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八豔之首柳如是才華橫溢、眼界開闊卻為何註定一生顛沛流離?

2020-12-16 滄浪大江

傳統儒家思想對女性的基本要求是所謂的「三從」,也就是「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這意味著一個女人在其人生的每一個階段,她的社會地位、法律身份都是由男性家長的社會階層所決定的。「三從」的理想在一定程度上,讓我們對傳統社會中女性的真實生活產生了很多誤解,認為她們每天都過著暗無天日的日子。

作為才女,名妓有著同樣令人驚嘆的文學和藝術修養,然而,她們跟其他才女的差別也非常明顯。跟閨房內的良家女性相比,她們似乎有著更多的人身自由,她們不屬於任何一個家庭,也不依附於某個固定的男性。我們可以通過當時最有名的才女名妓柳如是的故事,來了解名妓真實的生存狀態。

柳如是能詩善畫,她的詩能和當時最有名的文人領袖錢謙益唱和;她的書法,被後人稱為「鐵腕銀鉤」;她自己被當時的人稱為「秦淮八豔之首」;她的才華,足以成為明末清初才女的典範;她的命運和際遇,又充分表現出身為名妓的漂泊和無奈;而她在民族大義面前的選擇,又顯出她的高尚與偉大。這也難怪,著名學者陳寅恪不惜把人生最後幾十年的時間,用來探究柳如是與錢謙益的詩文和人生。他還說過,讀柳如是的詩,常常令人感慨而不能自已。

柳如是跟當時絕大部分的歌妓一樣出身卑微,出生後就被賣做歌妓。當時的江南地區,有一整套買賣、教養歌妓的產業,被販賣的小女孩們被稱作「瘦馬」,柳如是就是這樣的「瘦馬」。她被名妓收養,又被送給狀元出身的大學士做妾。在大學士那裡,她學會了寫詩、畫畫。這在當時是很普遍的,這些女孩在落入紅塵之後,就被刻意教導學習文學和藝術。這種學習雖然目的不太一樣,但是其實和上流社會教育閨閣小姐的內容差不多,她們都在相似的年齡,學習著類似的內容。身為歌妓的小女孩,訓練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她們的言談舉止能夠符合文人的要求,有朝一日像柳如是一樣,被官員或者是士大夫買去做妾。在歌妓的市場上,才華和外貌一樣,成為判定一個歌妓價值最主要的指標。所以說,成為才女,是成為名妓的基本條件。

當然,柳如是的才華遠遠超出其他人,所以跟她交往的大都是當時的文人領袖,包括著名的東林黨人。最後,她嫁給了文壇領袖錢謙益。為了維持生活,她經常不得不在道路上奔波,在不同的男性資助者之間輾轉。陳寅恪是這樣形容柳如是的生活的,「風車憔悴,奔走於吳越之間,幾達十年之久,中間離合悲歡,極人生之痛苦,然終於天壤間得值牧齋,可謂不幸中之幸矣。」牧齋,就是錢謙益的號。陳寅恪的這段話把柳如是生活的顛沛流離描寫得淋漓盡致。然而,也正是這種不斷的旅行,以及她能跟當時最優秀的文人交往,又讓她可以有普通女孩難以企及的眼界,讓她慢慢地尋找到自我,生命變得越來越豐富,也越來越獨立和自由。

這種自由和自我認同,可以從柳如是一生中不斷給自己起新名字體現出來。普通的良家女孩,生命穩定地從一個階段步入下一個階段,她們會由女孩變成妻子,然後成為母親,所有這些不同的生命階段,都決定了她們的稱呼和名字。而對於名妓來說,她們在傳統的家庭結構中沒有一個正式的位置,隨時在各種身份中間轉換,她們可以是侍妾,也可以由侍妾重回名妓的身份,還可以成為情人等等,即便是在一個固定的時間點上,她們的身份也是不固定的。柳如是曾經給自己起名叫楊愛,後來又叫自己柳隱,這都表明了她對自己生活的某種渴望和期待。直到她嫁給錢謙益之後,錢謙益給她起名為柳如是,這才表示她的生活從此安定下來了,她開始正式進入以男性為中心的家庭關係世界裡。也許,這是所有名妓嚮往的最美好的歸宿。

