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億(2010年)、59億(2011年)、300億目標(2012年),蘇寧易購經營目標劍指京東商城。京東商城的相應數字是102億、309億、1000億。
也許在張近東看來,2004年起步、2008年才開始起飛的京東商城並沒有那麼難以超越。自身,擁有二十幾年的企業經營經驗、超過1500億的家電議價能力、強有力的品牌影響力、以及覆蓋全國主要消費群的倉儲和1684家門店資源、超過200億的流動資金、高效執行的運營團隊,雖然起步晚了一些,但是超越京東似乎並沒有那麼難。
蘇寧為什麼發動價格戰?
雖然京東商城CEO劉強東一再否認2012年上市,但坊間傳聞2012年前後京東就會上市,估值在100億美元以上。如果蘇寧將京東作為超越目標,那麼京東能否順利上市對蘇寧就將構成重大影響。這種影響不僅僅是短期內超越京東不太可能,更大的壓力來自資本市場。如果京東一路高歌猛進,資本市場則可能會看淡蘇寧電器的電子商務戰略。所以2012年,蘇寧發起了價格戰。
策略
2012年4月10日,蘇寧易購宣布開打首輪價格戰,所有產品價格將下調20%。
2012年5月8日,天貓電器城宣布投入2億元,為商家提供現金補貼。
2012年5月9日 - 京東商城宣布投入5億砸暑促 電商家電大戰愈演愈烈。
2012年5月10日,蘇寧易購宣布將進行新一輪促銷,計劃投入的特價貨源超過20億,讓利額度4億元。
在此之後,國美庫巴、新蛋網都陸陸續續加入到價格戰中,而亞馬遜中國近期發動了降幅超過30%的周年慶促銷活動。相比較於2010年12月京東發起的圖書價格戰,今日家電價格大戰,參戰電商之多,參戰電商讓利額度之大,堪稱中國電子商務歷史之最。
為什麼說這價格戰打得不明不白
但從目前戰況來看,蘇寧發起的價格大戰,如果是從遏制京東的角度來看,的確打得不明不白。
一,2012年4月艾瑞諮詢發布的2012年第一季度中國網絡零售市場數據報告,在B2C市場,2011年全年京東商城市場佔有率36.8%,而到了2012年Q1季度大幅提升至50.1%達到141億元。而蘇寧易購意外的市場份額減少0.2%至6.8%,銷售額僅增長73.56%至19.23億元,排名落後於亞馬遜中國,位列第三。
二,蘇寧發起價格戰會快速推動在線零售市場增長,而京東作為最大的在線零售商,在B2C市場擁有絕對的市場地位,對急於做大規模的京東是最有利的。
首先家電價格戰拉動在線家電銷售快速增長,而加速線下萎縮,同店銷售下滑;同時在線零售市場份額快速增加也會導致供應商政策發生調整,更加重視京東等在線渠道,而京東由於在在線市場份額最大,所以在線市場增長更快,它實際得利最大。
其次,蘇寧易購2009年才算是正式進軍電子商務,自身準備並不足,用戶體驗不佳,得不償失。京東發起圖書價格大戰,撇開壓制衝擊噹噹陰謀論。京東佔領圖書市場搶奪用戶,是有基礎去留住用戶的。而蘇寧發起的價格戰,但品類擴張和業務流程並不完善,倉儲物流布局並不完備,團隊也未能完全搭建好,即使能夠快速拉動銷售,但因為用戶體驗不穩定,很難保證留住用戶,最終得不償失。
無論蘇寧打算通過價格戰做大自己的規模,還是達到遏制京東的效果,它自認為這都是在搶佔線上市場份額。實際上,蘇寧的價格戰邏輯並不存在。隨著天貓、京東、國美庫巴參戰,讓在線家電零售增長更快。加上家電消費市場疲弱,線下市場更加艱難。五一各大家電賣場銷售下滑20-30%,預計二季度線下銷售更不會樂觀。
成功之處
如果說這一場價格戰蘇寧有什麼成功的地方,就是輿論聲勢上。
蘇寧通過價格戰衝擊了京東的盈利能力,這是資本市場看重的;同時也許資本市場會認同蘇寧進軍電子商務,資本市場對京東的關注受到牽制。
但輿論態勢終究比不了財務報表的數據能夠說明實際情況。
從短期看,蘇寧易購價格戰於己不利,反而幫了競爭對手做大了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