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你為什麼這麼投入地工作,又不多拿工資?為何在別處能辦成的事,到了你那兒就那麼認真?為何對工作那嚴格要求,搞得大家那麼緊張,圖的什麼?我常常笑而對之:我喜歡!
目前,教育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學生學得不如意,發展窄化,壓力極大,厭學嚴重;教師工作壓力大,職業倦怠嚴重,教育行為倍受社會關注;學校辦學困難重重,場地不足,機制不暢,安全、評估的壓力過大,特色發展空間過小。凡此種種,讓很多人因愛生怨。但我想,不管何時的教育發展都不是一帆風順的,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困難與不足,只是我們了不解而已。目前的教育的問題,有其深刻的社會原因,但是一定與學校本身的管理有關。我們儘可能地減輕學生的壓力讓他們樂學會學,我們儘可能地為老師們解決心理的壓力引領專業發展從而尋找職業幸福,學校一定還有能夠發展的創新點,我們相信,很多困難與問題會因我們的努力而發生改變。
常常觀察一些公共場合衛生不佳,不過原本乾淨的地面有一片廢紙開始。因為有了第一片廢紙,可能會給人以無人管理的印象,第二片廢紙就可以順理成章地落下來。面對一片廢紙,不乏道學家人心不古缺乏愛心的指責,不乏悲觀派的牢騷滿腹,更不乏批評者口誅筆伐,連篇累牘,其實事情的解決不過從彎腰開始,撿起一片紙並沒有那麼複雜。可是很多學校,卻很難做好這一點。改變從行動開始,我們願意做這樣的行動者。
人到中年,很多事情看得清楚了一些,也原來覺得很重要的事也就看得淡了。儘可能心平氣和地做點事情,讓內心不再那麼急躁。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有時看看自己的位置還不是那麼糟糕,我們完成應幹的工作還不是那麼吃力。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我們即不達也不窮,能做點事就盡力做好,給身邊的人以方便,讓周圍儘可能美好起來,讓自己內心沒有愧疚。作為一所已近四十年辦學歷史的優質學校,我接過這接力棒,要儘可能跑好這一段路,讓學校因為我們這班人的存在而更好地發展。
教育是什麼?教育就是一種對生命的關懷。我們面對著的是一個個具有鮮活生命的個體,他們的憂與樂,他們成長順利與否與我們有很大的關係。教育被推到風口浪尖正說明了家庭與社會對我們的期盼。如何營造良好的教育生態,如何關愛每一名學生的成長,如何讓學校成為孩子成長的樂園,我們實驗小學的每一名教師都在孜孜以求,苦心經營著。
經常回到老人面前,總聽著他們念叨,好好工作,別誤了公家的事。這些語言,樸實,聽了若干遍,每次聽著感覺到那麼溫暖,也經常反思自己的努力夠不夠,盡心了嗎,是不是有些應做的事誤了。
要做好事,必然要遇到很多的苦惱,產生一些誤解。在利益紛爭面前,並非每個人都與我們想的一樣。聽到我講立足於師生發展,常有異樣的眼光瞅著我,是懷疑還是覺得不可思議?如何在複雜的環境裡做事,我想還是要聽從自己內心。
一日,參加一個聚會,有好友談起了請託之事,說替我擋住了很多的請託。他向請託人談起我:「他就是那樣的人。」我聽後,淡然一笑。更有不理解者談起了我:「原來還不錯的一個人,現在怎麼成了這樣。」他身處那樣的位置都不理解,我說的再多又有什麼用呢?我在內心想到了一句話——
我喜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