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儒家思想對女性的基本要求是所謂的「三從」,也就是「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這意味著一個女人在其人生的每一個階段,她的社會地位、法律身份都是由男性家長的社會階層所決定的。「三從」的理想在一定程度上,讓我們對傳統社會中女性的真實生活產生了很多誤解,認為她們每天都過著暗無天日的日子。
作為才女,名妓有著同樣令人驚嘆的文學和藝術修養,然而,她們跟其他才女的差別也非常明顯。跟閨房內的良家女性相比,她們似乎有著更多的人身自由,她們不屬於任何一個家庭,也不依附於某個固定的男性。我們可以通過當時最有名的才女名妓柳如是的故事,來了解名妓真實的生存狀態。
柳如是能詩善畫,她的詩能和當時最有名的文人領袖錢謙益唱和;她的書法,被後人稱為「鐵腕銀鉤」;她自己被當時的人稱為「秦淮八豔之首」;她的才華,足以成為明末清初才女的典範;她的命運和際遇,又充分表現出身為名妓的漂泊和無奈;而她在民族大義面前的選擇,又顯出她的高尚與偉大。這也難怪,著名學者陳寅恪不惜把人生最後幾十年的時間,用來探究柳如是與錢謙益的詩文和人生。他還說過,讀柳如是的詩,常常令人感慨而不能自已。
柳如是跟當時絕大部分的歌妓一樣出身卑微,出生後就被賣做歌妓。當時的江南地區,有一整套買賣、教養歌妓的產業,被販賣的小女孩們被稱作「瘦馬」,柳如是就是這樣的「瘦馬」。她被名妓收養,又被送給狀元出身的大學士做妾。在大學士那裡,她學會了寫詩、畫畫。這在當時是很普遍的,這些女孩在落入紅塵之後,就被刻意教導學習文學和藝術。這種學習雖然目的不太一樣,但是其實和上流社會教育閨閣小姐的內容差不多,她們都在相似的年齡,學習著類似的內容。身為歌妓的小女孩,訓練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她們的言談舉止能夠符合文人的要求,有朝一日像柳如是一樣,被官員或者是士大夫買去做妾。在歌妓的市場上,才華和外貌一樣,成為判定一個歌妓價值最主要的指標。所以說,成為才女,是成為名妓的基本條件。
當然,柳如是的才華遠遠超出其他人,所以跟她交往的大都是當時的文人領袖,包括著名的東林黨人。最後,她嫁給了文壇領袖錢謙益。為了維持生活,她經常不得不在道路上奔波,在不同的男性資助者之間輾轉。陳寅恪是這樣形容柳如是的生活的,「風車憔悴,奔走於吳越之間,幾達十年之久,中間離合悲歡,極人生之痛苦,然終於天壤間得值牧齋,可謂不幸中之幸矣。」牧齋,就是錢謙益的號。陳寅恪的這段話把柳如是生活的顛沛流離描寫得淋漓盡致。然而,也正是這種不斷的旅行,以及她能跟當時最優秀的文人交往,又讓她可以有普通女孩難以企及的眼界,讓她慢慢地尋找到自我,生命變得越來越豐富,也越來越獨立和自由。
這種自由和自我認同,可以從柳如是一生中不斷給自己起新名字體現出來。普通的良家女孩,生命穩定地從一個階段步入下一個階段,她們會由女孩變成妻子,然後成為母親,所有這些不同的生命階段,都決定了她們的稱呼和名字。而對於名妓來說,她們在傳統的家庭結構中沒有一個正式的位置,隨時在各種身份中間轉換,她們可以是侍妾,也可以由侍妾重回名妓的身份,還可以成為情人等等,即便是在一個固定的時間點上,她們的身份也是不固定的。柳如是曾經給自己起名叫楊愛,後來又叫自己柳隱,這都表明了她對自己生活的某種渴望和期待。直到她嫁給錢謙益之後,錢謙益給她起名為柳如是,這才表示她的生活從此安定下來了,她開始正式進入以男性為中心的家庭關係世界裡。也許,這是所有名妓嚮往的最美好的歸宿。
可是,在明末清初的大變局之中,個人的生命顯得是那麼脆弱,這種美好的生活也並沒有持續多久,柳如是就迎來了生命中最大的考驗。明朝滅亡,作為士人和官員的錢謙益面臨著巨大的抉擇,是以身殉國,還是投降新的朝廷。同樣的抉擇,也擺在了柳如是面前。在面臨大變局的時候,良家女孩和歌妓都要忠於自己的男人,更進一步是要忠於自己的國家。在這個時刻,良家女孩和歌妓之間在道德上的鴻溝忽略不見了。許多歌妓忠誠於國家,顯出高尚的道德情操,也尋找到了自己生命存在的更高價值。
面臨生死抉擇的時候,歌妓的勇敢和忠貞常常令她們的男性伴侶感到羞愧,柳如是和錢謙益之間的故事就是這樣。面對明朝的覆滅,柳如是勸錢謙益自殺殉國,他們相約一起跳水自盡,為國捐軀。但事到臨頭,錢謙益卻說,水太涼,不能下。柳如是當時一定感到了某種絕望,於是縱身而下,卻被錢謙益阻攔住了。後來,錢謙益北上投降清朝,柳如是堅持留在南京,目的就是為了讓丈夫有所牽掛,早日回頭。後來錢謙益終於回到江南,開始積極聯絡抗清,背後都有柳如是的支持和鼓勵。相信在那段日子裡,柳如是又重新感受到了愛和希望。
柳如是的一生,是典型的才女加名妓的一生,才女決定了她能夠達到的生命高度,而名妓則決定了她一生顛沛流離,最終,她的選擇體現出了傳統社會中對於女性道德的最終理想。名妓雖然看上去更加自由,但是依然被籠罩在傳統社會的男女性別分工和統治關係之下。另一方面,她們也有更多的自由意志來表達自己,在面臨國家危難的時候,甚至表現出比身邊的男性更高的道德追求。
儒家的「三從」,是對理想女性生活的規定和設想,在實際的生活中並不一定真的能夠處處都落實,這種理想和現實生活中間的距離,給傳統女性的生活打開了一個狹窄的新的空間。我們可以說,也正是因為這種距離,這點狹窄的空間,讓我們的文化傳統始終保持著一定的彈性和包容性,有了這種包容性,傳統才能夠一直延續下來。
碼字不易,感謝閱讀,為什麼明末清初在江南地區突然湧現出這麼多才女名妓呢?這些才女為什麼又全部都是如此的痴情呢?歡迎留言評論, 如果覺得內容還算不錯請點讚、關注,推薦給更多人,感激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