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敏 | 冷師印象(七):聚散兩依依,期待2024年畢業30周年聚會​

2021-02-10 中師生

1991年9月,我在母親的陪伴下,懷著對嶄新學習生活的嚮往,背著行李,乘公共汽車來到冷江師範報到,之後,在此度過了難忘的三年時光。雖已畢業多年,「冷水江師範學校」也幾經更名,但我們所有的同學仍然一直習慣自稱「冷師人」,原冷水江師範主教學樓上「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八個字、校園裡小葉女貞氤氳甜香的氣味不時飄進夢裡來。讀書時所有的酸甜苦辣,現在全變成了美好的回憶。在母校全力升專之際,應「江水冷」之約,特意撰寫《冷師印象》系列,作為對母校的美好祝福。

——作者題記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馬上就到了分別的時刻。同學們的心情有一些沉重。原以為三年很長,現在想來,其實三年只有1000餘天!

學習上已沒有多少事,該考的全考完了,只等著領畢業證。同學們的精力,放在畢業分配和準備分別上。畢竟同學三年,分別也要有點儀式感。

學校安排了隆重的畢業合影,在操場上,專門準備了拍照的鐵階梯,學校黨政班子成員、任課教師全參加了。同學們很重視,男生穿上西裝、打上領帶,女生穿上最漂亮的衣服。只有我,隨便穿著一件襯衣就上了。這張合影,做到了我班畢業20周年聚會的紀念品水晶擺件上。

 

畢業20周年聚會紀念品(李向韶、李玉武提供)

 

關係好的同學,會在校園找個漂亮的角落合影,還互相贈送照片。有一些同學,還特意拍了藝術照送人。至於是否還有一些什麼私密的告別儀式,我就不知道了。

 

畢業前,在冷師主教學樓前合影

 

互寫臨別贈言也是畢業時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很多同學,帶著感情、精心設計每一句話,其中有不少經典名句。比如王建輝同學的「幸福的真諦」。可惜我家1996年遇大水,照片、留言本全毀了。我大概記得兩位老師的贈言:班主任吳老師的贈言詞簡意深: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心似平地跑馬,易放難收。成雪敏老師寫了很多,我記得其中一句是:希望你人如其名!今天,我每到懈怠的時候,便會想起兩位老師的贈言,於是又打起精神來。

 

2019年,部分同學探望班主任吳老師

 

畢業晚會自然是畢業的重頭戲。班委會、團支部花了大量時間籌備。男生將教室裡的椅子搬到一邊,空出中間做舞臺。買了很多花生瓜子、西瓜、飲料,但酒是不允許的。主持人是伍衛紅、羅妍。晚會的程序,無外乎是師生發表臨別感言,中間穿插一些遊戲、節目。大家與往常相比,多了一絲絲激動,但遠沒到失控的階段,更沒有什麼抱頭痛哭的情況。撕書、從樓下丟熱水瓶之類的事情,也根本沒有發生。學校最初擔心失控,還安排了不少老師值班,沒料到我們這一屆相當的冷靜。

其實,同學們是含蓄內斂,不願表露情緒而已。聽新梅同學曝料,畢業晚會後,女同學因為彼此不舍,哭了很久很久,劉向榮是哭得最傷心的。

 

羅妍主持畢業晚會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當時「二流子」鄒景宏還買了幾瓶啤酒來喝,一向嚴格的吳老師這次破例默許了。我和一些同學從沒喝過,覺得新鮮,嘗了一口啤酒,像潲水一樣,怪怪的味道。

畢業晚會第二天,大家便自覺地捲起鋪蓋走人,為師弟師妹們騰出空間。劉青良等少數同學留在學校裡,跟著曾光老師學了一段時間的拉丁舞。

當時的分配原則,是「哪裡來哪裡去」,故大部分同學分回了原籍。大家認為冷水江是一個工業城市,比新化好,所以,我、伍鋼、羅妍、李玉武、楊峰、吳慶等新化籍的同學,千方百計找關係,每人交了4000元城市增容費,分到了冷水江。現在想來,我們不熱愛家鄉,值得深刻檢討。但「人往高處走」,也是常理。而且那時的我們,也不會思考太多的意義。

