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未來的婚姻:婚姻制度真的會消失嗎?

2020-12-20 晨曦大叔

2020年過去三分之一,羅志祥群P、阿嬌閃婚閃離,明星劈腿離婚事件層出不窮,讓大眾對婚姻的意義更加撲朔迷離……

有人說過,婚姻制度在未來會消失,真的是這樣嗎?

這讓我想起了小喬花了數萬元挽回出軌婚姻又逼老公離婚的故事……

小喬是一個溫柔漂亮的女生。她儘管在結婚十年以後,追求她的男人依然層出不窮,但是她對婚姻一直忠心不二、溫柔體貼,儘管她嫁的是一個各方面都不如她、甚至還出軌的老公……

比起曾經追求過自己的男人,小喬的老公無論從長相、金錢、情商、社會資源上,都算是比較差的貨色了。當諮詢中問起她為什麼選擇這個老公的時候,她說儘管其他男人很優秀,但是追她的時候都太靦腆了,但只有他才願意勇往直前、死纏爛打地追她,這給了她不離不棄的安全感……

後來我才知道,原來小喬的父親就是經常在婚內玩女人、最後還拋棄了她們母女兩……

但是,這個老公並沒有因為小喬漂亮得體、溫柔賢良而珍惜她,反而經常跟別的女人聊騷,甚至出軌。當小喬發現以後,花了數萬元找到出軌挽回專家幫助自己。

可是,當出軌挽回專家好不容易把她們的婚姻挽救回來的時候,小喬卻主動逼著老公離婚。後來諮詢師發現,原來小喬在婚姻修復後,平心靜氣地問老公可不可以承諾自己以後不再出軌,竟然遭到了老公的拒絕……

老公的原話是:「我認為男人三妻四妾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我也做不到不去聊騷……」

後來,小喬經過心理諮詢,已經可以平等地面對雙方的觀點差異了,於是就表示尊重他的想法,但是接受不了這個想法,斷然決定離婚追求新的婚姻……

究竟是什麼讓男人們一而再、再而三的背叛婚姻?未來,我們的婚姻制度真的會消失嗎?我們又為了什麼而結婚?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想,我們很有必要來看一看,人類整個婚姻制度,從原始社會到現代社會的發展歷程。

一、原始社會的婚姻:從群婚到對偶再到單偶的發展。

原始社會的時候,我們的祖先跟動物很相似,因此男女之事也是屬於雜亂的狀態。無論地域、年齡、輩分、血緣,都可以發生關係、建立婚姻。這樣的婚姻,被稱為群婚。

後來,群婚發展到了對偶婚。這種婚姻下,一男一女在一起生活,組成配偶,但是它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一夫一妻制,因為這樣的婚姻關係並不穩固,也沒有太多的約束。這就像某些少數民族,男女結婚後沒幾天,女方還是回到了娘家居住,並且在娘家期間,她的性生活是比較自由的,不受約束。這就是對偶婚。

到了封建社會的時候,就開始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單偶,也就是「一夫一妻多妾制」。這種婚姻下,一個男人可以跟若干女子結婚,但只有一個可以稱為正妻,她的地位是高於其他小妾的。

二、封建和民國社會的婚姻:納妾之風盛行,男人三妻四妾是主流。

那麼,「一夫一妻制」是什麼時候被提出來的呢?

實際上,從封建社會 到民國時期,都一直盛行著「男人可以三妻四妾」的主流思想。女性的地位受到限制。

到了中華民國,開始出現了真正的臨時約法,規定實行一夫一妻。但可惜的是,那是的軍閥、官僚家庭,並沒有遵守這一制度,這主要是因為當時的「一夫一妻多妾制」已經流傳了幾千年,並不是一紙法律就可以取消的。

這裡面有一個特別有意思的現象。就是最早站出來反對納妾的,是梁啓超。他還曾經跟譚嗣一起組織過「一夫一妻世界會」這樣的組織。可是後來,梁啓超自己也納了小妾。。。

三、農業社會的婚姻:「合作社」式,家族傳承>夫妻關係。

其實,在建國之前,我們國家依然算是「農業社會」,也就是農業一直都是我國的支柱型行業,又或者說「溫飽問題」是建國之前最痛的問題。

而農業社會下的婚姻,主要關注家庭的整體利益及發展。這個時候的男女之情,往往沒有整個家族的發展和傳宗接代重要,甚至男女之情根本就不被推崇。在這樣的「溫飽尚未解決」社會下,人們需要首先解決生計問題,因此兩個人的聯姻,更像是兩家人的合作共贏,就像合作社一樣,結合兩個家族的力量,保證生存、傳承家族、延續香火。

