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點| 我見青山多嫵媚 青山見我應如是-讀範揚山水畫

2020-12-25 騰訊網

我是一個很不謙虛的人,常常自詡在當代藝術圈子裡能入虎穴得虎子,很少有人能與我相比。其實這純系少年輕狂,欠缺城府。好在這些言論大都刊在朋友的交談中,流傳不廣,不至於有更多的人知我狂妄。但也有好事者散布些變質變味的流言讓我很是吃不消,全仗本人臉皮厚,依然「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其實你說有個直抒胸臆的地方,誰還顧得了那麼多?就算給書畫界添亂了。言歸正傳,我們還是說說範揚的畫吧。

範揚《工筆手卷》33×59cm

範揚《山中習禪圖》42×43cm

我和範揚,兩人相距千裡之外,江東我不去,西北他不來,面當然沒見過。可要說全國能數得上,既有實實在在的兩把刷子,又頗有些名氣的畫家,恐怕惟有此範和我最相知了。

範揚《伏虎羅漢》50×132cm

我識範揚大約是在四五年前。說實在話,那時看好範揚者真沒幾個人,都覺得山水畫壇似乎多了個粗服亂頭,筆不精,墨不細,很難讓人看上眼的好事者。同樣,那時的我也絕非現在這樣對他如此有感覺,當時真正吸引我和他親近的其實還有一層是因為他的範姓。因為在1999年我也一不留神和姓範的我妻有了姻緣,是人家大家庭裡的金龜婿,你說不把這位遙遠的舅子哥巴結好,會有好日子過嗎?(呵呵,範揚老兄你不會不認我這妹夫吧)此後,我和範揚談過幾次,均是電話上的接觸,聽他的言語一派江浙人的習氣,小橋流水,一點也不氣吞山河,一時很難把畫和人統一起來。後來,見到老兄的來信——原來範揚人很爽。

範揚《伏虎羅漢》48×103cm

範揚的畫大致經過兩個時期。早期的畫是以人物名世,走工筆的路子,大概是我不喜歡工筆人物或者他走的那個路子,總感覺畫得很隨大流,似乎有點舊版畫、壁畫的東西,甚至也有些日本畫的東西,人物造型比較固定,缺少強烈的個人思想和表現性,顯得有些呆而薄,沒有很好地釋放出筆墨的靈動性和特殊效果。倒是《支前》那件第六屆全國美展作品顯示出了他潛在的能量、才氣和鋒芒。大概是範揚認識到走工筆路子的局限性:要完全打進去再全力打出來很困難,表現的手段不豐富,無法找到合適自己個性表現的風格,難以實現畫風的求新變。用他的話說就是他在看賓翁的畫時受到感染始為之。其實那種感染應該說是他發現了山水畫可以充分表達自己的心性,適合自己的審美情趣。

範揚《書畫 (二幀)》36×30cm ×2

範揚早一點的山水畫我看過,大略是黃賓虹的路子,但那時與山水的至理還相去遙遙,只可說有點山水的味,還談不上精純。隨著黃賓虹山水畫思想在中國畫界的進一步深入,以及對黃賓虹山水畫研究、學習的範圍不斷拓展,範揚對黃賓虹的認識也有了一次質的飛躍。這裡還要提到一位成就卓著的畫家,不過他不是中國人,他也不畫中國畫,這個人就是荷蘭畫家文森特·凡高。大家不必質疑,範揚在吸收黃賓虹筆墨思想和山水精神的同時,也吸收了來自西洋畫裡的一些審美情趣和藝術思想,尤其是凡高的繪畫思想。那組皖南寫生作品中,明顯地是受了這兩位中西大家的共同影響。

範揚《弘一羅漢》53×72cm

他大量地使用二綠、三綠,畫中表現出的那種審美情趣,完全契合了黃賓虹山水和凡高以一種筆觸描繪整幅畫面中各種物象的審美觀,我甚至認為他使用顏色的協調性也是從凡高的畫中得來的。我見到過文森特·凡高1889年畫的那張《耕夫和作坊》、《聖保羅醫院花園裡的樹木》、1890年畫的《茶彭華爾的草房》這三幅怍品,應該說範揚是最不應該陌生的。然而範揚畢竟是範揚,他對黃賓虹和凡高的吸收絕不是簡單的移植,而是從精神出發再融以筆墨,他結合了個人的思想境界。

