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2030年實現碳中和,十年後的iPhone會不會更貴了

2020-12-18 騰訊網

其實對於普通消費者而言,無論是蘋果還是其他廠商,他們的環保舉措在短時間內都不會產生任何可見的變化和影響。因為環境保護所造福的對象並不是我們,而是我們的子孫後代。

說起環境保護,普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少用塑料、垃圾分類和低碳出行,但你是否聽過「碳中和」這個概念呢?

7 月 21 日,蘋果發布了 2020 年環境進展報告,同時宣布公司的整個業務、生產供應鏈和產品生命周期將在 2030 年實現碳中和。

蘋果可能是業界目前最重視環保的手機廠商之一了,但即便對於他們來說,實現碳中和也要再花 10 年時間。那究竟什麼是碳中和?它實現起來難度有多大?iPhone 會不會因此漲價?在本文當中,我們將去嘗試解答這些問題。

什麼是「碳中和」

「碳中和」裡的「碳」,指的自然就是二氧化碳,也就是所謂的「溫室氣體」。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大量燃燒化石燃料導致二氧化碳含量急劇增加,而這又引發了溫室效應,導致全球變暖。

個人和家庭的日常生活(呼吸、飲食、出行)和企業的運營都會釋放溫室氣體,釋放的數量被稱作「碳足跡」。而所謂的「碳中和」,就是讓碳足跡歸零,換句話說,就是讓溫室氣體的增加與減少相等。

實現碳中和主要有三種方式,其一是使用各種手段清除溫室氣體,比如植樹造林;其二是減少碳排放,比如使用太陽能和風能等清潔能源替代化石燃料;其三是碳交易,也就是購買某個國家或地區的二氧化碳排放權。

電子產品的碳足跡

電子產品的碳足跡其實是相當大的。根據環保組織綠色和平在 2017 年發布的報告《失控的創新:智慧型手機十年全球影響》,電子產品製造業的主要能源來源仍是煤炭發電,因此碳排放相當高。自2007年起,共計約有968太瓦時(1太瓦時=10^9千瓦時)的電力用於製造智慧型手機,幾乎相當於印度2014一年的用電量。

此外,電子產品的製造需要使用種類繁多的礦物材料,包括鋁、鈷、黃金等。而這也會導致相關材料的過度開採,且開採環節同樣會產生可觀的碳排放。

由於電子產品的設計相對複雜,當中的大多數材料在產品壽命結束時都無法得到有效回收。那些無法回收的,最後大多都被送入垃圾填埋場、焚燒爐、或非正規的拆解處理廠,不僅造成環境汙染,還威脅到當地居民的健康。

根據聯合國本月公布的報告《2020年全球電子廢棄物監測》,2019 年全球產生的電子垃圾廢棄物達到創紀錄的 5360 萬噸,相比 5 年前猛增 21%。在這巨量的廢棄物當中,只有 17.4%被收集和回收,其餘都被傾倒或焚燒。據保守估計,這些這回收的電子廢棄物的價值可達570億美元,超過大多數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

報告還預測,到 2030 年,全球電子廢棄物將達到 7400 萬噸,相比 16 年前幾乎增加一倍,這也將使其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生活垃圾。

蘋果的碳中和計劃

對於環境保護而言,電子產品的存在可以說是一大威脅。如何將威脅程度降低都已經是難上加難了,蘋果又哪來的底氣在 10 年內實現碳中和,也就是徹底消除對環境的影響的呢?

首先是使用可再生能源。蘋果指出,他們整體碳足跡的 75%產生於製造供應鏈,當中大約 70%的排放來自用電。因此使用可再生能源也就成為了實現碳中和的關鍵。

蘋果在 2015 年啟動了供應商清潔能源項目,該項目目前已承諾的清潔能源總量為 7.8 千瓦兆,其中 2019 年投入使用 2.7 千瓦兆。等到全部兌現後,蘋果每年將減少 1430 多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當於讓超過 300 萬輛汽車停駛一年。

根據蘋果給出的數據,截至 2020 年 6 月,已有 17 個國家和地區的 71 家製造合作夥伴承諾 100%使用可再生能源製造蘋果產品。這些成果也讓他們立下了在 2030 年讓整個製造供應鏈轉型為 100%使用可再生電力的目標。

