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現在,我也不承認我有酒癮。為什麼呢?因為我喝酒是在享受喝酒的那份愜意勁兒——三五知己坐在一塊兒,海闊天空這麼一聊,感覺特對!」
這句話,便是于謙自己對喝酒的定義。
01、喝酒並不是愛好,而是一種生活方式
說到于謙老師,在我的認知裡,他除了會說相聲,拍過戲,寫過書,還有三大愛好,那就是抽菸、喝酒、燙頭。
就如開場白說的,于謙對於喝酒的理解,他喜歡喝酒,但不是愛好,而是一種癖好,一種生活方式。
他是這樣說的:
「因為我喝酒是在享受喝酒的那份愜意勁兒,這是其一,其二呢,我是在享受跟朋友聚會的時候喝酒的那份融洽,因為人這身體稍微帶點酒以後,興奮狀態能到一定的高度,這個時候你的言談舉止啊,跟朋友的交流啊,都能踩在點上,能達到一種亢奮的、向上的、積極的,那麼一種狀態氛圍特別好,尤其跟好朋友一起喝。」
這樣說來,喝酒對于謙而言,是一種享受。
一是在享受喝酒的那份愜意勁兒,二是享受跟朋友聚會的時候喝酒的那份融洽。
所以,有時候和三兩好友一起喝,就停不下來,以致於到了演出時間還沒緩過勁兒來,就有了郭德綱、于謙全程醉酒車禍版《汾河灣》。
因此,他給自己立了個規格,演出之前絕對不喝酒。
02、舌尖上的《于謙小酒館》,於快樂中品生活,於美食中品人生
說起吃,談起酒,就肯定少不了下酒菜!
于謙就把他的這些吃喝玩樂統統寫進了《于謙小酒館》裡,並且出版了。
中國人講究喝酒必須就點「下酒菜」,而這個「下酒菜」和我們就飯的菜還是不同的。
于謙的下酒菜也是有講究的:下酒菜,得有嚼頭,有味道,但不能管飽。既吃不飽肚子,又能壓酒的辣味兒,這才叫酒菜。
《于謙小酒館》,就是一本關於下酒菜的隨筆散文集,它集各種南北火鍋,各地小吃和主食,不管是日常美食還是山珍海味,裡面統統說明,給你一個舌尖上的下酒菜全集。
三句話不離本行!在于謙的文字裡,這種說相聲的樂趣也表現得淋漓盡致。能把吃的,以相聲的方式,說出「樂」的味道,這大概也只有于謙了吧!
《于謙小酒館》裡,帶著一種「玩」的態度在說「吃」的,或許,這吃喝玩樂才是人生中的快樂。
透過文字,你能感受到字裡行間自帶的悠閒,而這種悠閒,是從心底散發出來的一種樂,一種愜意!
就如李白、孔乙己喝酒,喝的是情懷,是人生。
孔乙己喝酒,大概是為了解悶,無論多窮,就算偷,也要偷錢來買樂,他的人生,好像喝酒,才能享受到人生的快樂。
李白漂泊多年,一生靠酒助興,喝了酒,他能寫出大量的詩歌,所以,酒和詩,成為了李白一生的傳奇符號。
這《于謙小酒館》就會讓你感慨,感慨原來平庸之中隱藏著這麼多的樂趣,生活並非平淡無奇,其實,被平淡了的,是我們已經鈍化了的味覺。書裡寫了食物的大大小小知識和古人對待食物的知識點,裡面涉及了文化、歷史、潮流。
總結起來,用一句形容,叫「中國老菜譜」。文末可購買↓
03、孜然粉居然是木乃伊的防腐劑?
關於孜然粉,大家都應該不陌生吧!
燒烤少了孜然粉,就丟了味道了,所以,它是必備的佐料。當然,這些燒烤串,也正好是下酒菜了。但是,你知道這孜然粉最早出現在哪一個朝代嗎?
如今的這種速食時代,哪還有人願意花時間去了解食物的背景。
但于謙願意!他告訴你,孜然最早是在唐朝就開始用作佐料了,它還有另外的一個名字,叫枯茗,還有很多地方叫它小茴香。而之所以叫「孜然」,還是根據維吾爾族的音譯過來的。
而最出人意料的是,世界上最早用孜然的人居然的古埃及人,當然,他們並不是用來烤肉串的,而是把孜然粉灑在屍體上面,當防腐劑用。
真的是腦洞大開呀!
當然,書裡面還記錄了很多冷知識,例如煎餅果子的墮落是從加了火腿腸開始,小龍蝦是由日本人帶進中國的......
這就是《于謙小酒館》裡帶給我們很多的關於美食今生前世趣聞。文末可購買↓
04、 結語
「吃」不僅是文化、地域的象徵,有時候,吃,是一種人生的態度!
當然,有時候,靠食物,能賺一大筆錢。所以有了外國小夥子賣煎餅果子賺大錢的事例,因為人們都愛「吃」。
于謙把吃的種種事情,歸根於一個字「玩」。
他覺得「玩比命大」。做任何事情,始終保持玩的心態,你幹什麼都不累。
對于謙來說,說相聲是玩,出書是玩。在平日裡,養馬、遛狗、養鳥、養魚,天上飛的,地下走的,水裡遊的,好像沒有于謙不玩的東西,他的一切,就是「玩」。當然,我們很多人都是沒有辦法做到于謙老師這樣,能夠做的,是從他的字裡行間,給自己找點樂子。
《于謙小酒館》的文筆並不華麗優美,也沒有藉助大量的修辭手法,以平淡的口語化,從古至今,從上到下,以隨和、平靜的語氣,講了一切關於吃、喝的東西。讓人們看到了另一種「文化」:食物的文化,吃的文化。#百度超級好物節#
該書原價49.8,現活動價28.8元,只需一次午餐費,就能夠讓你收穫生活中無限的樂趣,在快樂中品生活!點擊下方「去看看」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