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心理學:內心糾結的人,做什麼選擇都會感到痛苦

2020-12-13 九霄心理

作者:九霄雲客

選擇與心理學的關係

從小到大我們都在不停地進行選擇,那麼讓我們習以為常的選擇,到底與心理學有什麼關係呢?選擇,意味著掌控,你選擇時有多堅定,你的掌控感就有多強。對於自我的掌控感、對於命運的掌控感、對於生活事件的掌控感,成為刻在一個人骨子裡的氣質。掌控感強的人,也是充滿自信的人,也是能夠對自己、對他人負責的人。

而在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許多內心糾結的人,無論他們做出怎樣的選擇,內心都會感到痛苦。昨天晚上我還接到一個案例:四十多歲的女人,自己有兩個孩子,和丈夫感情也不錯,但是喜歡上了比自己小很多的主管。進一步了解得知,事實上這份情感是虛幻的,只是為了滿足她暫時的匱乏感而已。面對這種處境,根本算不上選擇了,但凡有些責任的人,都會揮慧劍,斬情思,一心一意為了家人,為了孩子,為了丈夫。但是為什麼生活了四十多年的人,卻不明白這個道理呢?

內心糾結的人,為什麼做什麼選擇都會感到痛苦?

1、不能對自己負責

負責的含義就是做出選擇之後,無論產生怎樣的結果,都要一力承擔。不能對自己負責的人,他們只想迎接成功的喜悅,越不願意接受失敗的痛苦。正如我自己而言,每天寫文章本來是理所當然的餬口手段,但是我選擇了寫文章,就要面對腦力消耗的痛苦、批評指責的風險、沒有閱讀量的風險等。而如果不去迎接這些痛苦和風險,我就沒有收入來維持生活。我只想享受成功的喜悅,卻不願承擔失敗的痛苦。心理學研究發現,幾乎大多數內心感到糾結的人,都是不能對自己負責的人。

2、完美主義作祟

本來想著把完美主義和貪婪心理分開來寫,但是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我發現完美主義同樣也是貪婪的一種表現。生活中那些追求完美的人,內心通常也是糾結的人,而他們做出任何選擇,都會感到痛苦。他們感到痛苦的原因就是接納不了殘缺。事實上完美的本意不是剔除所有不完美的部分,而是既能夠欣賞完美的部分,又能夠接納不完美的部分。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只有接納事物的兩面性,才是人格健全的體現。

3、想得多,做得少

內心感到糾結的人,心思是無比細膩的,在MBTI人格維度中通常是在情感-內傾-X-X這一欄的。他們用情感化思維去生活,缺乏理性思考的能力,所以遇到問題就會深陷其中。內傾性格使他們的腦子特別活躍,但是行動力嚴重不足。這一類人區別於前兩者,他們不會硬著頭皮做出選擇,而是糾結了半天之後可能會放棄選擇。在他們看來,不去選擇可能就不會面臨失敗的結果。

如何打破內心的糾結?

1、重拾掌控感

從小事開始,無論身邊有多麼強勢的人存在,你都要做出自己的選擇。哪怕是吃什麼飯,去哪裡玩,喝什麼飲料,聊天主題是什麼,都要由你來掌控。當你獲得了這種掌控感之後,你的決策力也會提升。你不再優柔寡斷,而是能夠斬釘截鐵地選擇自己想要的選項。

2、提升責任感

對自己負責的人,無論做出怎樣的選擇,無論面對什麼樣的結果,都要坦然面對且不後悔。這是人格特質中積極的力量,它能夠讓你更有勇氣面對失敗,更有魄力去解決問題。如果你沒有掌握這種力量,你需要提升自己的責任感。自己做出的選擇,含著眼淚也要接納。