可是,在明末清初的大變局之中,個人的生命顯得是那麼脆弱,這種美好的生活也並沒有持續多久,柳如是就迎來了生命中最大的考驗。明朝滅亡,作為士人和官員的錢謙益面臨著巨大的抉擇,是以身殉國,還是投降新的朝廷。同樣的抉擇,也擺在了柳如是面前。在面臨大變局的時候,良家女孩和歌妓都要忠於自己的男人,更進一步是要忠於自己的國家。在這個時刻,良家女孩和歌妓之間在道德上的鴻溝忽略不見了。許多歌妓忠誠於國家,顯出高尚的道德情操,也尋找到了自己生命存在的更高價值。

面臨生死抉擇的時候,歌妓的勇敢和忠貞常常令她們的男性伴侶感到羞愧,柳如是和錢謙益之間的故事就是這樣。面對明朝的覆滅,柳如是勸錢謙益自殺殉國,他們相約一起跳水自盡,為國捐軀。但事到臨頭,錢謙益卻說,水太涼,不能下。柳如是當時一定感到了某種絕望,於是縱身而下,卻被錢謙益阻攔住了。後來,錢謙益北上投降清朝,柳如是堅持留在南京,目的就是為了讓丈夫有所牽掛,早日回頭。後來錢謙益終於回到江南,開始積極聯絡抗清,背後都有柳如是的支持和鼓勵。相信在那段日子裡,柳如是又重新感受到了愛和希望。

柳如是的一生,是典型的才女加名妓的一生,才女決定了她能夠達到的生命高度,而名妓則決定了她一生顛沛流離,最終,她的選擇體現出了傳統社會中對於女性道德的最終理想。名妓雖然看上去更加自由,但是依然被籠罩在傳統社會的男女性別分工和統治關係之下。另一方面,她們也有更多的自由意志來表達自己,在面臨國家危難的時候,甚至表現出比身邊的男性更高的道德追求。

儒家的「三從」,是對理想女性生活的規定和設想,在實際的生活中並不一定真的能夠處處都落實,這種理想和現實生活中間的距離,給傳統女性的生活打開了一個狹窄的新的空間。我們可以說,也正是因為這種距離,這點狹窄的空間,讓我們的文化傳統始終保持著一定的彈性和包容性,有了這種包容性,傳統才能夠一直延續下來。

碼字不易,感謝閱讀,為什麼明末清初在江南地區突然湧現出這麼多才女名妓呢?這些才女為什麼又全部都是如此的痴情呢?歡迎留言評論, 如果覺得內容還算不錯請點讚、關注,推薦給更多人,感激不盡!

