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群越冬,除了合群就別無他法了嗎?學會這招,效果不比合群差
弱群越冬,不用合群怎麼辦?巧用「一箱雙群」,效果不亞於強群
最近,很多地方都在曬下雪照片,但是有的地方卻還處於蜜蜂越冬的關鍵時間。對於蜜蜂越冬來說,有經驗的養蜂人都知道,蜜蜂越冬強群好,越冬成功率高,但是對於我們養殖蜜蜂來說,一個蜂場的蜜蜂總不會全部都是強群,有的蜂群是弱群或者中等群勢。
在實際養殖中,蜜蜂越冬的時候由於要求採用強群越冬,所以最常見的蜜蜂越冬方式就是在蜜蜂越冬以前將中小群合併為強群,達到蜜蜂整體上強群越冬的目的,但是由於技術原因和實際養殖的情況不同,很多養蜂人並不能完全的保證採用蜜蜂強群越冬,於是有蜂友就開始問了,是不是說蜜蜂越冬的時候,不採用強群就無法越冬了?實際上,這個問題是不一定的,並不是說蜜蜂越冬不用強群就沒有辦法了,除了採用強群越冬之外,在實際養殖中採用「一箱雙群」也是常見的養殖方法。根據蜂部落使用的情況來看,採用弱群越冬並沒有什麼不妥,可以說在我們越冬準備充分的情況下,採用「一箱雙群」越冬的方式並不亞於採用強群越冬的蜂群。
既然除了採用合群的方式給蜜蜂越冬之外,還可以採用「一箱雙群」的養殖方式,那麼採用「一箱雙群」越冬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有哪些呢?主要有下面5個。
1.什麼是「一箱雙群」?
2.採用「一箱雙群」與強群之間有什麼區別?
3.強群越冬和「一箱雙群」越冬,蜂群對越冬蜂的要求是否一致?
4.強群越冬和「一箱雙群」越冬,蜜蜂對飼料的消耗一樣嗎?
5.採用「一箱雙群」越冬,蜂群應該怎麼布局?
什麼是「一箱雙群」?
所以所謂的「一箱雙群」從字面意思我們可以看出,就是一個蜂箱中有兩個蜂群,這看起來與我們常說的雙王群很相似,那麼為什麼又不直接叫做雙王群呢?這裡的差別在於一塊板。其實雙王群和一箱雙群都是一個蜂箱中有兩群蜜蜂,只是一箱雙群的兩個蜂群之間是用隔板隔開的,習慣上有的蜂友也把這種蜂群叫做雙王群,但是嚴格區分的時候只能算是一箱雙群。
「一箱雙群」與強群的區別
對於強群來說,其實無非就是群勢大,而且蜂群多數只有一隻蜂王。對於我們常用的蜂箱來說,一般常用的都是10框標準箱,就算我們養殖滿蜜蜂,也就10框蜂,而很多稍微冷一點的地方,基本上蜂群都可以達到10框蜂的量,我們就把這種蜂群叫做強群,但是如果是一個蜂箱中有兩個蜂群,其實不管我們蜂群如何大,實際上只能算是中小群,因為我們中間加了隔板,想要保持合理的蜂路,實際上兩群蜜蜂在一個蜂箱中的群勢只有8框蜂左右,這樣下來,一箱雙群是難以達到兩個蜂群都是強群的。所以說一箱雙群與強群的差別在於強群是只有一隻蜂王的大群,一箱雙群雖然也是強群,但是實際上是由兩個蜂群構成的一個大群,一個蜂箱中存在2隻蜂王。
強群越冬和「一箱雙群」越冬,蜂群對越冬蜂的要求一樣嗎?
在蜜蜂越冬中我們都知道,蜜蜂越冬需要培育專用的適齡越冬蜂,一般要求適齡越冬蜂經過了2到3次排洩飛行,除此之外還有兩大要求,一是適齡越冬蜂的數量要充足,二是適齡越冬蜂質量要過關,其實質量過關就是經過了排洩飛行,而且在越冬前沒有進行採蜜和哺育的蜜蜂,滿足了這兩個條件,可以算作是優質的適齡越冬蜂。
那麼對於我們採用「一箱雙群」的方式過冬來說,對越冬蜂的要求是不是可以降低呢?很顯然不是的,我們只要知道適齡越冬蜂的優點就可以知道,那麼適齡越冬蜂的優點無非下面兩個。
壽命長:在正常情況下我們都知道,進行採蜜的工蜂壽命只有28天左右,但是蜜蜂越冬少說也是一個月以上,時間長的甚至超過6個月,所以我們想要讓蜜蜂安全的活過幾個月的時間,必然是需要培育專用的蜜蜂的,而蜜蜂壽命之所以短,主要是由於採集和哺育造成的,我們不讓蜜蜂採蜜,也不讓蜜蜂哺育幼蟲,這樣的蜜蜂壽命可以超過6個月,滿足了我們延長蜜蜂壽命的要求。
來年還與利用價值:如果說我們的適齡越冬蜂在經過一個冬季以後的結果是死亡,很顯然就算我們讓蜜蜂越過了冬季,這樣的蜜蜂實際上意義不大,因為冬季以後是春季,而春季的時候蜂王恢復產卵,蜂卵是需要蜜蜂進行孵化,孵化的幼蟲還需要工蜂的飼喂,如果說到了春季這些過冬的蜜蜂就死亡,那麼春季蜂王產卵的時候也只能是餓死或者凍死。
所以說適齡越冬蜂的好處是到了春季的時候還能哺育一批幼蟲,在上面我們提到了適齡越冬蜂是沒有哺育過幼蟲的,主要原因是這樣的適齡越冬蜂,王漿腺並沒有得到發育,而是越冬以後才會發育,是我們在春繁的時候採用保溫和飼餵來恢復蜂王產卵,在蜂群中幼蟲的刺激下才發育的,相當於整個冬季我們延長了適齡越冬蜂王漿腺發育的時間,延遲到了第二年才發育,對於我們來年的春繁意義是巨大的。
綜上所述,不管我們是採用強群越冬還是「一箱雙群」越冬,越冬蜂的要求都是一樣的,同樣需要充足的優質越冬蜂。
強群越冬和「一箱雙群」越冬,對飼料的消耗一樣嗎?
