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萬物相連的宇宙的科學紀錄片當中,提出來關於人類的知識在飛速倍增的一個數據,從人類文明誕生到20世紀初,人類知識的翻倍需要100年的時間,而到了1945年的時候,只需要25年便實現翻倍,那到2013年的時候,這個速度非常的驚人,每13個月知識的信息就會翻倍,並且還在持續的加速中,也就意味著,知識翻倍的周期會越來越短。基於這個數據可以看出,我們人類對於信息以及處理信息的能力是非常的重要,事實上,在我們的內外空間當中都是海量的信息,不僅有有形的知識資訊,還有無形的振動頻率,電磁信號等等。
而我們跟外在的世界,並沒有一個所謂的固定不變的邊界,來區分我們的內在和外部的世界,對我們的邊界本身,就是一個信息的構成。所以學會與信息合作,我們就可以創造自己想要的生命體驗,而人類進化的關鍵呢,其實是在於與信息相處的能力,而不是存儲信息,換句話說,人類如何自主的看待、認知、以及有效的獲取信息,運用信息的能力,要遠遠重要過於人類記得多少信息的能力。所以歷史學家也是《今日簡史》的作者赫拉利才會說,需要我們要趕在算法之前了解自己,重塑自己,只有這樣,我們才有可能擁有自主性的使用信息的能力,而不是在信息爆炸中迷失自我,並且被科技的爆發所奴役,這也是系統性的自我認知,如此重要的一個原因。
我們看另外一個轉變的數據,在十九大會議的時候,有一位人大代表提出來,未來20年將會有60%的職業消失,那我們該怎麼面對?與此同時赫拉利也在今日簡史當中提出來,未來每隔5年就要換一次行業,因此按照現在的教育,我們的孩子長大後根本無法擁有工作,事實上無論是基於現在處於職業的快速變革的時代,還是社會能夠穩定的轉型,或者是教育形態的改變,自我認知和天賦教育,都是這個時代不可迴避的重要的需求。
其實我一直在強調天賦解放,他不是一個理想的口號,它是一個非常迫切的現實的需求和時代的需求,如果人們不懂得認知自我,不懂得如何善用自己的生命,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以及能夠給這個社會,提供價值的服務方式,那麼當A.I.科技飛速的替代人力的時候,大量的勞動力會被取代和釋放出來,他們要如何安放自己的生命?如何使用自己的時間?如何確保自己的生存?
但如果我們不提前去為這些做準備,那麼當這一天到來的時候,就會有大量的人,有大量的時間去走上街頭,為這份時代的困惑和生存的權益,可能會進行動搖社會穩定的抗爭。如果我們的教育,與人類發展的需求脫節,還在服務於過去的職業和工作,那麼不用多久,甚至是現在已經出現了人才脫節的現象,大量新興的行業,無法找到相匹配的優質的人才去發展,從學校畢業的年輕人找不到工作,但是行業卻有大量的空缺的位置,找不到人才。
而與此同時,人們不斷發展的生活需求也無法得到滿足,人們的生命狀態可能會更加的分散,社會關係上也可能會更加的疏離,而我們還要面臨,日益嚴峻的環境問題,所以自我認知和天賦解放,真的不是一個理想的口號,而是一個非常現實的社會需求,所以這不再是一個我們要想著,怎麼樣去選擇職業的一個時代,而是需要我們去創造全新的職業。
如何創造呢?就是要結合世界持續發展的需求,人類本身不斷進化的需求出發,以及自身的天賦熱情,這就是我們全新職業的來源,當我們越來越多的人,對自己和生命有更完整的認知,學會善用自己的生命,發揮自己的天賦的時候,我們不僅可以實現自己隨著時代的改變而不斷的進化,實現個人的幸福滿足與成就,我們還可以,以自身的經驗和方法,來引領和支持他人的天賦解放,創造出更多的,全新的,有助於人們發揮自己天賦的職業機會,從而以自己的成長貢獻,並帶動這個社會的穩定的轉型。
因此,如果你要順應這個時代發展的需求,想要知道如何去創造全新的職業,那你只需要持續的去思考這兩個問題,第1個問題從你自身的需求出發,如何讓生活變得更美好,第2個問題是放眼你所生活的世界,如何解決當前人們面臨的困境和問題,如果你一直保持對這兩個問題的思考,那麼你可以從中創造出無窮的新的職業,就像是去年上海推出了垃圾分類的政策,從而誕生了幫助社區家庭,進行垃圾分類的,顧問服務的角色,甚至還有人創業APP,提供網上預約垃圾分類這樣的服務。
所以試著去想一想,你希望你自己生活在哪方面變得更美好,然後你平常會關注,人們生活方面當中,哪些困難和問題,思考一下這兩個問題,在這當中就蘊含了你全新職業的新的機會,因為你渴望的不是無緣無故的,然後你關注的也不是無緣無故的,這些其實都跟我們內在隱藏的天賦寶藏有關。
而當你探索到一些答案的時候,你的內在可能會有這樣的懷疑說啊,我真的可以做到嗎?所以針對你內在這個可能會出現的懷疑,我想要跟你分享一點,不要輕易的相信這個聲音,覺得自己做不到,其實,做不到的另外一種說法就是,還沒有學會而已,所以你所關注的,你所渴望的,裡面都有你可以去發揮的空間,你只是還沒有學會,用什麼樣的方式,有效地去發揮你自己而已,這就是開啟你的天賦綻放的方法,去應對未來20年職業消失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