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拜單車,英文名mobike,是由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網際網路短途出行解決方案,是無樁借還車模式的智能硬體。目前已經進入了上海、北京和廣州等城市,每到一個城市,就會引發這個城市出行的轟動效應。雖說現在的共享單車行業很火爆,但是目前面臨的問題也不少,如何在場沒有硝煙的產長取勝,就得看如何採取有效的營銷模式了。
共享單車起源於歐洲,2007年進入中國,在早期2007-2014年這七年的時間裡,國內共享單車主要是以政府為主導的,進入2014年下半年,隨著ofo共享單車的出現,才開始慢慢轉為民營企業進行共享單車的運營,2015年摩拜單車的出現,共享單車才真正的被大眾所熟知。
2015年1月,有一個叫胡瑋煒,曾經做過記者,創辦過汽車科技自媒體GeekCar的女孩帶著自己夢想創立了一個引發轟動效應的摩拜單車。創辦不到一年,在2016年9月,摩拜單車就已經完成超過1億美元的C輪融資,由高瓴資本、華平投資集團領投,多家機構跟投,包括紅杉資本、啟明創投和摩拜單車早期投資方。
產品發展歷程:
2.0.1版本:基礎功能發布
3.0版本:新增實名認證;增加請求在當地地點申請增加車輛的功能;添加行程分享功能;增加添加好友功能;添加活動通知功能;
3.1.0版本:增加邀請好友專屬邀請碼修改功能;增加信用體系,增加拖動地圖找車;
3.2.1版本:單車計費功能簡化;英文版上線;優化騎行路線;頭像可修改;增加可配置圖標;
3.2.4版本:增加信用評分體系功能;優化用戶指南;添加語音驗證碼功能;
3.2.6版本:app通知卡優化;學生可直接通過app上傳信息,更加高效便捷。
目前,摩拜單車已經進入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成都五大城市,是共享單車領域目前進入城市最多的創業公司。而且用戶量一直呈現出顯著的上漲態勢:
圖一 安卓市場下載量
摩拜單車創立之初提出的願景與使命就是用人人可負擔得起的價格提供共享自行車服務,使人們更便利地完成城市內的短途出行,並幫助減少交通擁堵,幫助減少環境汙染,讓我們生活的城市更美好。
摩拜單車的定位是做短途自行車業務,為公共運輸之間的間隙短途接駁有需求的人群提供無固定地點、隨時隨地使用摩拜單車達到目的地的服務。讓人人有自行車可騎。解決上班族,公交站、地鐵站與公司的短距離的路程問題。實現整體環境的綠色出行目標。
人們對環境問題的關注持續走高,道路交通擁堵的日漸惡化和人們對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市場目前處於藍海,唯一相競爭的是政府公共單車,但政府單車系統其實是一個「高耗能的低碳事業」,因為成本包括:站點建設成本,車輛成本,運營成本,前兩個好理解,而運營成本則包括車輛養護,站點運營,調度成本,所謂「高耗能」就是指調度費用,公共單車都是電子鎖,必須到指定站點歸還,為了保證第二天有車可租,運營方會用貨車搬運這些車輛,巨大的潮汐人流能把系統拖垮,所以說摩拜單車是應運而生也不為過。
但是從目前的共享單車的運營效果來看,市場環境並不是特別良好。運營方式和政府的維護市場環境秩序相悖,企業想投放更多的單車,而政府希望維護好有序的公共環境,因此,政策的管制將是未來共享單車最大的挑戰。2016-2021年中國電單車行業發展分析及投資潛力研究報告分析,「現在整體的投資環境不佳,知名的風投公司只能通過投資這種單一、爆款的現象級產品,不斷擴大它的商業模式,等共享單車市場達到一定規模時,資本公司便可獲取它的投資價值」。
SWOT分析:
我們說不同的產品對應的不同的市場需求和市場偏好,當一個新的產品進入市場的時候,我們需要的是對市場做出合理的研判。這時候需要我們根據產品特點對市場進行細分和定位。市場細分,是指企業在市場調研的基礎上,按照消費者的需求特性差異,將某一種產品和服務的整體市場劃分為兩個或兩個以上子市場的活動。
對於共享單車來說同樣是如此,在摩拜單車進入市場之前,市場中已經有ofo模式的共享單車。如何在競爭的市場中尋找出自己的市場,就需要對市場進行嚴格的調研分析市場需求:
1.競爭對手的分析;目前市場中主要的競爭對手就是ofo共享單車,ofo共享單車對應的主要是校園,首創無樁共享單車出行模式,致力於解決大學校園的出行問題,目前已完成c輪融資;
