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F的不穩定性助力新型材料製備

2021-02-15 材料人
金屬有機框架(MOFs)是具有高結晶度、高表面積和組分可調性的熱門材料。這種材料在化學、熱、光等外源刺激下,容易被破壞,限制了其進一步發展。然而,利用這一不穩定性質,也可以構建多種MOF衍生材料。通過這篇文章來看看MOF的不穩定性如何助力新型材料構建吧。MOF材料,特別是M(II/III)(二/三價金屬)基羧酸類MOFs在水中極具易變性,因此是一種在原有微孔結構基礎上放大孔結構的可靠策略。通過合成後水解作用,金屬-羧酸鹽配位鍵會被破壞,從而向溶液釋放有機配體和金屬離子。最終,可控制微孔MOFs轉變形成分級多孔MOFs。特別是通過控制水解時間和溫度,可以調控介孔和微孔比例。例如韓國基礎科學研究院的Kimoon Kim(通訊作者)等人早在2015年就製備了一種新型釔基MOF——POST-66(Y)(圖1),並且研究了其在水處理下的分級多孔轉變行為。這一MOF材料在水裡浸沒不同時間,最長至24小時,或者在短時內提升不同溫度,可以產生一系列分級多孔MOF,在保持其主體結構的同時,孔隙有巨大的變化。由此產生的分級多孔MOF既能維持原有的微孔結構,也會產生3-20納米的介孔,可有效裝載納米級客體如蛋白質,同時裝載物的穩定性和再使用性得到了增強。

文獻連結: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nie.201506391

配位鍵的易變性可進一步被用於製備聚合物。MOFs中的有機配體交聯可以導致配體的預組織行為,隨後通過水解作用和金屬簇移除就有可能為聚合物材料製備提供思路。例如北海道大學的Kenta Kokado和Kazuki Sada(共同通訊作者)就合作在柱撐層狀(pillared-layer)MOF(PLMOFs)中探索交聯水解策略製備聚合物的可能性。作為原始材料,疊氮標記的PLMOFs由銅離子、作為層狀配體的羧酸和作為柱撐配體的N雜環成分構成(圖2)。為了增強PLMOFs的結晶度,添加交聯劑CL4可使層狀配體與交聯劑之間發生交聯反應,從而得到交聯PLMOFs。之後再進行水解作用,可使MOF模板中的配體進行各向異性排列,導致交聯聚合物產生各向異性溶脹行為,最終生成溶脹凝膠。

文獻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comms14442

進一步地,通過調節MOF中聚合物相的組成和分布,還能調控聚合物的性質和結構。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的Christof Wöll和Marcel Mayor(共同通訊作者)等人通過外延生長策略製備了多層MOF。研究人員將quadritopic配體嵌入作為犧牲層的MOF薄膜中,從而獲得多樣異質外延的晶體系統。隨後,quadritopic配體中三鍵的Glaser-Hay耦合能夠產生線性、相互交織的聚合物鏈(圖3)。X射線衍射研究揭示了這一局部反應能夠維持MOF骨架的完整。在移除金屬離子後,聚合物織物層就可以被轉移到基質上進行後續研究分析。原子力顯微學發現,光是聚合物單鏈就可以形成規模可觀的二維織物,其長度可達到200納米水平。

文獻連結: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nie.201611338

MOFs不僅在水中不穩定,一定的高溫加熱也會放大MOFs的易變性。因此,加熱可以誘導晶體MOF想向非晶態轉變,從而產生MOF凝膠或者MOF玻璃等非晶材料。巴黎文理研究大學的François-Xavier Coudert和劍橋大學的Thomas D. Bennett(共同通訊作者)等人就介紹了一種強關聯的MOF液體。圖4 ZIF-4晶體、玻璃的結構及其在加熱條件下的結構演變一般的MOF系統因為有機模塊的分解而無法觀察到其真正的熔融行為,而Bennett等人卻報導了在某些特定的MOF中可以觀察到熔融。他們特別研究ZIF-4這一類MOF,ZIF-4含有鋅-氮配位鍵,熔點為865K。在ZIF-4的製備過程中,研究人員在自然冷卻到室溫前又將材料加熱到865K,發現熔融的MOF發生從固到液的相轉變過程(圖4)。實驗和理論研究表明,這一現象與MOF的熔融溫度和配體分解溫度之間的複雜平衡息息相關。更重要的是,與玻璃態相比,液態MOF可以保留化學構象和配位鍵模式,孔隙結構得到保留的同時其孔容也比玻璃態大,是一種少見的多孔液體。

