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三學生突然發燒,連同舍友6人被連夜隔離!
近日,廣西南寧市沛鴻民族中學一名高三學生出現發燒症狀,校方立即要求與該名同學接觸過的5名宿舍同學都回家隔離,這個安排引起個別家長的擔心和不理解。
發燒的孩子是否感染了新冠肺炎?如果不是確診病例,那麼其他同學有必要被隔離嗎?
南寧沛鴻民族中學學生家長 陳女士:我們也在擔心啊,學校都沒有確認那個發燒的學生他到底是不是新冠肺炎感染,那你就不能把同宿舍的學生,也讓他們大半夜地這樣回家。
家長陳女士說,早上接到學校通知,發燒的學生沒有感染新冠病毒,不過和發燒學生同宿舍的幾名學生都要先在家隔離3天才返校。
記者來到南寧沛鴻民族中學江南校區,學校負責人介紹,的確有學生出現了發燒症狀。
南寧沛鴻民族中學副校長 何海夷:經過校醫再次測溫發現是37.5℃,我們要求家長接回家,之後學生到公立醫院去進行檢測,確診為普通感冒。
根據南寧市教育局和南寧市衛健委於4月9日統一下發的通知要求,如發熱學生排除新冠肺炎,發熱學生實行居家隔離觀察治療,在流感樣症狀消失48小時且體溫連續正常72小時後可以複課。
發熱學生所在宿舍的學生以及其他班級與發熱學生密切接觸的學生,實行居家隔離觀察三天後無發熱及其它症狀可恢復上學。
無獨有偶,據「梧州發布」微信公號消息,記者從梧州市衛健委、教育局等相關部門了解到,4月9日至10日,梧州市人民醫院發熱門診接連收治了梧州某高中多名有低燒發熱症狀的師生。
據了解,接到醫院相關報告後,梧州市衛健委派出專家組對發熱師生開展診療、調查工作並進行核酸檢測,判斷就診師生為上呼吸道感染。截至4月11日,梧州市疾控中心已對該校校園進行了流行病學調查,指導校方再次進行全面環境消殺。
梧州市人民醫院副院長、主任醫師劉俊介紹,春季是上呼吸道感染高發季節。這部分學生和個別老師因低熱,或伴有流涕、咳嗽等到醫院就診後,醫生經過化驗、影像等檢查,考慮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目前,經過處理,就診的學生和老師病情都得到了好轉,並相繼出院。
春季天氣多變,時寒時暖,流感、水痘等春季傳染病常出現。今天為家長們梳理了6種春季常見傳染病,做好預防、注意個人衛生,在警惕之時,也切勿恐慌!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具有很強的傳染性。流感病毒分為甲、乙、丙三型。
傳播途徑
傳播途徑以空氣飛沫為主,也可通過被病毒汙染的物品間接傳播,患兒發病後1~7天均具有傳染性,病初2~3天傳染性最強。
臨床表現
■一般表現為急性發病,有高熱,體溫可達39~40℃,伴畏寒,一般持續2~3天。
■全身中毒症狀重,如乏力、頭痛、頭暈、全身酸痛。
■常有咽痛,而咳嗽、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狀輕。
■少數有噁心、嘔吐、食欲不振、腹瀉、腹痛等表現。
麻疹屬於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全年均可發生,主要發生在冬春季節。
傳播途徑
人群普遍易感,凡是沒有接種過麻疹疫苗者,接觸後90%以上均會發病,1-5歲小兒發病率最高。
但近年來由於麻疹疫苗的廣泛接種,發病年齡有後移趨勢,病癒後有持久免疫力。
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發病前2天到皮疹出現後5天都具傳染性,主要是通過飛沫或直接接觸患者的分泌物傳播,病人的眼結膜、鼻、口、咽等處的分泌物(如眼淚、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著麻疹病毒。
臨床表現
■開始時症狀像感冒,主要表現發熱、咳嗽、打噴嚏、流涕,眼皮發腫、流淚、怕光,口腔內出現白點(柯氏斑)。
■第4天起從耳朵後面開始出現玫瑰色的斑丘疹。
■通常2-3天內皮疹擴散到全身,維持4-7天。
■隨後皮疹開始消退,脫屑、留下褐色斑痕,其他症狀也逐漸消退。
水痘是一種急性傳染病,人群普遍易感,1-14歲為高發年齡。水痘傳染性強,一次發病可終身獲得較高的免疫力。
