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辰生物(細胞和各類非編碼RNA簡介)

2020-12-13 程青辰

青辰文章,明媚陽光。

你的一次小小分享,就是今天最美的舉動之一。

2020.11.10 星期二 庚子年九月廿五 合肥晴朗 祝福程青辰身體健康,事事順心!!!

生物學:自然科學六大基礎學科之一!

中學生物之什麼是細胞。

多樣性:細胞的形態、大小、種類、結構等各不相同。

統一性:

1、化學組成;組成細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種類基本一致。

2、結構:都有細胞膜、細胞質、核糖體。

3、遺傳物質:都以DNA作為遺傳物質,且遺傳密碼子通用。

4、能源物質:以ATP作為直接能源物質。

生物界由兩種細胞構成: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

一般認為:生命最先演化成原核細胞;大爆炸理論認為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最初的時間15億年間。原核細胞是唯一的生存形式。

化石證據可推斷出生命演化成真核細胞是在大約21億年以前。真核細胞最大的特點是其內部包含了以膜封圍的細胞核來存儲DNA。

真核(eukaryotic)一詞源自希臘語,其中前綴「eu」是「真正的」(true)意思,而「karyon」是內核的意思,這裡指細胞核(nucleus)。

原核(prokaryotic)是指「在細胞核出現之前」,其中前綴「pro」是「在…之前」(before)的意思,反映了原核細胞是在真核細胞之前出現的事實。

高校生物之簡介非編碼RNA.

細胞中含量最高的是rRNA 和tRNA 這兩種常見的非編碼RNA。廣義上的非編碼RNA是包括這兩種RNA的,研究的比較透徹。狹義上的非編碼RNA往往不包括rRNA 和tRNA,因此在這裡就不做介紹了。這裡介紹的非編碼RNA種類,是在狹義上的非編碼RNA 的定義,即,不包括mRNA,tRNA 和rRNA 的其他RNA分子。在此主要介紹一下表達量相對比較高的snRNA、snoRNA 和作為研究熱點的microRNA。