在這樣的婚姻特點下,很典型的是,父子關係才是所有家庭關係中最重要的關係。而夫妻關係則是夾在父和子中間的。如果沒有孩子的出生,這對夫妻的關係甚至會名存實亡。

四、改革開放前的婚姻:政治地位為首,忽略個人魅力。

從建國時期到改革開放之前大概有30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婚姻表現為政治化,主要有以下特點:

1、擇偶標準以政治地位為主。例如說一個男人是地主家的子嗣,那他再優秀也沒有人看得起。

2、性別被逐漸弱化,男女地位逐漸平等。

3、愛情和性是一個禁區。

4、社會把離婚看成不好的事,人們對婚姻仍然看重從一而終。

有一部電影很好地說明了這一時期的男女之情,就是1980年拍攝的《廬山戀》。當時這部電影有一個鏡頭,就是女主角在男主角臉上要蜻蜓點水似的一吻,但是卻成為那個年代年輕男女的求愛聖經。女主角張瑜後來回憶說:就為了這一秒的「吻戲」,足足拍了一個小時。因為演員太難為情了。

五、改革開放後的婚姻:個人魅力成為主流,更注重吸引與愛情。

改革開放以後,男女的婚姻就步入自由戀愛的時期,這時候,中國人對婚姻關係、婚姻的理念產生了巨大的變化。

第一個特點是,這個時候男女之間的婚前性行為在逐步增加,人們對性的觀念也開放了許多。

第二個特點是,男女在擇偶的時候,越來越注重個人魅力,比如我們常說的顏值、身材、財富、上進心、情商、氣質、談吐、職業等。而到了90後,人們的內心情感表達就更加開放、自如、大膽、及個性化。

第三個特點是,我們曾經在非誠勿擾上看到的:我寧願坐在寶馬上哭,也不要坐在自行車上笑。這樣經典臺詞的出現,表明了人們擇偶越來越注重物質主義和消費主義的傾向。

在這一年代下,夫妻關係已經代替了父子關係,成為家庭關係中的核心關係。

六、未來的婚姻:更注重愛情與對婚姻的體驗。

當前,有研究統計,包括90後在內的離婚率實際已達到了51%……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排在前五位的導致離婚的因素分別為:對方出軌、家庭暴力、性格不合、婆媳關係不和、以及對方有不良嗜好。

再看一看歐洲社會,已經有一半的情侶選擇只同居、不結婚。這時候,情侶們發現,其實同居就具有了婚姻的大多數功能。那麼,我們未來,對婚姻的定義、標準,是否會發生質的變化呢?

其實,我們離婚率的飆升,恰恰反映了人們對於婚姻質量的追求。現代人對婚姻的未來,將會更加注重對婚姻的個人體驗。在這種情況下,一段婚姻的維繫,更多的要靠雙方的情緒價值提供能力,來使得婚姻能夠保持較高質量的情感濃度。

來一起看一看美國對於親密關係的一個調查:為什麼現代的美國人要走進婚姻?

調查的結果是:

94%的人是因為愛情走進婚姻的;

88%的人是因為渴望終生的承諾;

82%的人是渴望有人陪伴;

59%的人因為繁育後代;

只有39%的人是為了經濟保障而走入婚姻……

可以發現,人們對於親密關係的需求,空前劇烈;而情感、愛情在親密關係中的重要性,也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值得說明的是,當人們開始用愛情、情感來衡量婚姻時,它將是一把雙刃劍。就像那句古話說的: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恨不知所終,一笑而泯。愛情固然美好,但它也是世界上最難以琢磨的東西。如何在繁重、庸碌的日常生活中保持激情、保鮮愛情,將會成為所有人共同面對的問題。

這也是為什麼,婚姻家庭諮詢師、情感心理師這一職業不但不會走下坡路,反而會愈加受到人們的重視和需要。。。

來加入我們,成為一個道與術結合的情感心理大師,一起研究愛情、解碼愛情吧!