其實,我們那時也是懵懵懂懂隨大流,根本不知道當時的分配政策,也不懂得到冷水江意味著什麼。當時很隨意地向父母提出來,父母便到處找人,竭盡全力幫我們滿足了這個心願。楊峰工作多年,不太如意,後來辭職到了北京,現在一家央企工作。我第一年被分配到錫礦山,在飛水巖學區七星小學,和李玉武同學做同事。這是一所年久破落、像庵堂一樣的學校,我的生活則是苦行僧的生活。這段經歷,我寫在首發於「江水冷」的另一篇文章《我與錫礦山:那黃和綠的記憶》裡。李玉武也是在錫礦山工作多年,好不容易才調到城區。吳慶一直在農村學校任教。

如果讓我重新選擇,我或許不會向母親提出這個要求。但誰也回不到過去。一種選擇,就是一個命運、一種人生!每一個人只能活在當下。在那個當下,我們一定做了最好的選擇。如果事與願違,老天一定另有安排!

漣源籍的同學,伍衛紅分到了漣鋼子弟學校,吳紅梅分到了婁星區石井中學,其他全回了家鄉,沒有一個到冷水江的。目前,伍衛紅考到了長沙工作,吳紅梅調到了婁底四中,成了我班第一位中學高級教師。大部分同學仍紮根漣源鄉鎮,成了學校的骨幹教師,家庭幸福。有兩位同學中途請假到外做事,賺了一些錢。絕大部分漣源同學在婁底買了房子,生活不錯。我工作第二年,與張關鍵到湄江找李向民、龍嶽斌玩過,還到過黃愛蘭工作的石陶中學。到漣源一中監高考時,曾和李冬來見過一面。調婁底人大工作後,多次在漣源調研教育工作,還到過肖竹洪工作的三甲中學,李冬來工作的三一學校,李麗工作的七星中學,因公務在身,沒有太多時間逗留,甚至話都沒顧得上說一句。

新化的同學,當時全分在農村。我知道的一部分去向是:陳偉政分在水車鎮大同小學,鄒娣娣分到了水車中學,陳青松分到了家鄉田坪的萬龍中學,陽吉長分到琅塘鎮楊木洲小學,曹徵華分到桑梓柘古小學,曹泰文分到曹家中學,胡松文分到西河滑石中學,鄒智輝也在西河天馬小學,陳豔紅分到維山某村小……陳偉政那句著名的感嘆,就是在大同小學發出的!

剛剛18歲的人,在農村學校工作,舉目無親,放學後形單影隻,內心孤獨無法排解,所以那段時間互相通信比較多,來往比較多。陳偉政曾到七星小學看過我。我多次到水車去玩,經常在源和學校扶竹清、金灣學校劉青良、張關鍵處玩,還兩次到田坪看過陳青松。

男同學結婚,普遍比女同學晚。因農村男老師沒錢沒房,確實不好找對象。不止我們那個時候,現在也如此。我曾到雙峰杏子鋪鎮調研,沿河學校的一位男老師的話讓我們心酸。他說:我收入低能夠克服,條件差也能夠克服,但找不到對象,不好克服!並不是說,農村男教師完全找不到對象,只因讀了一點書,不願意將就。所以,婚姻就在高不成、低不就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耽誤了下來。我班男同學沒一個單身,妻子都有工作,也比較賢惠,說明咱們吸引力還是不錯的。

時間推移到現在,農村女教師的婚姻也逐漸成了一個難題。我到過多所農村學校調研,女教師七八個,人才都不錯,年齡二十五六了,都是單身狀態。單身老師太多,不利於教師的身心健康和教師隊伍穩定。某位籍貫外地的青年男教師在新化農村工作十多年,一直單身,後來調回了家鄉。我和團市委、教育局的同志建議過:要關心教師的婚姻問題,可以多組織一些活動。但仔細想一想,這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現在考教師的女性多,適婚對象少,組織上又不好搞強制分配,所以,這問題短時間也難以解決!

