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亞洲首富孫正義大學畢業後,正式創業。開業伊始,他站在一個裝蘋果的箱子上,對他的兩個員工發表激情演講:「公司營業額5年達到100億日元,10年要達到500億日元。未來總有一天,我們要把公司做到營業額像豆腐一樣一丁一丁的!」(丁即「兆」)。
兩位員工只能默默地聽著,完全目瞪口呆。但是每天都要聽這樣的話,又實在受不了。不久,孫正義的僱員和打工者都選擇離去,因為他們不相信這個狂人會有夢想成真的一天!
所以,傑出之士,夢想必大!沒有這個巨大的願景,很難造就軟銀這個龐大的商業帝國,也不會成就一代傳奇。
除了夢想力,孫正義還有強大的趨勢洞見力。為了選準未來事業方向,他調查了40多種行業,每種行業都積累了近40釐米厚的調研參考資料。最終,他確定網際網路作為自己一生的事業。而這個風口,他判斷的完全正確。
另外,孫正義關鍵時候能透過現象看本質,具備強大的決斷力。例如,關鍵節點,是選擇事業還是學位?他旗幟鮮明。1980年3月,他的母校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一周後就要舉行畢業典禮,頒發畢業證書。而孫正義卻覺得等一周太浪費時間了,就心急火燎地飛回日本創業。直到8年後,他才去學校拿回了畢業證書。孫正義的理由是:「我是去念大學,而不是去大學領畢業證」。
其實,這樣的情況也是司空見慣的。馬雲在他早起創業的時候,講他夢想的時候,又有多少人會去聽?當時的湖畔18人,又是多少人帶著迷茫的眼神,勉強跟上了馬雲的腳步?
《莊子. 逍遙遊》中有這樣的一個故事。北海有魚,名字叫做鯤。後來,鯤變成了一隻大鳥,名字叫做鵬。大鵬背若泰山,飛起時遮天蔽日。大鵬南飛擊水而行,一下就是三千裡;高空振翅,一飛九萬裡。下有小燕雀,看見大鵬鳥飛得如此高遠,很不理解,就說:「我們往上飛,不過幾丈,飛過樹梢罷了。大鵬又為什麼要飛向九萬裡以外的遠方呢?」
這個故事是一種感嘆: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相信才會看見,而不是看見才去相信。這是成功人士與普通人之間的一個思維分界線。
《天道》裡,大神丁元英曾經說過一句話,很好解釋了各種成功內在的原因:
「百貨公司的香水裡,95%都是水,只有5%不同,那是各家秘方。同理,人的95%也基本相似,差別就是其中有非常關鍵性的5%,包括人的思維、格局、眼界、見地」。
所以,提升格局與高度,強化思維,擴大眼界,是每個追求成功人士的必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