對於產品本身,蘋果也在想辦法減少它們的碳足跡,比如使用低碳設計(減少材料用量、使用低碳及可回收材料、減少產品包裝中使用的塑料),降低產品能耗(平均能耗相比 2008 年降低 73%),提高產品的耐用度和使用壽命,以及使用安全的化學物質。

蘋果的拆解機器人 Daisy

面對廢舊電器產品回收這個難題,蘋果也有自己的解決辦法。他們的拆解機器人 Daisy 能夠以每小時 200 部的速度對 15 款不同的 iPhone 機型進行材料回收,新的機器人 Dave 可以進一步從分解的部件和廢料中回收稀土元素、鋼和鎢。配合 Apple Trade In 換購計劃,蘋果在 2019 年售出了 1110 萬部翻新設備,同時轉化了超過 4.7 萬噸電子廢棄物,讓它們免於被填埋。

說到填埋,蘋果在 2015 年啟動了廢棄物零填埋項目,意在徹底消除製造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在產品製造和組裝所在的地區實現廢棄物零填埋。截至 2019 年,該項目讓 130 萬噸的廢棄物免於被填埋,參與該項目的工廠數量也已經達到 155 家。

最後,針對那些目前還無法避免的碳排放,蘋果的解決方案是想辦法去清除大氣中現有的碳含量。他們與保護國際基金會合作創立了碳排放解決方案基金,來幫助對世界各地的森林、溼地和草原進行保護和恢復,比如重建並保護位於哥倫比亞海岸的 1.09 萬公頃紅樹林,以及恢復肯亞凱烏魯山地區退化的熱帶稀樹草原,這些項目預計每年可清除 100 萬到 200 萬噸碳。

蘋果搞環保,iPhone 是不是要漲價?

可能有人會問,蘋果在環保方面進行的這一系列舉措聽上去就很燒錢,這些額外付出的成本是否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呢?

對於這一點,我們其實不必過分擔心。產品降價的甜頭蘋果在中國市場可以說是一嘗再嘗,他們也早就不是曾經那個高高在上、死守產品價格的蘋果了。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當下,產品價格的一點風吹草動都會讓消費者繃緊神經,想必蘋果也不會因為環保上的額外投入就讓產品漲價,否則的話那就真的是吃力不討好了。

那麼更有可能出現的情況,就是削減產品成本。相比直接漲價,取消一些配件所引起的輿論反彈顯然要小得多,再打著環保這個偉光正的旗號,一些用戶甚至會欣然接受。

蘋果的報告裡有一件事兒並沒有提,因為它還沒有正式公布,那就是今年的 iPhone 12 將會取消附帶的耳機和充電器。

這件事在供應鏈那裡據說「早就確認了」,至於具體原因,擺在明面上說自然是因為環保。而這,可能也是蘋果搞環保對於普通消費者的第一個也是最直接的影響。

iPhone 標配的 5V1A 充電器可以說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鑑於最近幾年的 iPhone 都已經支持快充,恐怕現在已經沒有多少用戶會去使用這個又老又慢的充電器了。考慮到 iPhone 在全球巨大的保有量和銷量,取消充電器的確能夠助力蘋果的環保徵程——換句話說,的確很環保。

取消耳機和充電器這個舉措,當下恐怕也只有蘋果敢第一個這樣搞,要知道當年雷軍提出取消小米手機充電器可是被網友罵到刪微博的。雖然蘋果用戶可能仍會有微詞,但這不可謂不是一記妙招,即節省了成本,有能刺激 AirPods 的銷量,還能打著環保的旗號,一箭三雕。

環保會成為各大廠商的下一個著力點嗎?

從智慧型手機的設計範式,到耳機插孔的取消,再到即將到來的耳機/充電器不再標配,蘋果在業界的帶頭作用是毋庸置疑的。那麼他們在環保計劃上不遺餘力的推進,是否也會引來其他廠商的跟進呢?

