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性技術製備材料 超級顯微鏡打破壟斷

2021-01-09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顛覆性技術製備材料 超級顯微鏡打破壟斷

  南理工研製的全球首臺非幹涉多模態定量相位顯微鏡。

  今年是南京創新名城建設的第四個年頭。1月4日召開的2021年創新名城建設推進大會,發布了創新名城建設十項重大創新成果。信息通訊、網絡安全、智能製造、生態監測……這些成果為把南京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創新名城提供了關鍵和強有力的支撐。昨天和前天,記者對其中的部分成果進行了詳細探訪。

  顛覆性技術製備新材料

  為原子製造提供支撐

  將不同物質分解成原子再聚合成團簇,就能形成新的物質和材料。南京大學王廣厚院士團隊的成果「原子團簇宏觀量製造裝置」此次入選。該裝置可製備上萬種新材料,建設團簇新物質資料庫,可為團簇走向原子製造、建設原子製造科學裝置提供關鍵技術支撐。

  「原子團簇,一般由幾個至上千個原子構成。」 王廣厚介紹,現有的材料,比如鋁要在接近零攝氏度的時候才能夠有超導性質,而根據新技術,有跡象表明形成66個鋁原子的團簇,可以在較高的溫度下,甚至接近100攝氏度時都可以具有超導電性,可以實現電子配對。

  王廣厚說,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時候,國外就有人對此進行基礎研究,他在頭腦中也萌生了研究該技術的想法。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他率先在國內開展原子團簇物理研究。經過長期科研攻關,自行設計和研製多臺團簇實驗裝置,近兩年設計出的新型團簇裝置由原子簇生成、離子光學、質量選擇、材料沉積製造4個部分構成,目前放置於南京浦口區原子團簇與器件製造研究院,被用於新材料合成製備。

  「原子團簇宏觀量就是指原子數量要足夠大。大多數情況下,利用傳統的技術產生的團簇量很少,要得到足夠量需要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目前該裝置可以實現每小時合成1微克的材料,這一指標已經遠遠超過國外,是國際上報導的100倍之多,比傳統的方法提升了3-4個量級,是一種顛覆性的技術。」王廣厚介紹,裝置已製造出Au20、Au561、Ag55、Ag147、Ag309等新物質,其中Au20是包含20金原子的分子,預計可用於催化。該裝置不僅可以製備新材料,還可以製造各種類型的傳感器,運用新技術製作的各類傳感器即將上市,比如壓力傳感器可以用在人工智慧領域。

  研發「金領」機器人,加工航空航天急需構件

  如何有力保障我國航空太空飛行器的快速研製和批產,加工出我國航空航天急需的大型複雜裝配構件?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電學院田威教授團隊自主研製了高精度大負載機器人與智能加工裝備,生產的系列化多功能末端執行器和五大類機器人智能鑽、鉚、銑加工裝備,有效解決了這一難題,並且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

  田威介紹,該裝備主要是解決最有難度和最有技術引領的航空航天領域高端裝備智能製造問題,包括像大飛機、四代機和運載火箭等國家重點型號的研製。

  「該裝備的優勢在於機器人的高精度和裝備的智能化。傳統機器人通過示教開展重複性的作業工作,類似藍領工人。該裝備在加工過程中可以根據產品的個性化需求自主決策開展工作,它不僅要有很高的自動化程度,還要具有很高的智能化能力,類似金領工人,具備了決策方面的能力。」

  據介紹,國外空客和波音等公司也用到了高精度機器人的智能裝備,但這些高精度機器人對我國是禁售的。「目前我國機器人產業水平還不高,通過這個技術可以提升國產機器人的精度,提升我國智能製造的產業水平。」田威說,這些裝備還有效地保障了新一代航空太空飛行器的製造質量。目前,他們和南京埃斯頓股份集團公司進行了深度合作,以實現高精度大負載機器人的產業化。

  田威說,隨著工業領域智能製造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對機器人的精度要求越來越高,負載能力越來越大的背景下,不光是在航空航天領域,在高鐵、汽車和家電等其他領域,該裝備都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觀測細胞無需染色,「超級」顯微鏡打破國外壟斷