文獻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mat4998

相比於加熱熔融,條件更加苛刻的熱解作用能夠完全分解MOF,而經過這一過程殘留下的非揮發性金屬則可以形成金屬氧化物種。作為熱解產物,這些金屬氧化物種由於失去了碳骨架而傾向於形成介孔或微孔孔隙,,進而可以生成多孔金屬或者金屬氧化物顆粒。武漢大學的Haoqing Jiang和Gary J. Cheng(共同通訊作者)團隊以MOF材料為前驅體,利用規模化雷射合成方法製備納米材料。如圖5所示,通過對鈰基MOF(Ce-MOFs)中裝載的相應金屬離子進行直接雷射轉換,粒徑小於5納米的密堆缺陷的氧化鈰納米顆粒可以作為支撐物通過強偶聯作用穩定小於2納米的鉑、金、銠以及釕金屬納米顆粒。研究顯示,Ce-MOFs可以作為理想的分散前驅體,可以利用有序排列的孔結構均一裝載貴金屬離子。超快雷射汽化和冷卻能夠形成均一、超細、混合均勻和密集的金屬/金屬氧化物納米顆粒。雷射誘導超快反應能夠導致氧化鈰納米顆粒的沉積,並產生豐富的表面缺陷。特別是對於混合均勻的鉑和氧化鈰成分,這一催化劑在一氧化碳氧化方面展現出了從低溫到高溫的高穩定性和活性。

文獻連結: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smll.202000749

除了可以合成金屬/金屬氧化物納米顆粒以外,在非氧化條件下的MOF熱解還能導致剩餘配體骨架作為碳結構。這一碳骨架結構在某些應用裡,憑藉碳支架石墨相的高導電性而可以作為電池電極。然而,MOF衍生的新型碳材料在碳化過程中常常無法避免向內收縮現象,嚴重限制了這類材料的應用拓展。南京理工大學的李健生、王連軍和昆士蘭大學的餘承忠(共同通訊作者)開發了一種硬界面誘導向外收縮策略,可以利用ZIF-8納米立方作為前驅體合成空心介孔碳納米管(HMCNCs)(圖6)。該HMCNCs呈現出立方形貌,其粒徑則比ZIF-8納米立方稍大。由於獨特的向外收縮過程,均一碳納米立方具有空腔、微孔外殼以及內部介孔壁結構。其中,孔尺寸可達到25納米,表面積和孔隙則分別可高達1085.7 m2 g−1和3.77cm3 g−1,同時含氮量為12.2%。當作為鋰-硫化硒電池的負極材料使用時,100次循環後HMCNCs在0.2 A g−1和5.0 A g−1處還可以分別展現812.6 mA h g−1的穩定容量和455.1 mA h g−1的優異倍率性能。

文獻連結: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dfm.201705253

MOF的易變性也可以使製備MOF納米片成為可能。比如,利用化學或者機械剝離可以從3D MOFs中分離出2D MOFs。特別是簡單的機械剝離手段,一般可利用層狀MOFs中較弱的範德瓦爾斯作用;而通過金屬-配體配位鍵的機械破壞來製備MOF納米片也是一種新興的手段。例如劍橋大學的Clare P. Grey(通訊作者)課題組就報導了一種3D MOFs——hcp UiO-67(Hf),可以在甲醇中作為前驅體通過研磨或者超聲等機械手段製備納米片(圖7)。由於凝聚「雙簇」(Hf12O8(OH)14)成形機制(類似於在氧化物框架中縮聚配位多面體),該MOF具有較低的配體:金屬比例,是一種配體缺乏的層狀材料。層狀hcp UiO-67能夠反應進一步可逆形成二維MOFs——hxl UiO-67。更重要的是,三維hcp UiO-6和二維hxl UiO-67在超聲或者研磨作用下,他們的鉿-羧酸鹽鍵可以被破壞,從而進一步剝離形成MOF納米片。

文獻連結: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7b00106

除此之外,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的楊維慎和Yanshuo Li(共同通訊作者)等人從分子篩薄膜領域出發,探索了MOF納米片無損剝離的研究。如圖8所示,作者成功地從層狀MOFs中合成了超薄納米片,其厚度雖然只有1納米左右,但橫向面積和結晶度都非常可觀。研究人員用到的層狀MOF前驅體為Zn2(bim)4,其二維層具有c軸取向,並且由範德瓦爾斯作用相互連接。針對這一材料,研究開發了一種軟物理剝離過程:先對Zn2(bim)4進行溼球磨處理,再在揮發性溶劑中進行超聲剝離。由此製得的納米片可作為超薄分子篩的構建單元,,通過抑制納米片之間的層狀堆積,更是可以實現高達幾千個GPU的氫氣滲透性能,同時提升氫氣/二氧化碳選擇性超過200。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lookup/doi/10.1126/science.1254227

