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為何現在農村過年,很少給孩子壓歲錢?而且即使是拜年也不給。
現在隨著年齡的增長,感覺節日都是和自己沒有什麼關係了,到底是自己長大了嗎,而且沒有年味了,其實轉換個想法,現在的小孩就是當年的我們,只不過我們隨著時間的流逝,年齡也越來越來,現在的90後都已經長大了,是責任是學習,這個社會讓我們看到到經這個的殘酷和弱肉強食的現象,現在過年的時候,我們都是走一個形式,回家一趟就完事了,而且那幾天之後,還是回歸忙碌的現象。一直是為生活而奔波,而現實而低頭。
記得我們小的時候,最期盼的就是過年了,貌似過年時最開心的時候,在農村的我們,早早的就起床,找到小夥伴,在村裡,挨家挨戶的要糖果,那個時候最喜歡這樣,而且有的時候,看到一家人的糖果比較好吃的話,還會再溜達一趟,還有除了這個就是,最開心的莫過於收壓歲錢了,這個時候,我們晚輩的孩子會給長輩拜年,他們會給我們一些壓歲錢,每次拿到壓歲錢就會感覺很開心,儘管那個時候的壓歲錢都交給父母,但是還有有少數的壓歲錢由自己自由支配,那個時候見到長輩就喜歡拜年,因為這樣的話,壓歲錢也會很多的。
大家有沒有發現,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的農村也發展越來越好,現在也出現很多逆城市現象,很多城市的人去農村買房子,可能是因為空氣好,或者安靜吧,話說回來,現在這個時候,小孩子去拜年的話,長輩很少給孩子壓歲錢了,而且即使是拜年也不給,究竟是什麼原因呢?可能是因為現在的人們太勢利了,很多的時候都把錢看得太重要了,晚輩給長輩拜年,是我們國家的一種美德,祝福長輩身體健康,長輩也會祝孩子更完美的祝福,收到的壓歲錢,也保佑著孩子平安健康,但是,現在很多的人把錢看得太重要了,失去了原本的意義,而且現在長輩不給紅包的話,小孩子也會感覺自己吃虧了。
有一句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這句話也並不是沒有什麼道理,現在的親戚們,來回走動也少了,感情也隨著時間的發展也是越來越淡了,沒有什麼感情,主要是因為走動不多而且也不常聯繫,而且就算親戚的小孩來了,還要包紅包,加上不太熟悉,還要硬聊,場面很尷尬,因為親戚很少見的原因,沒有什麼共同的語言,祝福都是表面上的寒暄,壓歲錢的習俗也因此被沒落了。
現在壓歲錢的性質也變味了,沒有了當初原本的意義,現在過年的時候,很多的人辛苦了一年的血汗錢,會因為包壓歲錢而損失很多,也會因為包紅包這個事而發愁,包太多了,自己沒有,太少了怕不好意思,而且現在很多的時候,給小孩子壓歲錢的多少,是判定親戚之間的親情程度了,人人都是為了追求金錢利益,壓歲錢成了一個坎,和親戚之間相互較量的戰場,壓歲錢早早的就已經失去了本身的意義,所以現在的人都不喜歡過年。
時代在變化,習俗也在變化。個人認為,壓歲錢這個是一直是一種習俗,至於多少,是個人的心意,沒有必要計較那麼多,只要小孩子開心就行了,重點是小孩子的樂趣,所以大人還是不要計較那麼多了,大家認為小編說的有道理嗎?喜歡小編的記得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