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一輩的口耳相傳中,每一個都有神話傳說的版本。但不論是在哪個朝代,哪個地區,龍一定是傳說中的重要人物。被民間百姓尊為一方之神,享祭祀。然而,在神話作品中,卻沒有這麼崇高的地位。
第一個當屬在秦王斬龍中,史書記載涇河龍王因和人打賭,一時爭強好勝,違背了下雨時的旨意,被天庭處斬。龍王託夢李世民想要他救命,李世民卻沒能阻止魏徵。讓涇河龍王懷恨在心,到夜間尋仇的故事。
在這個故事中,涇河龍王作為一方之主的顯貴地位根本沒有得以體現,原本就是袁天罡道破了天機,讓涇河龍王的魚子蝦孫受損,這才到城隍廟算卦打賭,本意是無害的,只是為了讓袁天罡收手,不要再傷害自己的魚子蝦孫,沒想到這個賭約確搞大了,讓涇河龍王白白丟了性命。
神話人物之二,哪吒鬧海將龍王的三太子扒皮抽筋,龍王要找哪吒報仇,反而遭到各路神仙的阻止,最後不得而終。
神話人物之三孫悟空大鬧東海,西遊記中記載,相傳東海有一顆定海神針。是鎮海之寶,孫悟空知道以後,找老龍王強行借來定海神針,做成了自己的金箍棒,龍王奈何不得孫悟空,只得將鎮海之寶乖乖的交了出去。
也就是說,在神話作品中,龍王只有挨打,沒有反駁的份兒,誰都可以鬧海。甚至在王母娘娘的壽宴之時,還吃龍肝,這就讓人百思不得其解了。
山海經中曾記載當時龍的數量非常多,有一個專門養龍的人,龍不僅可以作為食物,還能作為交通運輸工具,西遊記中白龍馬的原型就是龍。
據說到了夏朝時期,有個皇帝還養了兩條龍,甚至在宴請群臣時還殺了一條。史記中詳細了記載了這一過程。《史記》記載:夏朝孔甲帝時,天降二龍,一公一母。被進獻給了皇帝,皇帝找了專門的人來豢養這兩條龍,並賜養龍人為御龍氏,改為龍姓。但這個人在給皇帝養龍時,不小心養死了一條,還將其中一條做成肉糜獻給皇帝吃。
由此可以推斷出,龍不僅在神話作品中的地位不高,即使是到了民間,也只是被用來煲湯豢養的物種,並不是上古傳說中的生物。
在龍所生的九子中,九個兒子沒有一個是龍。長子囚牛的母親是一頭牛,二子母親是豺,三子母親是猞猁,四子母親是海蛇,五子母親是獅子,六子母親是烏龜。九個兒子,沒有一個母親原型是龍,也導致九子的身型和母親十分相似。
不妨大膽的做一個想像,在上古時期龍是第一批被人所馴服的神獸。有專門的人豢養龍,在和人們的朝夕相處中,龍既可以作為交通工具:例如皇帝乘龍;也可以作為食物。但後來因為豢養龍的技術逐漸失傳,再加上人們肆無忌憚的捕食龍肉,這才導致龍消失在了人類的視野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