範揚《羅漢瑞獸圖》48×133cm

範揚《山水清音》132×72cm

比如他的豪爽就造就了他的畫裡有一種江浙畫家所不能比擬的爽氣和俊逸,看似草草,卻蘊涵著一種亂中有致、亂中有趣的筆墨思想。當然他的畫也受了些徐悲鴻、傅抱石的影響,他的人物畫造型、線條就有此二人的烙印。江浙畫家吸收抱石者甚眾,從亞明、宋文治到今天的許多畫家,大多以筆墨相傳,精神失之,也有個別畫家從精神中來,像周京新,可是這種精神卻不是抱石的精髓,我總以為抱石在留給江浙畫家巨大的藝術財富的同時,不自覺地將一種陰沉之氣附著在他們的畫面中,而範揚吸收了他的率意和浪漫,這一點大家應該有目共睹。

範揚《倚石羅漢》179×97cm

近兩年,範揚的山水畫進一步成熟,筆意率暢恣肆,又能透出些沉穩鏗鏘。且能大膽地用色,用墨,畫畫大黑大綠大紅,反差很大卻很協調,不難看出,已完全擺脫了1999年皖南寫生時的那種嘗試性,朝著更俊朗、更有深度的方向走去。我以為當代山水畫界畫得好者有:曾宓、龍瑞、陳平、胡應康、王鏞、崔振寬、陳國勇、範揚、何加林、姚鳴京、林海鍾等,而範揚無疑是其中最有筆意、最有自家面目、最有後勁者。