  南京理工大學陳錢教授團隊的計算光學定量相位顯微成像關鍵理論與技術此次獲獎。記者了解到,通過該理論技術研製成功的全球首臺「非幹涉多模態定量相位顯微鏡」不僅單臺設備集成了多類光學顯微鏡的專業功能,且觀測細胞等透明物體時無需染色,填補了「無標記」動態顯微成像的空白。

  傳統顯微鏡又叫光學顯微鏡,是利用光學成像原理,把人眼所不能分辨的微小物體放大成像以供觀察微細結構的光學儀器。傳統顯微鏡是基於強度成像機理,這要求物體本身在光照下是能夠「看得見」的,而在生物醫學、生命科學等領域中的很多樣品,如細胞等都是無色透明的,無法直接在傳統顯微鏡下觀測得到。因此,通常需要對樣品進行染色或者螢光標記再進行觀察,不但操作複雜耗時,而且還會干擾細胞機體的正常代謝活動,無法對活細胞進行長時間連續觀測。

  團隊成員左超教授介紹,他們引入「計算成像」的概念,通過照明光場與成像系統調控將觀測樣品的本質信息「調製」到圖像中,再配合後端相應的信息處理方法將所需要的樣品信息「解調」,最終將所需要的圖像從計算機中「算」出來,從而能夠顯現人眼所看不到的信息。

  該儀器還實現了大視場高分辨成像,即能在單個圖像數萬個細胞中看清每一個細胞的細節特徵,使顯微鏡實現類似於「谷歌地圖」的效果:既能看得廣,又能看得細,這為細胞高通量篩選、藥物篩查、數字病理等帶來了極大的便捷。

  目前,「計算光學定量相位顯微成像」項目已獲得多項專利,相關技術在多家公司得到應用推廣。去年,南理工還在建鄴區成立了「南京理工大學智能計算成像研究院」新型研發機構,正與多家國內顯微鏡龍頭企業密切合作。

  「目前,我國的高端光學顯微儀器絕大部分被國外壟斷,這是由於傳統高端顯微鏡所需的精密光學加工、精密機械控制等仍然面臨『卡脖子』問題。」陳錢說,他們的研究不僅突破了這一系列瓶頸問題,核心部件與配套軟硬體均自主可控,為我國傳統光學顯微鏡的更新換代和創立民族品牌奠定了理論和技術基礎,「相信通過不懈的自主創新,中國製造的高科技顯微鏡一定可以在全世界大放異彩。」

  南報融媒體記者談潔

  實習生趙靜

(文章來源:南京日報)

(責任編輯:DF398)