就目前而言,環保對於各大廠商來說仍然是件吃力不討好的事,他們為此需要投入重金,但可能換不來直接的經濟效益。

目前,國內手機廠商在環保方面的舉措主要集中在產品回收上面,華為、小米、魅族等廠商都推出了各自的手機回收項目。以華為為例,根據 2019 年的數據,華為的線上以舊換新業務已經回收了 20 多萬臺手機。

可以看出,環保其實並不是這些中國廠商的戰略側重,相關的宣傳報導並不多,零星的一些也只是集中在產品包裝和手機外殼材料(比如環保素皮)這些細枝末節上。至於供應鏈環節是否有節能減排的努力,我們並不得而知。

但這其實也是情有可原的。說起對供應鏈的把控,恐怕沒有哪一家廠商能夠達到蘋果的高度,擁有蘋果那樣的話語權。其他廠商即便想在環保上做些什麼,供應商是否願意配合恐怕也很難說。

不過從好的一面來看,蘋果在供應鏈環節所實施的一系列環保措施,應該也能起到一定的示範作用,可供其他廠商和供應商參考,讓他們可以不必從零開始去搞環保。從這個角度來看,蘋果的帶頭示範作用也可以說是意義重大。

環保的著眼點從來都不是當下

其實對於普通消費者而言,無論是蘋果還是其他廠商,他們的環保舉措在短時間內都不會產生任何可見的變化和影響。因為環境保護所造福的對象並不是我們,而是我們的子孫後代。

從霧霾到水汙染再到極端氣候,我們這一代人可以說嘗盡了漠視環保所導致的一系列惡果。但我們也已經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從《京都議定書》到《巴黎協定》,從個人到企業到政府,大家在這些年裡已經開始嘗試去改變過去並不環保的生活方式和運作模式。讓人欣慰的事,環保的成果也已經開始一點點的顯現。

雖然環保會對我們既有的生活方式帶來不便,甚至是損失一定的經濟利益,但為了讓子孫後代不再像我們一樣離開 N95 口罩、空氣淨化器和淨水器就無法生活,這些陣痛也並不是不能承受的。