來源:國畫大觀

相關焦點

  •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青山何山?
    辛棄疾在《賀新郎·甚矣吾衰矣》中寫道,「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其詞句之美、意境之遠,被後世廣為傳頌。而此處,青山何山?詞人又是在怎樣的境遇中寫下此般經典之作,讓我們細細品味。賀新郎·甚矣吾衰矣邑中園亭,僕皆為賦此詞。
  • 《未見青山老》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今天安利一首很好聽的古風歌曲,《未見青山老》,是以冬唱的,喜歡古風歌曲的應該很多人都知道她吧,也是古風圈知名度比較高的一位歌手了吧。她的歌曲大多以抒情為主,古風歌曲比較多,也會時常翻唱一些很好聽得歌,以冬是我也很喜歡的一位歌手,對於這首《未見青山老》,我更是情有獨鍾。
  •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談稼軒的人生曲線
    出自《賀新郎·吾已甚衰矣》的一句詩:「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我看見青山是多麼的瀟灑多姿,想必青山看我也是一樣的吧。這裡的辛棄疾是多麼的寂寞,遇山見山話山。我認為是沒有的。「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這句詩,雖然講的是辛棄疾的淡然,但是我認為從這句詩,他的絕望需要青山來衝淡,他的人生方向,由青山指明,有一句歌詞「青山予我,朝朝暮暮」。
  •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辛棄疾的自信豪放與灑脫不羈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一尊搔首東窗裡。想淵明《停雲》詩就,此時風味。江左沉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回首叫、雲飛風起。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那一日,辛棄疾獨坐停雲堂內,看山光水色有感而發,就仿陶淵明思親友而寫的《停雲》作了首詞,其中一句「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也成為後世熟知的經典之句,那麼,辛棄疾這首以《賀新郎》為詞派的詞究竟說了些什麼呢?這首詞首句感嘆,「我」已經很衰老了,平生交往的朋友如今還剩下多少呢?
  • 春花秋月,淚雨風塵,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我是惜夢,你有故事,就來找我!你我雖未見過面,卻能傾聽你的故事,寫出你的故事!作者:惜夢,情感文章作者!一個女子,身世卑微,命運多舛,卻不甘沉淪,奮起抗爭,最終把人生活出堪比青山碧水之炫彩,數百年來,多少人探究其間尋問:她是怎麼做到的?打開她的人生履歷:生不逢時,年僅8歲被賣入青樓。跌宕起伏,13歲被權貴納身為妾,二年後家境變故再度委身舊業。
  •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到底有多甜
    ,唯你看我是青山。我見眾生皆草木,唯有看你是青山。應該是暗戀者最真實的意境了。有沒有想到誰?是不是感覺到心在撲通撲通的亂跳?想到有點想哭?不過這麼久沒有談戀愛的你還知不知道那滋味?不過至今他們好像都沒有什麼其他的故事發生,我想可能在後來的某一天我們會不經意的說出心裡的話,那我希望你回答在一起好嗎?
  • 詩詞欣賞:辛棄疾的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讀辛棄疾《賀新郎》萬茜扮演柳如是,演得風情萬種,我方知有柳如是。於是查資料,了解其身世,驚見其書墨還在,知其名來自「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一時目之為才女,慨然有傾慕之情。而後經過了幾年時間,我讀古詩詞,讀到辛棄疾詞作《賀新郎》,方恍然知「應如是」句出處。嘆此詞仿佛說我自己,一口氣連續讀了好幾遍。有些感慨,沒經過,不會生出。沒有相同的感慨,讀此類文章也不會產生共鳴。陽明說「知行合一」,知道的時候已然是體會到了,體會到的時候必然就知道了。時隔800多年,而能心有契同,可見心靈的廣博是沒有時間限制的。
  • 《乘風破浪的姐姐》萬茜,你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你應如是
    我一直在田野觀察,究竟女性喜歡什麼類型的女明星?五官銳角多,過於精緻的,好像不討喜,會讓她們覺得帶有攻擊性和侵略性。何況普通人長這麼美豔的並不多,難有代入感。比如這一位:只是論美貌度,有點逐步降維的感覺,早期的女性觀眾緣確實很好,第一位有多年的冷清秋濾鏡,第二位立人淡如菊的文藝女神人設,再加上支教這種討喜的行為;第三位是打著「小董潔」的旗號出道的,受唐人力捧,觀眾緣說不上多好,但也不壞。
  • 高中生讀辛棄疾的「我見青山多嫵媚」,提個問題,難住了不少老師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一尊搔首東窗裡。想淵明《停雲》詩就,此時風味。江左沉酣求名者,豈識濁醪妙理。回首叫、雲飛風起。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詞的名氣不用筆者多說,兩宋經典詞作之一。此詞寫到公元1198年左右,此時辛棄疾已閒居好幾年。
