄

轉眼我們大學本科畢業20年了。按照中國人逢五逢十必有慶祝的做法,大學同學自然要大聚一次。2018年5月5日到6日兩天,我們同學畢業二十年大聚舉行,告別同學聚會歸來,趁著聚會的熱度還沒有完全褪去,記下大聚的情況,留作紀念。

為了大聚,熱心的籌委會成員們(李哲、易明群、劉蘭、李磐、張欣、湯慶文、王業湧等同學付出最多)很早就開始運作起來,抓緊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統計參加人數,確定宿舍聯絡人,收集大學時老照片,分配住宿房間,聯繫乘坐車輛,邀請老師們參加師生見面會,聯繫公司策劃聚會時的活動,千頭萬緒,忙得不亦樂乎。幸虧有了萬能的微信,讓這次聚會組織活動不像以前那麼辛苦,也讓我們感嘆,沒有微信的幫助,十年之前,畢業十周年聚會籌委會同學們的工作難度有多大。讓我們再次感受到:科技改變世界,科技改變生活,科技改變聯繫方式,科技改變聚會籌備方式。

臨近聚會,籌委會要求同學們提供大學時的老照片。有的同學在微信群裡曬出大學期間同學們的照片,看著青春朝氣的我們,同學們感慨歲月的流逝。有的同學發現了自己沒有的照片,或者發現自己已經沒有印象的瞬間,驚喜、讚嘆不時在微信群裡閃現。有的同學曬出最近幾天同學小聚的照片,各種美食、各種親暱、各種溫情、各種評論,讓群裡有過年之前預熱的感覺。有的同學開玩笑說,現在好像已經沒有心情上班了,希望趕緊聚會,被同學們戲謔為輕微「聚會前夕綜合症」患者。

5月4日晚上,宿舍同學們小聚。在校時,由於班級沒有固定的教室,所以各項活動都是以宿舍為單位開展的,宿舍成為大學班級的最小單元,也是最核心的組織。同宿舍的兄弟們朝夕相處四年,是最親熱的哥們。兩位在外地工作的同學劉劍亮和嚴開元提前到達北京。這樣,宿舍的六位兄弟們又聚齊了。以往的歷次聚會中,我們宿舍的到齊率也是比較高的,宿舍的凝聚力可以略見一斑。我們還邀請了一位女同學史玲玲作為特邀嘉賓參加,讓聚會氣氛更加熱烈。大家在一起談的比較愉快,從劉江同學的掛職鍛鍊到劉一君的創業,不知不覺間,已是深夜,還意猶未盡。為了明天的聚會,大家依依不捨道別。回家睡覺時,已經是零點以後了。

5月5日,一大早就醒來了,急忙收拾好行李,胡亂吃了口飯,就直奔北大。楊明、嚴開元、劉劍亮已經到了。大家見面後,又幫助李磐和張欣搬水到北大法學院所在的凱原樓。快到凱原樓時,帶有北大和北大法學院標誌的紅底白字指示牌「法學院校友接待中心」豎在路上,顯示了母校歡迎學子回家的熱情。到前臺登記領取紀念T恤(T恤衫是淡藍色,上面有幾個字,重拾重識重十的漢字,邊上是美體數字阿拉伯數字20)後,換上後被同學說立馬年輕十歲,儘管知道是玩笑話,心裡還是有點爽。隨著同學們陸續到來,各種問候、各種擁抱,法學院報告廳裡歡聲笑語,氣氛熱烈而溫馨。

9點多鐘,師生見面會開始,見面會主持者是易明群同學,我們三個班的三位班主任張守文、王愛軍、孫東東輪流上臺講話,回顧了同學們的以前歲月,講述了在各個場合和同學們的偶遇,同學們熱烈鼓掌歡呼。張守文現在已經是北大法學院院長。教授民事訴訟法學的潘劍鋒老師(現任北大法學院黨委書記)、法學院原來的院長朱蘇力老師、教授法理學的鞏獻田老師、教授憲法學的王磊老師也來到現場,分別發言,同學們仿佛又回到了24年前的昌平園。同學代表劉江、楊明、戴冠春、王飛、薛繼成分別發言,講述這二十年的體會和心得,感謝母校和老師們的教誨。姜卓同學念了能夠為法學院學生提供實習機會的單位名單。見面會後,是合影環節,同學們在法學院西門外的臺階上留下了二十年大聚的精彩瞬間。集體合影后,是各位老師被當作明星模特分別和同學們的組合照相。十一點左右,在法學院的集體活動結束,大家和老師們說再見,到學校食堂就餐,重溫大學食堂的味道。

