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4-12歲孩子的家長提供周末周邊活動信息的服務平臺。
負責戶外課程內容的培訓
去哪兒玩、住宿等問題由合作夥伴解決,比如什麼牧場,就牧場去找住宿的場地
其實不是一個旅遊公司,更類似一個教育公司
不清楚外出的地點適不適合小孩+孩子到了一定歲數不喜歡和大人一塊玩兒,但很難和周邊朋友同事組織起七八個人
親子機構組織的活動,大家都沒做起來
為孩子設計有特色的周末親子活動,核心產品。比如讓孩子在海洋館裡住一夜。專場的活動、表演,體驗是為孩子設計的。今年要設計50個標準化的親子活動產品。我們要給教練做培訓,就把活動轉給有經驗、相對專業的教練。類似於團購網站,我們對產品的把控會很嚴格,對提供服務的資質做驗證。
活動還要有教育性、對孩子技能的提升,這對很多俱樂部如果不針對來做會有局限。
硬體、軟體。硬體其實北京周邊有很多景區,包括現在有大量在建的營地,硬體逐漸具備了。但現在缺乏的是軟體,比如你帶孩子去幹嘛?其實是希望去獲得比較有益的體驗,我們是希望把活動標準化,之前教練要幫孩子做什麼準備、過程中要交給孩子什麼,結束後要做什麼總結。現在很多景區都不具備這個能力。
我們做的是課程和培訓的輸出。
培訓戶外教練:
把有體育基礎、戶外運動基礎的大學生,把他們培養成兒童戶外的領隊。北理大、北體大合作。我們了解這個收入非常好,一個月工作8天,整個收入是比常見的去當體育老師收入高得多。
我們和北體大、北理工合作,然後去做培訓、認證,包括將來對教練的資質去做審查。當地加盟的機構去做,但是現在是我們認為他們不夠專業。
網際網路的地方,最後需要有一個社區,孩子和孩子、家長和家長之間需要有一個聯繫。平臺把這些用戶都圈在上面,把大家通過職業、距離、年齡,可以把大家做一些細分,讓大家做一些強聯繫。比如大家都是投資人,可以組織一個投資人的俱樂部,讓他們家長之間形成社交、孩子孩子之間形成社交,這個可能對他們未來職業發展都有一個提升。這個更強調的是一個用戶的運營。
現狀:
國內沒有太多的成熟的機構,所以未來一兩年都會在北京把北京做好再去拓展。
盈利模式:
教練分成
培訓和認證的體系是收費的,因為這是有價值的。
有了三、五十萬的家長之後,可以去做夏令營、親子遊,比如高附加值的遊學,這個時候品牌信任感建立起來,會比旅行社來做更有信任感。
這個市場不會很快,但是會很大。北京4-12歲的小孩兒有100萬以上。
本文來源:36氪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