對生活現狀的不滿意,讓一些同學繼續升造,自考是常見的方式,扶竹清、劉青良、毛建高、陳偉政、胡松文等同學則選擇了讀教育學院,其中毛建高、陳青松還考了研究生。扶竹清後來到了冷水江一中工作,現任冷江信訪局局長。劉青良到了冷水江電子政務辦工作,現任冷水江水運事務服務中心主任。毛建高研究生畢業後,先到長沙師範學校工作,後又考公務員,現任長沙市開福區主任督學。陳青松讀書最狠,考上了華中師大博士,現在浙江師大工作。胡松文在教育學院遇到了美麗的「小芳」,調到了株洲縣某中學工作。陳偉政參加新化縣教育局後備幹部考試,成績優秀,先到縣教育局工作,後到了縣信訪局工作。

其他同學,也在努力改變命運。張關鍵與我一起參加自考,一起背題目,後來考上了公務員,現任冷水江農機局副局長。伍鋼沒教幾年書,也改了行。鄒景宏考了研究生,現在安徽省黃山市檢察院工作。鄒智輝考了二級心理諮詢師,現在湖南師大高新實驗中學工作。伍永紅、陳新梅、鄒娣娣、張文華、王永華、李玉武、劉向榮等同學,都相繼調入城區學校工作。

隨著同學們相繼結婚成家,忙忙碌碌,交往更少了。除了同一個縣市工作的同學,因為同學生日、過火或春節等某個特殊的時點聚一下,一般較少來往。好在有一個微信群,大家不時在群裡冒個泡,發個貼,開心一下。逢年過節互相問候一下,有時扶班長、伍鋼等同學還會發個紅包。李向韶同學是最活躍的,經常發一些自己創作的書畫作品。他現為湖南省青年書法家協會會員、婁底地區美術家協會會員,二十多年來臨池不輟,繪畫不斷,受著名畫家趙春秋老師等名師和同仁指點,書畫技藝日臻成熟。

我班畢業20周年時,在冷水江聚了一次。方案是我牽頭制訂的,充分考慮了安全因素,沒有選擇「溯溪」等風險較高的項目,並為每一個參加的老師和同學入了保險。還成立了組委會,在班級群裡充分討論了聚會方案。當時約定,由冷水江、漣源、新化的同學輪流承辦,費用AA制。

 

我班的「仙女」們20周年聚會時在梅山龍宮合影

 

畢業20周年聚會為期三天,由冷水江工作的同學承辦,邀請了冷師的老師參加。此次聚會,大部分同學都來了,劉青良、李玉武等同學做了大量周到細緻的服務工作。我們先召開座談會,與老師同遊母校,在校門前合影,晚上一起K歌,又到新化梅山龍宮、大熊山遊玩。兼職拓展教練的胡松文同學特意從株洲帶來很多道具,組織大家玩拓展遊戲,讓大家重歸童年。晚上則一起玩牌。大家快樂鬥嘴,互抖糗事,無需任何戒備,非常放鬆,玩得很嗨!

 

20年聚會,在熊山古寺千年銀杏下,師生再合影

 

本次聚會,最有笑點的是張文華那個兒子。他在車上歪著頭,天真地問他爹:老爸,嗯(en,第三聲)咯次和以個女同學唱鍋(歌),和嗯(en,第一聲)個女同學跳舞,嗯(en,第三聲)啞釣了一抓蛤蟆幾爛(lan第一聲)?

我們聞言大笑,都豎起大拇指誇老弼:嗯(en,第三聲)養了個好崽哩!咯樣關心嗯(en,第三聲)!唉,老弼,嗯(en,第三聲)老實港,嗯(en,第三聲)釣了抓麼咯蛤蟆幾爛(lan第一聲)?

老弼也是個活寶,臉色凝重,認真地想了一想,再搖搖頭:我冇本(bian第三聲)事呢,費了好態咯勁,一抓蛤蟆都冇釣倒呢!

 

胡松文主持拓展遊戲

 

前兩年,這個關心老爸「釣沒釣倒蛤蟆」的兒子,以優異成績考到了冷江一中讀書,慢慢也到了「釣蛤蟆」的年紀。當然,我們這些伯伯叔叔阿姨希望他像老爸一樣,先安心讀書,以後再考慮「釣蛤蟆」的事。畢竟,機會多著呢!