傳播途徑
水痘主要通過飛沫經呼吸道傳染,接觸被病毒汙染的塵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傳染。
臨床表現
■水痘病毒感染人體後,經過大約2周的潛伏期,患者可出現頭痛、全身不適、發熱、食慾下降等前期症狀。
■繼而出現有特徵性的紅色斑疹,後變為丘疹,再發展為水皰,常伴有瘙癢。
■1~2天後開始乾枯結痂,持續一周左右痂皮脫落。
■皮疹軀幹部最多,頭面部次之,四肢較少,手掌、足底更少。
流行性腮腺炎簡稱腮腺炎。是一種通過飛沫傳播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冬春季節容易發生,多發生於兒童。
傳播途徑
主要通過飛沫傳播,冬春季容易發生。多見於5到15歲的兒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後可獲終生免疫。
臨床表現
■本病大多數起病較急,有發熱、畏寒、頭痛、咽痛等全身不適症狀。
■患者一側或雙側耳下腮腺腫大、疼痛,咀嚼時更痛。
■通常一側腮腺腫脹後1~4天累及對側,腮腺腫脹3~5天到達高峰,7~10天逐漸消退,頜下腺或舌下腺也可被累及。
是一種常見傳染病,多發生於5歲以下兒童。多數患兒一周左右自愈,少數患兒出現神經系統、呼吸系統嚴重合併症,病情進展快,甚至可能導致死亡。
傳播途徑
主要經消化道或呼吸道飛沫傳播,或接觸病人皮膚、黏膜皰疹液而感染。
臨床表現
■先出現發燒症狀,手心、腳心出現斑丘疹和皰疹(疹子周圍可發紅),口腔黏膜出現皰疹或潰瘍,疼痛明顯。
■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噁心、嘔吐和頭疼等症狀。
■少數患者病情較重,可並發腦炎、腦膜炎、心肌炎、肺炎等。
嬰幼兒和兒童普遍多發,5歲以下嬰幼兒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後一般不發病,但會將病毒傳播給孩子。
諾如病毒是一種比較常見、會引起急性感染性腹瀉的病毒,全年均可發生感染,冬春季節高發。
傳播途徑
諾如病毒感染性強,以腸道傳播為主,可通過被諾如病毒汙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氣等傳播。容易被感染的地方有很多,特別是像學校食堂、餐館等人群聚集的公共用餐地,所以,在公用場所用餐最好使用自己的碗筷。
臨床表現
■腹瀉、腹痛、噁心、嘔吐,可伴有低熱、頭痛、乏力及食慾減退。
■糞便為黃色浠水便,患者經常無預兆劇烈嘔吐,嘔吐物有感染性,成人腹瀉較突出,兒童嘔吐較多。
■諾如病毒潛伏期為24~48小時,病程為自限性,一般2~3天即可恢復。
1、打疫苗:學校是人員密集的場所,容易造成傳染性疾病的傳播,如果有疫苗可預防的疾病,建議通過打疫苗增強自身的免疫力。
2、勤洗手:尤其是在咳嗽或打噴嚏後、就餐前或接觸汙染環境後。
3、勤清潔:經常打掃居室,常清洗、消毒孩子使用的食具、玩具和其他物品。
4、勤通風:少去或不去人群密集、空氣流通又差的公共場所,家裡每天要開窗通風。
5、勤觀察:孩子身體不適,出現高熱、嘔吐、腹瀉、皮疹等傳染病可疑症狀,應及時到正規醫院診治,不要帶病上課。
6、吃熟食:食物必須煮熟煮透,特別是生蠔之類的海產品,即食蔬菜徹底洗乾淨。
7、清積水:及時清理門前屋後的各種積水,翻盆倒罐,清除蚊蟲孳生地。
此外,建議已經開學的各位畢業生家長,要儘量減少聚集性活動,減少交叉感染的風險。
學校方面,除了要做好公共場所的通風消毒工作,各位老師要合理安排教學活動,避免學生聚集性活動,提醒學生做好個人防護。
來源:綜合自中國教育報、高中學習資料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圖片來源於攝圖網、廣西新聞頻道及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管理員刪除或支付相關稿費。點擊閱讀原文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