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二的我面臨碩博連讀的選擇,為什麼就不想讀博了?

2020-12-10 Ms六先生

來源:募格課堂 作者:小旅

在放寒假前,我們這些碩士(二年級)就經常聚集在一起討論是否要讀博,因為按照學校慣例研二下學期就要籤訂碩博連讀的協議。讀還是不讀?在本校讀還是外校讀?國內讀還是國外讀?這些問題討論起來可真是沒完沒了,讓人頭疼。

不讀?不讀,十有八九就得去當中學老師,當初就是為了不當中學老師才考的研究生。古人也有云:好馬不吃回頭草。況且,教好中學那群小屁孩可不會比熟練操作實驗儀器好實現。

讀?一下幾年時間就提前預定好了,同齡人買車買房、結婚生子、旅遊享受,而你只能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宿舍 — 實驗室 —食堂三點一線。本校讀?平臺不高(學校雙非),畢業之後很難去到心儀的院校。

外校讀?碩士三年好不容易把一個小領域的知識搞懂,把實驗系統搭好,正是要出成果的時候,走了就把幾年的心血都浪費了。

國內讀?現在國內引進海內外人才的力度越來越大,不斷地把土博往下擠,我們這種雙非院校的博士就更不用說了。當然不管學校如何,都是有可能出人才的,但顯然我只是一個平平無奇的碩士,自認沒有那樣的能力。

國外讀?這幾年感覺國外對華人的歧視加重,一些案件讓我心有餘悸。科研重要,但是我的小命更重要啊。(可能是我比較膽小,想太多?)雖然已經做了不讀博的決定,但現在要是細思這些問題,腦袋疼那是分分鐘的事。

正所謂,解決矛盾要先從主要矛盾入手,主要矛盾解決了,次要矛盾也大多迎刃而解。什麼本校讀還是外校讀,國內讀還是國外讀,這些都是次要矛盾。讀還是不讀,這才是主要矛盾,如果不讀,那也就沒什麼後面的事了。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關於讀不讀,我問自己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你對科研感興趣嘛?」

腦海裡浮現剛入學的時候,正是「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大言不慚,誓要攀上科研最高峰,觸碰人類知識的邊界,一探世界的秘密。

再看看現在,組會和自己無關的內容基本不聽,不懂的知識也沒有了動力去學,夠用就好,能支撐到自己實驗完成就好。做事情,老師安排做什麼,就做什麼,有的地方即便明知道搞懂了應用在實驗上會有好處,也不願意去折騰了。誠然所研究的問題的確是個很有趣的領域,然而現在的我已經找不到探索的樂趣,每天得過且過,再繼續在這條路上走下去,顯然不會有什麼成就,又何苦為難自己。

反思一下為什麼一年半下來,自己就變成了這個樣子,可能是因為我並不快樂吧,這種不快樂更多的是來自組內氛圍的影響,而不是科研本身。剛剛熬夜忙完,轉頭就能看到看群裡對你的點名批評;辛苦實驗,有地方沒搞懂,得到輕飄飄的一句「進實驗室這麼久了,怎麼這個都不知道」。

回想讀研以來的生活,想起來最多的是傷心的感覺。可能具體事情記不清楚了,但那個抱著朋友痛哭,走路時仍然忍不住落淚,獨自在天台身影依然記憶如新。疫情以來,多少家庭突生變故,多少人揮別親人。人生無常,在死亡到來之前,如果不能讓自己快樂,豈不是白走了這一遭。

經過一頓對自己心靈的拷問,我明確地知道:從主觀情感上來說,我既沒了興趣,身處這樣的環境中也不開心。當然,我知道從事其它工作,換個環境,也有可能會遇到同樣的情況,畢竟覺得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有趣,氛圍讓人開心的人還是佔少數的。生活嘛,說到底,就是為了那一口飽飯。為了避免自己一時衝動,做了錯誤的選擇,我決定對從物質方面進行分析。

讀博,我能夠獲得什麼?

