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很多的人都會認為成功就會遠離人世間的痛苦了,但是真正成功之後,其實就是換一種生活方法去受苦。
到了50歲之後,沒有一個人的人生是不辛苦的,不管是自己有錢還是自己沒錢,有沒有名利地位,可能在人前混得風生水起,但是在背後每一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每個人都有自己說不出的痛苦,每個人的社會階層不一樣,痛苦的方式也不同。
到了50歲,有很多人還沒有成功,自己所遭受的痛苦就是婚姻瑣碎的折磨,但是等自己真正成功之後你遭受的孤獨的痛苦。在得不到的時候特別想擁有,很痛苦;但是等真正得到後內心又會變的特別空虛,依然是痛苦。
到了中年要明白,痛苦才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屬性。苦難就是人生的基本,你在這個階段不去吃苦,只想著安逸享受,那麼痛苦就會轉移到自己生命中的另一個階段。遇到困難和挫折不要怕,你越是選擇逃避,在以後的犧牲就會更大。
有很多的時候你自己的痛苦不可以向別人去訴說的,因為生活中,不會有人可以做到感同身受的。每個人都不會特別理解你現在的心情,你如果失戀了,和沒有談過戀愛的人去訴說,那麼自己肯定是找錯了人。你找一個不識字的人去學習算數肯定是不行的,自己所承受的痛苦也沒必要去和所有人說,你認為別人在聽你訴說,在別人的心裡可能就看笑話而已,那些能理解我們,就是和自己有相同內心的人,有過相同經歷的人,才會清楚彼此的感受。苦難的到來肯定會讓你感覺到痛苦,但也教會你一些東西。
有人說,遇到一個特別強大的對手,就會造成了一個特別強大的自我。更多的時候,我們為什麼可以從艱難困境中站起來,或是勇敢從舒適區走出來,就是因為對手的瞧不起,以及故意使絆子。
大明是家裡面的獨生子,在農村,家庭中只有一個孩子,是被他人看輕的。就連大明的父親出去打工,同村的人,都會隨意剋扣他工錢。
父親的性格比較懦弱,母親也只是委屈抱怨,是大明心中,是久久無法抹去的傷痕;就連親戚,也經常仗著自己有三個兒子,偶爾還欺負一下大明的父親。
於是,大明從小就立志,以後要走出這個貧窮的小村莊,他讀書十分努力,學習成績也很好。自己也考上了名牌大學,在大城市城定居,把自己的爸媽媽也接了過去住。一家人,在他鄉,建立起了一個衣食無憂的家。
每次逢年過節回老家,父親總是要求大明去看望親戚。以前的事情,大明還懷恨在心,年齡越是增長,越是能理解自己的父親。當年,鄰居和親戚輕視的眼神,就像是一條無形的棒子,經常抽打著大明,自己也不敢有絲毫的懈怠。
也許,苦難並不值得感激,但就是生活中的各種苦難,讓我們可以體會到生活最真實的一面,看到了人性中醜惡的一面,才會想盡各種辦法去打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