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話別四海龍王言之「聒噪」,不想他們理解錯了

2020-12-22 竹韻讀文史

當初東海龍王上天庭狀告孫悟空,說孫悟空者強坐水宅,索兵器、要披掛,我們四海龍王獻給他金箍棒和整套的黃金甲後,禮送出境,他還訓斥我們:

「聒噪,聒噪!」

聒噪這裡是什麼意思,就是說話瑣碎,聲音喧鬧,令人煩躁。

事實真的如此嗎?我們來看一下當時的具體情景。

孫悟空初到東海龍宮尋寶,對東海龍王很客氣,語氣也很誠懇:

「久聞賢鄰享樂瑤宮貝闕,必有多餘神器,特來告求一件。」

東海龍王相繼拿出大捍刀、九股叉、畫杆方天戟,但是都因為太輕,孫悟空沒看中,說是讓他再去尋尋,若有可意的,一一奉價,因為他知道東海龍宮寶物眾多。

後來東海龍王果然獻出了如意金箍棒,這可是一件如意法寶,孫悟空當然非常滿意,他見東海龍宮如此富有,於是又趁勢提出再尋一副披掛,一總奉謝,仍然還是很客氣。

東海龍王這回也可能是真沒有了,於是告訴孫悟空只能找他三個弟弟試試,孫悟空要求其實也不高,說差不多能用就行:

「俗語謂賒三不敵見二,只望你隨高就低的送一副便了。」

後來東海龍王召來三個弟弟,南海龍王敖欽聞言大怒,主戰。東海龍王說孫悟空這人很厲害,不宜硬戰。西海龍王敖閏主和,意思先送披掛把他打發走,然後再去天庭告御狀。於是他們用藕絲步雲履、鎖子黃金甲、鳳翅紫金冠湊了一套披掛。

都是金光燦燦、花裡胡哨的東西,孫悟空當然又是非常的滿意,穿戴整齊後特意拿著金箍棒舞弄一番,果然是威勢頓增,於是興致勃勃地揮舞著金箍棒一路打出去,並對眾龍道「聒噪,聒噪!」

四海龍王正為孫悟空強行索要寶物生氣,再聞孫悟空「聒噪」二字尤為刺耳,於是紛紛義憤填膺,當場商議進表上奏告狀。

其實他們還真是冤枉孫悟空了,孫悟空當時絕對沒有訓斥他們的意思。

一則,孫悟空一直是一個比較有禮貌的人,一開始態度就很客氣,而且這四件寶物一分錢沒花,都是人家白給的,他根本沒有理由再訓斥人家。

二則,孫悟空後來也說過這句話,根本就不是訓斥的意思。就是他們走到天竺國,留下了唐僧做駙馬,國王將官文用印花押,又送了他們盤纏:

「行者朝上唱個喏道:『聒噪,聒噪!』」

從這裡可以看出來,孫悟空先是行禮唱喏,很明顯,聒噪的意思就是打擾告辭的意思,而不是喧鬧、令人煩躁的意思。

其實聒噪有三種意思,一個就是說話瑣碎,聲音喧鬧,令人煩躁。

再一個就是江湖上打招呼用的習慣語,意思就是打擾了,對不起,告辭了。

再一個就是泛指打擾,煩擾。

而孫悟空對四海龍王說的聒噪,很明顯就是第二種意思,就是打擾了,不好意思要了你們這麼多的寶物。

其實不光是西遊記中有這種說法,《水滸傳》第十六回《楊志押送金銀擔,吳用智取生辰綱》那段,晁蓋、吳用設計用藥酒迷翻楊志等:

「把車子上棗子都丟在地上,將這十一擔金珠寳貝都裝在車子內,遮蓋好了,叫聲『聒噪』,一直望 黃泥崗 下推了去。」

《初刻拍案驚奇》卷八也有:

「只把船中所有金銀貨物,盡行搶擄過船,叫聲『聒噪!』雙槳齊發,飛也似劃將去了。」

此情此景,他們都是和孫悟空一樣的心思,就是江湖招呼用語,意思就是打擾抱歉告辭的意思。

由此看,四海龍王還真是冤枉孫悟空了,後來他們可能也發現自己理解錯了,所以再後來在西天取經路上,孫悟空再去找他們,他們一點也沒有記仇,而是盡心盡力幫助了孫悟空好多回。

相關焦點

  • 西遊得道:龍王的地位越來越低,直到給孫悟空跪下
    龍加上王就是龍王,照例更牛逼才對。 但在《西遊記》裡,龍王的地位並不高。 何以見得他們地位不高呢? 《西遊記》第3回,孫悟空第一次見東海龍王。 東海龍王一口一個「上仙」叫了孫悟空9次。
  • 涇河龍王改變下雨時辰點數被殺,四海龍王水淹陳塘關為何卻沒事?
    而哪吒是站在沒理的一方,四海龍王佔據有理的一方,所以逼死哪吒他們無事。而袁守城是佔據有理的一方。涇河龍王是自尋死路。 東海龍王得知兒子敖丙慘死,不是直接就抓哪吒,而是對李靖說了一番話:你生出這等惡子,你適才還說我錯了。今他自己供認,只你意上可過得去!況吾子者,正神也;夜叉李艮亦系御筆點差;豈得你父子無故擅行打死!我明日奏上玉帝,問你的師父要你! 東海龍王,包括四海龍王沒想著自己處理事情,而是想著到天庭找玉帝告狀。
  • 四海龍王—北海龍王
    北海龍王北海龍王是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在水裡統領水族的王,龍是中國古代神話的四靈之一。龍是中國最古老的氏族圖騰之一。遠古時期,人們敬畏自然、崇拜神力,於是就創造了這樣一個能呼風喚雨、法力無邊的偶像,對其膜拜,祈求平安。數千年來,龍在人們的心目中是神秘而又神聖的,並逐漸成為中國共同敬仰的圖騰代表,所以凡炎黃子孫又稱為「龍的傳人」。
  • 閒談西遊:涇河龍王少下點雨便被砍,為何妖怪卻能隨意呼風喚雨?
    在《西遊記》中,有很多龍王,比如大家熟知的四海龍王。他們大部分都是天庭的神仙,主要負責降雨。其中有一位涇河龍王,負責長安城地區降雨事宜,因與袁守城打賭,改了下雨時辰,少了下雨點數,被玉帝下令砍了。有很多朋友好奇,涇河龍王只是少下了一點雨就被玉帝砍了,為何各路妖怪卻能呼風喚雨?
  • 非人哉:孫悟空大戰紅孩兒,不怕三昧真火,但火眼金睛卻被克制
    當初孫悟空跟著唐三藏西天取經,遇到了紅孩兒,兩人之間的大戰因此展開。孫悟空請來四海龍王都無法將三昧真火澆滅,但他本身就不怕三昧真火。另外孫悟空有火眼金睛,沒想到被紅孩兒的煙霧所克制。當年紅孩兒這麼強,怎麼現在這麼怕孫悟空?
  • 菩提老祖趕走孫悟空,自己跑去哪裡了?東海龍王說出真相!
    在傳授了孫悟空所有能夠傳授的功法之後,菩提老祖就非常堅決的趕走了孫悟空,我們都知道原因肯定不是孫悟空變身成為一棵樹大吵大鬧,影響到了他的修行,畢竟如果有這種可能性的話,以孫悟空的九竅玲瓏心,早就在來的時候就知道了,這算是一種隱藏的門規。
  • 合肥海洋世界邀「四海龍王」迎端午 每天上演一場!