目前的大多數情況,博士畢業後的職業生涯:博士 — 博士後 — 講師 — 副教授 — 教授 (因為是基礎學科,應用性不強,所以大部分是進高校工作,和其它學科相比就業面窄)。

博士畢業,拿到學生生涯的最高學位,說出來感覺智商高點。緊接著,成為博士後,現在博士後的工資還是比較高的,年薪二十到三十萬,也會提供其它例如住宿等各種津貼。博後出站,入職講師,開始青椒之旅。

逢年過節,親朋好友問起:「哎,你現在在哪工作呀 ?」你可以假裝不經意地說「嗯,目前在xx大學工作。」「哇,大學老師好呀,工作穩定又輕鬆,錢又多。」一大波誇獎和羨慕就會向你奔來。科研的時間比較自由,你大體上可以安排自己的工作時間。

今天臨時有事,可以先把工作停一停,等明天事情忙完了繼續接著做就可以。以後結婚生子,孩子大了,父母親老了,事情會越來越多,這種靈活有彈性的工作制度就會顯現出很大的優勢。

這樣看起來讀博也不賴,但是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要光想著自己能到什麼,而要看自己能夠接受失去什麼。因為你做的事情不一定會按照你預先設好的軌跡走,萬一失敗,失敗的結果能否承受得住。

博後的工資雖高,但相應的工作強度也會提高不少。博後出站,成為講師。大學老師這個職業聽上去十分得體面,但實際上的工資並不高,甚至還不如中學老師。大學老師的科研任務一般較重,需要不斷有科研成果發表。

科學技術在不斷發展,你需要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你要是科研搞不好,就算你講課講的再好,在評職稱方面基本處於劣勢。至於自由的工作時間,那就意味著可能你工作的時間地點更廣泛,在辦公室工作,在家工作,在高鐵上工作等等。實際上,你的工作時長可能比996還要多。

博士畢業,我也快三十了。博後忙,忙著達到出站要求。講師忙,現在很多院校都實行非升即走的政策,科研壓力甚至比博後更重。這樣一頓忙活下來,錢沒掙多少,我也沒陪到家人多少時間。再者,作為一名女性,生孩子肯定會對自己的科研進程有很大的影響,這麼緊湊的科研生涯,我不清楚什麼時候生孩子比較好。

就我自身而言,讀博的不確定性太大。如果把讀博看成一項對自己人生的投資,在我付出的代價面前,讀博所帶來的好處遠遠不夠吸引我。相對來說,我認為自己更注重家庭生活。所以,理智地說,讀博並不適合我。

囉囉嗦嗦講這麼多,粗暴地一句話總結就是:談感情,感情沒有;要錢(把物質的好處統稱為錢吧),錢沒有。這就是促使我做出不讀博這一決定的重要原因。對一個小孩來說,給他一杯好酒遠不如給他一杯可樂更能讓他快樂。

