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歐巴馬有這樣一次演講,核心內容就是為什麼要進行科學啟蒙,讓我們來看看他怎麼說
&34;
我們現在都很重視孩子的啟蒙,數學啟蒙、英語啟蒙等等。這些都是孩子要考的,學校要教給孩子的,那麼總有學校教育等不到的方面,科學啟蒙就是。
在2017年的時候,我國也開始重視科學教育了,在2017年的《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中們就將科學課列為了小學生的必修課之一。
所以家長們也應該看明白了,國家對科學啟蒙、科學教育的重視程度。其實這樣的決定並不是非要把孩子培養科學家,而是要孩子學會的是科學思維、培養的是一種學習能力。而想要達到這種目的唯一路徑就是科學啟蒙。
科學啟蒙教育最核心的東西,就是訓練孩子的品格,包括好奇心,探索熱情,勇於嘗試精神,獨立思考能力。
其實科學啟蒙不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它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出現色的,我也是一個家長,也是希望很多的時候不需要花費很多的人力物力,就可以達到一定的目的。
現在國家有了要求,就會有很多的補習班打著科學啟蒙的幌子,然而並沒有什麼作用,反而浪費錢。
其實是我們自己也可以進行科學啟蒙,而且省錢又省力,也不必整日東奔西跑接送孩上下補習班了。
3-6歲是孩子智力發展最迅速的時期,這個階段孩子的大腦活動是成年人的兩倍左右。家長可以選擇在這個時期給孩子進行下面的3個技巧。
1.和孩子一起做科學小實驗
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之後,就會變身成「十萬個為什麼」,整天跟在你屁股後問東問西。再加之誰都會有不順心,心情不好的時候,其實就會很不耐煩。但是家長一定要在孩子提問的時候,控制住情緒。我們碰到回答不了的問題,我們就可通過實驗的方式,來和孩子一起尋找答案,這樣既能玩又能學,一舉兩得。
就像大家熟知的「鈕祜祿·甄嬛」的扮演者孫儷,為了讓兒子等等和女兒小花了解小雞是如何出生的,在家和孩子一起「孵雞蛋」,她的做法獲得了不少網友的點讚。
2、多給孩子看科普書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所以讓孩子多看看書,是沒有壞處的。主要是看什麼書需要把握好,每個有孩子的家庭基本都會給孩子看繪本,啟蒙書之類的。其實看書的選擇上,也可以選擇一些科普書籍。而科普書籍也比很多書籍在邏輯思維上更加嚴謹。
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孩子再有問題的時候,家長可能回答不上來,孩子就可以通過書本來獲取相關知識。不只是生活中的科普知識,大自然、宇宙等等都可以在科普書中找到理論,沒準還能激發孩子的興趣。有時間的時候家長還可以陪著孩子一起看,一起讀。
當初我給孩子準備科普書的時候,可是煞費苦心,千挑萬選,才選中了《第一次遇見科學》這個本書。這本書是美國國家地理學習公司跟我們少年兒童出版社聯合的,專門為了5~7歲的孩子設計的科學培養書。
3、讓孩子觀察事物並獨立思考
想讓孩子有一定的科學思維,其實觀察力也也是很重要的一點。一個孩子擁有好的觀察力,就說明這個對待事物是認真的,那麼他對待學習也是很認真的。 所以,父母可以引導孩子去觀察,比如地上的螞蟻為什麼在下雨之前都在往高處爬?為什麼樹木是一面茂盛,一面平常,這時不要急於告訴孩子答案。讓孩子自己獨立思考,可以從中給孩子提供提示,幫他分析各個方向和結果,這樣呢孩子才會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從而慢慢養成科學思維。
當孩子的科學啟蒙開始之後你就會發現一些驚喜,是你從來不敢想像的孩子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