相關焦點

  • 婚姻的本質是什麼?心理學:婚姻制度在未來會不會徹底消亡?
    人類社會從雜亂性交時期,演變到當下的一夫一妻制,即使有的人在質疑,婚姻制度是否會在未來消亡,但不可否認的是,這種制度依然會長期存在。一種制度的誕生,必然是源自於一種群體性的需要。人之所以需要婚姻,是出自於生理與心理的需要。
  • 一夫一妻制在未來會消失嗎?社會學家:有可能,開放式婚姻會出現
    單身人數越來越多,結婚越來越晚,離婚的越來越多…… 為什麼婚姻在走下坡路,難道婚姻制度本身有問題嗎? 未來的某天,婚姻制度會消亡嗎? 誘惑多了,對現任的不滿肯定會暴露出來,比如會厭倦、產生審美疲勞,等等。 所以會有更多人,對現在這種要求從一而終的制度,會產生排斥。
  • 李銀河:婚姻式微——婚姻制度最終會走向消亡
    給了大家耳目一新的視角,「婚姻制度將來都要不存在了,還催我結婚、生孩子幹什麼呢?」。 「婚姻制度即將消亡」這麼說其實並不準確,應該是:婚姻制度開始式微,開始走向下坡路了。
  • 理性婚姻真的不好嗎?
    我們國家婚姻法在演變過程中有很多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創舉」從來沒有被拿到輿論圈層上討論,就是因為這些問題割裂性實在太強。在我國剛剛建立鄧穎超之類先輩的年代,婚姻更多的是一種社會關係。那個時候推崇婚姻自由和一夫一妻是最重要的事情。
  • 婚姻:不聽父母勸告的婚姻,真的會幸福嗎?
    父母經常掛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我吃的鹽比你吃的飯還要多,做父母的能害你,不聽我的,以後吃苦了,不要哭著回來,那麼不聽父母勸告的婚姻,真的會幸福嗎?
  • 婚姻制度:古代女子在什麼情況下會「被離婚」?
    那麼陸遊的母親是以什麼理由讓陸遊休妻的呢,這就不得不說到我們古代的婚姻制度中,婚姻的解除。我們常常會在影視劇中聽到」七出之條「。這個就跟婚姻的解除有關係,那麼是哪」七出「呢?我們古代的很多制度都是從西周時期就沿襲下來的,七出之條也是。西周時期,婚姻的解除以男方家庭的單意離婚為主,稱為七出。
  • 結婚到底有什麼意義,是不是婚姻制度不該存在呢?
    ,健康與生育技術演化,婚姻制度的生理基礎似乎越來越薄弱。然而,在經濟領域,婚姻制度仍是進行財富集中(有時也分配)的制度。未來人類多大程度會取消婚姻制度?筆者倒是覺得概率不大,至少短時間內不會。5、婚姻終身制婚姻終身制或許只是一個歷史標誌,正如一夫多妻制是一個歷史標誌一樣,也許終究會消失。一夫多妻制存在時間長久,是因為人們思想觀念轉變的緩慢,人們思想觀念的更新同經濟與科技的發展是近乎一致的。
  • 基督教與西方婚姻家庭制度(圖)
    西法論壇  基督教與西方婚姻家庭制度  因夏娃偷吃了伊甸園的果子,上帝懲罰妻子讓她「依附於她的丈夫」。因此在法律上,妻子一直沒有法律上獨立的人格,她的法律事務只能夠由她的丈夫來代表。  徐愛國  中國傳統婚姻與家庭的構成要素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上以事宗廟,下以繼後嗣」。西方法律上的婚姻則是;「男女之間共同生活的合意」。中西婚姻理念之間的差異與基督教的教義相關嗎?生育權應該由夫妻雙方享有?還是繫於上帝之手?西方禁止墮胎的法律有宗教上的理由嗎?同性戀「夫妻」能夠申請結婚證以得到婚姻法的平等保護嗎?
  • 老公想離婚怎麼挽救婚姻?婚姻修復是真的嗎?
    老公想離婚怎麼挽救婚姻?婚姻修復是真的嗎?女人在婚姻危機出現後導致離婚,可以了解老公為什麼要離婚,在生活中多關心老公,與老公一起旅行。許多男人不會隨便放棄一段婚姻,除非在婚姻中妻子做了一些非常過分的事,或老公自己變心了,然後他們比較想離婚。
  • 古代婚姻制度——「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在西周時期,婚姻成立的前提條件,也就是能夠締結婚姻的實質要件有三個,或者說是古代婚姻制度的三原則。「一夫一妻多妾制」、「同姓不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作為婚姻締結的法定構成要件,在古代婚姻關係的建立上必不可少。
  • 《消失的愛人》:相愛相殺,一場愛恨情仇的婚姻悲喜劇
