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現在農村過年,很少給孩子壓歲錢?而且即使是拜年也不給

2020-12-23 勤奮農家人

導讀:為何現在農村過年,很少給孩子壓歲錢?而且即使是拜年也不給。

現在隨著年齡的增長,感覺節日都是和自己沒有什麼關係了,到底是自己長大了嗎,而且沒有年味了,其實轉換個想法,現在的小孩就是當年的我們,只不過我們隨著時間的流逝,年齡也越來越來,現在的90後都已經長大了,是責任是學習,這個社會讓我們看到到經這個的殘酷和弱肉強食的現象,現在過年的時候,我們都是走一個形式,回家一趟就完事了,而且那幾天之後,還是回歸忙碌的現象。一直是為生活而奔波,而現實而低頭。

記得我們小的時候,最期盼的就是過年了,貌似過年時最開心的時候,在農村的我們,早早的就起床,找到小夥伴,在村裡,挨家挨戶的要糖果,那個時候最喜歡這樣,而且有的時候,看到一家人的糖果比較好吃的話,還會再溜達一趟,還有除了這個就是,最開心的莫過於收壓歲錢了,這個時候,我們晚輩的孩子會給長輩拜年,他們會給我們一些壓歲錢,每次拿到壓歲錢就會感覺很開心,儘管那個時候的壓歲錢都交給父母,但是還有有少數的壓歲錢由自己自由支配,那個時候見到長輩就喜歡拜年,因為這樣的話,壓歲錢也會很多的。

大家有沒有發現,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的農村也發展越來越好,現在也出現很多逆城市現象,很多城市的人去農村買房子,可能是因為空氣好,或者安靜吧,話說回來,現在這個時候,小孩子去拜年的話,長輩很少給孩子壓歲錢了,而且即使是拜年也不給,究竟是什麼原因呢?可能是因為現在的人們太勢利了,很多的時候都把錢看得太重要了,晚輩給長輩拜年,是我們國家的一種美德,祝福長輩身體健康,長輩也會祝孩子更完美的祝福,收到的壓歲錢,也保佑著孩子平安健康,但是,現在很多的人把錢看得太重要了,失去了原本的意義,而且現在長輩不給紅包的話,小孩子也會感覺自己吃虧了。

有一句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這句話也並不是沒有什麼道理,現在的親戚們,來回走動也少了,感情也隨著時間的發展也是越來越淡了,沒有什麼感情,主要是因為走動不多而且也不常聯繫,而且就算親戚的小孩來了,還要包紅包,加上不太熟悉,還要硬聊,場面很尷尬,因為親戚很少見的原因,沒有什麼共同的語言,祝福都是表面上的寒暄,壓歲錢的習俗也因此被沒落了。

現在壓歲錢的性質也變味了,沒有了當初原本的意義,現在過年的時候,很多的人辛苦了一年的血汗錢,會因為包壓歲錢而損失很多,也會因為包紅包這個事而發愁,包太多了,自己沒有,太少了怕不好意思,而且現在很多的時候,給小孩子壓歲錢的多少,是判定親戚之間的親情程度了,人人都是為了追求金錢利益,壓歲錢成了一個坎,和親戚之間相互較量的戰場,壓歲錢早早的就已經失去了本身的意義,所以現在的人都不喜歡過年。

時代在變化,習俗也在變化。個人認為,壓歲錢這個是一直是一種習俗,至於多少,是個人的心意,沒有必要計較那麼多,只要小孩子開心就行了,重點是小孩子的樂趣,所以大人還是不要計較那麼多了,大家認為小編說的有道理嗎?喜歡小編的記得點讚。