相關焦點

  • 非編碼RNA——洗白了的「垃圾RNA」
    然而,有「垃圾RNA」之稱的非編碼RNA是如何完成洗白的呢?在即將召開的2014非編碼RNA學術研討會中,「非編碼RNA」 、「非編碼小RNA研究」、「非編碼長鏈RNA」將作為本次大會議題被分別討論,屆時我們將一起回顧非編碼RNA研究發現之路重現精彩洗白過程。面對如今不再是「垃圾」的「垃圾RNA」,人們開始驚嘆生物體內這類富含RNA的巨大無窮潛力。
  • 2月長非編碼RNA和環狀RNA研究推薦
    來自中國和美國合作的課題組開發了一種新的解析RNA與蛋白互作的方法——RICK。該方法主要使用到的一種叫EU的化合物。EU是一種尿嘧啶類似物,能夠在RNA轉錄時期代替尿嘧啶(U)滲入正在生成的RNA分子中。研究者首先用EU培養HELA細胞16小時,然後使用UV將RNA分子與蛋白分子交聯,並使用點擊反應對EU進行生物素化。
  • 崔慶華:在長非編碼RNA的世界中,一定存在著長非編碼RNA中的P53, PTEN
    編者按:去年年底,來自北京大學的研究人員在世界上首次創建並發布了長非編碼RNA疾病資料庫( LncRNADisease),這一資料庫收錄了160多種和長非編碼RNA有關的疾病,併集成了一個生物信息學工具用以預測新的人類長非編碼RNA和疾病的關係。
  • 新技術「解密」非編碼RNA
    5月6日,《自然》刊發了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薛願超團隊的最新成果。他們建立了能夠捕獲RNA原位高級結構和作用靶標的RIC-seq新技術,並利用該技術首次在細胞內全景式地捕獲RNA的高級結構以及各種類型非編碼RNA的作用靶標,為RNA領域發展提供了全新的實驗工具。
  • 伯信生物(金牌贊助)參辦第四屆非編碼RNA學術研討會
    2016年10月28日至29日,第四屆非編碼RNA學術研討會在上海中山醫院福慶廳成功舉行。會議由生物谷主辦,廣州伯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為金牌贊助單位,旨在圍繞非編碼RNA調控機理,技術進展及疾病調控,由知名專家學者向公眾展示最新非編碼RNA研究成果,為大家帶來一次沉默世界的非編碼RNA奇妙之旅。
  • 中科院生化與細胞所發現長非編碼RNA在細胞核仁中的重要功能和作用...
    SLERT的加工產生以及其與DDX21環、RNA聚合酶Pol I的相互作用機制近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細胞》(Cell)雜誌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玲玲研究組關於長非編碼RNA的最新研究成果。該成果揭示了細胞核仁裡長非編碼RNA SLERT在RNA聚合酶I轉錄過程中的重要功能和作用機制。
  • 【盤點】非編碼RNA與癌症關聯性研究進展
    隨著基因組學和生物信息學的發展,尤其是高通量測序技術的大量應用,科學家發現了越來越多的非蛋白編碼的轉錄單元(即非編碼RNA,ncRNAs),長非編碼RNA在許多重要的生物進程中都起著重要作用,在哺乳動物早期發育過程中lncRNA能調節多種細胞中的基因表達,癌細胞中lncRNAs的改變也被發現與腫瘤形成、發展和轉移密切相關,近期的研究還發現,非編碼RNA
  • 非編碼RNA預測:rRNA
    非編碼RNA(ncRNA)是指一類本身不攜帶翻譯為蛋白質的遺傳信息(也即非mRNA),但可以執行多種生物學功能的RNA分子,對於微生物而言,非編碼
  • 【盤點】非編碼RNA與人類疾病關聯性亮點研究
    隨著基因組學和生物信息學的發展,尤其是高通量測序技術的大量應用,科學家發現了越來越多的非蛋白編碼的轉錄單元(即非編碼RNA,ncRNAs),長非編碼RNA在許多重要的生物進程中都起著重要作用,在哺乳動物早期發育過程中lncRNA能調節多種細胞中的基因表達,癌細胞中lncRNAs的改變也被發現與腫瘤形成、發展和轉移密切相關,近期的研究還發現,非編碼RNA,尤其是microRNA參與了炎症反應的發展
  • 分子細胞卓越中心等發現長非編碼RNA種屬特異性加工決定其功能差異
    序列及基因組位置保守的長非編碼RNA在人胚胎幹細胞中更多地定位在細胞質內,而在鼠胚胎幹細胞中則更多地滯留在細胞核內。  為了進一步探究長非編碼RNA在不同物種間加工定位差異的分子機制,研究人員結合生物信息學分析預測和實驗驗證篩選到了調控它們不同定位的關鍵因子PPIE。
  • 【中國科學報】新技術「解密」非編碼RNA
    這些非編碼序列可能有功能,也可能僅僅是副產物,曾被稱為「垃圾DNA」或者「暗物質」。  隨著認識的深入,人們意識到,非編碼序列經過廣泛轉錄後生成的大量非編碼RNA在個體生命中具有重要的生理調控功能。非編碼RNA有著怎樣的結構?如何發揮功能?認識這些,對於理解生命健康過程至關重要。  5月6日,《自然》刊發了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薛願超團隊的最新成果。
  • 陳玲玲等發現長非編碼RNA在細胞核仁中的機制—新聞—科學網