    影片講述了一對平凡的夫妻尼克和艾米,他們事業有成,在眾人面前是一對令人稱羨的恩愛夫妻,可是就在結婚紀念日之前,妻子卻毫無徵兆地消失了,隨著警方的不斷介入調查,丈夫的疑點逐漸浮出水面……就在眾人感到一籌莫展之時,消失的妻子又回來了,可是他們的婚姻還能回到過去嗎?
  • 獨生子女出現新的婚姻形式:如果傳統婚姻消失,誰將是受益者?
    這一句話說出了很多人的婚姻狀態,在婚姻中痛苦,想放手又捨不得孩子,就這樣在痛苦中守著這份不幸福過日子。這樣的婚姻,對女人的傷害更大。所以,女人在婚姻中搖旗吶喊、痛哭流涕的時間比較多。這種狀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在婚姻中,誰是弱者,誰就是受害者。
  • 無性婚姻的家庭,真的會幸福嗎?聽聽當事人怎麼說
    無性婚姻真的可以幸福嗎?為此小編採訪了一些家庭,特意選出了三個網友的真實經歷與大家分享。採訪一:結婚三年之後,性生活自然就沒了我和我老公結婚三年了,早就沒有戀愛時候的激情。每天就是我忙著做家務看孩子,他忙著上班應酬。時間差都不對,經常他剛回家我已經帶著孩子睡覺了。
  • 中國古代:婚姻家庭制度——「婚姻」與「家庭」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中國古代:婚姻家庭制度——「婚姻」與「家庭」,婚姻和家庭是特殊的人際關係組合,是人類兩性和血緣關係的社會形式。古代的婚姻家庭,因其以建立在私有制基礎上的「一夫一妻」為特徵而與原始社會的婚姻家庭有了本質區別,但它在全部婚姻家庭史中又處於中間狀態,反映著古代社會經濟生活的要求和社會制度的特點。一般地說,婚姻是被一定的社會制度所確認的男女兩性成為配偶的結合。一夫一妻制的婚姻要求配偶雙方具有相對的穩定性,以長期共同生活為基本內涵,不能隨心所欲地締結和解除。
  • 女人不想結婚,男人娶不到老婆,婚姻制度可能會消亡
    當你看到婚姻制度會消亡,是不是感到一驚,然後覺得現在的人為了博眼球,真的是什麼都敢寫,還真不是這樣的,其實這個觀點是社會學家李銀河女士提出的。她列舉了西方社會,近幾十年的社會現象,在美國、法國,獨居人群比例佔到人口的30%,在很多西方國家獨居人群數據,都呈現象化上升。
  • 周迅離婚:獨立女性對婚姻要求越來越高,會不會讓婚姻越來越好?
    01婚姻對獨立女性還有意義嗎?母系社會時沒有婚姻制度,因為生的孩子無所謂誰的,反正大家會一起養大。她一心只想把自己嫁出去,至於嫁了那個人會不會家暴,會不會一地雞毛,她都無所謂。十幾年後,社會似乎進步了很多很多,我們再也看不見那種26歲,28歲把自己嫁出去的言論,我們看見最多的是:低質量的婚姻不如高質量的單身。
  • 《婚姻的真相》:婚姻根本不是制度,只是陪伴,冷靜期意義不大!
    1:婚姻不是制度,而是陪伴 但是很多人提出,如果兩個人對婚姻都無限失望,即便這個冷靜期再長,恐怕婚姻也難以挽救。婚姻冷靜期是也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婚姻問題的,挽救離婚率也就待定。 所以很多人悲觀的質疑,婚姻制度會不會因此消亡? 其實不用擔心這一點,因為婚姻需要理解和理性。
  • 《消失的愛人》——婚姻,犯罪搭檔,一種奇怪的神聖
    總有人說現在的電影沒有電視劇好看,也總說好的編劇都去寫電視劇了(我熱愛的羅伯特麥基也總這麼說),我不知道這些人每年還看多少電影,更不知道他們是否真的覺得大衛芬奇的《紙牌屋》好過他的電影《十二宮》、《社交網絡》和《消失的愛人》。不知道電視劇界出現過幾位昆汀塔倫蒂諾、科恩兄弟、加斯帕諾和大衛林奇?
  • 婚姻制度必將取消,談談婚姻制度以後的發展
    這是一種統治者和被統治者都喜歡的制度。你必須接受這種制度,男大當婚女大當嫁,要不然遭人非議。公元2019年,這時候男,女性都可以自食其力。古時候能帶給人精神愉悅感的東西少,現在多。現在的一些年輕人就不是很願意結婚了,除非遇到自己中意的,要不然寧肯單著。
  • 從遠古時代的婚姻形式、人性、儒家文化和現在未來的婚姻說起
    主要內容包括婚姻的形成,人類的生活方式以及經濟的關係,人性,婚姻的三要素,人的估值,人的動態變化,婚姻的幾種形式,未來的婚姻展望,生活中的的一些觀察等等;「加粗黃色大號字體」為提綱性內容,「加粗黑色字體」為主要內容,「普通字體」為擴展性內容,「小號斜體」為補充性內容,可跳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