午餐後,同學們乘大巴車或者自駕車到位於延慶的北京龍灣國際露營公園,參加活動。入住的房子是木製結構的,寬敞明亮,條件不錯。到達後,崔悅環的兒子託馬斯拿著小喇叭幫助高聲招呼大家,儼然一個小導遊,讓同學們歡笑不止。

三點鐘,開始團隊拓展訓練。先是按照寫有名字胸卡的顏色劃分為五隊,五隊分別選出隊長、副隊長,確定隊名、隊訓、隊歌。我們隊選出的隊長是我,副隊長是北馬兩屆冠軍黎葉梅同學,隊員包括湯慶文、劉暢、鄧映霞、張辰、遇峰、王罡、伍雄志、胡臨春、薛繼成。隊名也蹭一下林建華校長在120年校慶大會上念錯字的熱點,幽母校一默,取名「鴻浩隊」,隊訓是:鴻浩之志,飛得更高。隊歌是:《飛得更高》。其他隊有取名「力量隊」的,有取名「老虎松鼠隊」的,有取名「笑傲江湖隊」的,有取名「成武隊」的。隊名、隊歌、隊訓有各自的含義。鄒京永教官讓各隊準備25分鐘後,輪流上場展示隊長、副隊長、隊名、隊訓和隊歌。據鄒官評價,鴻浩隊展示得不錯,特別是隊長的集合口令具有專業素養,讓大家轟堂大笑。其他各隊也紛紛展示自己的奇思妙想,拓展場上歡歌不斷,掌聲此起彼伏。特別是有了崔悅環的公子託馬斯和易明群的女兒、劉蘭的女兒、王業湧的兒子王明瑤等法律系二代的加入,讓展示充滿了活力和童趣。

展示完畢之後,是各隊競爭環節。先是六人五足遊戲,就是用帶子綁住相鄰同學的兩隻腳,整個隊伍橫向移動25米,所用時間為各隊成績。各隊經過不斷探索,找到了本隊的策略。有的隊是喊著號子作為節奏輪流移動左腳右腳,有的隊是喊著號子一起跳。在這個過程中,大家團結一心,獻計獻策,團隊精神顯著增強。我們隊以第二名完成比賽。五人六足遊戲之後,是更加艱巨的五項團隊任務。一是彈接軟球,地上放一塊硬木板,一個隊員手裡拿著十個軟球,往木板上扔,軟球彈起後另一個隊員用一個長筒接住,十個球都要接住,所用時間為本隊成績。二是六個隊員相互拍肩,邊拍邊喊「我們是最棒的」,但是要依次說出,拍一次之後喊「我」,拍兩次後喊「我們」,拍三次後喊「我們是」,以此類推,直到喊完「我們是最棒的」。三是移步換防,就是六根塑料棍,豎在地上,六名隊員用手掌按住,鬆開手後向前跨步,後面的隊員按住前面隊員的塑料棍,如果其中一根塑料棍在換防的過程中倒了,則重新開始。四是傳球遊戲,就是找一個網球,用下巴和肩頭夾住,傳給下一名隊員,中間不能用手,如果網球掉了,則重新開始,一共是八名隊員參與,傳球所用時間為本隊成績。五是跳繩,兩個隊員搖繩,六名隊員集體跳繩,連續跳十次,如果中間有失敗的,則重新開始。這中間牽涉到五項任務如何排序,以便使隊員體力能夠科學分配,也涉及到由哪個隊員完成哪項任務,中間是不斷協商能夠如何順利完成任務。經過短暫訓練之後,各隊開始比賽。結果是力量隊獲得第一名,我們鴻浩隊獲得第二名。

