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劇裡那些讓我產生共鳴的時刻

2020-12-14 皮個影視

在你開始看這篇文章之前,請點開上方的音樂,讓這首歌陪您閱讀完這篇文章

文學活動為人類特有的精神生活,文學作品則是利用文字組合而提供的人類專屬的思想感情交往平臺。在文學活動過程中,人們可以完全不受族群、國別、地域、時代和年齡的局限,將自己亟需的精神慰藉於作品裡尋覓,從中悟出陌生而熟悉的味道,使自己的人生旅程不再有孤獨之感,這種特別的心理活動狀態即稱為「共鳴」。

正因為共鳴的存在,所以當我們閱讀一段文字時,我們仿佛被「電」到一般,或許頭皮發麻,或許潸然淚下,又或許開懷大笑,由文字到個人,是因為我們有共情的能力,當然,每個人或強或弱。或許,當你慨嘆於人與人之間總會產生各種各樣的際遇、緣分。可能會想到卞之琳的《斷章》:「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產生共鳴不只是因為我們與創作者經歷過同樣的事情。還有諸多因素,對於我們接受者來說,可能與創作者或作品裡人物的思想情念相通,可能同創作者或作品裡人物的情感經驗相似;還可能與創作者生命觀相近、宗教意識一致、哲學信仰類同、審美意識相同……

當然,這種共鳴不只是發生在文學文本裡,對於我來說,從音樂和影視劇產生共鳴的次數要多於文學文本。下面我會列舉影視劇裡讓我共情產生共鳴的時刻。

01原生家庭

這一段是郝蕾主演的電影《春潮》中的一段獨白,「有多少個夜晚,我想躺在媽媽懷裡,可大多數時間,我都躺在了男人身邊。」這是一個女兒對母親的控訴,不是每一個女人都能做母親的,也不是每一個女人都應該有家庭的,也不是每個孩子都有一個美滿的家庭的。我的家庭雖然是美滿的,但我依然能感覺到如果家裡的親情缺失的那種痛苦,一個家庭總是需要達到平衡,這種平衡要在「父系——母系」、「愛——被愛」上體現,一個家庭如果只有母系,那這個家庭大概率會經常發生矛盾,沒有父系的調和,各種矛盾都會被女性的敏感放大。沒有母系的家庭,這個家勢必會失去更多細緻與溫暖……在《聽見她說》一個篇章,楊紫主演的《許願》中,同樣訴說了原生家庭的苦痛。

是否應該感謝你帶我到世界
窒息的愛

02容貌焦慮

看臉時代

當我第一次看《聽見她說》,趙薇執導,齊溪主演的第一個篇章《魔鏡》,這應該是我身為一個男生唯一一個能用自己的親身體會產生共鳴的片段。因為我也有過容貌焦慮,我初中時期給我媽媽說過一句話:「媽媽,我覺得我是醜陋的綜合體,塌鼻梁,小眼睛,肉眼皮,厚嘴唇……」,在《魔鏡》中同樣,那個女生也認為自己是「醜陋的綜合體」。在容貌焦慮的情況下,一類人逃避,怕見人,怕拍照;還有一類人,會遮蓋,化濃妝,化完妝美美地出街、拍照……

但我現在已經不再會單純地為了容貌而焦慮,因為我們不只有容貌,我們還有氣質,還有修養。

完美自己

03只為一支歌

張靚穎的《我用所有報答愛》:「只為一支歌,血染紅寂寞;只為一場夢,揉碎了山河;只為一顆心,愛到分離才相遇」。

有時候,我們躺下帶上耳機聽著音樂,聽一首情歌,眼角會留下一滴發燙的淚水,我們與歌詞,與旋律產生了共鳴。

你還在聽開頭的音樂《路過人間》嗎,鬱可唯柔美動情的聲線,富有意味的歌詞,你是否與它共情。「快快抹乾眼淚,看曇花多美,路過人間,也才幾十年;相遇離別,貪瞋愛痴怨,路過人間,就忙著這些……」

