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當局將育兒津貼列明年預算

2020-12-18 中國臺灣網

臺當局將育兒津貼列明年預算

2011-08-18 11:01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程冉

  中新網8月18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當局「內政部長」江宜樺18日表示,育兒津貼已編入明年度預算,「行政院」18日將討論;「府院」多次開會研議少子化議題,由馬英九親自主持,盼今明年能將總生育率提升至1.2。 

  江宜樺早晨接受飛碟電臺主持人唐湘龍訪問時表示,近兩三年受到大環境不景氣及孤鸞年等因素,總生育率延續下跌,去年達最低,不過今年比去年樂觀。

  他指出,今年經濟回穩又碰上辛亥百年、明年龍年,「內政部」預估今明年總生育率應會提高,加上今年1至7月結婚對數及生子數都較去年同期多了1成2左右,今年預期目標值為18萬新生兒,讓總生育率回到1以上。

  江宜樺說,「府院」多次開會討論生育率,由馬英九親自主持,各部門共識是希望今明年將總生育率提升至1.2,也盼在未來10年平均總生育率能夠維持1.2以上。

  江宜樺也說,「內政部」對於提升生育率用盡心思,用庶民角度看問題,思考年輕人為什麼不婚不生。若因工作忙碌,「內政部」辦未婚聯誼;若買不起房,「內政部」推青年安心成家方案;地方分別提供生育補助;大家關注的育兒津貼,則已編入明年度預算,今天將於「行政院」會議上討論。