相關焦點

  • 秦淮八豔:除了美,靠什麼「顛倒眾生」?
    秦淮八豔指的是明末清初江南地區南京秦淮河畔的八位才藝名伎,十裡秦淮是南京繁華所在,一水相隔河兩岸,分別是南方地區會試的總考場江南貢院(即今中國科舉博物館),另一畔則是南部教坊名伎聚集之地著名的有舊院、珠市。
  • 你以為的秦淮八豔只是男女之事麼?So Nave……
    不過要是提起秦淮八豔,好像就有點張不開嘴,哈哈啊~~~臥談君今天就來韶一韶(南京方言,意思就是聊一聊,和東北話嘮嘮嗑是一個概念)。秦淮八豔說到底就是住在秦淮河兩邊青樓裡的歌姬、名妓,和平常姑娘家看起來沒啥兩樣,只不過有幾分姿色,最要命的是會才藝,比如琴棋書畫茶藝音律啥的。
  • 柳如是秦淮八豔之一,青山見我應如是,眾名不如最初名
    柳如是,明末清初女詩人,秦淮八豔之一。柳如是的前半生據陳寅恪考證,柳如是一開始的名字叫雲娟,姓楊,所以叫楊雲娟。柳如是取名楊愛,或許她和楊愛愛本來就是一樣的人,但是柳如或許想不到她取名楊愛之後,她的命運也驚奇地和楊愛愛相似吧。她首先與宋徵輿有情,但被宋母逼迫,終究離開,再後來又與陳子龍情厚,依舊被陳子龍的妻子張氏反對,以至於在她二十三歲之時不得不嫁給五十九歲的錢謙益。
  • 秦淮八豔結局為何這樣——3個結伴青燈,2個封一品誥命,3個病死
    提起古代青樓名妓,非提「秦淮八豔」不可,可以說「妓」這個行業到了她們,才是一個輝煌的頂峰。秦淮八豔共八人,其名分別是顧橫波、柳如是、李香君、卞玉京、馬湘蘭、陳圓圓、董小宛、寇白門。她們每個人的經歷和故事,都足以夠書寫厚厚一本,可處於朝代更迭時代的她們,更多的是命運與時代的一體,以致於出現像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放清軍入關,使岌岌可危的明王朝走向終點。正因為她們的命運和時代聯繫在了一起,在那個刀光劍影的爭權奪利的時代,沒人注意到她們有著怎樣的結局。
  • 書畫|古風.秦淮八豔
    文|書畫 編輯|燕子 圖片|網絡古風.秦淮八豔柳如是詩書為伴清歌寵,秦淮柔水潤芙蓉。傾心為國言辭烈,慷慨之舉震五湖。陳圓圓桃花塢裡一紅顏,容辭閒雅大風範。觀者為之魂已斷,名功江左呈眼前。三桂愛美愛江山?「衝冠一怒為紅顏」。
  • 在秦淮河邊的李香君故居,我找到了秦淮八豔至今被人記憶的原因
    其實若論名氣,李香君在當年尚不如同為秦淮八豔的柳如是與陳圓圓,但他們的痕跡早已消失在了秦淮河的燈影槳聲中。所謂「秦淮八豔」的遺存舊物,也只有這一座李香君曾經住過的小樓。所以,我們也只能尋覓到李香君的一點生活往事,並從她這裡想像到另外幾人的風韻神骨。
  • 萬茜主演的《柳如是》將一代名妓氣節傲骨,演繹得淋漓盡致
    秦淮八豔指的是明末清初南京秦淮河畔的八位才藝名妓,諸如柳如是、李香君、董小宛等等。入的妓院,再做好人難。有人認命如董小宛,情願夜晚無人之時,悄悄將自己下嫁;有人不服,要那個人光明正大娶自己進門如柳如是。時代背景秦淮柳隱的傲骨與風情大抵在出生之時便已是註定。
  • 秦淮八絕簡介
    由於她美豔絕代,才氣過人,遂成秦淮名姬。她留下了不少值得傳頌的軼事佳話和頗有文採的詩稿《湖上草》《戊寅卓》《尺牘》。陳圓圓本為崑山歌妓,曾寓居過秦淮,由於她色藝超群,更與重大歷史事件相系,所以清人便將她列入了「秦淮八豔」之中。陳圓圓原姓邢,名沅,字圓圓,又字畹芳,幼從養母陳氏,故改姓陳。
  • 她是柳如是的閨蜜,擅長詩詞書畫,落魄時擺攤為生,小楷淡雅精緻
    她是柳如是的閨蜜,擅長詩詞書畫,落魄時擺攤為生,小楷書法淡雅精緻看過電影《柳如是》肯定都知道才女柳如是,她是「秦淮八豔」之首,明末清初著名的歌妓,在亂世之中往來於江浙之間,她才華橫溢,多次女扮男裝與當時的才子一起舞文弄墨,巾幗不讓鬚眉,後來以書畫為媒