2.市場環境分析;目前市場中人們對於短距離出行難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在現在更加追求綠色、低碳出行的需求環境中,需要更多能追求短距離出行的交通工具的出現。
3.產品的研究;ofo共享單車的產品主要是以校園車為主,車身統一以「小黃色」為標誌,可以將車騎去校內任意的地方,隨時停放。另外,高校師生也可以共享出自己的單車給 ofo 經營,從而獲得所有 ofo 共享單車的免費使用權,以 1 換 N。
4.網際網路時代共享經濟模式的出現更增加了此類產品的需求。
在對比了市場環境的一些因素後,摩拜單車也對自己的目標市場有了一個比較好的定位:1.以一線城市年輕上班族為主,還有大學生及其關注的新鮮事物,以及追求時尚和樂意接受新事物的中老年人;
2.解決出行最後一公裡的需求,解決堵車,打車難,走路遠的痛點;
3.實行二維碼解鎖功能,擯棄傳統而且繁瑣的機械解鎖方式;
4.車身設計以時尚、年輕化以及鮮豔亮麗的紅色為標誌,符合現代人追求時尚的需求。
一、線上營銷
1.社交媒體
線上營銷策略在網際網路時代最合適也是最方便的形式。而社交媒體的推廣也是目前最經濟和最快捷的,目前摩拜單車已經擁有5個公眾號和3個微博帳號。
2.電視媒體廣告推廣
前期在一部非常火爆的電視劇《歡樂頌》和真人秀節目極限挑戰中都出現過摩拜單車的身影。這些都能給摩拜單車帶來非常大的曝光率,並且能夠得到非常龐大的粉絲群。
二、線下營銷
1.參加公益活動進行推廣
摩拜單車在2016年9月22日世界無車日,摩拜單車積極參與上海幾個區發起的無車日活動,向參與無車日活動的市民免費提供摩拜自單車,帶著大家騎行上海並將首批1000輛摩拜單車投放到大學城及軌交9號線沿線商圈和小區。這個活動看似官方,但的確能讓摩拜單車更好的落戶上海。無車日當天,摩拜單車在北京和廣州兩地舉行了同樣的活動。公益活動是共享經濟單車領域最讓人熟知也是目標用戶集中的宣傳陣地。
2.舉辦騎行發燒友活動
成立自己的粉絲騎行愛好群,不定時舉辦騎行活動,吸引愛好者參加活動。這是一個「活動」的廣告推廣,不僅能及時得到用戶的體驗反饋,而且還能得到更加專業的產品設計建議。
摩拜單車所使用的自行車,都是自行研發和設計交給產商進行生產。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產品設計的不確定性,導致產品產生了很多不足:1.車身設計過於沉重,用戶在騎行的過程中會很吃力,而且沒有車籃;2.企業考慮破損成本,追求無鏈條和實心胎的設計,雖然減少了企業的成本,但給用戶體驗感方面造成很多困擾,有些年老以及女性用戶,由於車身騎行速度過於緩慢導致騎行起來會感覺非常的困難;3.車太少,很多用戶找了十幾分鐘還找不到車;4.GPS定位系統不準,手機上定位到車,但是到現場後卻沒有發現有車。
共享單車儘管進入中國的時間才短短幾年時間,但是發展起來足夠強勁,可以說是火爆。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面對市場環境中不確定性問題是不可避免的:1.共享單車這種隨時隨地可以換取,以及停放的問題,對於用戶是一種道德考驗;最近在網上也屢屢爆出摩拜單車由於用戶私有用品等等,這些都是摩拜單車甚至是所有共享經濟面臨的共同問題;2.共享單車和自用不在指定的位置停放自行車導致用戶找不到車,以及有用戶把車停放到自己家裡當成自己的單車比較有哪些值得選擇前者的超值體驗;比如說費用問題,目前使用摩拜單車需要交200押金,每半小時是收費一元,有些用戶就會考慮這個比坐公交還貴,如果我花幾百在網上買一臺二手自行車,不用後還能進行折價;還有一個就是舒適度,用戶用了這款產品如果達不到他想要的舒適感,那就不會親耐你的產品;3.真共享偽共享的爭論,還會在共享單車這個領域繼續下去。4.目前共享單車都面臨一個尷尬的問題,那就是如何進行盈利的問題。摩拜單車CEO 王曉峰在一次採訪中說過:「目前摩拜單車還沒有考慮怎麼賺錢。」這不僅是摩拜單車的問題而是整個共享單車所面臨的共同問題。
共享單車的在未來發展過程中需要改進的地方:
1.建立資料庫,分析城市所需要的自行車數量
要得到這個答案,必須結合城市人口、公交系統、私家車、道路等各項數據,進行計算。其中最重要的估算手段,是把城市裡每一個人的家庭住址和其工作地點在資料庫層面打通,從而掌握每一個人在城市中最日常的流動,即上班族的「潮汐」特性。這個問題,在統計學上,我稱之為「白日人口流動」。一旦我們掌握了城市每個區域白日人口的多少,以及這些人口的基本特徵,例如行業、薪酬、年齡、住的地方離上班地點的遠近等,就可以更好的為這個地區的工作人口服務。
