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淮河邊的李香君故居,我找到了秦淮八豔至今被人記憶的原因
南京一直是一個很值得去發現和去寫的地方,因為這裡有太多的歷史痕跡。而這種痕跡不僅僅在那些耳熟能詳的地方,也在那些不為人知的地方。用一句話來說,那就是:你目光所及,皆是舊事。
細細一算,我已經在南京度過了五年。這五年裡,我去過很多地方,聽過很多故事,也看到了很多從樹影斑駁間落下的舊日時光。所以,我想寫一個系列的故事,帶大家一起去看一看那些藏在南京角落裡的往事,感受傳統文化在南京留下的印記。
夫子廟向來是南京遊人最多的地方。無數人在這裡舉著串串,倚著秦淮河邊的欄杆,看眼前讓人繚亂的華燈。「熙熙攘攘」這樣的詞彙像是天生就用來描繪夫子廟的,因為你能在這裡找到一切屬於生活的熱鬧與繁華。
但夫子廟的故事卻不僅僅包含這些眼可見到的俗世繁華。依然有很多安靜的地方藏在這裡,給我們講著過去的故事。
李香君故居,就是這樣的地方。
夫子廟核心區有一條街,東北起文德橋,西南至武定橋,被稱為鈔庫街。由於此地是明朝時的國家金庫—寶鈔庫的所在,這條街便得了這個名。隨著歲月變遷,國家重地逐漸成為了遊人歡聚之所,而原名「媚香樓」的李香君故居就在這裡。
世人對李香君的了解,大多來自《桃花扇》。或是讀書,或是覽劇,多少都對這一位江南才女有點印象。其實若論名氣,李香君在當年尚不如同為秦淮八豔的柳如是與陳圓圓,但他們的痕跡早已消失在了秦淮河的燈影槳聲中。所謂「秦淮八豔」的遺存舊物,也只有這一座李香君曾經住過的小樓。所以,我們也只能尋覓到李香君的一點生活往事,並從她這裡想像到另外幾人的風韻神骨。
進門前就發現一幅對聯:小字噪秦淮,萬種風情柔似水;丹心昭史冊,一痕血淚豔如花。字跡斑駁暗淡,刻於木牌之上,不駐足細讀確實難以看清。大概就和這座木樓一樣吧,藏在夫子廟的喧囂中,不特意去看當然是看不見的。更何況,對面還有著一家陶笛店,大家的注意力大概都被陶笛的吟唱吸引去了。
故居一層多是一些陳設,包含了秦淮八豔的人生往事,以及各類精緻的書畫泥塑,首飾繡鞋,不一而足。精巧細緻的設計,讓人能想到曾經這裡的華美生活。
古時的妓女和現在的定義並不相同。那時妓女多為習學歌舞,以藝娛人的女子。她們在漢代被稱為「女樂」,在魏晉南北朝被稱為「樂戶」,而宋代時,在臨安 「瓦舍」、「勾欄」內的歌妓樂工則更為普遍。在這裡遇到的秦淮八豔中,柳如是擅詩,董小宛擅文,陳圓圓擅歌舞,李香君擅古琴琵琶,都是才藝絕世的女子。而那些展櫃裡的精美首飾,則給她們曾經的主人帶來了錦上添花的魅力。
從小樓邊的樓梯上去,便是這座傍水繡樓的二層。樓梯狹窄,又經歷過百年風雨,踩上去自是不斷發出嘎吱之聲,清晰地傳進你的耳中。二樓便是幾間小巧的居室,昔日的笑語歡歌都發生在這裡。
《桃花扇》自然有很多虛構的成分在,但是關於李香君和侯方域的相識相戀故事確是來自於真實的歷史。十六歲的李香君就是在這座媚香樓裡第一次遇到侯方域,然後相識相知,從此一世傾心。這是一段美好的邂逅故事,但如果僅僅如此,我們也未必會清楚記住李香君的故事。畢竟金陵城從來就不缺乏美好的愛情。比如,距離夫子廟百米的長幹裡,便是無數文人墨客最愛歌頌愛情的地方。
李香君的珍貴,大概更在於相識之後的堅守。故居二層的陳設,大都保留著她昔時生活的常態。李香君執著侯方域送自己的一柄宮扇,閉門謝客,靜靜地在這裡等意中人歸來。「血濺詩扇」自然是《桃花扇》中最出名的一個場景,但那只是一種情感的爆發。只有當你來到這裡時,你才會看到她每日坐在小屋裡思念意中人的情態,感受到那種細水長流的愛意。
況且堅守不僅於此。若是僅僅有對夫君的「愚忠」,那在格局上便多少小了一些。這種堅守更體現在對民族大義的堅持。當侯方域也對清廷屈從時,李香君並未像那些舊時女子「嫁夫從夫」。我有時候會想,那個堅定的不屈從於軟弱丈夫的李香君,是不是也會倚在眼前的窗邊,讓自己的淚水落入秦淮呢?然而,即便她內心傷痛至深,卻依然能堅持大義,這樣的李香君才更讓人欽佩。
這時候再想到一層展廳中的另外七人的故事。秦淮八豔不過是改朝換代時的八位弱女子,可正因為時代的苦難,她們的那種情志才被人記住。秦淮河邊從來都不缺才貌俱佳的女子,但是有這樣情志的人,不過這幾人而已。也難怪我們記住了秦淮八豔。
試圖在夫子廟這樣一個熱鬧的地方找一些對歷史的思考似乎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想在一個瀰漫著脂粉氣的地方找到一點家國天下的情懷似乎也是一件奇怪的事情,但是奇怪的事情往往就會發生,甚至,是常態。
桃花扇的故事已經被講過很多遍,孔尚任把李香君的名字留在了秦淮的潺潺水聲中。天下紛亂時,有識之士自當覓渡,可便如李香君這樣的堅守者,又有幾人呢?
進媚香樓時,聽到的是再熟悉不過的《出水蓮》。箏音淡雅清幽。史載,李香君擅歌擅詩文,擅琴擅琵琶,自是疑問為什麼不以琴曲襯故居。可再一想,琴瑟琵琶,笙箏笛簫,又很重要嗎?重要的在於《出水蓮》透露出的「出淤泥而不染」,在於《桃花扇》透露出的「亂世中的堅守」,在於一劇一曲背後的百年情志。
感謝各位新老朋友的閱讀,我是作者夢魘。歡迎關注我們的百家號蘇家酒窖,一起探索那些美好的傳統文化。下期會繼續給大家講述南京的傳統印記,歡迎在這裡留言討論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