材料人設有MOFs交流群,添加小編微信或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cailiaorenVIP,備註姓名+研究方向+工作單位邀請入群。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繫kefu@cailiaoren.com。歷經四年,材料人網已經匯聚了300餘人的專業計算科技顧問團隊,他們來自於中國、歐洲、日本、澳洲等全球知名大學的博士、博後、青椒、教授,專業性強、技能可靠,可以承接各種難度、各個方面的計算模擬工作。
如果您有第一性原理、分子動力學、有限元方面的計算模擬需求,可以前往材料人網提交計算模擬需求,或直接聯繫客服微信。(微信號:cailiaoren002)

相關焦點

  • 科學網—製備出新型太陽能光解水催化材料
    本報訊(記者黃辛)華東理工大學材料學院楊化桂課題組在太陽能光解水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成功製備出一種新型太陽能光解水催化材料
  • 清華綜述:CVD生長二維材料,可控制備、高質量材料及生長機理
    二維材料具有高遷移率、帶隙可調、大比表面積和原子級厚度等優點,在電子、光電子、傳感器、柔性器件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材料的可控制備是二維材料應用的前提,化學氣相沉積(CVD)是製備二維材料的重要方法。
  • 科學網—製備出大晶粒非層狀結構材料薄膜
    本報訊(通訊員周慧 記者楊保國)近日,合肥工業大學王敏和陳翌慶團隊首次製備出大晶粒非層狀結構的硒化鎳薄膜,並成功將其構築為光探測器陣列
  • 加快特種材料研發應用 助力新材料產業轉型升級
    加快特種材料研發應用 助力新材料產業轉型升級 2020-07-10 19: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侯仰龍課題組採用複合法製備出新型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
    近日,著名學術媒體Wiley出版社的Materials Views China對侯仰龍課題組進行了專訪,介紹了侯仰龍教授通過綜合利用金屬氧(硫)化物與石墨烯的各自優勢,開發出新型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
  • [坐享美居學堂]新型裝飾材料有哪些,2018流行新型材料大集合
    家裝建材市場頻出新變化,不斷推陳出新的新型裝飾材料你們又了解多少呢?今天就隨小編來認識認識,如今流行的新型裝飾材料都有哪些。瓷質拋光磚:瓷質通體磚加工而成的精工磚,是今年流行的新型裝飾陶瓷材料。因表面氣孔非常細小,防汙和吸水性能強,能做到經久如新的效果。其瓷質的表面光亮華麗,絢麗多彩,仿真的花紋甚至和天然石材能與之比擬。
  • 蜘蛛網狀多功能MOF泡沫的製備
    雖然金屬有機骨架(MOFs)在各個領域都顯示出巨大的潛力,但MOFs粉末或晶體形式嚴重限制了其加工和使用,將MOFs加工成分層宏觀材料可以大大拓寬其實際應用價值。然而,由於所製備的材料孔隙往往被堵塞,加工過程會降低MOFs的吸附和催化能力,同時機械穩定性也會降低。
  • 新型材料,無論是高分子,金屬材料,還是陶瓷,塑料等材料
    包括特殊材料學(如生物相容性,陶瓷/高分子複合材料,纖維化學相容性),無機非金屬材料學(原子性質及物理特性,導電/導熱/隔熱/高分子失水/高分子粘結強度,納米材料)以及自然科學材料學(氣候科學,太陽能熱/太陽能電池)等等。
  • 蛭石基功能吸附材料特點及製備技術
    2、蛭石基功能吸附材料製備蛭石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和可交換的層間離子,經結構修飾後,其吸附或離子交換性能更強,改性蛭石被廣泛用於去除工業廢水中陽離子染料和農藥中除草劑等,同時也被用作生活用水的淨水劑和處理劑。
  • 超級電容器用石墨烯基電極材料的製備及性能研究
    摘要:同傳統二次電池相比,超級電容器具有功率密度高、充放電速度快、循環壽命長等優點,是一種新型高效的儲能裝置,提升其能量密度是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石墨烯作為一種新型二維碳材料,具有電導率高、比表面積大、化學穩定性強等優異特點,是超級電容器的理想電極材料。
  • 顛覆性技術製備材料 超級顯微鏡打破壟斷