相關焦點

  • 壓歲錢的來歷,過年為何要給小孩壓歲錢,是壓著歲不讓他們長大?
    各位觀眾大老爺,先關注一下下嘛,您的關注是奴家最好的獎勵嘛~壓歲錢的來歷,過年為何要給小孩壓歲錢,是壓著歲不讓他們長大?隨著時代的變遷,「壓祟錢」逐漸變成了「壓歲錢」,不過雖然字變了,但是表達的意思並沒有變,並不是你想的壓著小孩子不讓長大的意思,而是對孩子的祝福和保護。在唐代時,人們在新年時將銅錢賜給孩子,作為護身符一樣的東西,保護孩子平安,給壓歲錢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有的是在晚輩給長輩拜年時由長輩直接給予,還有一種就是父母講錢偷偷包好放在孩子枕頭底下壓歲。
  • 為什麼在農村現在在孩子給長輩拜年的時候,領到的紅包越來越少?
    農村的長輩們送紅包也是圖個喜慶吉利,孩子們收到了紅包也是很開心,能買一些好吃的,好玩的了。但是大夥有沒有覺得,雖然現在農村的生活質量水平越來越高,農村發展的越來越快也越來越好,家家戶戶也都富裕了起來,但是孩子們去拜年,領到的紅包卻越來越少了呢?
  • 過年為何要給壓歲錢?孩子到多大就不用給壓歲錢了?
    過年為何要給壓歲錢?孩子到多大就不用給壓歲錢了?說起春節的習俗,那麼就不得不提起壓歲錢了,年幼的我們從小就盼望過年,除了全家團圓,能夠穿新衣服,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能夠拿到壓歲錢。在除夕夜年夜飯後,長輩們通常會將紅包給晚輩,這也是所說的壓歲錢。壓歲錢的本意是「壓住邪祟」,收到壓歲錢能夠可以平平安安的過一年,所以壓歲錢也一般是未成年的孩子們才會收到。在如今的社會生活中,許多成年但是沒有參加工作的年輕人也是能夠收到紅包,這是長輩們對晚輩的祝福,祝福他們學業有成或是能夠好工作的寓意。
  • 過年在家,農民為啥給孩子的壓歲錢越來越多?紅包太小就沒面子!
    但隨著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的壓歲錢習俗也變了味,農民給小孩子們的壓歲錢越來越多,特別是有的農民在城市裡發展不錯,過年回到家到家中,不給多給孩子們壓歲錢就會被親戚們嫌棄小氣,這到底是怎麼了呢?記得小時候在農村過年,大人們給小孩子的壓歲錢一般就是幾元、十元、二十元的,最大的錢可能也是五十元。因為這習俗也是要討個吉利,最重要的也是心意和開心。
  • 河南農村每逢過年,看到給出去的壓歲錢感覺肉疼
    過年是喜慶的,但是過年發紅包是恐怖的。每年過年,看到媽媽往外發的紅包都感覺肉疼。每年的紅包入不敷出,就感覺很肉疼。河南東部甚至有紅包攀比之風,前幾年,一到十歲的小孩子紅包是五塊錢,十塊錢,感覺還能接受,後來慢慢漲到十塊二十塊,忍忍肉疼就過去了,現在不知道哪門子歪風邪氣,小孩子的紅包漲到了五十塊錢一百塊錢,看到兩手粗糙,天天不舍的忙下來,從泥土裡刨食的母親掏這些紅包都感覺肉疼。
  • 壓歲錢的那些事:過年給孩子多少紅包適合?這回有二胎的家庭贏了
    導讀「過年」在我國的歷史悠久,而隨著「過年」而產生了許多的固定習俗,這些習俗一直傳承至今,比如過年大掃除、貼對聯、吃團年飯、守歲、拜年、祭祀等等,而對於孩子來說,過年收到「壓歲錢」,也就是我們現在稱的「紅包」,是最為開心的一件事了
  • 春節新過法:視頻拜年走俏 晚輩給長輩壓歲錢
    視頻拜年走俏  朋友五湖四海,怎麼給他們拜年?從北京回到山東棗莊過年的司文博有他的辦法:「如果是長輩、老師,就打個電話問問好;同學和業務上的朋友,就給他們發發簡訊;很親近的人,就視頻拜年了。」  簡訊拜年,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
  • 現在生活好了,長輩卻不願意給孩子壓歲錢了,原來他們也為難!
    導讀:現在生活好了,長輩卻不願意給孩子壓歲錢了,原來他們也為難!以前的孩子們最期盼的是就是過年,過年的時候,大家能夠吃到平時很少吃到的東西,能夠穿上新衣服,最重要的能夠收到壓歲錢,拿到壓歲錢就能夠去買自己想吃已久的零食,或者買一些自己稀罕很久的一些小玩意兒!而且,過年的時候親戚朋友都會來到自己的家裡,有朋友一起玩耍,那也是十分地熱鬧、開心!但是,現在和以前卻很不一樣了。
  • 「搶紅包」代替壓歲錢,宅在家裡也能拜年,「春節儀式感」不能丟
    文|小不點最近大家都被「新型冠狀病毒」困擾,多數人過年都選擇了宅在家裡,原本串親戚回娘家的熱鬧場面現在很難看到了,所以今年非常流行「電話拜年」,大家通過電話視頻相互寒暄幾句也算是了了大家的思念之情,而且過年的儀式感一點也沒減少
  • 過年了,孩子超過這個年齡,別再發壓歲錢,影響孩子一生
    長輩們也少不了要給家裡的孩子們準備紅包。但是,壓歲錢發到幾歲最合適呢?前段時間公司裡的張姐,一副悶悶不樂的樣子,我便去問了問。「哎,我老公這幾年正好遇上了事業的平臺期,公司裁員給裁下去了,已經40多歲的人了,肯定也沒有那麼大的幹勁兒了,很多公司都不想要,所以現在只能做一個小小的修理工,一個月也只拿4000左右的工資。
