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為什麼總在半歲、周歲時睡眠差、大哭鬧覺?其實是並覺期到了

2020-12-20 JOJO育兒說

前天我發了一篇關於嬰幼兒作息安排的文章,很多爸爸媽媽給我留言,詢問涉及到月齡變化時,時間表之間的過渡應該如何做,還有爸爸媽媽說到寶寶本來一直都挺天使的,睡眠不錯,但最近突然入睡難、哭鬧多,不知道哪裡出了問題。

嬰兒小睡短夜醒多落地醒,只需這份0-3歲寶寶作息表,從根本改善

確實,寶寶在1歲以內迅速發育,他們全天的睡眠時長也從剛出生時候的14-17小時,縮減到11-14小時,一方面是3、5個小時的睡眠時間減少,另一方面是輔食增加、會走會爬,都會對寶寶的作息產生很大的影響。那麼在睡眠減少的過渡期,寶寶入睡難、哭鬧多,也就很常見了。

小覺縮減的過渡期,我們稱為「並覺期」,寶寶在3歲以內會經歷3-4次並覺,每個並覺期都堪稱魔鬼期,睡吧不困,不睡吧難受,前後折騰好一陣子才能消停。

今天我們就把寶寶的並覺做一個梳理和介紹。

4-6個月之間,早覺2覺並1覺

這個並覺期是最為溫和的並覺期了。

小寶寶剛出生時,從早上7點起床,到中午12-1點左右的午睡,期間會有2個小時左右的小覺。大部分的寶寶可以一口氣睡上1.5~2個小時,那麼,對於這個這類寶寶來說,隨著月齡的增長,這個小覺的時間會逐漸縮短至1小時左右,那麼,這個並覺期是比較平緩就能度過的。

也有一些寶寶會把這次小覺拆成2個1小時左右的小覺,中間會有清醒、玩、吃奶的時間,那麼在並覺期,2個小覺並為1個,就需要一個調整的過程。

好處是這個時期也是寶寶全天作息從3小時一循環到4小時一循環的過渡期(可以簡單理解為從間隔3小時吃一次奶拉長到間隔4小時吃一次奶),那麼,適當拉長餵奶的間隔、增加活動時間,延長某一次小睡的時間,就能讓此次並覺順利過渡。

6個月左右開始,傍晚覺消失

6個月左右的傍晚覺消失,是最為「恐怖」的一次並覺,很多爸爸媽媽都被折磨得苦不堪言。這個時期,寶寶的午覺在下午3、4點之間結束,5點左右又要進入小睡,難免不困,但到了6點又開始疲倦,倘若一直堅持,不到7點就可能情緒崩潰,號啕大哭;如果任由他6點入睡,晚上入睡則有可能拖到9、10點甚至更晚……

以至於還誕生了一個專門針對這個時期的名詞:黃昏鬧。就是說小朋友一到傍晚就情緒不好,哭鬧崩潰。

針對這個並覺期,我們建議:

逐步縮短傍晚覺的時間剛開始時可以保留這次小覺,延遲一點入睡(但不要晚於5點半)、提前一點喚醒,一定不要睡太久,不然影響晚間入睡過渡後期開始嘗試取消小睡,那麼為了讓寶寶舒服一點,一個是我們可以出門溜一圈,分散注意力,扛過睏倦期,或者推車上打個小盹兒解乏,但不要正式入睡適當延長午覺的時間,或者適當提前晚間入睡的時間傍晚覺這個並覺期最容易出現的就是傍晚入睡晚、睡得久,造成夜間入睡晚、入睡難,然後第二天起不來,最後全面作息紊亂。

所以應對傍晚覺的消失,一定要注意減少對夜間睡眠的影響。

1歲開始,上午覺消失

從1歲左右開始,上午小覺開始消失,寶寶全天就剩下一個午覺。

上午覺的並覺會相對順利一些,寶寶長大一些了,外界的吸引力更多,更容易分散注意力。過渡方法和傍晚覺類似,剛開始逐漸縮短時間,到後期可以取消掉的時候,通過分散注意力的方法來扛過睏倦期,或者提前進入午睡。