    原標題:顛覆性技術製備材料 超級顯微鏡打破壟斷   南理工研製的全球首臺非幹涉多模態定量相位顯微鏡。   今年是南京創新名城建設的第四個年頭。
  • 透氣金屬材料製備技術及其在模具中的應用進展
    因此,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透氣金屬材料在更廣泛領域的推廣應用。雷射3D列印作為一種新型加工技術逐漸受到廣泛重視。由於3D列印的零件內部或多或少存在著一些孔隙, 所以現階段的研究目標更加側重於如何使其更加緻密, 而用3D列印來製備透氣金屬材料恰恰是利用了這一特點。
  • 一種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玻璃陶瓷
    提起玻璃與陶瓷,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但市面上還存在一種新型的無機非金屬材料——玻璃陶瓷。三者的區別在於雖同屬無機非金屬材料類目(或者說是矽酸鹽材料),但從微觀結構上看:玻璃為非晶體、陶瓷是晶體(多晶體)、玻璃陶瓷則是晶相與玻璃相結合的複合材料。
  • 南大團隊成功製備單胞層二維材料:成果登上《Nature》期刊
    (a-c)氧化物鈣鈦礦二維薄膜的製備與轉移示意圖;(d-g)不同晶向亞原子分辨結構表徵;(h)氧化物鈣鈦礦二維材料中的豐富強關聯二維量子態展望。 被採訪者供圖 攝中新網南京6月6日電(記者 申冉 通訊員 齊琦)6日,記者從南京大學獲悉,該校科研團隊成功製備出基於氧化物鈣鈦礦體系的新型單胞層二維材料,該成果以《單層氧化物鈣鈦礦二維晶體膜的實現》為題發表在了國際頂級期刊《Nature》上。
  • 進展|新型二維原子晶體VSe2的製備及其準二維量子相干輸運
    具有本徵磁性的二維晶體材料及其磁性是新型二維原子晶體材料及其應用的重要研究方向,在下一代低功耗的信息處理與存儲及自旋器件等方面具有潛在的應用。理論計算及實驗表明,單層二硒化釩(VSe2)具有本徵鐵磁性,居裡溫度高於室溫。
  • 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劉碧錄團隊在黑磷材料的可控制備及性質調控...
    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劉碧錄團隊在黑磷材料的可控制備及性質調控方面取得新進展清華新聞網3月4日電 二維材料因其優異的電學、光學、力學和磁學性質,以及其在電子、光電子和自旋電子器件等領域的廣闊應用前景,近年來引起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
  • 湖南大學製備出最新熱電材料 可制可穿戴電池
    湖南大學製備出最新熱電材料 可製成可穿戴的電池 體溫發電或成現實,掌上設備永不停機? 本報9月12日訊 體溫發電?開水的熱量也可發電?近日,湖南大學物理與微電子科學學院副教授黃暉輝首次製備出一種新型的熱電材料——1T相二維二硫化鉬柔性熱電材料,能夠利用體溫等人們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廢熱來發電,人體「永動機」或成現實。 發電效率 大大超過碳納米管 熱電材料就是利用材料兩面的溫差來發電,如環境溫度和人體溫度之間有差異就能產生電。
  • 微生物也能變身建築材料?「新型微生物水泥」了解一下
    《新型微生物水泥》一書通過交叉微生物學、材料、環境、巖土、土木等多學科知識,闡明了適用於典型建築材料環境的多類微生物的生物學特性,研發了五類新型微生物水泥,並揭示了其膠凝特性和膠結機理,對比分析了不同膠結工藝並測試了其微觀結構。
  • 新型納米鈷多孔碳宿主材料,為新型鋰硫電池正極材料提供思路
    打開APP 新型納米鈷多孔碳宿主材料,為新型鋰硫電池正極材料提供思路 佚名 發表於 2020-05-08 14:59:00 科技的不斷進步對鋰離子電池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電動汽車等大規模儲能領域,需要能量密度更高、價格更便宜的新型鋰離子電池。
  • 「技術創新」納米複合高分子材料及其製備方法
    在這一過程中,氫氣和電離惰性氣體會在熔融金屬中混合,在蒸發和凝聚後,即可完成納米粒子的製備。在進行高純納米粒子製備時,利用這一方法進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有助於提高製備效率。共混法屬於較為簡單可行的納米材料製備方法,在製備納米材料時,還可以對納米材料的參數和體積進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