座談會上,曹徵華同學提出:10年一聚,太長了,誰知道那個時候還在不在?要5年聚一次才行!未料他一語成讖。

20年聚會後的第三年,傳來噩耗,被稱為「太子」的曹泰文同學因病到當地一家醫院住院,不幸發生醫療事故,一下子就走了。他家屬不願做醫療事故鑑定,於是,賠償了不到二十萬,就算了結了。那次,全班同學能到的,基本上都到了位於新化曹家鎮一個山村的曹泰文家中弔唁。不能到的,也捎了禮金。伍鋼等同學,還盡己所能幫助協調。

大家參加追悼會時,看著曹泰文那個還在讀初二不懂事的楞楞的孩子——他不知道,失去父親對他的人生意味著什麼,很多女同學、男同學情不自禁流下了眼淚。我站在風中,打量著蒙著黑紗的相框裡曹泰文同學年輕英俊的臉龐,深深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人生的無常,心中很沉重,想說點什麼,又說不出,不由想起於丹的一篇演講《生命來來往往,來日並不方長》。活著的每一天,都值得好好珍惜!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值得好好對待!

從此以後,新化的同學聚得頻繁起來。他們單獨建立了一個微信群,還將我拉了進去。曹徵華、陳偉政、鄒娣娣等同學經常在群裡吆喝:今天從鄉下弄到一隻土雞,還有水車臘肉,到我家來耍呵!特別是曹徵華的夫人,賢惠能幹,熱情好客,能迅速弄出一桌色香味俱全的飯菜。曹徵華兒子丁丁也非常聰明可愛,和大人、小朋友都玩得來。如果哪次丁丁沒參加聚會,大家第一個就會問:丁丁呢?

陳偉政的小女兒陳妍君,天真可愛,我們到她家玩,她會很熱情地招呼我們,奶聲奶氣地與我們交談。她很「jiangbo(方言,兩個字均讀第一聲,意指「厲害,保得住家」)」,長得很壯實,經常「欺負」哥哥,一兩歲的時候,就能獨立吃完一個大雞腿。

畢業25周年時,我班又在漣源龍山聚會了一次。這次由漣源的同學承辦。方案是李勝群同學制訂的,她和李向民、黃愛蘭、吳紅梅、李冬來等同學,實地考察線路,察看酒店,採購物資,訂製紀念品、文化衫,忙得不亦樂乎。聚會為期兩天。我們爬了龍山,滑了草道,K了歌,還體驗了驚險的龍山漂流。在龍山半山腰上,大伙兒吹著涼風,聽某位女同學繪聲繪色地講「郭春海」的故事,聽我講著名的某秘書長的系列段子,樂不可支。

 

畢業25周年聚會紀念品,溫暖肺腑,熨貼人生

 

聚會之後,再到分別時,大家雖有不舍,但已經很平和,再也不會像26年前那樣當面依依不捨,背後以淚洗面。畢竟,大家已是養兒育女的中年人,經歷了很多人生風雨,懂得聚散本是人生常態,已能坦然接受。

現在,有同學已經開始期待2024年舉行的畢業30周年聚會了。希望到時候,我們162班的全體老師、同學,一個都不能少!

 

2019年畢業25周年龍山聚會合影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能夠成為同窗,估計也是四五百年的緣份。這個緣份,確實值得我們珍惜。

站在即將年過半百的人生路口,回望過去,才發現:金錢、職務、房子,其實都是空的,平安健康才是第一,家庭和睦幸福才是第一,心靈充實快樂才是第一。人生除了生死,沒有其他大事。放下吧!放下吧!還有什麼不能放下呢?

但是死亡,也是每一個人最終必須面對的。能真正平靜面對死亡的人,才談得上成熟;一個有信仰的人,才能真正平靜面對死亡。

《道德經》指出: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死而不亡者壽。這告訴我們:無我,是每一個人應該追求的境界。無我,反而能夠長久,達到「死而不亡」!