總而言之,少一些糾結,生活才能夠更加輕鬆、自在。當你過分糾結某些事的時候,痛苦的不僅僅是你,還有你身邊的人。多看開一些事情,智慧才會降臨。

相關焦點

  • 心理學:人際關係中的衝突,當時忍讓,後來又糾結痛苦,我怎麼了
    一般我都會選擇當時忍讓,不出聲或者說沒事。但是事情過後很長時間都放不下,心裡還是充滿了怒火,一直在自己應該怎麼做之間反覆糾結,還會想像和別人衝突之後發生的爭吵,弄得焦慮不安又告訴自己要大度,不要和別人爭吵,反覆思量,痛苦不堪。
  • 所有糾結做選擇的人心裡早就有了答案
    我常常聽到一些朋友來徵詢我對某件事情的看法,之所以要徵詢我的意見,表面是對方想要一個參考意見,以便幫助他做出選擇。其實我知道,所有糾結做選擇的人心裡早就有了答案,他只是想從你的嘴裡聽到傾向於他的選擇的那個答案,以幫助他最後下定決心而已。
  • 心理學:選擇一把小刀,測你的內心放不下什麼?
    心理學:選擇一把小刀,測你的內心放不下什麼?問題:怎麼樣才能每天都收到心理測試的文章呢?答案:你需要點擊右上角「關注」才可以哦。看到最後的小可愛今年都會發大財哦!A.B.C.D.答案在下面A.你的內心放不下對完美的追求,你是一個倔強執著的人,你追求完美的程度到達了極致,你非常看重細節,任何微不足道的細節你都要將其做到完美
  • 這種糾結很多人都有!選擇困難症怎麼辦?
    人生有很多選擇,每一個選擇得到的結果也是千差萬別的,所以導致很多人都有選擇困難症,碰到選擇題都煩惱糾結不已,往往是因為做了選擇的後果害怕自己承擔不起或者後悔,所以,這種糾結就是選擇困難症或恐懼症。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是否患有選擇困難症,看看張栢芝主演的《購物狂》患有選擇恐懼症的醫生在面對菜單上的ABC數款時都下不了決心。選擇的機會多了,本來是件好事,但對有些人來說確實一種痛苦,一旦要他們做選擇,他們就會各種糾結和後顧之憂,據一位精神科主任說:有選擇恐懼症的人希望別人給他做決定。
  • 從心理學角度解析:如何去做「選擇」?
    既然是從心理學角度來說,我們就要說說人格,因為人格在我們做選擇的時候佔了很大的成分。弗洛伊德把一個人的人格分為三個我,本我,自我,超我。是每一個人崇高的道德觀念,價值觀念的部分,它的作用主要是監督,批判和約束自己的行為。
  • 其實所有糾結做選擇的人心裡早就有了答案
    人世間摸爬滾打至今,我唯一願意視為真理的,就只有這一句話:一切都會過去的。 其實所有糾結做選擇的人心裡早就有了答案,諮詢只是想得到內心所傾向的選擇。最終的所謂命運,還是自己一步步走出來的。
  • 真正愛自己,是遵從內心選擇
    每個人都有自己想過的生活,每個人都希望自己過得幸福快樂,只有遵從自己內心的選擇,學會了珍惜自己,這個目標,才能實現。因為只有自己,才真正了解和懂得自己內心需要的是什麼。一、看清自己的內心,學會去愛它。很多人覺得生活沒有意義,沒有快樂,沒有滿足,沒有充實。也有的感覺生活中全是不如意,全是痛苦和折磨。更有的還在迷茫著、焦慮著、掙扎著、糾結著,就像一隻在玻璃上亂撞的小鳥,徒有痛苦,沒有結果。這些,都是沒有看清自己內心,沒有傾聽它的聲音,沒有滿足它的需要,而讓它受到了傷害,給自己造成了不該有的痛楚!
  • 心理學:無知即極樂,認知即痛苦,越是「無知」的人,越感到快樂
    以下是正文部分(這是專欄第23節,共30節)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學,就需要心理學,歡迎來到《自我發展心理學30講》,以下是本節摘要。摘要:1、「無知即極樂,認知即痛苦」,那麼人什麼時候是極樂的呢?當嬰兒在母親的子宮裡面的時候,ta是極樂的。
  • 《分手心理學》:那些分手的人,到底在糾結什麼?點破人性的真實
    有人七情六慾,跟曾經心愛的人分手,我們自然會痛苦不堪、餐飯不思,整個人就像是凋零了的植物,沒有一絲生機與活力。但,我們之所以痛苦是因為重感情嗎?不是的,正如張小嫻所言,「有時候,你不是對離開的那個人痴心一片,而是對自己情深一往,受不了傷害。
  • 得了選擇糾結症怎麼辦?
    在「度娘的詞典」裡,「糾結」是這樣定義的:使陷入困惑或混亂狀態。可以形容人的複雜處境或內心思緒的紛亂狀態;也指一下想起很多不好的事情,心裡感覺到浮躁煩悶;在俗語中也可表示「鬧心」的意思。你是不是每次遇到一件事要做選擇時,心裡就發怵。感覺糾結一個東西要浪費好長時間,很討厭這樣的狀態!
  • 心理學丨到底怎樣做,才算「聽從內心的聲音」呢?
