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飛出地球的人造物是井蓋?比衛星發射還要早,這是真的嗎?

2020-12-17 科技爆發點

地球上速度最快的人造物是什麼?不是飛行器,而是一個井蓋?

有一個詞語叫做中國速度,這是因為隨著中國科技實力的發展,在做一些事情的時候完成效率比較高,用時較短,中國速度已經成為了一個形容詞,在各個領域當中速度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是自從愛因斯坦提出了相對論之後,速度卻成為了困擾人類的最大問題,因為它可以連接空間和時間的關係,即使是人類現在最快的速度,想要突破光速,簡直就是痴心妄想。

如果一艘飛船在無限接近光速的過程當中,會出現一種非常可怕的現象叫做時間膨脹。坐在飛船中的你,明明感覺時間才過去了幾分鐘幾秒鐘而已,但是在地球上的正常時間已經過去了幾百年,時間的差距讓人望而卻步。有人表示,如果人類能夠參透時間膨脹效應的原理,人類就可以利用它,走出太陽系。

不起眼的井蓋

以目前的速度來看,我們想要擁有超光速的能力,那也是幾千年之後的事情了。時至今日,同時他們也在積極地尋找超越光速的方式。目前人類最快的速度,想必很多人都會覺得是某些新型的飛行器,其實不然,在1957年,半個多世紀之前,人類就已經創造了一個極限速度,它不是一些高科技產品,而是一個非常不起眼的井蓋,那麼這個井蓋周正有怎樣的過人之處,可以成為截止到目前為止最快的速度呢?這都源於當時的一場實驗。

這次實驗的名字叫做帕斯卡A,是一項地下核爆實驗,美國的實驗人員將核彈放置在了地下150米深的坑洞當中,整個坑洞直徑大約在1.2米左右,在它的井口還放置了一個井蓋。與地底的各種裝置相連接,用來探測核彈爆炸之後所產生的威力究竟有多大?然而在進行這項實驗的時候,天不遂人願,出現了一次粗心的計算失誤,導致這場爆炸產生的衝擊力非常的強大,是正常實驗的5萬倍,這也就導致核彈產生的威力是非常強大的,而蓋在洞口的井蓋直接被核彈在爆炸之後的衝擊力瞬間掀飛,而相機只捕捉到了井蓋的一幀畫面,隨後就消失不見了,留下的只有騰空而起的蘑菇雲。

井蓋或已不在地球

等到塵埃落定之後,所有人都在尋找井蓋的蹤跡,但是都沒有找到,研究人員,至不確定是否還在地球上,依靠核動力驅動物體前行,這是科學家們第1次看到,由於畫面過於短暫,只有一幀而已,也無法確定井蓋的飛行速度是多少。 有了這次實驗的經驗,科學家們為了尋找井蓋的蹤跡,又進行了下一項帕斯卡B,在實驗當中相機成功的捕捉到了井蓋的速度,大約是在每秒70公裡左右,達到了太陽系逃逸速度的三倍。那麼這個速度究竟有多快呢?目前人類最快的飛行器大約是1.2萬公裡每小時,但是這個速度是簡快飛行速度的1/20。

為了找到井蓋的蹤跡,當時科學家根據它的飛行軌跡進行了粗略的計算,如果按照70公裡每秒的速度持續飛行,最終它會落在6.5光年之外的一個星繫上。在這項實驗進行之前,人類的第1顆衛星還沒有正式發射,如果它真的逃出了地球,這也就意味著他有可能是第1個離開地球的人造物體。有誰能想到在人類研究速度數百年的時間內,截止到目前為止,速度最快的人造物體竟然是一個井蓋,對於人類的速度,你有怎樣的看法呢?你覺得這個井蓋是否離開了地球呢?