楊絳先生在《百歲感言》中說:少年貪玩,青年迷戀愛情,壯年汲汲於成名成家,暮年自安於自欺欺人。人壽幾何,頑鐵能煉成的精金,能有多少?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她又說:消失於眾人之中,如水珠包孕於海水之內,如細小的野花隱藏在草叢裡,不求「勿忘我」,不求「賽牡丹」,安閒舒適,得其所哉。一個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傾軋排擠,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潛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她還說:人生的價值,大致取決於靈對肉的支配。「經營之聖」稻盛和夫先生則認為:人死了是沒完的。人生的意義在於「利他」。人走的時候,應該要比來的時候更完善一點、更高尚一點。

《中庸》說: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師說》則指出: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每一個人走在修道、行道的路上,明道,才能傳道。冷師的使命,就是以「道」引領學生,培養無數合格的師資。我們這些冷師人的使命,便是用「道」先喚醒自己,再喚醒學生、家長,讓這個世界依道而行,更加美好。

人來到世上,是有使命的。人能認識到這個使命,便是覺醒。認識到了這個使命,並能堅持下去,便能以「靈」支配「肉」,庶幾可通往高尚。

我欣賞這種生命狀態:一位姓李的企業家,50歲時,宣稱青春剛剛開始,辭去很好平臺的職務,重新創業。被人稱「平安先先」的楊尊民老師,退休後學了駕照,攜妻子週遊全國,還加入了省網絡作協。現年87歲、參加過抗美援朝的網友「白果子」面對失去兒子的痛苦依然平和淡定,背著照相機充滿熱情的參加各種公益活動,70歲時面對別人詢問年齡說:我比你小一點,今年35公歲!我希望,所有的老師、同學,都能有這種生命狀態——平和喜樂,覺醒慈悲,豁達開闊,生命力飽滿,充滿激情。

青春,並不是單純指年齡,更是指一種生命狀態。如果我們願意永遠學習,能夠返樸歸真,那麼,出走多年,我們依然還是少年!

謹以《冷師印象》七篇,為我們這些冷師人留存一點共同的記憶,肯定言有未盡處,意有未到處。冷師學習生活是一張美麗的拼圖,我拼出的,只是我所看到的那一角,還有更多的美好,需要所有的老師和同學們一起拼全。正如「老弼」張文華同學所說:人總是戀舊的,學習呢想工作,老了想年青!然而一切終將遠去,唯有自我保重!

祝福冷師升專早日成功!也祝福冷師所有的老師、同學,厚德載物,福慧雙收,永遠平安吉祥,永遠健康快樂!

謝謝「江水冷」,謝謝冷師,謝謝所有的老師、同學,謝謝所有的讀者!