而這,應該也是蘋果、以及其他任何一家致力於環境保護的企業的初衷和心願。

相關焦點

  • 蘋果公司計劃2030年全面實現碳中和
    據法新社報導,當地時間7月21日,蘋果公司發布《2020年環境進展報告》,計劃未來十年內,所有業務、生產供應鏈及產品生命周期將淨碳排放量降至零,實現碳中和。蘋果公司在報告中稱,將在2030年前將碳排放減少75%,剩餘25%將通過投資自然環境保護項目等方式來抵消。蘋果公司目前已經在全球運營領域實現碳中和,新的承諾意味著,到2030年市場上售出的每一臺蘋果設備都將對氣候產生「淨零」影響。
  • 實現碳中和,天然氣機會幾何?
    近一段時間,包括我國在內的近30個國家和地區相繼發布了在21世紀中葉前後實現碳中和的目標。我國將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中國在巴黎協定之後第一個長期氣候目標,也是第一次提到碳中和。碳排放與能源消費密切相關。
  • 時尚快訊:寶潔承諾在未來十年實現碳中和;Fenty Beauty將推出護膚...
    寶潔承諾在未來十年實現碳中和 日前,寶潔集團宣布一項承諾,將通過一系列保護、改善和恢復生態環境的措施,推動公司全球的運營在未來十年實現碳中和,到203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50%,併購買100%的可再生電力,目前各項承諾正在穩步向前推進。
  • 中國「2030碳達峰,2060碳中和」倒計時,「十四五」如何部署減排...
    在今年9月作出「力爭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承諾的基礎上,習近平進一步宣布: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森林蓄積量將比2005年增加60億立方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
  • 中國提出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意味著什麼?
    【文/觀察者網 趙挪亞】9月22日,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期間,中方提出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中方作出這一承諾後,立即得到了外界矚目。
  • 海外網評:實現碳中和,中國有「時間表」更有「路線圖」
    海外網評:實現碳中和,中國有「時間表」更有「路線圖」 2020-12-23 20:26:44參與互動   12月2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引發廣泛關注,中國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
  • 2060年實現碳中和究竟應該怎樣做?
    文 | 亮子 編輯| 國際能源網 自從我國在今年9月明確了2030年碳達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目標,國內掀起了多次關於如何實現該目標的討論。
  • 實現碳中和,中國有「時間表」更有「路線圖」
    新華社記者 詹彥 攝12月2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引發廣泛關注,中國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路線圖」更加清晰。在氣候變化、環境風險挑戰、能源資源約束等全球問題日益嚴峻的背景下,中國全面推進能源消費方式變革,構建多元清潔的能源供應體系,不僅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也為加快推進全球能源可持續發展貢獻了重要力量。
  • 蘋果透露重大計劃 欲在2030年完全實現碳中和
    【環球網報導 記者張陽】7月21日,蘋果公司公布了新的環保目標,蘋果計劃在2030年前,整個業務、生產供應鏈、產品生命周期實現完全碳中和的計劃。這一新承諾意味著到2030年,每一臺售出的蘋果設備不會帶來任何氣候影響。
  • 凱捷(Capgemini)計劃到2030年成為淨零排放企業
    凱捷集團(Capgemini)於巴黎時間7月23日宣布,承諾至遲在2025年之前實現碳中和,並計劃到2030年實現淨零排放。凱捷的雄心壯志建立於其在實現每位員工碳排放量減少30%的目標上取得的強勁進展,這一目標已在2020年1月被實現,比原計劃提前了10年。
  • 如何理解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願景?
    2020年9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重要講話,鄭重向國際社會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 全球最大鑽石供應商 De Beers 發布2030年可持續發展戰略
    全球最大鑽石供應商 De Beers(戴比爾斯)近日發布了2030年可持續發展戰略,公司已經確定了實現這些目標的明確途徑,將與主要的合作夥伴進行合作投資於創新和技術,並根據業績指標進行評估,努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 2060年實現碳中和,我們靠什麼?周小川一一解析
    周小川表示,中國要如期實現碳中和,任務很艱巨,面臨很多挑戰,需要做好規劃,建好機制,培養好人才。 第一,我們依靠什麼去實現碳減排、實現碳中和該問題在十多年前就有過爭論——是主要依靠行政性任務分解還是主要依靠市場的價格激勵機制。當然,兩者也可以適當相結合,但必須明確其中的配合關係。
  • 蘋果iphone裸機全球售價差異排名 中國竟然不是最貴
    蘋果iphone裸機全球售價差異排名 中國竟然不是最貴  羅劍 • 2015-08-21 15:54:31
  • 蘋果公司的「 iPhone 12」挑戰歷史第二高的銷量
    分析認為,隨著「 iPhone 12」銷量將達到有史以來第二大銷量的預期,蘋果(AAPL.US)的性能有望提高。根據17日金融投資行業的數據,預計到2020年蘋果新iPhone機型(12 Mini、12、12 Pro、12 Pro Max)的出貨量今年將達到7500萬部,比去年的新機型增長13%。美林證券研究員朱居宇表示:「雖然不及2017年的iphone新款(8 + X) 7800萬部,但有望實現歷史第二高銷量。
  • 海通國際孫明春:金融行業碳中和成本僅為千分之一,有望2030年實現...
    年甚至更早實現碳中和目標」。「這樣三步走的實踐路徑使得金融部門都可以相對於其他部門更容易實現碳中和」。 以下為實錄: 謝謝主持人,也非常感謝《財經》邀請我參加今天的可持續發展論壇。我今天是想講講金融部門是否可以提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 海通國際是海通證券在海外的子公司,我們在去年12月已經宣布在2025年實現碳中和目標。
  • 鍾青:奔向碳中和的中國碳市場 火電視角
    我國在2015年巴黎氣候大會上關於二氧化碳排放達峰的表述是「中國將在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並爭取儘早實現。」而此次提出「2030年前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體現了新時代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自此,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碳市場建設將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
  • 庫克:到2030年蘋果要實現整個供應鏈的碳中和
    【TechWeb】12月1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近日蘋果CEO蒂姆·庫克在聯合國氣候雄心峰會上發言,強調了各國迅速採取行動應對氣候變化的必要性。氣候雄心峰會由聯合國、英國和法國共同主辦。
  • 聯合國秘書長呼籲全球進入「氣候緊急狀態」 直到實現碳中和為止
    古特雷斯表示,2021年聯合國的主要目標是到本世紀中葉建立一個真正的全球碳中和聯盟,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從現在做起,到2030年實現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與2010年相比減少45%,到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他呼籲各國「停止對我們星球的攻擊,保證我們子孫的未來」,努力實現世界淨零排放的承諾。
  • 蘋果公司新舉措!旨在未來實現碳中和!
    九家全球性公司周二公布了一項倡議,以加大努力向「淨零碳排放」社會邁進,而蘋果公司宣布了自己的計劃,到2030年實現碳中和。非營利性諮詢公司BSR的主席阿隆·克萊默(Aron Cramer)表示:「過去十年來,許多企業已致力於實現零目標。現在是時候加快實現這一基本目標所需的行動了。」倡議。「我們現在處於決定性的十年,如果我們要避免氣候變化的最嚴重影響,就必須緊急使經濟脫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