豆豆1歲的並覺期時我們就每天上午都去逛商場,增加外界對他的吸引力,回到家匆匆吃了午飯就睡午覺,有時候吃著吃著飯就能睡著,大約10天左右後過渡完成。

3歲左右,有的寶寶中午覺消失

到了3歲左右,有的寶寶午覺會開始消失,白天都不再睡覺。但受制於中國的國情,幼兒園都有睡午覺的習慣,因此實際中可能會遇到一些困難。

不過媽媽們不要過於擔心,寶寶的適應能力很強,實際中我們遇到很多平時在家不睡午覺的寶寶,在幼兒園卻會順利入睡,只是相應晚上的入睡時間就會晚一些。

不睡午覺的寶寶上幼兒園會被強制睡覺嗎?試試和老師溝通這3點

並覺期固然讓人頭疼,但一般在1-2周就可以過渡完畢,爸爸媽媽們一定要堅持,不要過於放任寶寶,避免出現睡眠紊亂和崩盤。

加油

相關焦點

  • 是並覺期到了!0-3歲4次並覺詳解
    有媽媽跟我留言說:本來是個天使寶寶,怎麼都到了半歲了,突然睡眠開始倒退?晚上入睡難、哭鬧多、有時候很早就睡了,有時候很晚還不睡,白天小睡也變得易驚醒從「6個月」這個時間節點上來看,寶寶很有可能是正在經歷並覺期,出現了階段性的睡眠紊亂。
  • 走進嬰兒的世界,探索半歲到周歲的秘密
    從半歲到周歲稱為嬰兒晚期。半歲以後,兒童明顯的變化是動作比以前更靈活,逐漸出現語言的萌牙,親子依戀關係益加鞏固。兒童全身動作發展的順序是:在半歲前學會抬頭和翻身,開始學習獨自坐,不過還坐不穩。6~7個月左右,孩子能夠獨坐自如,坐和爬的動作交叉發展。到10個月以後,孩子開始學習扶著站,也開始在成人幫助下邁步。坐和爬是在周歲前學會的,而直到一歲時,孩子還不能自如地站著也不能獨立行走。二手的動作開始形成從6個月到1歲,孩子的手日益靈活。
  • 嬰兒哄睡難睡眠差作息亂?想輕鬆又科學?EASY育兒法實踐詳解
    平時乖巧不哭不鬧,放下就能睡著,從小就能一覺到天亮——讓媽媽覺得有孩子和沒孩子的生活幾乎沒有區別,依然自由又多彩!這樣的循環程序可以從嬰兒一出生就開始,直至嬰兒1周歲以上。為什麼我們要採用E.A.S.Y程序呢?嬰兒不知道白天黑夜的區別,更不懂什麼叫作息安排。
  • 嬰兒睡不夠的5個原因別忽略
    如果說嬰兒哭鬧被認作「鬧覺」還比較容易識別,那麼當嬰幼兒出現亢奮、興奮過頭、開心尖叫、跑跳活躍的現象時,就很難被認作「困過了」,大部分時候我們都以為孩子確實是很開心,但事實上,孩子已經「high過頭」,體內的化學物質在和困意抗衡,給大腦造成了強烈的刺激。
  • 為什麼嬰兒出生時都是哇哇大哭而不是哈哈大笑?
    ,即使出生時強忍著不哭,也會被護士打到哇哇大哭。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其實嬰兒哇哇大哭的來到這個世界上,跟情緒沒有任何關係。「堅強」,來到這個世界上總要先啼哭一番。這也標誌著嬰兒終於離開母體,開始人生的新階段了。至於嬰兒出生時,為什麼不是「哈哈大笑」?除了嬰兒情感反射還沒有完全建立,根本不會笑以外。有人認為,嬰兒哈哈大笑出生,畫面著實有些詭異。
  • 怎樣對付嬰兒猛長期和黃昏鬧?你真的知道?育兒專家告訴各位答案
    其實對於這兩個時期的寶寶,他們的共同之處就是情緒不穩定,哭鬧不止,甚至是莫名其妙的大哭,然後突然又悄無聲息地嘎然而止。這會使家長一頭霧水,焦慮不已。應對猛漲期其實很簡單,按需求給孩子進行餵養,只要滿足孩子的需求就可以了。有可能媽媽會覺得嬰兒突然奶量增加太多,會有些擔心孩子會「撐壞」,其實只要是嬰兒自主選擇的進食,媽媽就不要有這樣的顧慮。
