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河龍王改了下雨的時辰和點數就被砍頭,四海龍王水淹陳塘關卻沒事?同為龍王,待遇為何相差這麼大?
西遊記裡,有一個擅於算卦的袁守城,他給涇河打漁的漁夫指點,讓漁夫每日都能打到很多魚。
魚算是涇河龍王的子民,他得知以後,十分生氣,便找到袁守城,與袁守城打賭下雨的點數和時辰。
龍王曰:「明日甚時下雨?雨有多少尺寸?」先生道:「明日辰時布雲,巳時發雷,午時下雨,未時雨足,共得水三尺三寸零四十八點。」
涇河龍王是天庭行雲布雨之神,自認為天庭就算要下雨也要通過他。
但他不知道的是,玉帝有旨,降雨的時辰與點數與袁守城算卦的分毫不差。
為了在打賭中獲勝,涇河龍王私自改了下雨的時辰和點數。
而最後導致的結果,便是涇河龍王觸犯天條,被玉帝下旨斬首。
封神演義裡,哪吒鬧海,打死了東海巡海的夜叉李艮和龍王三太子。東海龍王上天告御狀,然後以水淹陳塘關來要挾哪吒,最後導致的結果便是哪吒削骨還父削肉還母而死。
看到這裡,大家或許都很疑惑,涇河龍王只是改變了下雨的時辰和點數就被砍頭,而四海龍王甚至以水淹陳塘關傷害無數百姓為代價要挾哪吒,為何卻沒有任何事情呢?龍王跟龍王的差別為何這麼大呢?
小劉跟大家分析一下。
一,有理和無理的問題。
封神裡的哪吒,拿著混天綾攪動海水,導致龍宮晃動。不管哪吒是無心還是有意,這都是哪吒犯錯在前,所以才有夜叉李艮上岸查看情況,才有哪吒打死龍王三太子敖丙的事情發生。
這是一個因果的關係。
但是袁守城雖然算卦很準,可是沒直接惹到涇河龍王,而是涇河龍王直接找袁守城的麻煩,這可以說是他咎由自取。
而哪吒是站在沒理的一方,四海龍王佔據有理的一方,所以逼死哪吒他們無事。而袁守城是佔據有理的一方。涇河龍王是自尋死路。
二,告狀和沒告狀的問題。
東海龍王得知兒子敖丙慘死,不是直接就抓哪吒,而是對李靖說了一番話:你生出這等惡子,你適才還說我錯了。今他自己供認,只你意上可過得去!況吾子者,正神也;夜叉李艮亦系御筆點差;豈得你父子無故擅行打死!我明日奏上玉帝,問你的師父要你!
東海龍王,包括四海龍王沒想著自己處理事情,而是想著到天庭找玉帝告狀。
所以,四海龍王不管是水淹陳塘關還是逼死哪吒,都不會有事,因為他們早已經跟玉帝匯報過了。
可是涇河龍王有了事情,不是找玉帝匯報,而是擅自做主,而且還違背玉帝旨意,這也絕對是自己尋死。
假如涇河龍王知道袁守城做了這麼多事,他也直接到天庭找玉帝告狀,或者做個備案,將來是為了涇河水族才改變了降雨時辰和點數,這就好像提前打了招呼,雖然玉帝不同意,但他也說過了。
如此一來,涇河龍王雖然有罪,但罪不至死。
如果是四海龍王沒有匯報而直接水淹陳塘關,那麼小劉相信,玉帝也一定會像處理涇河龍王一樣處理了四海龍王。
三,封神和西遊時期,龍族的地位不同。
封神演義裡,玉帝身邊無可用之人,這才有了封神榜,才有了封神大戰。
正是身邊無可用之人,當時的龍族就是玉帝的最強戰力。為了維護他們,所以對於他們找李靖和哪吒討回公道的舉動,玉帝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畢竟因為哪吒而傷害陳塘關百姓,那也是大惡。
而到了西遊時期,封神完成,玉帝身邊有太多的神仙供他調遣,龍族算什麼。封神時期還需要他們行雲布雨,可是封神後,聞仲帶領的雷部正神已經肩負起人間行雲布雨的職責,龍族可有可無。
當一個人失去了價值,那麼他的存在便是可有可無。
所以,現實社會,一個人必須凸顯自己的價值,否則隨時都能被拋棄。
四,有旨意和沒旨意的問題。
四海龍王狀告哪吒,不管他們是不是佔理,當然他們也確實佔理了。
但在玉帝眼裡,這不是佔理不佔理的問題,而是你作為下屬,做什麼事有沒有請示我?
東海龍王雖然兒子慘死,但是還是把玉帝放在第一位,沒有直接拿哪吒怎麼樣,反而是先請示玉帝之後再拿哪吒。
但是涇河龍王明知道玉帝有旨,不止沒找玉帝請示,反而直接違抗聖旨。
這在玉帝看來,涇河龍王不是找袁守城麻煩,而是找他的麻煩,他以後該如何統治其他龍王?
涇河龍王的死,是他咎由自取,也是玉帝殺雞儆猴,保持他玉帝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