團隊活動使得一下午的時間飛逝而去,很快到了吃晚飯的時間,經過緊湊的體力活動,還真有點飢腸轆轆的感覺。晚餐是燒烤伴隨篝火晚會。延慶的晚上,溫度比較低,幸虧籌委會提前提醒大家穿著長袖衣服。大屏幕上輪番播放收集到的老照片,主持人是王業湧同學,非常有喜感的同學。估計是撒貝寧這個睡在上鋪的兄弟的主持,他暗中學習了一些,加上業湧的悟性,也是搞得全場笑聲不斷。他在主持時,背後的大屏幕上播放舊照片,隨時被叫停,叫停照片時,同學們喊讓照片上的哪個同學上去,誰就得上去,講述照片背後的故事。不少人講了這麼多年的感悟和大學時的回憶,講了各種逸聞趣事。有的則借合影的機會表達對大學時暗戀同學的情感,讓同學們起鬨叫好。在王業湧的主持下,男同學相互搞笑、各種搞怪,引得全場捧腹不止。整場晚會是大學同學的一次歡樂大派對。不管同學們現在處於哪個行業,職務高低,財富多少,湊在一起,都是同學,晚會現場,邊吃邊喝邊擺拍,同學們各種組合各種合影,比二十年前的大學畢業典禮放開了許多,顯示出不惑之年的同學們自信而豁達。晚會在十點結束,大家回到房間接著交流。有的同學覺得沒有喝酒盡興,回到房間繼續喝酒暢聊,很是高興,據說夜談到很晚,重溫大學時夜談的滋味,有的人爆料了不少大學時的事情。

6號早晨,吃完早飯後,大家陸續離開,也有同學在公園裡繼續進行CS遊戲。微信群裡各種照片伴隨活動的進程不斷上傳,讓沒有參加的同學們也能夠圍觀。聚會結束後,各種照片繼續上傳,各種評論、吐槽也是不斷,聚會溫度看來要持續一段時間。

聚會的意義在於我們每個人要通過聚會尋找當年的時光和情誼,無論社會如何變化,無論現在處於何種狀態,同學們在一起就是同學,單純而美好,這是保留在每個同學心中的淨土。正是這片淨土,使得同學們不遠千裡萬裡,從美國回來,從香港回來,從臺灣回來,從外地回來,聚在一起,歡笑遊戲,回味舊時光。

離別的時候,大家相約以後有機會就大聚,期待畢業30年、40年、50年、60年、70年大聚,就像鞏獻田老師說的那樣:身體健康是最重要的,要爭取到畢業50、60、70年時還能相聚。

 