  • 「案例」11個月的嬰兒突然困極大哭也不睡?爸媽忽略了5個細節
    :白天小睡安排不當題主提到,寶寶白天睡上午覺和中午覺兩個小覺,總時間3個小時左右,但午覺會在4點前結束對於11個月大的寶寶來說,4點起床到晚上8點半入睡,間隔時間只有4個半小時左右,是比較短的,可能寶寶真的不困而且,寶寶到了1歲左右,上午覺就會逐漸消失,所以案例中的寶寶,很有可能上午覺睡太多,而中午覺入睡太晚,或者上午覺睡得合適,但午覺過長。
  • 寶寶鬧覺,媽媽缺覺,這可怎麼辦?
    鬧覺是指一歲左右的孩子睡覺前總是又哭又鬧地「磨人」,一旦大人將其抱起來,拍拍、搖搖很快就睡著了。寶寶鬧覺既影響寶寶的睡眠質量,又影響父母的正常休息,那麼,寶寶鬧覺是什麼原因呢?寶寶為什麼鬧覺嬰兒出現鬧覺問題,很可能是孩子肚子不舒服或者是一些外界刺激影響了寶寶的睡眠。面對這個問題,爸爸媽媽們需要及時抱起孩子,觀察孩子的健康狀況,了解孩子是否存在健康方面的異常,及時處理,消除不良刺激。2環境不適應。孩子半夜鬧覺,很可能是由於孩子還沒有適應這個睡眠環境。
  • 寶寶鬧覺,媽媽缺覺,這可怎麼辦
    鬧覺是指一歲左右的孩子睡覺前總是又哭又鬧地「磨人」,一旦大人將其抱起來,拍拍、搖搖很快就睡著了。寶寶鬧覺既影響寶寶的睡眠質量,又影響父母的正常休息,那麼,寶寶鬧覺是什麼原因呢?寶寶為什麼鬧覺嬰兒出現鬧覺問題,很可能是孩子肚子不舒服或者是一些外界刺激影響了寶寶的睡眠。面對這個問題,爸爸媽媽們需要及時抱起孩子,觀察孩子的健康狀況,了解孩子是否存在健康方面的異常,及時處理,消除不良刺激。2環境不適應。孩子半夜鬧覺,很可能是由於孩子還沒有適應這個睡眠環境。
  • 孩子鬧覺,大人抓狂,怎麼破?送新手父母兩個字,拿走不謝
    寶寶開始使勁揉眼睛了,邊揉邊哼哼,接著張開嘴哭起來,然後是大哭、嚎啕大哭、撕心裂肺哭個不停……相信帶娃的父母們都經歷過這個場景吧——沒錯,你的孩子鬧覺了。如果把每次鬧覺比作一場「戰役」,我和家人也算「身經百戰」了。每次寶寶的聲嘶力竭,大人們的疲憊不堪,回想起來都讓人絕望。穿過痛苦的沼澤地,我們把作戰經驗濃縮升華出了兩個字——「哄」、「吃」。
  • 為什麼小寶寶晚上睡覺總是「鬧覺」?這些原因早知道,媽媽少受罪
    如今,閨蜜的小寶已經一歲了,按道理說應該不再有夜晚哭鬧的情況出現,但還是一直持續著,為此也想了很多的辦法,卻無濟於事。深入了解之後才發現,小寶寶從小養成這些睡眠問題,其實是有很多的原因的,但是當時閨蜜並沒有意識到,以至於自己辛苦寶寶也受罪,現在依舊沒有改善多少。
  • 寶寶鬧覺的5大原因與5大解決方案
    5大原因VS5大解決方案半歲前的寶寶,因為睡眠周期還沒有建立,夜裡無法安睡的原因多數是生理性的,這個家長不要擔心;如果寶寶已經超過6個月,家長就要尋找原因並找到解決辦法。鬧覺問題1:寶寶肚子餓了因為吃不飽而睡覺哭鬧,這是出生頭幾個月的寶寶常見的原因。
  • 10個寶寶9個鬧覺?那些年,爸媽都踩過那些鬧覺的坑?
    「全日制」的老母親倒頭就能睡著,怎麼也想不通小寶寶為什麼就是哭唧唧不肯睡。那麼,這麼多寶寶為什麼會鬧覺呢?一、寶寶為什麼會鬧覺呢?所以面對媽媽睡覺的強制要求時,寶寶就會以鬧覺來抵抗大人。02、寶寶缺乏獨立睡眠能力睡眠能力是指寶寶到了睡覺的時候,就能夠排除外界幹擾進入睡眠狀態的能力。包括安撫情緒和控制身體,但是大部分寶寶是不具備這樣的能力的,需要在媽媽的幫助下後天養成。
  • 明明困到睜不開眼,卻依舊堅持不睡覺,寶寶「鬧覺」到底是因為啥?