相關焦點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顛覆性技術製備材料 超級顯微鏡打破壟斷
    顛覆性技術製備新材料  為原子製造提供支撐  將不同物質分解成原子再聚合成團簇,就能形成新的物質和材料。南京大學王廣厚院士團隊的成果「原子團簇宏觀量製造裝置」此次入選。該裝置可製備上萬種新材料,建設團簇新物質資料庫,可為團簇走向原子製造、建設原子製造科學裝置提供關鍵技術支撐。
  • 軟磁材料打破壟斷 浙大嚴密團隊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軟磁材料打破壟斷 浙大嚴密團隊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2017年01月10日 04:26:05來源:浙江在線  浙江在線1月10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嚴粒粒)1月9日,浙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教授嚴密團隊研發的「低功耗高性能軟磁複合材料及關鍵製備技術」榮獲2016年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該項目推動我國軟磁複合材料產業進入世界先進行列,使我省發展成為我國軟磁複合材料的中心。
  • 南理工學生團隊打破國外壟斷 新一代無透鏡全息顯微鏡面市
    中國江蘇網訊 觀察細胞通常需要染色標記,無法同時實現大視場、高分辨觀測,加之體積龐大、成本高昂,是當今顯微鏡存在的三大痛點。在第五屆「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比賽獲金獎的隊伍中,一支來自南京理工大學的學生團隊研製出的新一代無透鏡全息顯微鏡,突破了上述痛點,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
  • 電子顯微鏡制樣技術專家雲直播
    電子顯微鏡在材料科學研究,產品研發,質量控制等各個領域被廣泛應用,而有效高保真的電鏡制樣技術是有效運用電子顯微鏡的核心與關鍵。至真圖片,制樣為先。提高能量密度最常用的辦法是提升充電電壓,利用更多的鋰源,但這樣做會迅速加快鈷酸鋰正極材料的失效,造成電池性能快速衰退,以及安全性問題。這其中的衰退機制繁多而且複雜,裂紋就是其中之一。本報告中,將介紹我們利用電子顯微鏡相關的分析技術,研究裂紋在鈷酸鋰正極材料中晶界處的形核和擴展機制,並探討循環條件不同時,裂紋產生機制的相同和不同之處。
  • 打破技術壟斷壁壘 諾唯贊力爭成為國內生物行業領導者
    打破國際巨頭生物技術壟斷壁壘諾唯贊力爭成為國內生物行業領導者 對於未來,諾唯贊董事長曹林信心滿滿,「未來,諾唯贊還將不懈努力,立足國家發展戰略,堅持推動技術創新,研發出更優質的產品,肩負起自己的民族使命,力爭成為國內生物行業中流砥柱!」 研發達國際領先水平諾唯贊成立於2012年,總部坐落於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紅楓科技園。
  • 打破日本技術壟斷,中企巨頭突破晶片材料,關鍵性堪比光刻機
    其中晶片製造是最硬核的一個步驟,涉及到各種頂尖的技術,設備和材料等等。 任何一個細節出現紕漏,都有可能影響晶片製造的效果。大家都知道光刻機對晶片生產有很重要的意義,但實際上晶片製造關鍵之一也包括了光刻膠。
  • 八億時空:打破壟斷、填補空白的液晶材料供應商
    公司在中間體製備、單晶合成與純化、混配和液晶面板檢測等環節上形成了完整的專有核心技術體系,公司在 TFT 型液晶材料上已實現多項技術突破,打破國外壟斷,形成覆蓋智慧型手機、電腦、高畫質電視、車載顯示、智能儀表等領域的全系列產品,成為國內少數有能力生產高性能混合液晶材料的企業之一。
  • 電極材料現狀!藉助3D列印技術製備石墨泡沫
    電極材料現狀!藉助3D列印技術製備石墨泡沫 DeepTech深科技 發表於 2021-01-06 14:12:15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人們對能源的需求不斷增加,希望找尋一種可循環再生的綠色能源。
  • 製備超高純度氧化鎂技術亮相
    長期以來,製備超高純度氧化鎂技術一直是我國的一項技術瓶頸。昨天,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北京理工大學(唐山)轉化研究中心了解到,製備超高純度氧化鎂技術已經實現了突破。同時,使用原電池法選用鎂作為燃料電池,可以大幅提升燃料電池在生產、運輸等環節的安全性。
  • 輪胎填充用PU材料打破進口壟斷
    本報訊(記者耍旭祥)6月3日,記者在黎明化工研究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採訪時獲悉,該公司主持開發的輪胎填充用聚氨酯(PU)材料成功應用於工程車、採礦車等大型工程載重車輛輪胎,並經受住各種複雜環境的考驗。這一國內首創的新工藝聚氨酯材料,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打破了此前國外公司在輪胎填充用聚氨酯材料領域的壟斷。