    端午佳節即將到來,合肥堯泰漢海海洋世界推出海底特別演出「四海龍王」迎端午,讓廣大遊客感受節日氣氛。在海洋世界的美人魚表演區,一條金色的飛龍從海底一躍而起。四位身著「龍王」服裝的表演者在水下與群魚共舞,伴著古典音樂的曲調,祛疫祈福。
  • 道教中的「四海龍王和四瀆神」指的是哪幾位?何為「龍生九子」
    四海龍王起源四海龍王是道教神,最先由道教提出,最早出現在道教的《太上元始天尊說大雨龍王經》。是中國古代龍神崇拜和海神信仰的結合。雖然四海龍王由道教提出,但真正開始流行崇拜是始於唐宋時期帝王封龍神為王。《太上洞淵神咒經》中有「龍王品」,列有以方位為區分的「五帝龍王」,以海洋為區分的「四海龍王」,以天地萬物為區分的54名龍王名字和62名神龍王名字。四海龍王。青臉紅須為東海龍王,白髮須為西海龍王,橘黃髮須是南海龍王,黑髮須者為北海龍王。由此,四海龍王又稱:東海青龍王、南海紅龍王、西海白龍王以及北海黑龍王,並各自擁有不同的屬性,各司其職,各為其能。
  • 「圯橋三進履」有何寓意,不想孫悟空真懂了
    孫悟空因為打死了六個小毛賊被唐僧一陣數落,他一生氣甩手而去,跑到東海龍王處訴苦。東海龍王給他做政治思想工作,藉機給他講了張良的這個故事,無外乎這麼幾層意思。做人一定要尊敬師長東海龍王不虧是有智慧的老者,敦敦教導孫悟空不可因貪圖自在而誤了大好前程,孫悟空當場就聽進去了:「莫多話,老孫還去保他便了。」
  • 《西遊記》中的「如意金箍棒」,有著四位主人,你卻只知道孫悟空
    一部《西遊記》成就了一個孫悟空,世人對其讚譽為「齊天大聖美猴王。就是這麼一個原本石頭裡蹦出來的猴子,卻最終上打三十三天,下破幽冥地府,使人不得不提及孫悟空便贊一聲「大聖」。那麼孫悟空又為何能夠從曾經的一隻石猴成長為一個腳踏天下、縱橫四海的「齊天大聖」?對此在我看來相比於他的七十二變,那根「如意金箍棒」更顯得尤為重要,畢竟俗話說得好,功夫再高,也怕菜刀啊。
  • 黃子韜沒聽過「聒噪」一詞,吐槽自己學會了也不想用這個詞
    4月8日,黃子韜在個人社交平臺分享了自己與朋友的聊天記錄,截圖中好友提到「人多了聒噪」,而黃子韜則是直接表示自己不知道是什麼意思,還叫朋友不準打小眾詞考驗自己,當得知聒噪就是吵鬧的意思黃子韜直接質問朋友為什麼不直接用「吵」卻用這麼複雜的詞,把朋友逗得哈哈大笑。
  • 緊箍咒讓孫悟空失去了自由?閉嘴吧,小孩子的世界觀經不起誤導
    很多所謂的專家、學者撰文惋惜帶上緊箍咒的孫悟空,把所有的「軟弱」都歸結為「自由」的喪失。本來是一個譁眾取寵的觀點,卻幾乎成為了主流意識。鮮有人來認真思考一下,這種荒謬的說法到底錯在何處。 孫悟空頭上的緊箍咒到底是禁錮了什麼?這要從孫悟空究竟是個什麼形象說起。
  • 《西遊記》中為什麼國師能求雨,這不是龍王的工作嗎?
    虎力大仙對孫悟空說:「這一上壇,只看我的令牌為號:一聲令牌響風來,二聲響雲起,三聲響雷閃齊鳴,四聲響雨至,五聲響雲散雨收。」悟空自認為與龍王特別熟,便一口答應。這裡也能看出,孫悟空對於降雨流程並不熟悉,以為降雨就是龍王說了算。虎力大仙走上高臺立定,手執寶劍,念聲咒語,將一道符在燭上燒了。
  • 太上老君打造金箍棒後咋不直接交給孫悟空,而轉給大禹治水?