廣州市正在規劃在全城逐步投放150萬輛公共自行車,這個數據不知有沒有經過科學估算、這些單車又分布在哪裡?廣州雖人口眾多,但考慮到老城區道路狹窄,部分道路連自行車道都未設立,可以進一步研究投放規模的合理性。
2.需求政府合作,得到政策支持
需求更多的政府支持,比如電子發票、在路邊設置更多白線區域停車位、如果發生規模性偷盜,用公安力量幫忙尋找等。然後政府部門也可以通過摩拜單車搜集的數據來評估現在的非機動車道路和停車位的設置是否合理。有些數據,比如過去一周在這條路上有多少人次騎車、平均的騎行速度、以及和另外一條路上速度的直接對比等等,這些數據會對這個城市的規劃有一些幫助。可以把這些數據拿出來與政府共享,得到政府的支持和幫助。
3.建立起多樣化的盈利模式
摩拜單車目前的盈利模式較為單一,依靠租借費用盈利,每輛單車還可收取299元的押金。
租金:摩拜單車目前租借費用為1元/半小時,可通過微信或支付寶支付。這裡做一個簡單的盈利預測:摩拜單車的目標是四年免維修,即折舊時間是四年。假設一輛車一天之中有效使用時間為1小時,一年有效使用天數為300天,一輛單車一年收入600元,四年就是2400元。如果一輛車的固定投放成本在2400元以下,不考慮其他支出的前提下,盈利是顯而易見的。此外,未來隨著車的數量越來越多,邊際成本遞減,有效使用時間還有望提高,盈利還會增加。
押金:摩拜單車要求每名用戶交納299元押金,大多正常使用摩拜服務的用戶是不會把押金取出的,這會給摩拜帶來極好的現金流和資本沉澱。
未來,摩拜單車還可通過廣告合作或其他形式的盈利。
4.設立用戶準入系統,剔除「壞」用戶
很多企業平臺跟摩拜單車很像,只要下載APP就可以成為他們的用戶,只要註冊就可以是會員。的確,條件低用戶多了,但管理也變得不易。這方面倒是可以學學B站,它們就做得很不一樣。作為二次元文化擁護者的聚集地,它就有很嚴格的準入條件,比如,新會員必須拿到老會員的邀請碼才可以加入,或者通過做試卷的方法,只有通過二次元文化的60分考核,才能稱得上合格的B站人。這一考核,就等於為B站過濾了大部分「偽迷」,篩選出真正忠實的粉絲。要知道,一個壞用戶帶來的負面影響可能超過100個好用戶的建設。
5.多層次化的信用體系建設
這部分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最重要的。我們都知道共享經濟的好,一輛單車,自己用和大家一起用,效率是不一樣的。可現實是,人人都想分享別人的東西,要分享自己的就不樂意了,給報酬也無濟於事,因為沒有辦法確保他人會愛惜車子、會及時歸還,出了問題可以確定責任。所謂信用,是一種相互信任的關係。人們是否願意把自己的資源交給陌生人,是否願意體驗一種新服務,都基於信任。傳統的熟人社會,親疏決定信用高低,陌生人社會找誰打包票去?要準確地了解一個人的信用,就要考察人們的行為記錄——數據。
摩拜單車可以記錄地理位置、騎行時間、行走軌跡、違規操作等等數據,並把這些數據整合進一個平臺,這使得租車行為已經不是傳統的「點對點」關係,而是一條線一個平面,一個立體的行為模式,租車行為具備了識別度,評估判斷成為可能。它可能建立一套模型,來儘可能真實地判斷什麼樣的行為該獎,什麼樣的該罰,不僅確保單車利用率最優化,還將為評判一個人的社會信用輸出新的參數。
例如,為減少不文明使用,摩拜單車已經為用戶建立了徵信系統:滿分100分,每正常騎行1次加1分,出現一次違規操作扣20分,低於80分每半小時收費增至懲罰性的100元,信用為0分時,帳號永久凍結。當GPS定位發現用戶把自行車扛進了辦公室或自家小區,短暫地將其變為「私有財產」,平臺就用扣減信用分、提高使用成本來懲罰低素質用戶。再進一步,如果這種資料庫還能跟銀行、網商等徵信系統對接,推倒不同徵信系統之間的圍牆,將使用摩拜單車這一社會資源的表現,上升為個人社會信用的一部分。那麼,未來甚至連押金也可以省了,完全進入一個刷臉的時代。
不管怎麼樣,一個新興產品逐漸在進入人們的視野中,雖說未來面臨的困難巨大,但我相信在有效的控制和優秀的管理團隊的支撐下,竭盡全力的做好產品,未來另外一個領域的「滴滴」將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