  • 過年為啥要給孩子壓歲錢?壓歲錢金額逐年上升,是好事還是壞事?
    壓歲錢的金額是因地而異、因人而異、因時代而異,在過去的農村地區,一般都是10塊、5塊的,後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變成20塊、50塊,到現在都是100起步了。壓歲錢一般都是給一張,無論面值多大,一個孩子給一張,而且壓歲錢一般都是一張嶄新的錢幣。
  • 過年怎樣給壓歲錢?給多少合適呢?
    文|杉杉育兒過年壓歲錢什麼時候給過年的壓歲錢一般都是長輩給晚輩,所以基本上都是在晚輩給長輩拜年的時候給。拜年和給壓歲錢都是過年時候一項十分重要的習俗,從古代流傳至今。壓歲錢一般在春節拜年時給,一般在大年初一零點時分,也有第二天或過後幾天去拜年時給。關於壓歲錢的來歷,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古時候,有一種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來用手去摸熟睡著的孩子的頭,孩子往往嚇得哭起來,接著頭疼發熱,變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這天亮著燈坐著不睡,叫做「守祟」。
  • 過年拜年,6歲孩子見人就說吉利話,卻被罵成是討債鬼
    去年的正月初五,是去外婆家聚會的日子,那天來了好多人,孩子也有八九個,外婆的侄女也將她6歲的兒子亮亮帶了過來。就在大家圍坐在桌子旁,準備吃飯的時候,亮亮挨個給大人們拜年,「過年好,恭喜發財,紅包拿來」。起初大家都覺得這個孩子太懂事了,但是亮亮說完這句話後,並不會離開,會站在你身邊不停地重複,直到你把紅包拿來。
  • 年味為何越來越淡?以前過年穿新衣服,現在農村流行穿睡衣出門
    轉眼之間馬上就又是元宵節了,眼瞅著這個年就要過完了,小朋友們馬上就要開學了,返鄉過年的農民工朋友也要出去打工了。如今過年的時候,很多人都抱怨現在的年味越來越淡了,這一點想必大家都有所體會。以前過年都是開開心心熱熱鬧鬧的,現在氣氛就冷清了很多。以前過年的歡慶團圓的時候,有些很長時間沒見面的親戚朋友也能好好聚聚,走親戚能從初一走到十五。那時候小孩子也好,大人也好都是非常開心。小孩子可以穿新衣服,收壓歲錢,放鞭炮玩。大人也能好好地放鬆一下。但是現在人們那種發自內心的開心不見了。
  • 過年給壓歲錢的來歷
    這幾天陸續都是家庭年飯了,給孩子們紅包已經成了必不可少的環節。紅包寓意是什麼了?派發紅包給未成年的晚輩(根據華人的觀念,已婚者就算成年),是表示把祝願和好運帶給他們。紅包裡的錢,只是要讓孩子們開心,其主要意義是在紅紙,因為它象徵好運。
  • 一個農村婆婆的堅持:「過年給老人要紅包,就是不孝」|百家故事
    可能這種偏愛太珍貴,我一直都知道,過年被長輩給壓歲錢是多麼開心的一件事。也正因為如此,我一嫁進婆家門,就改善了婆家過年不給孩子壓歲錢的門風。我沒進門之前,孩子的過年的時候,只有爺爺奶奶會給壓歲錢。因為孩子太多,我婆婆一度想過都不給了。
  • 過年期間,多大的孩子就不應發壓歲錢了?最好別超過這個年齡!
    馬上就要過年了,一些在外地工作的人也都踏上了回家的旅程,很多人都已經放假在家裡了,而且家家戶戶都開始準備年貨,而且現在走在大街上也能夠聞到非常濃鬱的年味,對於小孩子來說過年更是非常的激動,因為不僅有好吃的好玩的,而且還會收到壓歲錢。
  • 你是幾歲沒有收到壓歲錢的?第一年沒收到壓歲錢是什麼感覺?
    在我們中國,新年一直是一個特別的節日,它是大人們可以聚在一起,喝酒吃肉,談天談地的時候,也是小孩子有好多好吃的,還有拿壓歲錢的時候。我從小生活在農村,那時候過年的壓歲錢只有十塊錢,拿到壓歲錢以後還不能自己留著,因為家裡比較窮,收到的壓歲錢要交給大人,我媽就會拿1塊錢來換我的十塊錢,到最後我自己的手裡可能會十幾塊錢到二十幾塊錢,對於那時候的孩子來說,這可是不少錢了,我會拿來買玩具,買好吃,所以啊,小時候的我非常喜歡過年,也是盼著早點過年。
  • 要過年了,孩子的理財教育就從壓歲錢開始吧!
    每逢過年,孩子們都會收穫滿滿,因為只要到親戚家拜年就會有壓歲錢進帳,次數一多,就成了一筆不小的財產。壓歲錢越來越多,放在不會理財的孩子手中,家長們肯定不放心,於是有的家長「越俎代庖」,把這些壓歲錢盡收囊中。
  • 農村老人:以前「少的給老的拜年」,現在「老的給少的拜年」
    春節也必將開啟返鄉的高潮,對於在外務工的農民朋友來說,能及時買到一張回家的車票,莫過於是一件最大的喜事了,這樣就可以和家人團聚,給親人拜年。但農村一些老人卻表示:以前「少的給老的拜年」,現在「老的給少的拜年」,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過年意味著相聚、意味著團圓,可以沒有爆竹聲聲、可以沒有錦衣玉食、可以沒有鑼鼓喧天,只要能和家人團聚在一起,這個年才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