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如是,明末清初女詩人,秦淮八豔之一。
柳如是的前半生
據陳寅恪考證,柳如是一開始的名字叫雲娟,姓楊,所以叫楊雲娟。這個名字是當時江南很普遍的名字,柳如是的出身其實很好,父親柳養吾是御醫,在京城和老家嘉興都有房產,算得上豐衣足食。
柳養吾被牽扯進明末三大案的紅丸案中,被亂棍打死。楊夫人就服毒自盡,以身殉節。舅舅楊潔儒是個江湖郎中,盡心撫養雲娟,他常常抱著雲娟在燈下閱讀詩文,或選擇一些易學好記的唐詩教雲娟吟誦。當夜口授一首,雲娟次晚就能一字不漏地背誦出來,把楊潔儒樂得親吻著雲娟的小臉蛋說:「甥女真好記性,長大起來準是個聰明伶俐的才女,朝堂上要是再出個武則天皇帝,我的外甥女定可考中狀元。」
老天給了柳如是一個親如父母的娘舅,卻又殘忍地把他奪走。舅舅在行醫過程中意外猝死,為了埋葬娘舅,柳如是將自己賣給名妓徐佛,就此墜入風塵。後來才會被賣給人家做婢女,再給吳江故相作妾,這時柳如是才十四歲。
在那時她便改名為楊愛,楊愛此名出自錢塘娼女楊愛愛,楊愛愛愛上了一個金陵的少年張逞,被張父逼迫離去,三年來憂思不斷,終究一朝香消玉殞。後來北宋詩人蘇舜欽將此事寫成長歌《愛愛歌》,這個故事才廣為流傳。柳如是取名楊愛,或許她和楊愛愛本來就是一樣的人,但是柳如或許想不到她取名楊愛之後,她的命運也驚奇地和楊愛愛相似吧。
她首先與宋徵輿有情,但被宋母逼迫,終究離開,再後來又與陳子龍情厚,依舊被陳子龍的妻子張氏反對,以至於在她二十三歲之時不得不嫁給五十九歲的錢謙益。
改名路上從未停歇
後來又改名影憐,楊影憐,這個名字出自李商隱的詩《碧城三首》其二句:對影聞聲已可憐,這是一種飄絮般的傷感,詩裡的可憐是可愛可憐惜的意思,但我想柳如是用在自己的名字裡時更多的是一種無奈的意思吧,影子也頗為可憐。
柳如是下一個名字更厲害了,叫隱雯,這個名字是在受松江郡守驅逐時才改的,想像一下,一個女子,只因為自己的身份低下,就要被人趕走,這是多麼令人悲傷的事情,但是對於柳如是來說,尊嚴問題或許不是那麼重要的,因為她們那類人,看人臉色已經看慣了。這個名字第一次流露出消極一面的她,隱,一個正當好年紀的女子,因為為世人所不容,只能像道士那樣隱藏起來,可是這也不能夠,何其悽然。再後來柳如是又將雯字去掉,只叫隱,那種迫切想隱於人世的心大概更加強烈。
可是你能相信,這時她才二十四歲不到嗎?這個年紀並不算大,可是從她的名字的改變就能看出,這短短幾年她就已經看盡人世的涼薄了。
再後來,她便叫柳如是了,柳楊互換,名取自辛棄疾的詞《賀新郎》句:我看青山多嫵媚,青山見我應如是。
自此柳如是頻繁改名之事總算告一段落,歸於錢謙益後,人生也趨於平靜,這對一個女子來說應是十分好的。這讓我想起王映霞說的那句話:如果沒有前一個他,也許沒有人知道我的名字,沒有人會對我的生活感興趣;如果沒有後一個他,我的後半生也許仍漂泊不定。
前一個他是鬱達夫,後一個他是鍾賢道,這或許是大部分女子的愛情兩面,一個激情浪漫,一個穩定安寧,但是大部分女子太過於平庸,這兩面往往都難以沾到,所以如此來看,柳如是的一生或許也算幸運,她體驗的人生,古往今來,並沒有幾個能體驗到,她經歷的愛情,也沒有幾個人能經歷到。
此外,柳如是作為傳統社會一介女子,卻有著深厚的家國情懷和政治抱負。在與其往來的名士中,張溥、陳子龍、李存我均是有錚錚風骨的民族志士,柳如是常與他們縱論天下興亡。在盛澤時,柳如是曾對張溥說:「中原鼎沸,正需大英雄出而戡亂禦侮,應如謝東山運籌卻敵,不可如陶靖節亮節高風。如我身為男子,必當救亡圖存,以身報國!」
總結
柳如是的一生是傳奇的,最後錢謙益還是以結縭的方式娶了她,結縭就是娶妻,柳如是是以妻子的身份嫁給錢謙益的。有了一個名分,柳如是必定是幸福的,這麼多年的掙扎終於有了安穩。
【參考文獻:從秦淮名妓到巾幗英豪,柳如是是如何實現人生逆襲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