    RNA SLERT在RNA聚合酶I轉錄過程中的重要功能和作用機制。5月5日,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細胞》(Cell)雜誌。   曾一度被認為是人類基因「暗物質」的長非編碼RNA,其家族中不少成員已被證明廣泛參與各種重要生命活動的調控。在這項研究中,陳玲玲研究組運用前期創建的無poly(A)尾巴RNA分離和測序技術發現了一條全新的長非編碼RNA,這是首次在人類細胞中發現可以調控RNA聚合酶轉錄的長非編碼RNA。
  • 「非編碼RNA在重大生物學過程中的功能和機制」香山會議召開
    會議現場6月5日至7日,主題為「非編碼RNA在重大生物學過程中的功能和機制」的香山科學會議第426次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會議由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陳潤生院士、龔為民研究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施蘊渝院士、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王恩多院士聯合申請,由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非編碼核酸重點實驗室籌備。會議聘請陳潤生院士、施蘊渝院士、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付向東教授和龔為民研究員擔任本次會議執行主席。會議從申請、批准、籌備到召開期間,均得到海內外非編碼RNA各相關領域專家學者的熱烈響應,對本次會議主題表示出強烈的興趣。
  • 一文講清非編碼RNA的前世今生,擁有2021的第一篇SCI的秘訣
    非編碼RNA的前世今生多年來,人們已經清楚的認識了一系列結構RNA和調節RNA。由Tuschel,Barrel和Ambro實驗室發表的一系列文章裡,記述了這些結構RNA和調節RNA外,還包括有許多發現的僅由22個核苷酸組成的微小RNA(miRNA)的研究前景。
  • 揭示反義長鏈非編碼RNA順式調控基因轉錄的新模式
    沈曉驊課題組在《細胞幹細胞》發表論文揭示反義長鏈非編碼RNA順式調控基因轉錄的新模式  清華新聞網3月18日電 3月17日,清華大學醫學院沈曉驊課題組在《細胞幹細胞》(Cell Stem Cell)在線發表了題為《反義長鏈非編碼RNA調控基因表達和多能幹細胞分化
  • 德州學院在《核酸研究》發布功能性長非編碼RNA資料庫升級版
    該研究創建了一個升級版實驗驗證綜合長非編碼RNA資料庫,包含了124個物種、1082種疾病等相關的4010個實驗證實的功能性長非編碼RNA,並研究了長非編碼RNA的物種分布、與癌症和其他疾病的關係,以及與其他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信息等,對長非編碼RNA特徵提取、預測器發展和新功能認識具有重要意義。王吉華教授為該論文通訊作者。
  • Nature:大型非編碼RNA的功能
    哺乳動物基因組被轉錄而產生無數大型非編碼RNA,但它們的功能不清楚,主要是因為這些轉錄體很少或沒有演化保守性的證據。現在,一種對這些神秘分子進行定性的新方法推動了這一領域的發展。該方法不是以RNA分子本身為目標,相反,它們的存在表現為四種小鼠細胞類型的DNA中的染色質修飾或表觀基因組標記。用該方法進行的搜索工作產生了超過1000個多外顯子轉錄單元,它們與已知的蛋白編碼位點不重疊,具有高度保守性。這些「大型幹涉性非編碼RNA」(lincRNAs)中的每一個,都可能有從胚胎幹細胞多能性到細胞增殖在內的一定功能。
  • 我國學者揭示長鏈非編碼RNA順式調控基因表達的新模式
    differentiation in pluripotent cells」(反義長鏈非編碼RNA調控基因表達和多能幹細胞分化),系統揭示了長鏈非編碼RNA順式調控基因組上鄰近基因的表達,以及它們在幹細胞分化和發育中的作用。
  • 環狀RNA:非編碼RNA中的一顆明星
    點擊查看 circRNAs是一種共價閉合環狀RNA,高頻率出現於真核生物轉錄本中。最近在哺乳動物細胞中發現了成千中內源的circRNAs。circRNAs由內含子或外顯子序列產生,反向重複序列和RBPs對於circRNAs的形成是必要的。
  • 中科大單革在《NSMB》報導一類新的非編碼RNA
    RNA在參與細胞核中基因表達調控的新功能。2008年3月至2009年8月,在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分子細胞與發育生物學系師從RNA酶的共同發現人、1989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Sidney Altman博士,進行細菌非編碼RNA調控基因表達等研究。2010年10月單革教授獲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項目資助,目前主要從事神經幹細胞與非編碼RNA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