    由此可見,金箍棒對孫悟空的重要性。不僅孫悟空對金箍棒有依賴性,金箍棒對孫悟空也有依賴性。在他剛到東海去找老龍王借兵器時,東海龍王給了幾件他都不滿意,這時,龍婆、龍女對龍王道:「大王,觀看此聖,決非小可。我們這海藏中,那一塊天河底的神珍鐵,這幾日霞光豔豔,瑞氣騰騰,敢莫是該出現,遇此聖也?」
  • 如果孫悟空的生父是大禹 請問他的生母是誰?
    一直以來在網絡上因為孫悟空的兵器「定海神針鐵」的問題,有網友猜測孫悟空是大禹的兒子。當然也因為中國第一個世襲制朝代的開創者夏啟,在中國的史料記載中是啟石而生的。書生先不說這個猜測是對是錯,我就想問如果大禹是孫悟空的生父,孫悟空的生母是誰?
  • 孫悟空看走眼,龍宮借寶他只選了金箍棒,卻錯過了一件更牛的兵器
    龍宮借寶方天畫戟,重點在於畫戟兩個字,這是古時一種祭祀禮器,呂布天生英俊,常年徵戰,作為君子標配的劍不適合戰場,這才取了這叫禮器做為武器使用,至於為啥叫方天畫戟,其實還有個名字叫畫杆方天戟,這樣就很好理解了。畫杆,就是戟柄上有做圖騰一類的裝飾;而古代有兩種戟,一個叫方天戟(也就是常說的雙月戟)。
  • 聒噪 - 聒噪_讀書頻道_鳳凰網
    □許鋒這是一種因人而起的聲音,似乎蟬鳴也被形容以聒噪,就算是吧,卻並不令人厭煩和急躁。夏日燥熱時林間蟬鳴四起,其音甚至乎聲嘶力竭,但你仍會談笑風生而不想著逃脫,你看,蟬鳴的聒噪便是與人聲不同。
  • 齊天大聖孫悟空,孫悟空的師傅是誰,孫悟空大鬧天宮,孫悟空的性格...
    2、披掛  孫悟空最出名的披掛當屬大鬧龍宮時,向東海龍王敖廣索要的一套披掛:藕絲步雲履、鎖子黃金甲、鳳翅紫金冠。  《西遊記》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類盡除名》載:少時,鐘鼓響處,果然驚動那三海龍王。須臾來到,一齊在外面會著。敖欽道:「大哥,有甚緊事,擂鼓撞鐘?」老龍道:「賢弟,不好說!
  • 牛王是牛魔王,猴王是孫悟空,犬王是哮天犬,你知道龍王是誰嗎
    龍王:應龍應龍是中國神話中最古老強大的神龍,它身長千百尺,背上有翼,能夠在天地之間翱翔!應龍的神力之強大,曾經助黃帝斬殺了聲名赫赫的蚩尤,還曾經幫助治水的大禹驅逐共工!而在神話中,應龍也被認為曾經是母神女媧的坐騎,曾被女媧點化,成為了神龍一族的領袖,也就是龍王!
  • 為何涇河龍王少下一點雨就要被砍頭?你看玉帝宴席上吃的啥,就懂了
    描寫的就是在困難面前一個組織的領導者,也就是師徒4人中的唐僧,經常認不清是非黑白,錯將好人當壞人,錯將壞人當好人,這是一件非常讓讀者無奈的事情。 就比如說,有一章節是講涇河龍王少下一點雨就被天庭除死了,這一細節暴露了大臣在執法的過程中必須要秉承著嚴謹的態度。那麼涇河龍王為什麼少下一點雨就會被天庭除死呢?這背後是不是有一種讓人感到人性缺失的緊張感?大家可以看看玉帝宴會上吃的到底是啥,就能明白這一事情的原因。 當年孫悟空在大鬧天宮之後,各路神仙根本就拿孫悟空沒辦法,這時候玉帝就請來了佛祖如來幫忙鎮壓孫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