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九霄雲客
選擇與心理學的關係
從小到大我們都在不停地進行選擇,那麼讓我們習以為常的選擇,到底與心理學有什麼關係呢?選擇,意味著掌控,你選擇時有多堅定,你的掌控感就有多強。對於自我的掌控感、對於命運的掌控感、對於生活事件的掌控感,成為刻在一個人骨子裡的氣質。掌控感強的人,也是充滿自信的人,也是能夠對自己、對他人負責的人。
而在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許多內心糾結的人,無論他們做出怎樣的選擇,內心都會感到痛苦。昨天晚上我還接到一個案例:四十多歲的女人,自己有兩個孩子,和丈夫感情也不錯,但是喜歡上了比自己小很多的主管。進一步了解得知,事實上這份情感是虛幻的,只是為了滿足她暫時的匱乏感而已。面對這種處境,根本算不上選擇了,但凡有些責任的人,都會揮慧劍,斬情思,一心一意為了家人,為了孩子,為了丈夫。但是為什麼生活了四十多年的人,卻不明白這個道理呢?
內心糾結的人,為什麼做什麼選擇都會感到痛苦?
1、不能對自己負責
負責的含義就是做出選擇之後,無論產生怎樣的結果,都要一力承擔。不能對自己負責的人,他們只想迎接成功的喜悅,越不願意接受失敗的痛苦。正如我自己而言,每天寫文章本來是理所當然的餬口手段,但是我選擇了寫文章,就要面對腦力消耗的痛苦、批評指責的風險、沒有閱讀量的風險等。而如果不去迎接這些痛苦和風險,我就沒有收入來維持生活。我只想享受成功的喜悅,卻不願承擔失敗的痛苦。心理學研究發現,幾乎大多數內心感到糾結的人,都是不能對自己負責的人。
2、完美主義作祟
本來想著把完美主義和貪婪心理分開來寫,但是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我發現完美主義同樣也是貪婪的一種表現。生活中那些追求完美的人,內心通常也是糾結的人,而他們做出任何選擇,都會感到痛苦。他們感到痛苦的原因就是接納不了殘缺。事實上完美的本意不是剔除所有不完美的部分,而是既能夠欣賞完美的部分,又能夠接納不完美的部分。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只有接納事物的兩面性,才是人格健全的體現。
3、想得多,做得少
內心感到糾結的人,心思是無比細膩的,在MBTI人格維度中通常是在情感-內傾-X-X這一欄的。他們用情感化思維去生活,缺乏理性思考的能力,所以遇到問題就會深陷其中。內傾性格使他們的腦子特別活躍,但是行動力嚴重不足。這一類人區別於前兩者,他們不會硬著頭皮做出選擇,而是糾結了半天之後可能會放棄選擇。在他們看來,不去選擇可能就不會面臨失敗的結果。
如何打破內心的糾結?
1、重拾掌控感
從小事開始,無論身邊有多麼強勢的人存在,你都要做出自己的選擇。哪怕是吃什麼飯,去哪裡玩,喝什麼飲料,聊天主題是什麼,都要由你來掌控。當你獲得了這種掌控感之後,你的決策力也會提升。你不再優柔寡斷,而是能夠斬釘截鐵地選擇自己想要的選項。
2、提升責任感
對自己負責的人,無論做出怎樣的選擇,無論面對什麼樣的結果,都要坦然面對且不後悔。這是人格特質中積極的力量,它能夠讓你更有勇氣面對失敗,更有魄力去解決問題。如果你沒有掌握這種力量,你需要提升自己的責任感。自己做出的選擇,含著眼淚也要接納。
總而言之,少一些糾結,生活才能夠更加輕鬆、自在。當你過分糾結某些事的時候,痛苦的不僅僅是你,還有你身邊的人。多看開一些事情,智慧才會降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