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三年,行動支付筆數以83.5%的速度增加,這意味著使用行動支付的人越來越多,應用的場景也越來越廣,農民工工資發放,三四線城市乘坐公交,街邊乞討者身前的二維碼貼紙,生活中與錢有關的地方,基本上都有行動支付的影子。
新四大發明涼了2個
正是因為支付非常方便,行動支付與共享單車、高鐵和網購被稱為新時代的四大發明。過去這些年,高鐵作為我國的一個名片,在慢慢走向國際。共享單車因為各個公司惡意競爭和使用者素質不高,到現在不溫不火。外國的網購老大亞馬遜市值比阿里巴巴還要高,看來,外國人比我們更愛網購。行動支付呢?這些年海外發展得怎麼樣?
行動支付受阻東南亞
以支付寶和微信為代表的行動支付,海外擴張的進程並不順利。從2018年開始,越南,尼泊爾和緬甸先後叫停了微信和支付寶在本國的行動支付業務。在發達國家,比如說老美,中國的行動支付從來沒有進入人家的市場。通過觀察,我們總結出一個現象,那就是越是發達的國家,手機端行動支付使用得越少。
歷時百年的信用卡使用習慣
由於經濟領先發展,發達國家形成了以信用卡為主的支付體系。1915年,第一張信用卡在美國誕生。1950年第一家信用卡公司在美國成立。在隨後的20-30年內,信用卡風靡美國,盛行英國,傳至日本及其他歐洲國家。近百年的發展,使用信用卡支付已經成為一種根深蒂固的消費支付方式。
行動支付是支付方式的彎道超車
我國之所以沒有形成使用信用卡文化,是因為經濟發展落後。上世紀80年代,信用卡才傳入我國。我國現代銀行體系的建立是在2005年,巧的是,支付寶也是在這一年成立的。如果沒有網絡科技的發展,電商的興起,也許我國也會走發達國家的老路,信用卡將成為主流的支付方式。
我們總覺得行動支付方便,那麼為什麼發達國家就是不肯用呢?除了上述支付習慣,我們認為,還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海外國家難支持,銀行不讓利
前段時間,螞蟻集團上市暫緩讓人明白了一個道理,金融體系這一塊還是國家起主導作用。支付寶,微信第三方支付的興起,是國家的默許和銀行的讓利。如果不是國家想在金融領域進行改革嘗試,馬老師所說的銀行不改,我們改變銀行就不會成功。仔細想想,銀行會放著這麼一大塊蛋糕讓利給私企嗎?絕對不會。有人說,螞蟻集團的興起是監管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結果。如今,靠放貸起家的螞蟻集團要上市,出於金融穩定的目的,國家自然要暫緩它,因為風險太大了。
支付寶,微信在國外推行不起來是因為它們在動外國銀行的蛋糕,而且是所有銀行的。因為外國銀行大多數不是國有,所以推行行動支付,你要一家家的談判,談妥了才能實施,談不妥,那就不能推行。談判是一回事,支付寶,微信不能推行還有另外一個原因,比如在東南亞幾個國家之所以被禁止,是因為當地人民容易偷稅漏稅。
二是通訊基礎設施不完善
在十三五期間成果匯報中,我國的4G基站數量將近70萬個,佔全球4G基站總數的一半。行動支付是需要網絡信號的,網速差,那還不如用信用卡。就像以前那個廣為流傳的段子,說外國人喜歡看書,即使坐地鐵也忘不了看書。後來有人解密,他們看書是因為地鐵沒信號,信號通了之後,他們也是玩手機。
三是個人信息暴露
我們在下載使用一個APP之前,你不同意它的獲取信息條款,你就不能用。我們現在是以犧牲自己的信息安全得到生活的便利的。在西方,由於人們對自己隱私保護意識強,信息安全重視度比較高,所以很多人都排斥過度信息獲取。這一點可以從國產軟體的國際版和國內版之間的比較看出,比如國產軟體會刻意收集很多信息,而國際版則簡很多。
寫在最後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行動支付一定會成為一種趨勢,因為最近消息爆出各國央行開始研究數字貨幣,而數字貨幣則是以手機端為載體的,相較於目前的第三方支付,數字貨幣突破了沒網也能支付轉帳的局限。所以,未來是屬於行動支付的。
最近一個月,你用現金的次數多,還是行動支付的次數多?歡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