    ,其中一個讓你這樣做、一個讓你那樣做、一個讓你什麼都不做」的狀況,並很多次因為「不知道該如何選擇」,而在十字路口來回踱步,一邊看著身邊匆匆向前的行人、一邊因為自己的停滯不前而自怨自艾。如果這時候能「知道如何選擇才對」,那就不用陷入內耗中、不用停滯不前、不用眼巴巴的看著別人總在進步。而即便我們都知道內耗、糾結、停滯不前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是不可能絕對避免的,可早些知道答案,可確實能讓我們少走很多彎路,不是嗎?
  • 心理學揭秘:內心矛盾糾結,都是潛意識在作祟
    經常感到莫名的心累,是現代成年人的通病。當你拼命想要壓制住不再焦躁的時候,內心反而更躁動了。面對這些內心矛盾,我們既不能忽視它,無視它,也不能過度關注它,否則將會被這種情緒帶著走,讓你喪失掉你原有的生活節奏。其實,這些內心的躁動和糾結都是你的潛意識在向你發出信號,你的內心渴望得到關心與和解。
  • 不選擇其實也是一種選擇,選擇困難症的你,要怎麼克服它
    不知道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面對琳琅滿目的商品無從下手,不知道應該選擇A、B還是C。生活中這是非常常見的,每個人都可能有這樣的糾結情緒,但是有的人卻因此患上了嚴重的選擇恐懼症。每當要他做出選擇時,他就會感到驚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每做一個選擇就會痛苦萬分,糾結許久,結果還是未能得出結論,經常要他人幫忙做出選擇才行。從心理學上來說,遇到選擇時會糾結萬分也很正常,因為人總有貪念,希望能得到最好的,所以選來選去,還是顧慮重重。但是,對於選擇恐懼症的人來說,選擇已經不再是一種困惑,而是一種折磨。
  • 破除糾結的過去、痛苦的現在、焦慮的未來,徹底擺脫心理問題!
    破除糾結的過去、痛苦的現在、焦慮的未來,徹底擺脫心理問題!原創 李嘉琪 幸福人生學院李嘉琪 2018-07-25收錄於話題 #幸福人生學院李嘉琪老師文章149個作者簡介:李嘉琪——超心理學專家、國家高級健康管理師、心向正覺健康管理首席超心理療愈師、幸福人生學院導師。
  • 心理學:真正內心強大的人,都有這三個特點,你有嗎?
    心理學家說,每個人的內心就像一個氣球,容量是一定的,有的人能利用好,會收放自如,有的人利用不好則容易爆炸。最近看一些成功人物傳記,那些成功的人初期都會經歷挫折,都會萎靡不振,都會被別人誤解,但時間一長,他們仍然會憑藉著強大的內心,不斷努力,絕不放棄,解決困難,超越自己,最終才能走向成功。
  • 《拖延心理學》:讓人糾結、痛苦,卻根治不好的拖延症,有救了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價值觀:自我價值感=能力=表現,當自己表現好時,就代表你有能力,有能力才能證明自己是個有價值的人。如果我有一次表現不好,失敗了,那麼你就是沒有能力的,這樣的感覺很糟糕,如果小周按時間計劃來做方案,依然做不出自己滿意的方案時,他將面對的是自己的無價值感。
  • 心理學:憑直覺選擇一隻籠中鳥,看你是內心純潔還是陰險狡詐?
    心理學:憑直覺選擇一隻籠中鳥,看你是內心純潔還是陰險狡詐?就像是曹操說的那句話一樣,自古以來,大奸似忠,大偽似真,一個人是什麼樣子的,並不能夠從表面就能看出來。而事實上確實如此,就像是我們生活中所說的那樣,人生在世,全靠演技,不得不說,一個人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其實放做其他任何人都是很難知曉的。但同樣的,其實一個人的內心,往往也是能夠通過一些喜好亦或者說是性格來揣測一二,而接下來,各位不妨憑直覺選擇一隻籠中鳥,看你的內心究竟是純潔還是狡詐。
  • 一次乘坐商務艙的經歷,讓我不再糾結選擇
    2011年的冬天,經過12個多小時的飛行,終於到達希思羅機場了,我整個人都要崩潰了,恍如夢境,迷迷糊糊的,時差感特別嚴重,最主要的是兩條腿一直被束縛著,別提多痛苦了,那是第一次坐飛機出國,以前在國內也頂多兩個多小時的飛行,沒覺得艙位有什麼區別,可是長途飛行完全不一樣,之後的幾天我除了想睡覺
  • 遵從內心,就是人生最好的選擇
    可生活卻並非一張考卷不是所有事情,都有正確答案不是所有選擇,都會對錯分明別人的想法,可以聆聽,但無需屈從別人的建議,可以參考,但不必盲從只有堅持內心的想法才能活出屬於自己的生活人這一輩子無非是將不同選擇連接在一起串成不斷前行的足跡串成一個又一個結果
  • 你的痛苦總是來自猶豫和糾結嗎?《象與騎象人》助你找到幸福秘訣
    喬納森·海特在《象與騎象人》這本書,用「大象」和「騎象人」的比喻,一語給我們道破了真相。海特是美國積極心理學先鋒派領袖,被人們稱為「21世紀最不應該被忽視的心理學家」,這本書也被稱為近10年來最重要的積極心理學著作。什麼是積極心理學?就是幫助人們提升幸福的學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