二〇一八年五月六日 星期日  晴輕度汙染

這是公眾號「跑步晨思錄」第263篇文章,2018年第80篇文章。

相關焦點

  • 浮生聚散雲相似,往事冥微夢一般 愛情的聚散,如天上的浮雲!
    1、浮生聚散雲相似,往事冥微夢一般。愛情的聚散,如天上的浮雲,如水中的浮萍,人生如夢,往事如煙。我相信緣分天定,我更堅信愛情是一門藝術,需要兩個人一起去努力經營。儘管天下沒有不散之筵席,好多人的相聚已是相見恨晚,我唯一祈求的也是他們的宴席能夠無限地晚下去。
  • 《澳門人家》獻禮澳門回歸二十周年 董潔懷抱吉他演繹老街往事
    大眾網娛樂 紀念澳門回歸祖國二十周年的獻禮劇《澳門人家》近日正在廣東中山市熱拍中,該劇由任達華、董潔、柯藍、江珊等領銜主演,集聚了兩岸四地的實力派演員。在實力主創陣容的保駕護航下,《澳門人家》將真實還原二十年來澳門發展的一段史詩畫卷。   《澳門人家》講述了一個發生在澳門老街三灣斜街上的故事,從百年招牌梁記餅店切入,記錄梁家幾代人的倫常生活,從而反映澳門二十餘載的發展歷程。在釋出的劇照中,主演董潔梳起馬尾,身著簡單的格子衫,懷抱著吉他若有所思地彈奏。
  • 同學聚會感言:大學畢業二十年同學聚會
    20**年12月27日我和同城的大學同學一起驅車去首府---參加大學畢業二十年同學聚會。記得1994年的9月,我去教育局取我的大學錄取通知書,那時的教育局還在西街的一個舊院子裡,一排排舊平房,我進入了第一個屋子裡有幾位老師正在談論我,誇獎我考了一個好分數,而且數學120分。
  • 有信,有心,有信心,《澳門人家》獻禮回歸二十周年
    為紀念澳門回歸祖國二十周年,近日,由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有限責任公司製作的三十集電視劇《澳門人家》在廣東中山市正式開機。《澳門人家》作為紀念澳門回歸二十周年獻禮的大劇,全景展現了澳門回歸祖國二十年來中央政府對澳門的關心支持和澳門取得巨大發展成就的史詩畫卷。
  • 同學聚會感言:大學畢業二十年同學聚會感言
    2014年12月27日我和同城的大學同學一起驅車去首府---參加大學畢業二十年同學聚會。記得1994年的9月,我去教育局取我的大學錄取通知書,那時的教育局還在西街的一個舊院子裡,一排排舊平房,我進入了第一個屋子裡有幾位老師正在談論我,誇獎我考了一個好分數,而且數學120分。
  • 傾情放歌二十年 今朝華誕喜盈門 ---記龍港二中建校20周年慶祝活動
    傾情放歌二十年 今朝華誕喜盈門 -----記龍港二中建校20周年慶祝活動 發布時間:2008年12月01日 來源 引       子 悠悠鰲江水蕩滌歲月的痕跡,見證了龍港二中二十年的風雨洗禮
  • 得失,天註定;聚散,天安排!
    得失,是天的安排,聚散,是天的決定。誰也無法更改,誰也難違天命。 得失,天定下,聚散,天掌管。有些東西,不是你想爭就能爭來的。有些感情,不是你強求就能得到的。得有得的愁,失有失的福,聚有聚的難,散有散的安。
  • 人生聚散天註定,相逢便是有緣人!
    從讀書開始,經過每一次升學畢業,我們都要和同學老師說再見,感謝他們陪我走過了人生中的一段美好的時光,帶給我們歡樂和教會我們知識,讓我們結識了友誼,也讓我們一起見證了人生跨越的時刻。人生就是這樣,沒有好與不好,每個人都會在同一條線上經過相遇,然後又分離,有的人還會再次相遇,有的人分離之後便是永遠,我們都有各種各樣不同的分離原因,有的人從大學畢業之後,選擇繼續讀書,考研,考博士,有的人選擇了一起出去找工作,一起租房子,但是也在後來,從一起租的房子中產生了矛盾或者發生了誤會,又或者是自己有能力了,想自己一個人租房了,便又開始分離了。
  • 畢業啦,2013年畢業旅行去哪更好玩?
    【導語】:照過了畢業照,吃過了謝師宴,聚散總有時,無論多不舍還是會分開。不如趁這好時光,策劃一場難忘的畢業旅行,為這共同度過的美好時光留下更多難忘的回憶。然後,揮揮手,各奔前程。那麼畢業遊去哪裡好?現在就讓本地寶小編給大家推薦畢業遊各種方式吧!  在記者回訪的幾位往屆畢業生中,說起畢業旅行,無不興奮莫名。
  • 名聯掌故:「悲歡聚散一杯酒」對個下聯
    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進士,累官至陝西布政使參政,崇禎時官至兵部尚書、薊遼總督,松錦之戰戰敗後被清朝俘虜,後投降成為清朝漢人大學士。順治元年(1644年)四月,隨清軍入關。抵京後以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銜,列內院佐理機務。洪承疇宣導儒家學術,針對順治皇帝不崇信孔孟,提出意見,為滿漢的合流打下基礎。