文學活動中的共鳴現象是一個有趣切難以一下子探討徹底的話題。隨著當今社會人們生活節奏加快,世界各民族人們的人生觀、價值觀與審美觀在連續的撞擊、理解、包容中融合趨同,共鳴現象頻頻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給以我們慰藉,我們感到一種從未有過的群體溫暖正在擴散開來,不再有宿命般的孤獨感。我們的思想可以打破時空的界限找到一種與自己相契合、相依偎的精神存在,讓我們的生命在這宇宙中更具有韌性。

白百何新劇:是誰搭建了這個巨大的「箱子」?困住的到底是誰?

楊紫獨白劇《許願》:你對我最大的愛,應該是愛你自己

趙薇新劇《聽見她說》今日首播:容貌不應該是為了取悅誰

《一秒鐘》的兩三幕:黃沙淹沒了膠片,如何掩蓋得了歷史

相關焦點

  • 盤點那些影視劇裡常見的錯誤,滴血認親竟然欺騙了我們這麼多年
    為了防患於未然今天本編就羅列一些影視劇裡面我們常見的一些措施,當然是一些錯誤的措施哦。醫生說了:「如毒蛇咬傷,千萬不能用嘴巴去吸,否則毒素很快經舌下靜脈進入心臟,對施救者產生生命危險,如果施救者口腔有點問題或者有潰瘍等症狀的那就更加糟糕了!」
  • 婚姻裡,夫妻間學會分享這些「情感」,你們之間產生的共鳴就越大
    婚姻裡,夫妻間學會分享這些「情感」,你們之間產生的共鳴就越大。就一起來看看到底是哪些情感吧!悲傷人生當中很多時候悲傷多過於喜悅。因為每個人在每一天都有著許許多多的壓力。因此,每個人每一天都可能遇到一些悲傷的事情。
  • 你知道如何說才能讓人產生共鳴嗎
    人們經常有事要求與別人,要想讓他人幫自己,就要說出一些理由,這時,不妨說些讓對方產生共鳴的話,讓其感同身受,對方就會相信你說的是真的,會主動接受你的請求。伽利略對科學很感興趣,於是想請支持和幫助,於是對父親說:「我想問你一件事,你是怎麼和我母親結婚的?」父親說:「我看上你母親。」伽利略又說:「你沒有想過其他人嗎?」
  • 要讀一些和靈魂產生共鳴的文字
    講述抗戰初期冀中白洋澱地區抗日故事的《新兒女英雄傳》,是我讀的第一部小說。稍後同學好友給我帶來了節奏舒緩、文筆細膩、意境雋美的外國文學《牛虻》,一種全新的文學表現樣式進入我的視野。漸漸地讀出了味道,讀出了意境,讀上了癮,尤其是對那些走心的文字,不看,睡不著,看了,更睡不著。自覺胸中天地小,書中乾坤大。
  • 細數一下那些讓人淚崩的影視劇臺詞,哪句觸動你了
    相信大家在閒暇時光也會看一些影視劇來打發無聊的時間吧,很多經典的影視劇中也帶給了我們很多經典的電影臺詞,帶來了很多的溫暖與感動,今天我們就來細數一下那些讓人淚崩的影視劇臺詞吧,也非常歡迎大家能夠補充。人性真的是一個很複雜的東西,在這個現實的世界裡,能夠活得通透的人很少很少,大部分我們都特別的善於偽裝,因為只有將自己好好的偽裝起來,才能夠在這個世界裡遊刃有餘的活下去。
  • 相似的靈魂之間,往往更容易產生共鳴,更容易擦出愛的火花
    相似的靈魂之間,往往更容易產生共鳴,更容易擦出愛的火花!有時候我們愛一個人,就會覺得這個人好像另一個自己!不是說女人是男人身上的一根肋骨嗎?最近有個朋友跟我說,她突然在一個人身上感受到了愛情!她說他們之間有著太多相似的地方,一樣的表達方式,一樣的思維方式,喜歡同一類的書籍,愛好同樣的電影,三觀也一致!雖然他們認識時間不長,但是卻一見如故,相見恨晚!彼此都感覺遇到了知己!每次聊天都停不下來,因為可以聊的話題太多了!
