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兒,一定都玩過彈力球,輕輕一拍就可以彈得很高,五顏六色的圖案和花紋也十分惹人喜愛,那你知道它是怎麼製作的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材料:燒杯、硼砂、PVA、色素、攪拌棒
1、用燒杯量取適量的水、用電子稱分別量出對應比例的硼砂和PVA粉。
2、先往燒杯中倒入硼砂,用攪拌棒攪拌均勻。(硼砂很難攪拌均勻,需要多攪拌一會兒才可以哦!)
3、再加入部分PVA粉,攪拌。
4、往杯子中加入色素,攪拌成為粘稠的膠狀物為止。
5、把凝固物體倒在手裡擠掉多餘的水分,搓成圓球
6、彈力球做成後就可以測試一下它的彈性了。
原理:
彈力球的運動靠的是它的彈性形變,形變越厲害,就會彈的越高。由於地面在彈力球撞擊的那一瞬間也會產生形變,吸收掉一部分力量,所以彈力球在反彈回來的過程中得到的能量就沒有之間撞下去那麼多,結果就會彈不高,直到最後停下來。
思考:
材料、材料比例等因素都會對彈力產生影響,你能研製出彈力球最好的配方比例嗎?自己動手去探索吧!
古代,在我國一些深山古廟的屋簷下,常常傾斜地掛著一面青銅大鏡,如果在廟門以內的地上放一盆水,對正鏡子,這就做成了一個最簡單的潛望鏡,在水中就會映出廟門外的羊腸小道及過往行人。
用潛望鏡來觀看窗外的景物是很有趣的,人們製造潛望鏡主要是為科學研究和國防服務。
科學家利用潛望鏡在地下室中觀察火箭的發射;在進行原子物理實驗的時候,科研工作者利用潛望鏡隔著厚厚的保護牆,就能觀察到那些有放射性的危險實驗;潛水艇在水下航行的時候,也必須利用潛望鏡觀察海面的情況。
材料:剪刀、熱膠槍、量角器、鏡子、膠帶、顏料、舊紙箱
1、將紙箱裁剪成合適的尺寸,組合成柱形的盒子,大小要能夠放入鏡子。
2、用量角器再上下標記45°角。
3、用熱熔膠粘貼上兩個鏡子。
4、用硬紙板做探望口和觀察口,並粘貼好。
5、最後對紙箱外表進行繪畫塗鴉,裝飾成喜歡的圖案後就製作完成。
原理:
利用了反射原理,來自物體的光落在鏡子上成45°角被反射。然後,反射光落在另一面鏡子上並再次被反射,直到它到達人眼。
思考:
你知道為什麼兩面小鏡子要和紙盒之間的夾角等於45°嗎?如果你知道的話,留言告訴我們吧!
在原始航海時代,指南針還沒有被發現應用。人們最早依靠天上的星星作為判斷方向的工具。
最早的指南針起源而可以追溯到我國戰國時期,當時有一種稱為「司南」的指南器具,那就是指南針的雛形。
指南針是我國的四大發明之一,是利用磁鐵指示方向的儀器,它對人類的科學技術和文明的發展起了巨大作用,今天就教大家一起製作一個簡易指南針。
材料:磁鐵、針、紙、剪刀、水
1、將針的一端在磁鐵的北極輕輕地摩擦30次左右。(每次都要向同一個方向摩擦哦)
2、將針的另一端在磁鐵的南極輕輕地摩擦30次。(同一方向)
3、將紙剪出一個直徑為5cm的圓,讓針穿過紙片。(其他形狀亦可)
4、然後將紙片放入事先準備的水中,針的兩端應始終保持在書面紙的上方。
5、通過觀察可以看到,針在慢慢轉動,然後停止。
6、用指南針測試一下,你會發現,剛才用北極摩擦過的針頭會指向北,另一端指向南。
原理:
針在磁鐵上摩擦之後,就會帶有一定的磁性,我們把這個過程稱作磁化。也就是說,這些針變成了小磁鐵。磁鐵有兩個磁極,一南一北,磁極就是磁鐵上磁性最強的部分。相同的磁極互相排斥,不同的磁極相互吸引。南磁極遇到北磁極,它們就會吸在一起,分都分不開。南磁極遇到南磁極,它們就會推開對方。
思考:
針指向南極北極是受什麼影響呢?
以上幾個科學小實驗大家學會了嗎?和小玖一起動起手來,練就善於發現科學的眼睛和勇於探索真理的大腦!
玖作文創手工以平臺的形式,為廣大手工愛好者提供技術、運營方面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