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點擊加入下方圈子,學習更多實用孕產育兒知識。
文丨京媽說,原創內容。
前幾天寫了一篇問答: 的確,在6個月後寶寶的免疫力會暫時降低,家長們也會發現,從這個階段開始,寶寶可能會經歷第一次發燒、第一次拉肚子等,對於完全沒有經驗的新手爸媽來說,會有些突然也有些不知所措。
有個媽媽私信分享了一個自己寶寶發燒的小經歷:寶寶7個多月了,婆婆得瑟的帶出去趕集,正好那天降溫了就讓寶寶受涼了,當天晚上發高燒,我睡得迷糊的摸著燙,就把被子掀開,過了個把小時又涼了,再蓋上被子,一晚上反覆好幾回。第二天才反應過來是發燒了。
下午兩點燒到39度,去家門口藥店買了退燒藥,給娃吃了就不燒了,過幾個小時又開始發燒,就再吃藥,就這樣反覆吃了幾次藥,還給擦了身體,持續了三天三夜,燒退下去了,還起了一臉一身的紅疹子,過了一個星期才完全退完。
這個寶寶就是在7個月發燒了,但這次發燒並不是感冒,從媽媽的描述來看,寶寶是 幼兒急疹。不少經歷過的家長應該比較了解,但沒經歷過的家長可能就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兒。
大部分寶寶在6個月以後,第一次發燒可能就是因為這個病,而且就出現在這個免疫力暫時降低的階段,接下來就跟著京媽來了解了解幼兒急疹吧。
幼兒急疹又稱為 「嬰兒玫瑰疹」,是一種由 人類皰疹病毒 引起的小兒急性發熱性疾病,具有下面幾個特點,家長可以根據這幾個特點來區分是感冒還是幼兒急疹:
① 年齡特點:多見於6-24個月的寶寶(5個月的寶寶比較少見),尤其是6-18個月的寶寶更多見,而且多在春秋兩季發病;
② 發燒特點:
③ 其他特點:發燒的特點明顯,寶寶不出現咳嗽、鼻塞、流鼻涕等表現,精神狀態也相對較好。
④ 皮疹特點:一般在燒退後出現,為紅色斑丘疹,以胸部、腰背部、臀部為主,出疹後在1-2天會自動消退,而且疹子退了之後不會留下痕跡,家長也不用特殊處理,可以暫時不給寶寶洗澡。
⑤ 檢查特點:一般情況下,當寶寶發燒後,尤其體溫很高的時候,最好帶寶寶去 化驗血 ,血象多是 白細胞輕度升高或減少,淋巴細胞升高明顯。
一般 只要沒有其他明顯併發症,家長就不用太擔心,給寶寶做好降溫處理和基本護理就好了。
① 勤測體溫,並做好記錄。
在寶寶發燒期間,家長最好1-2小時就給寶寶量體溫一次,並且每次測量的體溫要記錄下來,方便自己監測寶寶情況,也方便去醫院檢查給醫生提供可靠信息。
② 給寶寶正確降溫。
如果量得的 體溫超過38.5℃了,那要遵醫囑給寶寶 吃退燒藥;若 體溫不到38.5℃ 可以進行 物理降溫,比如適當少給寶寶穿衣服、降低室內溫度、洗溫水澡(37℃左右的水,洗澡5-10分鐘)、貼退熱貼等。
京媽提醒:
· 寶寶體溫過高可能發生高熱驚厥(也就是燒的抽搐),因此要及時給寶寶吃退燒藥降溫;如果之前發生過高熱驚厥的寶寶,可以不等體溫到38.5℃就吃退燒藥,避免再次發生;
· 正常情況下,若寶寶體溫不到38.5℃,可以物理降溫,採用前面說到的那些方法,但是方法要正確;
· 需要提醒的是 退熱貼並不能讓寶寶 」退燒」,若體溫不到38.5℃可以用退熱貼物理降溫,但若超過了,像靠貼退熱貼退燒那就不正確了,這時要吃退燒藥;
· 寶寶發燒時不可捂熱,尤其體溫過高時,可能會出現捂熱症候群,而發生危險。
③ 多給寶寶補水。
在服用退燒藥後,寶寶可能會出很多汗,因而家長也要注意給寶寶補水,多喝水有助增加代謝,帶走一部分熱量而降低體溫,也有助預防脫水。
④ 清淡飲食,不要強迫寶寶吃東西。
在生病期間,寶寶胃腸功能減弱,會比較敏感,因而可以給寶寶吃的清淡一些,少鹽少油,可以喝點粥,吃點蔬菜;當寶寶不想吃時,不要強迫寶寶吃東西。
⑤ 少戶外活動、少去公共場所。
在寶寶發燒期間,最好不去人多的地方,以免發生交叉感染,但如果持續發燒或體溫很高,需要去醫院,那就要及時帶寶寶去了;另外,也要減少戶外活動,比如遊樂場這樣的地方就不要去了。
其實,寶寶得了幼兒急疹,家長也不用太著急,這是大部分寶寶都會經歷的成長過程,而且 在感染病毒後獲得免疫,相當於寶寶的免疫力升級2.0版本呢~
但是,在生病期間,家長也要做好上面這些護理,不能大意,如果出現自己不能確定或處理不了的情況,要及時帶寶寶去醫院看醫生,以免發生類似高熱驚厥的情況,讓寶寶遭罪。
你家娃得過幼兒急疹嗎?是幾個月得的呢,你當時又是怎麼應對的呢,來留言分享分享你的經驗。
關注「京媽說」,學習更多專業又實用的母嬰育兒知識,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要給京媽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