我依然認為科研有趣而且重要,只是對於我個人來說,我已經喪失了對科研的熱情,我需要去尋找更讓自己快樂的可樂了。

相關焦點

  • 我該選擇直博還是碩博連讀?
    直博和碩博連讀沒有好不好的問題,只有哪一個更適合你。而碩博連讀則要花更長的時間,碩博連讀是在研一或者研二的時間由碩士直接申請讀博士,期間不需準備碩士論文,直接準備博士論文即可!二.錄取難度碩博連讀的前提是你已經是碩士了,不管是考的還是保的,你只有先讀了碩士才有機會申請碩博連讀。
  • 碩博連讀是否值得選擇?聽聽研究生導師怎麼說!
    碩博連讀到底合理嗎?剛剛入學一年多的碩士生真的可以確定他適不適合科研工作嗎?作為一個曾經被"碩博連讀"拒絕的老學長,小西覺得碩博連讀是合理、值得選擇的。在讀博士生、已畢業博士,不少都會有一種感覺:要是我博士早畢業幾年,哪怕是一年、半年,自己的科研之路會更好些。
  • 在讀研期間,如果提前讀博?碩博連讀與申請提前攻讀有哪些異同?
    如果是研究生在讀期間打算攻讀博士,一般有兩種方式:碩博連讀和提前攻讀。兩種方式其實並沒有本質上的差異,都是提走上讀博之路。 不過,兩者之間,依然有兩點差異: 1、碩博連讀在大多數高校都是制度化的,是讀博的一種重要形式,更是在讀的全日制研究生尋求提前讀博的最常見的方式;而提前讀博則只是在部分高校中實施,除了部分高校明確出臺了《提前攻讀博士學位的實施辦法》之類的文件,會在本校內進行制度化的實施,對於其他不少高校而言,往往只是臨時性的措施,主要取決於博士生導師有沒有名額等情況
  • 碩博連讀和直博是讀博的捷徑,為什麼很多人不敢走這些路子呢?
    碩博連讀和直博是讀博的捷徑,為何很多學生不敢選碩博連讀或者直博?需要說明的是,就現在的形勢看,願意讀博的學生,選擇碩博連讀或直博的大有人在,很多在本科階段就有讀博打算的學生,第一想法就是傾向於碩博連讀,其次就是直博,因為這樣做,好處是很明顯的,主要是:1、無論是碩博連讀還是直博,都比較節約時間,一般可以節約1-2年時間。
  • 「碩博連讀」到底是不是一個坑?
    近年來「碩博連讀」四個字的熱度是越來越高,很顯然碩士學歷的身價再一次開始下降,大家都紛紛開始考慮要不要讀博了,很多研究生導師也會在學生研一或研二結束時問其要不要碩博連讀,有些導師不但問,還會勸:小楊呀,我看你平時科研能力還不錯,要不要碩博連讀,就不用再參加考試了,直接攻讀博士,5年就可以畢業
  • 為什麼很多學生不敢選碩博連讀或直博?答案太直白
    職業規劃明確,不想讀博很多學生考研就是想通過提高學歷來提升競爭力,緩解就業壓力,未來根本就不想從事科研,自己的性格也不適合做科研,碩士畢業簡單,拿個學歷就夠了,根本不想讀博。個人建議如果有機會還是要抓住,別看工作的同學收入挺好,也就多兩年時間,畢業後的收入和發展空間都不在一個平臺上,並且工作後想再讀博選擇更加難。我個人切身感受,從事技術工作,博士學歷還是非常有必要,直博或碩博連讀非常划算。
  • 碩博連讀和考外校博士哪個更好,導師:看你想要什麼
    隨著畢業季的結束,研二學生也即將成為畢業生,這個時候有很多人開始猶豫或者糾結,因為即將到來的這一年面臨著人生中的另一重大選擇——要不要讀博士。相信每一位研二即將進入研三的學生都會考慮過這個問題,有的很乾脆的否決了,決心要找工作,而有的卻決定了要讀博士。
  • 為什麼有些人碩士都難以畢業,最後卻又選擇繼續讀博了?
    我了解到的好幾個同學在他們感覺碩士畢業困難的時候,竟然選擇了繼續讀博。我是學化學的,從普通的二本院校考到了985院校的研究生。如果你也是化學專業的,你就會知道化學的研究生有好多,而且博士研究生也不在少數,尤其是在985院校,60%的碩士研究生都選擇了繼續深造讀博。
  • 研二導師建議我直接讀博士,這和先讀碩士後讀博士有何區別?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碩博連讀」,即在研一或者研二的時候申請直接攻讀博士,這種情況可以直接跳過碩士論文答辯直接攻讀博士。而碩博連讀則意味著3年時間延長到了5年甚至更長,導師可以把重要項目放手交給你而不至於你讀三年就畢業導致項目換人爛尾。先讀碩士的好處在於(1)判斷自己是否適合科研,是否喜歡目前的專業,如果不喜歡,科研讀博士那一定是一種煎熬,拿到碩士學位直接工作皆大歡喜。
  • 本碩博連讀的第三年,我才徹底的讀完了第一篇論文
    小天是我學弟,我們常年在籃球場上混,再熟悉不過了; 所謂的碩博連讀,就是研究二年級的時候自主報名,然後進行選拔,通過的話,第三年升入博士一年級。而我選擇的是本碩博連讀,從本科開始,就確定我的人生要經歷研一、研二、博一、博二、博三以及和很可能存在的「博三+」的過程。 選擇這兩種方式去讀博士,最大的好處就在於可以省去一年時間。
  • 本碩博連讀的第三年,我才徹底地讀完了第一篇論文