相關焦點

  • 曾敏 | 冷師印象(四):畢業後,多麼懷念起只要音樂一響,端著鐵飯碗去食堂的生活
    (四)夥食作者:曾敏1991年9月,我在母親的陪伴下,懷著對嶄新學習生活的嚮往,背著行李,乘公共汽車來到冷江師範報到,之後,在此度過了難忘的三年時光。雖已畢業多年,「冷水江師範學校」也幾經更名,但我們所有的同學仍然一直習慣自稱「冷師人」,原冷水江師範主教學樓上「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八個字、校園裡小葉女貞氤氳甜香的氣味不時飄進夢裡來。讀書時所有的酸甜苦辣,現在全變成了美好的回憶。在母校全力升專之際,應「江水冷」之約,特意撰寫《冷師印象》系列,作為對母校的美好祝福。
  • 【誠勤情】七九級、八一級、八三級(機械二系)、八五級畢業30年聚會
    七九級畢業30周年聚會
  • 大學同學畢業30周年聚會一周年有感
    去年8月3日並4日,我班相約國際慢城南京高淳銀林山莊,隆重舉行大學同學畢業30周年聚會系列活動,浪漫美好。今天一周年,有感。五絕•高淳聚會一周年 (新韻) 周炳發老友聚高淳,銀林酒醉心。至今一載整,還是夢伊人。
  • ——獻給陽洪中學七三級三班同學聚會二周年
    ​原創 王雲 韓季更陝西乾縣陽洪中學高七三級三班同學群群主王雲近影。此次活動由群主王雲在西安大雁塔廣場遠程主持。編者按:2018年9月9日,陝西乾縣陽洪中學高七三級三班同學在畢業45年後首次聚會並建立了同學微信群。當時大家商定,今後每隔5年,舉辦一次全體同學聚會。然而,分別幾個月,大家相互非常想念,當年就舉行了數次小的團聚。兩年來,還舉辦了兩次網上聚會。9月9日是「九九聚會」2周年紀念日。群主王雲倡議,再舉行一次網上遠程紀念活動,得到大家一致響應。
  • 讓我們再回首——記畢業10、20、30周年清華大學校友聚會-清華大學...
    無標題文檔讓我們再回首——記畢業10、20、30周年清華大學校友聚會●新聞中心學生記者畢業10、20、30周年值年的清華校友們,也如期而至,在蒙民偉樓,在主樓後廳,在大禮堂,重拾「水木年華」時的記憶。10周年:閒話「清華精神」 "We are sailing, we are sailing……" 伴隨著盧庚戌傾情的吟唱,我們來到了畢業十周年校友會的現場——蒙明偉樓的多功能廳。
  • 畢業二十年大聚散記
    2018年5月5日到6日兩天,我們同學畢業二十年大聚舉行,告別同學聚會歸來,趁著聚會的熱度還沒有完全褪去,記下大聚的情況,留作紀念。幸虧有了萬能的微信,讓這次聚會組織活動不像以前那麼辛苦,也讓我們感嘆,沒有微信的幫助,十年之前,畢業十周年聚會籌委會同學們的工作難度有多大。讓我們再次感受到:科技改變世界,科技改變生活,科技改變聯繫方式,科技改變聚會籌備方式。臨近聚會,籌委會要求同學們提供大學時的老照片。有的同學在微信群裡曬出大學期間同學們的照片,看著青春朝氣的我們,同學們感慨歲月的流逝。
  • 同學40年聚會通知 40周年同學聚會通知參考模板11篇
    同學40年聚會通知 40周年同學聚會通知參考模板1山海可以阻隔彼此,卻阻隔不了我們的思念;距離可以拉開你我,卻拉不開真摯的情誼;時間可以淡忘過去,卻忘不了永遠的朋友。xx年x月x日,xx學校xx屆的老同學相約母校,期待我們再度重逢!
  • 黃惠賢|東風農場職工子弟學校82屆初三(1)班畢業30周年慶
    30周年慶2011年6月5日,歡聲笑語不時從座落在上海共和新路的鑫鑫大酒店傳出,上海市東風農場職工子弟學校82屆初三(1)畢業30周年的紀念聚會就在這裡舉行。此次的聚會由朱勁、盧正紅、蔡軍、朱麗瑛、施琴、施琰、霍莉君、張群、蔡衛等9位同學組織、出資、籌劃。有29位同學和2位班主任老師出席。其中還有同學從加拿大溫哥渥、四川成都和崇明等地趕來。聚會從14:30時延續到22:30時結束,告別時大家依依不捨,握手、擁抱、歡笑、流淚......!班主任黃惠賢老師特意畫了一幅國畫《牡丹圖》,「吉祥如意」,寫了兩首人生感悟詩謠,提了八個字的題詞,一句話的祝願。
  • 建寧一中1990屆高三(1)班畢業30周年聚會
    時光飛逝,歲月如歌,我們高中畢業走上社會已經30年了!
  • 畢業感言:三十年後同學聚會感言