  • 靈魂有共鳴的人,才能產生「心靈感應」
    「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後悔娶她,也未想過要娶別的女人。」這是男人對女人最好的情話,也是真正的靈魂伴侶之間不必言說的默契,一生有一人,足以。楊絳先生的《我們仨》裡,花了很大篇幅來回憶她和錢老在牛津的那段時光。那個時候,他們和世界上任何一對幸福的夫妻都沒有區別,他們會吵架,會一起出去旅行,也會一起做飯,會因為一個小小的幸福瞬間而開心一整天。
  • 「產生共鳴」英語怎麼說?
    hɪz/ /gʊd/ /lʊks/ /hæv/ /ˈæk.tʃu.ə.li/ /held/ /hɪm/ /bæk//wel/ /aɪ/ /kæn/ /rɪˈleɪt/ /tʊ/ /ðæt/【發音技巧】think his擊穿;good looks不完全失去爆破;held him擊穿;relate to完全失去爆破;【翻譯】-- 我覺得他英俊的長相限制了他的事業發展
  • 離婚寶典:《我的前半生》裡的情感故事與讀者產生共鳴,催人奮進
    ——賀涵《我的前半生》中,賀涵的這段經典對話深深地吸引了我,除了欣賞靳東精彩的演技外,劇本寫得特別好,很有說服性,離過婚帶著孩子的女性,再靠刷臉拿著這張舊船票真的很難登上新的客船!這部劇是唯一能讓我看二遍,而且還能看進去的電視劇,究其原因是她真的是我們生活中,婚姻家庭的縮影,而且特別建議離婚的女性多看幾遍,會帶給你更多的啟迪。
  • 什麼樣的內容能夠使讀者產生共鳴?可以從這幾個方面來看
    什麼樣的內容能夠使讀者產生共鳴?可以從這幾個方面來看,能夠使讀者產生共鳴的內容肯定是能夠有話題性的,能使人有代入感,並且能進行思考的,說起來很簡單,但其實涉及到很多細節。現在是內容為王的時代,很多人在自媒體平臺上創作內容也是為了讓更多人看到,獲得更多的收益,想要更多人看到你的內容,你需要做的就是讓內容使讀者產生共鳴,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怎麼操作。
  • 《我是餘歡水》熱播,一撥年輕人率先產生了共鳴
    最近,郭京飛領銜主演的12集純網劇《我是餘歡水》,也有這種趨勢。該劇講述了一個名叫「餘歡水」的中年男人,在人生泥淖中觸底後反彈「上天」的荒誕故事。這幾天,網友們在討論餘歡水所經歷的中年危機時都深感憂慮:我會變成餘歡水嗎?再過十年,我的人生會同樣灰暗嗎?一部劇,給觀眾帶來了焦慮,也帶來了思考。
  • 撬動起一座城市的共鳴 那些「深圳故事」是如何打動人心的?
    在深圳機場熙熙攘攘的候機大廳裡,一對年輕的情侶忽然放慢腳步駐足於一塊廣告牌前,拿出手機拍下廣告內容,接下來他們很可能還會將這張照片分享至朋友圈。相信我,這樣的事情並不經常發生。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不乏懷揣夢想剛剛來到深圳的年輕人,一句「來了,就是深圳人」讓他們感到親切,瞬間找到歸屬感;那些在夢想之路上篤定前行的人們,一句「敢為天下先」讓他們獲得了開拓創新的勇氣和力量;那些在職場中摸爬滾打的人們,一句「這裡的微笑比較持久,這裡的握手比較有力」,讓他們的內心感到踏實;那些對深圳的發展做出貢獻的人們,一句「我不認識你,但我謝謝你
  • 那些還沒拍成影視劇的小說,如果有機會你想將哪部小說拍成影視劇