    小天是我學弟,我們常年在籃球場上混,再熟悉不過了;所謂的碩博連讀,就是研究二年級的時候自主報名,然後進行選拔,通過的話,第三年升入博士一年級。而我選擇的是本碩博連讀,從本科開始,就確定我的人生要經歷研一、研二、博一、博二、博三以及和很可能存在的「博三+」的過程。選擇這兩種方式去讀博士,最大的好處就在於可以省去一年時間。同時,也存在一個很大的弊端——如果你沒有取得博士學位,那麼你只能拿著學士學位去面對社會。
  • 申請讀博——準研究生必知的三個途徑
    如何申請讀博?從難到簡單來說有三個途徑先說最難的就是申請考核主要是跨學校申請讀博,主要需要碩士期間科研經歷、發表的文章、專利以及英語成績、獲獎,或許還需要推薦信,之後材料審核,外語水平考核、學院綜合考核,以哈工大化工院為例,競爭很激烈,報的人很多,能進來的都是有文章好幾篇的人,科研能力普遍很強。
  • 碩博連讀是弊端多還是好處多呢?說出來你別不信
    在我看來,碩博連讀最大的優點在於:課題研究連續,易出成果、提前畢業。 比如,我的一個師妹之前做的是含氟廢水的碩士學位論文,博士階段轉為做土壤微生物系統功能。這個跨度真的不小。 和她一屆的另外一個博士就是碩博連讀,繼續碩士階段的冶煉廢渣場地修復。基於碩士階段前2年的研究基礎,博一(原研三)就有發表2篇小論文、1個專利。
  • 碩博連讀與直博哪個好?主要區別在三方面,網友:直博無退路
    其實這個問題要因人而異,相對來說,碩博連讀如果讀不下去的話可回頭讀研,但直博如果失敗連研究生學位都沒有了,具體來說有下面這幾個區別: 從時間上來說,直博要比碩博連讀少一年,一般來說,碩博連讀應該是在研二的時候高校調選實力好的碩士生來讀博,無需寫碩士論文,當然如果讀博沒有成功的話,可以回來重新寫碩士論文,碩士可以順利畢業
  • 碩博連讀能中途轉碩嗎?
    近些年,許多高校逐漸增加碩博連讀名額指標,比如同濟經管學院、央財商學院、上財信管學院、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等,甚至許多院校只有碩博連讀名額。許多同學在報名之餘,也在擔心碩博連讀無法中途轉碩的風險。今天,島主帶大家一探究竟。
  • 研一就決定讀博,該做哪些準備呢?最主要的是科研能力
    作為一名研二學生,我想和你說,若想讀博,選擇一個好的導師很重要,我一直都相信「選擇大於努力」,如果選擇的方向不對,那自己將付出好幾倍的努力才能達到別人輕易就可以取得的成果。以我所在的學校為例,和我一同考入學校的研究生,60%以上還沒有發表期刊論文,而我研一的時候就有一篇SCI見刊了,另外還有兩個發明專利在審核。我的成果並不算太華麗,但我將這成果定義為我所在課題組導師的幫助,因為我所在的團隊屬於「有付出就有收穫」的類型。那對於研一新生打算讀博,要做哪些準備呢?
  • 申請香港碩博連讀到底難不難?香港讀博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當初為什麼會想要繼續讀博呢?Dr.L:我的本科專業是材料科學與工程,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四大天坑之一,畢業之後可能不會很容易找到理想的工作。因為在本科讀書期間有幸在實驗室工作了一段時間,自我感覺對科研比較有興趣,也就產生了繼續讀下去的想法。當得到了直博的機會後,自然就選擇了繼續讀博士。
  • 盤點直博生和碩博連讀的幾點區別,原來讀博也有這麼多講究!
    但是,2018年我國有820萬應屆大學生畢業,全國共有238多萬人報名考研,最後到重點高校繼續讀研深造的同學超過了80萬人,因此,中國的學歷教育又上升了一個階層,本科學歷已經不能滿足大家的需求,讀研成了很多人的首選,接下來的讀博也慢慢進入到了大家的視野。在介紹讀博的情況之前,我們不得不說一下保研這件事。
  • 導師建議碩博連讀時,究竟該怎麼應對?
    直博或者碩博連讀的學生第一年上課加實驗技能的學習,後續 4-5 年可以專注課題研究,不斷挖掘課題的廣度和深度,容易把精力聚焦到學術創新和關鍵技術的突破上,更有可能產出好的科研成果。2. 碩博連讀更容易達到導師自身的考核要求和學生畢業要求隨著近年來教職工作壓力增大,導師面臨越來越嚴峻的考核制度和學生畢業要求的逐年提升。
  • 沒有碩博連讀,是我做的最正確的抉擇,從沒後悔過
    研究生選擇導師時,我的導師問我:是否願意碩博連讀。剛開始我是有意願碩博連讀的,也信誓旦旦的回覆老師說自己打算碩博連讀。研究生一年級時,平時上完基礎課程後會去實驗室,提前了解實驗室師兄師姐都研究些什麼課題,為自己以後的開題做準備。研一下學期就正式進入實驗室,開始探索自己的課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