  • 史不絕書922:歷史人物之柳如是,剛強的章臺女傑
    提起柳如是,大家應該都不陌生,「秦淮八豔之首」,清朝人評價她「豔過六朝,情深班蔡。」柳如是,很小就被賣為「揚州瘦馬」,長大之後,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而且還出落得十分標誌。很快就豔名遠播,成為當時的名妓。雖然很早就落入風塵之中,但是柳如是卻是十分有志向。她熟讀詩書,很有才情。
  • 她曾是「秦淮八豔」之一,卻為情所傷,後半生與青燈古佛作伴
    卞玉京出生於1623年,是非常著名的秦淮美人。但是和絕大多數風塵女子不相同的是,卞玉京小時候其實出生於非常富裕的官宦人家。但是很不幸的是他的父親去世了,所以卞玉京的生活發生了驚天覆地的變化。不過,儘管這些富家公子不惜拋之千金逗她一笑,卞玉京始終還是緊閉心門。直到1643年的時候,一個名叫吳繼善的人出現在卞玉京的生活中。當時吳繼善要離開秦淮,所以他的很多有人們都為他組織了宴會,為他送行。卞玉京也在受邀之列為他們的宴會歌舞助興。既然是送別的宴會,文人墨客們相聚在一起就免不了要寫送別的詩句。
  • 秦淮八豔之才華橫溢馬湘蘭——清雅幽蘭
    據《秦淮廣記》載,她名守真,字湘蘭,小字玄兒,又字月嬌,因在家中排行第四,人稱「四娘」。她秉性靈秀,能詩善畫,尤擅畫蘭竹,故有「湘蘭」著稱。她相貌雖不出眾,「姿首如常人」,但「神情開滌,濯濯如春柳早鶯,吐辭流盼,巧伺人意」。 馬湘蘭在繪畫上造詣很高,當年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接連三次為《馬湘蘭畫蘭長卷》題詩,共72句,記載在曹寅的《棟亭集》裡。
  • 為何煙花之地多出才情絕豔的女子?
    江南秦淮,明末清初,出了不少有名的風塵女子。她們才藝雙絕,貌美如花。其中最出名的當屬耳熟能詳的「秦淮八豔」了。十裡秦淮是南京繁華所在,一水相隔河兩岸,分別是南方地區會試的總考場江南貢院(即今中國科舉博物館),另一畔則是南部教坊名伎聚集之地著名的有舊院、珠市。
  • 江南才子吳偉業與「秦淮八豔」卞玉京:亂世中悽婉的愛情絕唱
    卞玉京(約1623年—1665年),又名卞賽,字雲裝,後自號「玉京道人」,與董小宛、柳如是、陳圓圓等人並稱「秦淮八豔」。卞玉京詩琴書畫無所不能,擅小楷,通文史。她的繪畫藝技嫻熟,落筆如行雲,「一落筆盡十餘紙」。
  • 早年是孫權兵營,王羲之在此成為東床快婿,秦淮八豔李香君的故居
    夫子廟秦淮風光帶立馬成為南京城最受追捧的景點,沒有之一; 秦淮河上,往來交織的燈影槳聲,誘惑著各色人等在此拍照留念; 十裡秦淮的豔名遠播,逗引遊人前往秦淮河南岸,探究當年風景;
  • 秦淮八豔有人以此取名
    辛棄疾被稱為「詞中之龍」,他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作為一名從小出生在「金國」的人,他卻抗金歸宋,成為宋朝著名將領!辛棄疾現存的詩詞有六百多首,詞集《稼軒長短句》更是流傳至今。辛棄疾在被徹底罷官歸隱的第四年,曾經寫下了這樣一首《賀新郎》,表達自己壯志不酬,虛度年華的不滿。賀新郎·辛棄疾甚矣吾衰矣。
  • 三國英雄畫戰船,秦淮八豔馬湘蘭來點評
    三國聯合創夢工廠極速前進第二季第一集三國英雄畫戰船,秦淮八豔馬湘蘭來點評(夜遊秦淮河幽蘭畫館第一場)各位好,我是諸葛明亮下面我們來到的是秦淮河畔「秦淮八豔」之一的馬湘蘭"幽蘭畫館" 。馬湘蘭(1548-1604),秦淮八豔之一,生於金陵,自幼不幸淪落風塵,但她為人曠達,性望輕俠,常揮金以濟少年,是秦淮八豔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