    對於原著黨,自己喜歡的作品拍成了影視劇,也算是一件幸福的事。越來越多的小說改編拍成了影視劇,不論是網絡小說,還是傳統經典小說,其中不少優秀作品脫穎而出,像《陳情令》、《慶餘年》、《隱秘的角落》、《鬥羅大陸》和《局中人》等等。但仍還有一些小說作品沒有機會拍成影視劇,下面就簡單聊一聊。
  • 特稿:中國時間 世界時刻——春節文化的全球共鳴
    新華社北京2月21日電 特稿:中國時間 世界時刻——春節文化的全球共鳴  新華社記者丁宜  金犬報福,大地回春。在狗年春節的「中國時間」,全球迎來歡樂祥和的「世界時刻」。  在具有尊老愛幼民族傳統的模里西斯,中國的「祝壽」文化在當地產生了強烈共鳴。活動中扮演壽星、年近七旬的埃迪對記者說,這次演示很好地體現出中國人對於老人生日的重視以及對長輩的尊重,他已經愛上這種「老北京」式的生日祝壽。「在敬老愛老的文化上,中國與模里西斯是一樣的。」
  • 那些年,驚豔到我們的女性影視劇角色,每個都難以複製!
    所以,趁著熱情勁,今天來盤點一下那些年驚豔到我的女性影視劇角色吧,有沒有人和我產生共鳴?1,步步驚心——若蘭看完《步步》的小說和電視劇,最喜歡的始終是那個戲份不多的若蘭。若蘭,這個無數作品中已經出現過無數次的名字,卻只有馬爾泰若蘭最讓我印象深刻。先發一張若蘭的定妝照。氣質如蘭,高貴典雅。
  • 越來越討厭開車了,我的心聲,是否能與你產生共鳴?
    最近沒啥心情寫別的,今天就跟大家吐槽一下我的開車經歷,從剛開始的熱情似火到現在的冷淡,幾乎可以說磨滅了我當初的鬥志,現在陪伴我的汽車就跟一個可有可無的產品一樣,想起來的時候就用一用,想不起來的時候,車在哪裡停著都能忘記。越來越討厭開車了,我的心聲,是否能與你產生共鳴?
  • 共鳴的靈魂
    (五)       現在我們來說《共鳴的靈魂》這本書。這是河合隼雄先生談幸福的書,他寫了好幾本這樣的書,像《心的棲止木》、《大人的友情》等等。       在這本書裡面,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一篇文章是本書的同名文章——共鳴的靈魂。在這篇文章裡面他提到一個小孩,叫S。S在小時候有多動症,在學校就有很多行為問題。
  • 東北的悲哀 現實生活與影視劇裡的東北人
    其實很多人在接觸東北人之前最先接觸到的是影視劇中的東北人。曾經有一段日子裡農村的鄉土劇很流行,於是大批量的東北農村題材的影視劇紛紛而出。那裡面的東北人小肚雞腸,行為乖戾。在鄉土劇之後緊接著是很多黑社會題材的影視劇。其中充斥著大量的東北人,野蠻,囂張,蠻不講理。
  • 《全職高手》打破影視劇「傳統弱項」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祝燕南表示看好電競題材劇未來的發展空間,「電子競技題材影視劇仍然屬於未來的劇,生存空間會進一步擴大,具有良好的成長性。電競題材劇同樣具有政治功能、教育功能、娛樂功能,可以通過英雄主義的表達引領青年受眾,塑造時代新人。」
  • 一個產生共鳴、增強說服力的短語
    使用「設想一下」,創造一個情景,讓觀眾自己去感受,這樣做可以讓觀眾有很強的代入感,能夠產生共鳴、增強說服力。設想一下,當你去海邊旅遊時,發現整個海洋裡飄著很多垃圾,你會有什麼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