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為持續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及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往深裡走、往實裡走、往心裡走,中共莒南縣委宣傳部在全縣開展了「中國夢·新時代·話小康」百姓宣講活動,開設了「微宣講」欄目,以接地氣、帶溫度的宣講,講述莒南全縣人民在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過程中苦幹實幹、無私奉獻的奮鬥精神,講述黨員幹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衝鋒在前、敢打頭陣、狠抓工作落實的勇敢行動,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為建設新時代幸福美好新莒南營造濃厚的思想輿論氛圍。
第一期
助力脫貧攻堅
教育必須當先
大店中心小學
李晨曉
「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這是黨和政府脫貧攻堅大業的決心!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打贏教育脫貧攻堅總攻戰,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擔當。作為一名平凡的教育工作者,我不是詩人,不能用優美的詩句來謳歌我們的職業;也不是歌者,不能用動聽的歌聲歌唱我們的偉大。但是我可以用最為樸實的語言,去講述我們的故事。
2020年一場無聲的疫情阻擊戰打響,我們無法相聚校園。老師們化身「主播」研究直播軟體,開啟直播講解、語音會議輪番上陣的教學模式。這種新型課堂模式的推出,對於我們農村小學來說,是種極大的挑戰。記得我們剛開始線上教學統計在線人數時,總是沒有全員在線的時候。我和同事們進行電話詢問和家訪時發現,很多留守兒童跟著年邁的爺爺奶奶生活,根本沒有條件上網課。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趙春雨,她在學校學習認真、刻苦,更是老師們的好幫手。可是每次線上直播卻遲遲不見她的身影。後來我們深入了解得知,她的媽媽沒有勞動能力,父親靠四處打工來養家餬口。她的哥哥,因疾病離開人世。而她的姐姐,患有紅斑狼瘡,常年臥床,幾乎現在家庭所有收入都用來給姐姐治病。趙春雨平時不僅需要學習好課程,還要幫助家人來照顧臥床的姐姐。
學校領導在了解她的家庭情況後,響應上級政策,對她進行扶貧援助。在去趙春雨家的路上,我已經記不清彎彎曲曲的小路走了多少條。直到遠處出現了一座破舊的房屋時,校長指著它說,那就是學生的家。下了車,走近房屋,我推開了那扇破舊的木門。眼前的一幕至今令我難以忘懷,那是一天當中陽光最好的時刻,整個房間卻黑黢黢的,十分昏暗。一進門是一張十分破舊的木桌,上面堆滿了雜物。在一個小角落裡,我看到了這個孩子。「趙春雨,你看誰來了?」她正埋頭寫字,聽到聲響迅速轉過頭來。在看到我的那一瞬間,立馬站起來笑著對我說:「老師!你怎麼來了。」「爸爸在家嗎?」「爸爸出去幹活了,他說要多掙點錢,早點給姐姐治好病!他還說,我在家好好學習,會給我買一點好吃的呢!」聽完她的回答,我急忙轉過身,怕孩子看到我眼角滑下的淚滴。這是一個怎樣的環境啊,這個孩子居然可以這麼快樂、堅強面對。我收拾好心情笑著對她說:「你看老師們給你送來了什麼。」錢老師從包裡掏出了那部帶給孩子希望的手機。孩子的爺爺奶奶立馬走上前擺擺手說:「使不得使不得!」錢修泉老師這樣說:「我捐助智慧型手機,看到你也能在家裡學習我心裡就踏實了。」兩位老人早已雙鬢斑白,顫巍巍的雙手接過手機,哽咽的說:「感謝你們,感謝黨的政策,這真是雪中送炭。孩子你更應該好好學習,來回報老師和學校的關愛啊!」趙春雨依舊笑的十分燦爛,連忙應著:「我會的,我會的。」
就在前些天,趙春雨的爸爸告訴我們,孩子的姐姐最終沒能打敗病魔,永遠的離開我們。永遠沒有人可以擊退一個堅決強毅的希望!是啊,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去年剛走出校園踏入工作崗位的我,似乎在這一刻懂得了教育的意義,更懂得了什麼才是教育的力量。點點滴滴,似乎不足掛齒。可是也許就是這樣一個舉動,帶給孩子的可能是一生的影響。一想到身為老師的我,可以切切實實的為孩子們做些什麼,就覺得一切都值得。扶貧工作是我們教育工作的重心,積極落實教育扶貧政策,我們時刻在堅持、我們無時不努力。兒童是祖國的花朵和未來。留守兒童和困難學生問題,不僅關乎家庭、關乎社會,更關係著民族復興大業的成敗。在今後的徵途中,我們教育人將繼續履行職責,甘當紅燭,助力留守兒童物質「脫貧」和文化「脫貧」,我們也一定會為孩子們撐起大愛的廣博天空。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路上,我們知道「行百裡者半九十」的道理,我們也知道我國的脫貧攻堅已取得決定性勝利,教育脫貧攻堅也到了最後的衝刺時刻。我們定當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信心、頑強奮鬥,誓奪教育脫貧攻堅總攻戰的全面勝利!青春不老,誓言不悔!——我們永遠都是人民的勤務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