相關焦點

  • 地球上速度最快的人造物是什麼?不是飛行器,而是一個井蓋?
    坐在飛船中的你,明明感覺時間才過去了幾分鐘幾秒鐘而已,但是在地球上的正常時間已經過去了幾百年,時間的差距讓人望而卻步。有人表示,如果人類能夠參透時間膨脹效應的原理,人類就可以利用它,走出太陽系。
  • 地下核爆炸:能將井蓋送入地球軌道
    蘇聯在1957年將第一顆人造衛星送入軌道,美國人在1958年也發射了第一顆衛星「探險者一號」,目前科學史上的記載是第一顆人造衛星由蘇聯發射。事實上人造衛星屬於人造的軌道物體,要把載荷送入軌道,就要利用火箭這樣的工具,如果我們可以獲得足夠的能量推動,不需要火箭也能把物體送入軌道,因此有研究人員認為美國在內華達州的測試核彈時,巨大的地下核武器測試可能把井蓋送入了軌道,從某種意義上看,井蓋可能是第一個人造軌道物體。這個理論來自一位天體物理學家,他認為美國可能在無意間創造了第一個將人造物體送入軌道的國家。
  • 美國搞地下核爆 將井蓋送入了太空軌道?
    雖然美國在4個月後,也發射了自己的第一顆衛星「探險者一號」,但是蘇聯被廣泛認為是首個將人類第一顆人造衛星送入地球軌道的國家。不過近日,一位天體物理學家認為,美國可能早已在無意中搶先蘇聯的斯普特尼克一步。只不過,美國送入軌道的不是人造衛星,而是一個井蓋。在1957年5月至10月期間,美國科學家在內華達州的沙漠中進行「普拉姆勃勃行動」,其中就包括一系列核爆炸測試。
  • 發射了那麼多衛星,地球軌道上都塞滿了!難道就不會相撞嗎?
    2009年2月10日上午11時55分在西伯利亞上空的近地軌道上,美俄兩顆衛星相撞的事件,讓大家認識到,廣袤無垠的太空,其實已經熙熙攘攘了!今年是2020,距離上次相撞的11年中,人類又發射大量的衛星上天,這地球軌道上衛星是不是塞滿了呢?未來還能向外發射飛船嗎?地球有哪些軌道?在這些軌道上的都是些什麼衛星?
  • 63年前,美國一塊井蓋以每秒140裡的初速度飛出,後來落在哪裡?
    萬事都有一個開頭,就像核彈的出現,早在1939年,科學家們已經開展核能開發的研究,並且是由著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向羅斯福寫信,才引起了美國政府的注意,但一開始美國方面對原子彈的研製持冷淡態度,直至珍珠港被日軍襲擊後,才擴展了原子彈的研製規模,動用人力約60萬人,投資20多億美元,成了世界上第一個擁有原子彈的國家。
  • 第55顆衛星發射帶來了什麼?真的比GPS強嗎
    關於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所有中國民眾都是非常期待的,對它的關注度也一直很高,每當北鬥導航取得進展的時候,大家都會異常激動。雖說北鬥在2018年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提供全球服務了,但是我們都知道,那時候的北鬥只有33顆衛星,還沒有全部完善,離完全體還有一段距離。
  • 義大利發射PRISMA地球觀測衛星
    當地時間3月21日22時50分35秒,在法屬蓋亞那庫魯航天中心「織女星」(Vega)運載火箭搭載義大利PRISMA地球觀測衛星發射升空。  PRISMA衛星是一顆小型超光譜成像衛星,由義大利空間局負責管理運行。該衛星的英文譯名的意思是「完成任務的超光譜先驅」,旨在利用小衛星的成像載荷,觀測地球上的相關環境要素。  該衛星發射任務的「前身」是21世紀初被取消的超光譜地球觀測衛星項目。
  • 為什麼我們不直接將衛星發射至太陽系之外呢?
    其實還有一個事實也證明了這一方法,那就是所有的衛星和太空飛行器都是垂直向上發射的,因為它們必須到達月球或其他位於我們上方的天體。 讓這些探測器飛到離地球一定的高度,這樣它們就能從更高的有利位置拍攝到更好的圖像,這不是更有意義嗎?
  • 火箭只有達到第一宇宙速度才能出地球大氣層嗎?能否慢慢飛出去?
    近日,我國成功發射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美國和阿聯也相繼發射了火星探測器,對於地外探測的話題也重新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焦點。大家在看到這些火箭發射時噴出的雄雄火焰,在感到無比的震撼之外,有時不免心生一個問題,那就是火箭通過燃料加速,達到第一宇宙速度後是否才可以脫離地球大氣層?
  • 什麼是人造地球衛星的發射軌道?什麼是星際探測器的能量最省航線...
    人造地球衛星由運載火箭發射入軌。從發射點到入軌點的飛行軌跡叫發射軌道。發射軌道包括垂直起飛段、程序轉彎段和入軌段。垂直起飛段和程序轉彎段都大同小異,但入軌段根據軌道高度的不同有直接入軌、滑行入軌和過渡轉移入軌之分。  低軌道衛星一般直接入軌,即火箭連續工作,當最後一級火箭發動機關機時,衛星就可進入預定軌道。
  • 月球上真的有三眼女屍嗎?阿波羅計劃早給出答案,很多人仍在質疑