  •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杜甫用10個字,便說盡了人生聚散的無常
    後來《誅仙》改編成了電視劇,情節大改,也再難有彼時沉迷其中的情緒。唯一記得的,便只是劇中幾次借人物之口念出的杜甫的一句詩——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那是在大竹峰上,田不易如是對鬼厲說;那是在死亡沼澤中,鬼厲對金瓶兒說;那是在母親的墳前,碧瑤對張小凡說。
  • 曾敏 | 冷師印象(七):聚散兩依依,期待2024年畢業30周年聚會​
    1991年9月,我在母親的陪伴下,懷著對嶄新學習生活的嚮往,背著行李,乘公共汽車來到冷江師範報到,之後,在此度過了難忘的三年時光。雖已畢業多年,「冷水江師範學校」也幾經更名,但我們所有的同學仍然一直習慣自稱「冷師人」,原冷水江師範主教學樓上「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八個字、校園裡小葉女貞氤氳甜香的氣味不時飄進夢裡來。讀書時所有的酸甜苦辣,現在全變成了美好的回憶。
  • 《二十年後的我》作文500字,小學優秀作文二十年後的我
    我遐想著,二十年後,我曾經朝夕相處的朋友們,你們都怎麼樣了呢?  在2038年9月30日晚上,電腦嘟嘟的響了,我走過去一看,是一封電子郵件。我打開來看,眼前浮現出一行字:梓聰,你還記得我們約定在2038年10月1日上午9點在我們的母校:西郊小學見面嗎?後面還留了個名字:昭佳。看到這裡,笑意很快傳到了嘴角。  第二天早上,我就開著?
  • 還記得畢業時說二十年後再見嗎?這場聚會,你赴約了嗎?
    如果,你明天有一場高中畢業二十年的同學聚會,你將去赴一個二十年前全班幾十號人的約定,你,會是什麼樣的心情?激動?惆悵?感慨?或許,都有吧。那時的我們,已經是一個將近四十的人了,已經有了自己的家庭和事業。這樣的一群人,坐在一起,有酒,有故事。
  • 志願填報:大學畢業後出路最少的二十大專業
    安徽商報 合肥網 無線合肥訊 大學畢業後出路最少的二十大專業,需要慎選。  1、生物工程  國內甚至名校念到博士都沒出路,除非是海龜,還能教書。  但目前是錄取分數第一高。每年有眾多高分考生滿懷希望進去,但實在是浪費啊。國內沒有像樣的生物公司,所以工作非常非常難找。
  • 不說聚散終有時,只盼來日共歡飲——睡衣班導畢業分享
    廣州的夏季總是要比別處來得更早一些,而畢業的離別也比之前所想的七月來得更早。
  • 最滄桑的十首詩詞: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
    二十餘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閒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鑑賞:此首詞上片敘事,下片抒情。人生,已百般艱難,驀然回首,往日卻只能留在當時,無法帶到現在,歲月的斑駁沉澱了回憶,不禁感慨一句:聚散苦匆匆
  • 只爭朝夕問道 不負秩年韶華——清華大學2000屆校友畢業二十周年捐贈倡議書
    20年前,在人類進入千禧年之際,也是清華校史上的特別年份,由於適逢本科教改,我們1995、1996兩級共四千多名同學共同畢業了。彈指一揮的二十年,是母校步入世界一流大學的二十年、是各位校友人生走向成熟的二十年、是清華人為之奉獻的各行各業大發展的二十年。
  • 想像作文:二十年後回故鄉
    二十年過去了,我已經成為了一名著名的信息科技公司的CEO了。一天,我開著無人駕駛的全自動太陽能汽車,回到了20年前的故鄉。我踏著家鄉的土地,發現家鄉的變化真大。原來破舊的土平房變成了一座座高樓大廈,原來凹凸不平的小路變成了一條條條筆直寬敞的馬路,原來汙濁的河流變圈套成了一條條清澈的小河。
  • 讀歐陽修的《浪淘沙》有感,作詞寄託思念,抒發對人生聚散的感嘆
    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歐陽修步入仕途後,最初擔任西京留守推官。在洛陽為官期間,他結交了諸多文人,博得文壇盛名。當時,歐陽修常與梅堯臣、尹洙等以文會友,暢談人生。這首懷舊詞是歐陽修與故人重遊洛陽故地時創作的,後世學者認為這位故人當是梅堯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