    >畢業感言:三十年後同學聚會感言2016-06-12 10:20:49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聚會雖然是短暫的,但只要我們的心不老,同學青友情就會像鑽石一樣永恆„„ 從今天起只要我們經常聯繫,心與心就不再分離,每個人的一生都不會再孤寂。就讓我們象呵護生命珍愛健康一樣來珍惜我們的同學友情吧!三十年聚散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走上社會,方意識到校園生活的美好;經過洗禮,才知道惟有同學友情之可貴。  同學是什麼?一個答案是,同學就是能與你分享、分擔,能與你大醉一場的人。
  • 劉繼鵬文集39:國營721礦蓮塘學校1983屆畢業35周年無錫聚會
    國營721礦蓮塘學校1983屆畢業35周年無錫聚會■作者:劉繼鵬  2018年8月3日至5日,國營721礦蓮塘學校1983
  • 恆毅心 崇德情 ——崇德中學高中86級89屆畢業30周年聚會
    屆畢業30周年聚會,共同回首往事,暢敘美好情誼。30多年前的今天,我們背著簡單的行囊,懷揣著人生的夢想,相聚於崇德中學,大家在這裡相識、相交、相知;我們同窗苦讀,共渡學海的艱難;我們相互關心、團結、友善、親密無間,友誼之花在心中開放。
  • 30年同學聚會感言精選10篇 給老同學的寄語
    30年同學聚會感言精選1三十年的牽掛,給了我們足夠長的老同學聚會感言, 在30年前,那時畢業的我們都相互說過,30年後一天要聚一次。在30年後的今天,我們的這個目標終於實現了30年啊!回顧以前。我們真是感慨太多。
  • 同學聚會方案:畢業三十年同學聚會活動主題方案
    你終究不會忘記校園裡操場上的嬉戲,小樹林裡的攀談... ...三十年前我們釀造了一壇美酒,三十年後讓我們來共同來開啟。  來吧,三十年滄海桑田,別因您的缺席而使聚會失色!  來吧!人生三十能幾回,讓我們重溫過去美好的記憶!
  • 高中畢業20周年同學聚會致辭
    高中畢業二十周年同學聚會致辭  主題詞 : 感謝 難忘 回憶 憧憬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各位同學:  大家好!  日月如梭,光陰似箭,二十年崢嶸歲月彈指一揮間。今天,我們帶著成功的喜悅,懷著無盡的掛牽,再次齊聚一堂,聚首相見。真是感嘆時間的速度,感慨時光的變遷。
  • 佟麗婭曬畢業十周年同學聚會照 原來她們都是同學!
    佟麗婭曬畢業十周年同學聚會照 原來她們都是同學!同學聚會大家回去嗎?可能小編不用問也知道答案絕對是兩種,但是小編還想問有明星的同學聚會你們回去嗎?而在12日凌晨的時候,佟麗婭就曬出了一組她們2004級中戲同學的十周年聚會照的照片!而這場聚會也是佟麗婭操辦的,佟麗婭看來在校園的時候也是班裡的「幹部呀」。而這場聚會中我們也是看到了其它面孔,原來張曉龍、王智等人都是佟麗婭的同學!王智是《夏洛特煩惱》裡的秋雅,而看過這部電影的小夥伴們都知道她是夏洛的夢中情人,不過大家可能對她沒有什麼太大的印象了。
  • 我們又成了「孩子」——小學同學50周年聚會
    一「明天去和一群絕大多數都不認識的陌生人聚會,還要『暢敘友情』,呵呵,這將會是什麼感覺?「哎呀,文化大革命的事,簡直不講道理。他們批鬥媽媽,你媽媽性格很直,不認罪,於是就鬥得更兇,還打……」快五十年過去了,師老師對當時的情況還記得很清楚。師老師是接任王文玉老師來這個班當班主任的,從四年級一直教到畢業。而當時我已經轉學走了,因此師老師並沒有直接教過我。但因為她和媽媽是同事,我又住在學校。所以彼此都很熟悉。印象中的師老師很和氣,對我很好。而她對我也印象深刻。
  • 新聞系2006級校友畢業10周年返校聚會順利舉行
    2020年10月2日,新聞系2006級校友畢業十周年返校活動順利舉行,校友們重聚桂子山,於新聞傳播學院會議室舉辦校友座談會。姜建鴻老師首先代表學院全體師生,熱烈歡迎各位2006級新聞系校友在畢業十年之際回到母校,回到桂子山,並邀請各位與會老師講話。
  • 蒲廟鎮新安附中80屆18班同學畢業40周年聚會
    2020年8月18日 蒲廟鎮新安附中80屆18班畢業同學聚會
  • 同學聚會方案:30年同學聚會活動策劃
    鬥轉星移,30載如流水,一去不復返。暮然回首,30年如落花,留滿地芬芳。在同學們的積極倡議和熱切期盼下,南京理工大學81-111、151班「相識卅年」同學聚會活動將於20xx年金秋時節在南京共同舉辦。此次同學聚會以紀念和拓展老同學之間的友情為第一宗旨;以增添和提升舊同窗之間的凝聚力為第一目標;以匯集和交流五湖四海的人生感悟為第一心願;以凝聚和分享重逢的幸福和喜悅為共同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