    由於月球離地球很近,從地球上看,它所反射的光線相比於其它天體來說要明亮很多,所以自古以來都不缺乏關於月球的傳說。比如說嫦娥奔月,天狗食月等。但是當人類對宇宙開始有了本質上的認識以後,我們終於發現原來月球並沒有我們想像得那麼神秘,上面沒有嫦娥,沒有廣寒宮,只有一片荒涼的大地。當美國阿波羅計劃開展,人類第一次踏上月球之後,月球的真面目終於在我們的面前撕開了。
  • NASA 下月發射雷射衛星,探測地球表面冰層變化
    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宇航局(NASA)正準備發射一顆裝配雷射器的尖端衛星,該衛星將用三年的時間研究地球上不斷變化的冰層。這顆名為ICESat-2的衛星,目前計劃於9月中旬發射。該衛星將能夠測量單個冰塊厚度隨季節變化情況,記錄變化尺寸的精度可以小到半釐米。
  • 衛星失聯46年後,傳回有規律的信號,它想和人類表達什麼?
    最終他們將信號的目標鎖定在了人類曾經發射已久的一顆通訊衛星上LE s-1。這顆衛星在發射之後就已經和地球失去了聯繫,那麼在時隔多年之後,它為何會再次發出信號呢? 針對於這一奇怪的信號,NASA也給出了解釋,在1960年前後,NASA確實發射了很多的衛星,這些衛星的主要作用是用於軍事通訊,因此這些衛星的發射都進行了一定的保密。
  • 我國成功發射第54顆北鬥導航衛星 5月份將發射最後一顆地球靜止...
    新華社發(郭文彬 攝)這是北鬥三號第29顆全球組網衛星,同時也是第2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此類衛星在星基增強、短報文通信、精密單點定位等特色服務上發揮關鍵作用。北鬥系統建設先後經歷了北鬥一號系統、北鬥二號系統、北鬥三號系統三個階段。目前北鬥一號4顆試驗衛星已全部退役,從北鬥二號首顆星起算,我國已發射54顆北鬥導航衛星,距離北鬥三號系統建成僅一步之遙。
  • 北鬥最後一顆衛星推遲發射,即將發射的北鬥衛星射前測試發現存在...
    央視新聞消息,原定於今天上午10時11分至10時50分發射的我國最後一顆GEO衛星,由於發射產品技術問題,推遲發射任務,具體發射時間待定。
  • 中國發射天文黑科技衛星
    本報記者 李司坤12月10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十一號遙九固體運載火箭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這個名很長、還有點拗口的衛星到底採用了哪些黑科技,又可以探測哪些天文現象呢?
  • 中國成功發射第22顆北鬥導航衛星,屬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
    中國成功發射第22顆北鬥導航衛星,屬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 李國利、楊欣/新華網 2016-03-30 08:29 來源
  • 西昌發射衛星,西雙版納緊張,火箭殘骸為什麼會落到南方?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火箭發射都是先筆直向上,然後再斜著向東飛行的。然而2020年12月6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一枚火箭,位於西昌南方的雲南西雙版納卻緊急動員起來,要大家留心天上掉下來的火箭助推器,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嗶哩嗶哩視頻衛星發射失敗是什麼情況?B站回應衛星發射失利事件...
    嗶哩嗶哩視頻衛星發射失敗成功登上微博的熱搜,對於這個事件也有很多人討論,但是絕大多數人都不清楚是什麼情況,而小編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B站回應衛星發射失利事件的始末,想要了解詳情可以看下方的資訊內容。7月10日12時17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組織實施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具體原因正在進一步分析排查。
  • 北鬥三號系統首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發射成功
    IT之家11月2日消息 北京時間11月1日晚23時57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第17顆北鬥三號全球組網衛星。據了解,本次發射的衛星屬於地球靜止軌道衛星。這顆衛星是整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第41顆,同時也是北鬥三號系統的首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