  • 推文《青山看我應如是》:我見青山多嫵媚,料想青山見我應如是
    這裡是一顆卷心橙~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橙子十分想念你,我想你也是,如果你不想我,那一定因為橙子時刻住在你心裡。橙子喜歡推薦好文給大家,話不多說,開始今天的分享吧!作品:《青山看我應如是》作者:木更木更主角:嵇清柏&檀章內容標籤:玄幻甜文,三生三世,歷劫戀愛
  •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第一個圖案是太陽,因為我叫鄭晶,「晶」這個字是三個日疊起來,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朋友都叫我「三日」的原因。後面的圖案本來是沒想著要月亮的,只要星星和太陽就好了,但是我總感覺缺了點月亮不太好,最後就跟紋身師說,給我來一個「小宇宙」吧,所以這個紋身對我來說還是很特別的。
  • 柳如是秦淮八豔之一,青山見我應如是,眾名不如最初名
    當夜口授一首,雲娟次晚就能一字不漏地背誦出來,把楊潔儒樂得親吻著雲娟的小臉蛋說:「甥女真好記性,長大起來準是個聰明伶俐的才女,朝堂上要是再出個武則天皇帝,我的外甥女定可考中狀元。」老天給了柳如是一個親如父母的娘舅,卻又殘忍地把他奪走。舅舅在行醫過程中意外猝死,為了埋葬娘舅,柳如是將自己賣給名妓徐佛,就此墜入風塵。
  • 李金平|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公司沒有培訓任務的時候,我喜歡到各大俱樂部去打球,一場酣暢淋漓的桌球打下來,既能結交到更多趣味相投的朋友,又能強身健體、增強自己的體質,何樂而不為呢可是最近我發現一個現象,照著這個規矩去練球,打得好的人會越打越好,畢竟他們練球的機會更多嘛:而打得差的人呢,需要鍛鍊,但又可以鍛鍊的機會卻不多,特別是每次訓練結束後,和那些實力強勁一些的選手打完球,雖然他們也會對你客客氣氣,但給人的感覺多多少少都有點敷衍,可是當他們遇到更加優秀的選手後,則會對對方則會發自內心的熱情。
  • 張騰蛟:你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你應如是丨讀莊浪
    群群的山巒如部部豐厚的卷冊,迤邐復迤邐,連綿復連綿,在時間的長流中,裸其奧義,隱其真髓,於大地之上。我,乃是一個飢餓了很久的,讀者。我是常常去讀山的。遠遠地讀其蒼茫,近近地讀其清幽;粗讀其豪放,細讀其深沉。讀青,讀綠,讀和諧,讀靜謐。我常常去讀那些嶙峋崢嶸的巉巖,讀它們的容顏,讀它們的生活,讀它們的風貌,讀它們的歷史。
  • 30條文藝不爛大街的句子:我見眾生皆草木唯你是青山
    青天共白月,我共你。  ——《陳酒新茶令》  2、我其實刻薄,不擅溫言寬慰,惰於交流,說著說著便沉默。往往疏離,孤獨執著。生來本就淡漠,擁有的亦不比旁人多。  3、遺憾像什麼?像身上一顆小小的痣,只有自己才知道位置及浮現的過程。  ——簡媜《煙波藍》
  • 辛棄疾《賀新郎》:塵土人言寧可用,顧青山與我何如耳
    元龍百尺高樓裡,把新詩殷勤問我,停雲情味。北夏門高從拉攞,何事須人料理。翁曾道:「繁華朝起。」塵土人言寧可用,顧青山與我何如耳。歌且和,楚狂子。有位像三國時的陳元龍一樣的朋友,「臥百尺樓」,寫新詩寄給我,問我近況如何,在「停雲亭」的生活是否還習慣?現在時局危難,如北夏門獨木難支,就要倒塌,大廈既倒,還有什麼事需要人照顧?我曾說過,希望像木槿花一樣早晨盛開,日落花謝。我豈能為汙濁腐敗的朝廷所用,只有青山知我心,我也與青山交友。從今以後,和楚狂子一樣,佯狂和歌,趨避人世。
  • 我的青山遊覽日記
    青山,古名秦山,位於江西瑞昌的南部,相傳秦始皇曾登臨此山,並封之以國姓;其海拔高度為921.3米,素有「幕阜第二山」之稱、「小廬山」之譽,1993年被江西省政府批准為省級森林公園。前段時間帶著一家老小回老家,我們終於拋下「剪不斷,理還亂」的雜事驅車前往青山!迎著撲面的晨風,唱著盪氣迴腸的《好漢歌》,我們這些蟄居小城的人有如出籠之鳥,頓覺天高地闊,水秀山清,心中有著無限的愜意。大約上了五六公裡的山路到了青山林場場部,這裡空氣清新,人煙阜盛,稍做調整後我們便開始登山。自古名山僧佔盡,青山也不例外。
  •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亦如是,讓我選一萬次,我也不選城市
    帶小侄子到山野裡去耍,我們爬到一個視野開闊的山腰上,他順其天性地即忍不住對著山谷嘯叫起來,我一開始還準備叫他「不要鬧」,後來緩過神來,才知道自己的荒誕,——這又不是城市,何必整天活得那樣戰戰兢兢的!貼近山水的過程中,我發現他是那樣的能迅速融入到大自然裡去,仿佛大自然本就是他一個很好的朋友一樣,故人歸來,無需過多言語,彼此就能在剎那間一見傾心。
  • 唯美情感英文短句:我見眾生皆草木,唯你是青山
    我見眾生皆草木,唯你是青山。I see all living things are vegetation,but you are the gerrn hill.餘生還長,你別慌。你是我疲憊生活的希望與糖。 You are the hope and sugar of my tired life.愛不該變成你的負擔,而該是你想到就忍不住微笑的幸福。
  • 走進「青山」,捷途X90 「強風吹拂」背後的一些小「奧秘」
    近日,答哥受邀來到了重慶,參觀了青山(TSINGSHAN)變速箱工廠。想了想,好像這是答哥第一次參觀變速箱工廠。相信大多數人對這個名字太過陌生,如此低調?不妨打開百科,"中國最大的專業變速器生產企業和世界最大的微型汽車變速器生產企業之一",答哥和你一樣感到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