  • 壟斷被打破!西班牙不理美國禁令,將超級工具機賣給中國
    很多人覺得是不是我們現在已經在很多領域打破美國的技術封鎖和壟斷,打破了科技領域的美國「霸權」呢?實際上真相併非如此,雖然在消費領域我們已經實現了許多產品的國產化,但其實用於製造這些國產品牌的設備和技術,很多還是要依賴於美國的技術。
  • 世華科技IPO:技術有望打破國外壟斷鑄就功能性材料龍頭
    深耕功能性材料上半年業績增勢顯著世華科技具備功能性材料的核心設計合成能力,目前,公司已研發出數百種定製化功能性材料,同時儲備了豐富的功能性材料合成配方及材料性能數據,可根據客戶的差異化材料需求,設計、合成出在多個功能維度同時滿足客戶需求的複合功能性材料。
  • TEM/SEM顯微鏡微孔氮化矽薄膜觀測窗口
    在以前,實驗室使用電子顯微鏡觀測樣品做實驗使用的耗材,這些氮化矽薄膜觀測窗口基本都是從國外進口。耗材成本先不說,就購買的時間成本是非常長的。如果實驗數據不是很理想,還要花時間和費用去購買耗材,非常不便捷。
  • 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我省攻克PTT新型化學纖維核心技術
    東北網4月16日電 在服裝面料上如果添加一種叫PTT的新型高分子材料,就會使顏色更加新鮮,而且抗紫外線,低靜電。這種材料在國外非常昂貴,如今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1,3-丙二醇生產技術在我省研發成功。該項目攻克了長期制約我國PTT(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產業發展的核心技術,打破了國外公司的技術壟斷,為該行業的產業化發展奠定了技術基礎。
  • 超級電容器用石墨烯基電極材料的製備及性能研究
    摘要:同傳統二次電池相比,超級電容器具有功率密度高、充放電速度快、循環壽命長等優點,是一種新型高效的儲能裝置,提升其能量密度是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石墨烯作為一種新型二維碳材料,具有電導率高、比表面積大、化學穩定性強等優異特點,是超級電容器的理想電極材料。
  • 突破美日壟斷的製備技術 山東科榮化工搶位PDCPD爆發「風口」
    先是在本月初舉辦的中國·德州京津冀魯資本與技術交易大會上,科榮化工與德州若水天使投資基金籤署融資協議,解決了資金之渴;接著,公司生產的新型工程材料——聚雙環戊二烯(PDCPD)新產品問世,這種由國內自主研發、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型工程塑料即將批量推向市場。而在此之前,該產品製備技術被美國和日本長期壟斷。
  • 中國科大實現小龍蝦殼輔助重質生物油製備高性能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
    中國科大實現小龍蝦殼輔助重質生物油製備高性能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程科學學院熱科學和能源工程系朱錫鋒教授研究團隊提出「廢棄生物質製備高性能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
  • 南大團隊成功製備單胞層二維材料:成果登上《Nature》期刊
    (a-c)氧化物鈣鈦礦二維薄膜的製備與轉移示意圖;(d-g)不同晶向亞原子分辨結構表徵;(h)氧化物鈣鈦礦二維材料中的豐富強關聯二維量子態展望。 儘管非層狀結構的氧化物鈣鈦礦體系由於電子的強關聯效應呈現出極為豐富的物理和化學特性及其豐富多彩的量子現象,但其原子層厚度的超薄二維材料製備仍然是有待攻克的重大難題。2016年,史丹福大學HaroldHuang課題組利用脈衝雷射沉積技術在水溶性材料過渡層上生長鈣鈦礦氧化物薄膜,通過溶解過渡層的方式獲得了自支撐的鈣鈦礦薄膜,為製備二維材料提供了新思路。
  • 世華科技:自主創新研發功能性材料 有望打破國外壟斷
    世華科技已獲得52項授權專利,其中發明專利20項,並在高端複合功能性材料領域積累了較豐厚的技術儲備。公司的技術均來源於公司長期的技術積累及在服務客戶過程中的自主研發,主要技術目前已處於大規模產業化運用階段,均在世華科技的主要產品中得以體現,應用於蘋果、三星等國內外知名消費電子品牌產品中。
  • 打破美日韓大企業壟斷!湖北教授最新研究,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該論文的第一通訊單位為武漢紡織大學,通訊作者為王棟教授與陳媛麗博士,論文第一作者為學校技術研究院碩士研究生查新林。這是學校首次以第一單位在《德國應用化學》上發表學術論文,體現了王棟教授一貫所堅持的"從0到1"的學術理念。螺旋反轉和構型轉換是生物自組裝中常見且至關重要的過程。具有手性方向可調的超分子納米結構由於在手性分離、不對稱催化和手性開關等領域出色的特性而備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