    大家也是知道的,睡眠對對孩子的成長起著至關緊要的作用,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曾發發布《過標準睡眠時長的數據》:0~3個月的新生兒要保證14-17小時的睡眠時間;4~11個月的嬰兒要保證12-15小時的睡眠時間;1~2歲的幼童要保證11-14小時的睡眠;3~5歲學齡前兒童要保證10-13小時的睡眠。
  • 嬰兒|為什麼人類嬰兒出生會嚎啕大哭
    不知道你有沒有觀察過這種現象,動物的後代出生時都靜悄悄的,只有人類嬰兒會嚎啕大哭。動物的行為很好理解,因為自然界並不是安全的,它們隨時都有可能遭受天敵的獵殺。但是人類曾經也是動物,曾經生活的環境也不安全,為什麼人類嬰兒還會發出喊叫聲呢,這不是故意引來天敵嗎?
  • 嬰兒睡眠差、夜醒多、白天小睡短都是父母的鍋,5大誤區你知道嗎
    嬰兒只會在睏倦時表示出煩躁或者亢奮,如果家長一直忽略寶寶的睡眠需求,寶寶就只能採用「斷片兒式入睡」的方式,但這樣的睡眠習慣其實是不好的,有惡化為睡眠障礙的風險。「鬧覺」了,才開始哄睡,然後又陷入「哄睡難」的局面。
  • 寶寶睡覺時為什麼會突然大哭?
    有的寶寶睡覺突然大哭,這讓媽媽們很擔心。你知道寶寶為什麼睡覺時會突然大哭嗎?寶寶睡覺的時候突然間開始大哭,有的時候是因為受到了驚嚇,在外面的聲音比較大或者是白天的時候受到了一定的狂嚇,看到了什麼怪物的東西,比如說動畫片上面的刺激性的動畫片,神經系統比較興奮或者說是睡前玩耍的時候比較玩的興奮,太興奮了,大腦皮層一直處於比較興奮的狀態。在寶寶進入了深度睡眠和淺睡眠的時間比較短,所以會激發這種哭鬧。
  • 孩子「鬧覺」這樣做
    明明很困,卻會發脾氣大哭,折騰好一會才肯睡覺。孩子明明很困,卻哭鬧著不睡孩子「鬧覺」是大多數家長都遇到過的一種情況,但是寶寶也並不是無理取鬧。了解了其中的原因後,我們就會理解孩子為什麼這樣了。佳佳的寶寶5個月了,突然從一個天使寶寶變成了磨人的小妖精,每天晚上要睡覺的時候都會哭鬧。
  • 為什麼動物幼崽都不會號啕大叫,怕驚動強敵?唯人類嬰兒會大哭?
    反觀人類的嬰兒就不一樣了,遇到什麼事情,都是會先張嘴哭上一場,等父母滿足需求了,才會停止哭泣。那為什麼在我們的認知裡,總是會感覺動物幼崽都不會號啕大叫,以防驚動強敵入侵,唯有人類嬰兒卻會大哭?所以,人類看似強大,其實嬰兒時期是所有動物中最脆弱,而且生存能力最差的,而哭聲,就是為了引起父母的關注。二、哭聲是嬰兒向外界傳遞信息的主要語言我們都知道人類社會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我們擁有自己的語言,而語言就能夠起到準確傳遞各種信息的重要作用。
  • 寶寶有這些表現,是「鬧覺」而並非「餓了」,媽媽別弄錯了
    ,而非餓了,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這種情況,如果給寶寶吃奶,寶寶不肯好好地吃奶,甚至哭鬧得更厲害,媽媽一定要知道,寶寶可能正在鬧覺,最好將寶寶抱到安靜舒適的地方去睡覺。2、拼命向爸爸媽媽的懷抱裡鑽寶寶鬧覺的時候會非常地依戀自己的父母,鬧覺的時候可能會極力地向著自己的父母懷裡鑽,到了父母的懷裡,寶寶就會覺得安全一些,此時可能會將眼睛閉上,哭鬧的聲音可能會小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