延伸閱讀

相關焦點

  • 臺當局將育兒津貼列明年預算 盼總生育率達1.2
    中新網8月18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當局「內政部長」江宜樺18日表示,育兒津貼已編入明年度預算,「行政院」18日將討論;「府院」多次開會研議少子化議題,由馬英九親自主持,盼今明年能將總生育率提升至1.2。
  • 鼓勵生育臺當局擬發放育兒津貼 最高月領兩萬多
    中國臺灣網3月27日消息 據臺媒報導,為解決島內少子化危機,臺當局「內政部」人口政策白皮書及實施計劃研究報告出爐,宣布未來將發放育兒津貼,期盼10年後臺灣的總生育率達到1.6人。但有島內學者批評,發放育兒津貼鼓勵生育的效果不大,如果是為了提高生育率,大可不必實施。  據報導,厚達千頁的「人口政策白皮書及實施計劃」研究報告終於定稿,這也是6月底臺當局「內政部」將公布「人口政策白皮書」的藍本。這份研究報告中,擬出短、中、長期具體政策,希望能將臺灣10年後的總生育率從現在的1.2人突破到1.6人,總嬰兒數為30萬人。
  • 臺「內政部」:育兒津貼不夠用 快要開天窗
    華夏經緯網10月8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今年還沒過完,但臺「內政部」發放父母未就業家庭育兒津貼,由於申請人數超出預期,29     據報導,「內政部兒童局」編列2013年度預算,父母未就業家庭育兒津貼仍是29億元。
  • 育兒津貼惹爭議 縣市長質疑臺當局亂開支票讓縣市埋單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中國臺灣網11月24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蔡英文主張「育兒津貼延長至滿6歲」政策,藍營縣市長質疑,臺當局好的政策,宣布前要先講清楚,且要考量縣市政府財政規劃,不應「臺當局開支票、縣市埋單」。
  • 解決少子化危機 臺當局育兒三項補助新制將上路
    中新網7月31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育兒三項補助新制將於8月1日正式上路,臺當局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今日一早表示,暑假期間當然要更照顧孩子,顧荷包、顧成長、顧安全,一起繼續努力,讓家長更放心、小孩更開心。
  • 蔡英文喊價育兒津貼 「立委」抨擊:因選舉亂了套
    「立委」陳宜民呼籲臺當局「衛福部」,有多少錢就做多少事。(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中國臺灣網11月28日訊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蔡英文日前提出擴大育兒津貼措施,若連任就將育兒津貼翻倍,由2500元(新臺幣,下同)加碼至5000元,並擴大補助年齡至6歲。臺當局「衛福部」隔日回應,若順利推動將爭取經費。此舉打臉臺當局「衛福部」先前接受質詢的否定態度,遭「立委」抨擊該項措施由蔡英文主導,欠缺專業度。
  • 島內育兒津貼申請人數超預期不夠用 快要開天窗
    東南網10月8日訊 據臺灣媒體報導,今年還沒過完,但「內政部」發放父母未就業家庭育兒津貼,由於申請人數超出預期,29億元預算還不夠用。「內政部」已向「行政院」申請動支第二預備金,但「行政院」仍未核定。「內政部」表示,剩餘經費仍足以支應10月發放的津貼,但希望11月及12月的津貼發放,不要開天窗。
  • 「立法院」預算中心評估:當局與地方發放重疊
    東南網10月8日訊 據臺灣媒體報導,經濟不景氣影響,「內政部」今年1月1日發放未就業家庭育兒津貼,因為請領人數超過預期,29億元(新臺幣,下同)預算經費即將用罄,下半年經費缺口超過13億元。「立法院」預算中心評估報告也指出,2011年度各地方政府發放生育、育兒津貼總金額至少43億元,當局與地方發放兩類津貼,目的性質雷同,顯有重疊的問題。「立法院」報告指出,父母未就業家庭育兒津貼的發放超出政府預期,申請動用第二預備金,「兒童局」統計上半年各縣市實際補助零到兩歲幼童,總共142746人,推估下半年經費缺口,高達13億4387萬8000元。
  • 臺「內政部」擬發放幼兒津貼每月五千鼓勵生育
    臺「內政部」擬發放幼兒津貼每月五千鼓勵生育 ,臺「內政部」正在研議發放不排富的「幼兒津貼」,初步規劃針對全臺零到三歲的幼兒,每月發放五千元補助,金額總規模達到每年三六九億元,同時維持現行的「託育津貼」辦法。
  • 島內育兒津貼是否全面發放 臺當局:春節後定案
    據臺媒報導,為因應少子化,臺行政機構指示衛生福利部門研議全面發放育兒津貼。對此,「政務委員」林萬億表示,目前評估各項方案,包括所需經費、促進生育的效果,預計農曆年後才會定案。
  • 臺「內政部」利誘生育率 0-2歲兒童擬月領5000津貼
    華夏經緯網1月28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為解決少子化問題,臺「內政部」研議發放0至2歲兒童的「兒童津貼」,目前規劃家庭年收入低於150萬(新臺幣,下同)、不動產資產在650萬以下、存款低於15萬元者,每人每月可獲得3000至5000元不等的補助。「內政部」預估每年所需經費83億元,約8萬多人受惠。
  • 臺灣民眾搶生龍子 申請臺當局生育津貼人數激增
    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2月28日消息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當局「行政院勞工委員會」今天表示,生育潮導致育嬰留職停薪津貼申請人數急速增加,目前人數累積達到10萬人,今年適逢龍年,民眾搶生龍子,估計育嬰津貼申請數將再飆升。
  • 擴大育兒津貼可催生?臺"衛福部長":關鍵在安居樂業
    華夏經緯網5月17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少子化問題嚴重,臺「行政院長」賴清德今日釋放利多,宣布擴大「育兒津貼」:從現行的0~2歲,擴大到0~4歲,領取條件也放寬,符合資格者,每月發放新臺幣2500元。但這樣是否就能刺激生育?「衛福部長」陳時中說,任何「單一政策」,均無法達到提高生率的目的,坦言該政策目的在「減輕父母負擔」,而非「鼓勵多生」。
  • 臺"立法院":15縣市提前於明年元旦起發育兒津貼
    華夏經緯網12月12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教育部」原本明年8月1日起,對2至4歲未讀公共化幼兒園(含公立、非營利及準公共幼兒園)的小朋友,發放育兒津貼每月2500元(新臺幣,下同),但「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今天做成主決議,建請行政部門對於非6都以外的15縣市,明年1月1日起就開始發放育兒津貼。
  • 全臺公共幼兒園達36% 臺"教育部"明年發育兒津貼
    華夏經緯網10月30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教育部」推動準公共幼兒園政策,到目前為止共有275家、36%符合條件的私幼與臺當局合作,成為準公共幼兒園。「教育部」表示,明年8月起,2至4歲小朋友未讀公幼、非營利或公共化幼兒園者,臺當局將發放育兒津貼每月新臺幣2500元,直接將錢匯到家長帳戶。
  • 臺當局砸百億救不了出生率 被嗆:生不起 要生你生
    海外網12月26日電 日前,臺當局「衛福部」擬花6億元(新臺幣,下同)送新生兒家長「育兒百寶箱」遭轟「腦殘」,被叫停後,「衛福部」坦言,育兒津貼的發放也將一併檢討。據統計近六年,臺當局已在育兒津貼上砸出上百億元,但除了桃園市,其他城市的出生率都不增反減。臺灣網友評論稱,沒錢、沒時間生養小孩,能養活自己都難,不懂民眾的當局要他何用!
  • 連勝文主張提高育兒津貼 柯文哲反對:亂花錢
    華夏經緯網8月10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國民黨臺北市長參選人連勝文9日上午推出嬰幼兒照顧政策,除了主張將現行育兒津貼補助從新臺幣2500元提高到3000元,也會把免費幼教補助由目前5歲向下延伸至4歲,視財政狀況更不排除向下延伸至3歲。
  • 臺當局擬提高育嬰津貼 中高齡失業給付延至9個月
    臺當局擬提高育嬰津貼 中高齡失業給付延至9個月 2008年06月25日 13:59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臺灣明年起實施育兒津貼 鼓勵民眾生育
    中新網12月22日電 據「中央社」報導,臺「行政院副院長」陳衝22日表示,為鼓勵民眾安心成家,減輕生養子女負擔,臺當局已陸續推動各項措施,從2012年1月起,更將進一步提供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0至2歲育兒津貼等措施。
  • 砸百億仍救不了出生率 網友喊話臺當局:養活自己都難 要生你們生!
    資料圖日前,臺當局「衛福部」擬花6億元(新臺幣,下同)送新生兒家長「育兒百寶箱」遭轟「腦殘」,被叫停後,「衛福部」坦言,育兒津貼的發放也將一併檢討。據統計近六年,臺當局已在育兒津貼上砸出上百億元,但除了桃園市,其他城市的出生率都不增反減。臺灣網友評論稱,沒錢、沒時間生養小孩,能養活自己都難,不懂民眾的當局要他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