蜜蜂越冬的時候對於飼料的需求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滿足蜜蜂的日常營養來源,二是產熱。從這兩個角度來說,實際上採用「一箱雙群」越冬要比強群越冬需要的飼料消耗略大,但是差別不大。原因是我們採用「一箱雙群」越冬的時候是利用兩個蜂群產生的熱量來相互取暖,中間是有一塊隔板的,也就是說,兩群蜜蜂相互取暖,中間隔了一塊隔板。如果從日常的營養需要來說,相同情況下蜜蜂需要的營養是相同的,而採用「一箱雙群」的情況下,由於中間有隔板,導致蜜蜂產熱相對要高一點,所以對飼料的消耗量略有增加,但是並不多,這與弱群越冬是不同的。
弱群越冬的時候,由於蜂群中蜜蜂數量少,蜜蜂需要大量的熱量來維持蜂團溫度,在抱團難以產生大量熱量的情況下,蜜蜂則通過大量的進食蜂蜜來增加新陳代謝產生溫度,所以相對來說弱群越冬對蜂蜜的消耗量大,但是採用「一箱雙群」由於藉助了另外一個蜂群的溫度,相對來說要求的熱量要低一點。
採用一箱雙群蜂群應該如何布局?
在蜜蜂養殖中我們都見過一箱雙群的養殖方式,主要是在隔板兩邊分別養殖蜜蜂,而對於冬季來說,我們需要結合冬季的實際情況,由於需要保溫,但是又不能保溫過度,通常採用「一箱雙群」的時候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有蜂路寬窄、蜂脾比例、蜂脾布局三個問題。
蜂路寬窄:對於蜂路來說,一般只要不是繁蜂期,寒冷季節都是不提倡過度保溫的,所以對於蜂路來說也不採用窄蜂路,蜂路過窄容易導致巢溫高,出現蜜蜂空飛或者蜂王產卵現象。一般來說,冬季的蜂路控制我們以蜂脾相稱為準,蜂路控制在10毫米到20毫米之間,對於「一箱雙群」來說,由於兩邊都是弱群,我們可以根據當地的寒冷程度來適當的縮小蜂路,如果溫度很低,可以把蜂路略微縮小,如果溫度不是很低,在採用寬蜂路。
蜂脾比例:關於蜂脾比例的問題,我們可以參考單王越冬的方式,單王越冬一般強群採用的是蜂脾相稱的方式越冬,而弱群則採用蜂多於脾的越冬方式,對於我們採用「一箱雙群」的養殖方式來說,實際上我們的蜂脾關係處在弱群越冬和強群越冬中間,所以我們可以根據當地的溫度,如果非常冷,可以採用蜂多於脾的方式,如果溫度不算冷,採用蜂略多於脾即可。
蜂脾布局:這是採用「一箱雙群」越冬的關鍵,對於組建「一箱雙群」的方法來說,實際上與我們在平時組建的蜂群並沒有什麼差別,就是中隔板的兩邊一邊一個蜂群,重點在於蜂脾的布局。
由於冬季的時候溫度低,我們的蜂脾布局需要考慮的是兩個蜂群能夠相互取暖,蜂群中的蜂脾可以對蜂群產生保溫作用,所以在布局蜂脾的時候,一般我們把半蜜脾放在蜂箱靠中隔板的兩邊,全蜜脾放在邊上,這樣兩個蜂團在越冬的時候都靠近中隔板,可以通過中隔板相互取暖,而邊上的全蜜脾對兩個蜂群都起到了保溫作用,更加有利於蜜蜂越冬。
總結:對於採用「一箱雙群」越冬來說,我們只要注意兩個蜂群可以相互取暖,蜜蜂的壽命並不會因為採用了「一箱雙群」而延長,蜂群對飼料的消耗與蜂群的群勢有關,蜂脾的布局應該有利於蜂團的保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