貉的選配
選配是選種的繼續,是在選種的基礎上為了獲得優良後代而具體落實公母貉配種的一種方法。
·選配的原則
·毛絨品質公貉的毛絨品質,特別是毛色,一定要優於或接近於母貉才能選配。毛絨品質差的公貉與毛絨品質好的母貉選配,效果不佳。
·體型大型公貉與大型或中型母貉選配為宜。大型公貉與小型母貉或小型公貉與大型母貉不宜選配
·繁殖力公貉的繁殖力(以其本身的配種能力和子女的繁殖能力來反映)要優於或接近於母貉的繁殖力,方可選配
·血緣3代以內無血緣關係的公母貉均可選配。有時為了特殊的育種目的,如鞏固有益性狀、考察遺傳力、培育新色型等也允許近親選配,但在生產上必須儘量避免。
·年齡原則上是成年公貉配成年母貉或當年生母貉,當年生公貉配成年母貉。
·選配的方法選配,就是有意識、有計劃地選擇配對的公母貉,目的在於獲得變異,創造出新的理想類型並穩定遺傳性,固定理想性狀,以便逐代提高貉群品質。選配是選種工作的繼續,是貉育種工作中的一項重要措施貉的選配方法,目前生產中最常用的有同質選配、異質選配和親緣選配3種。
·同質選配所謂同質選配,就是選擇性狀相同或性能表現一致的優秀公母貉配種,目的是為了把這些優良性狀在後代中得以保持和鞏固,使優秀個體的數量不斷增加,群體品質得到進步提高。例如,為了提高貉的體重和生長速度,就應選擇體型大、生長速度快的公母貉配種,使所選性狀的遺傳性能進一步穩定下來。
同質選配的優點在於使公母貉的優良性狀穩定地遺傳給後代,使所選性狀在後代中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提高。所以為了保持種貉的優良性狀,或在雜交育種的一定階段出現理想類型後,均應採取同質選配。同質選配的缺點是,會使不良品質或缺陷在其後代中也得到鞏固。所以,不能選擇具有同樣缺點的公母貉配種,尤其是體質外形上的缺點,只能用體質結實、結構勻稱的公母貉配種,否則將會帶來不良的後果。
·異質選配異質選配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選擇具有不同優良性狀的公母貉配種,目的是將兩種優良性狀結合在一起,以期獲得兼有雙親不同優點的後代。例如,有的貉體型雖屬中等但毛密度大,有的毛密度雖不突出,但體型較大,如果選擇這兩具有不同特點的公母貉配種,使毛密、體大的優良性狀集中在起,從而獲得體型大、毛絨品質好的後代;另一種是選擇同一性狀優劣程度不同的公母貉配種,目的是以優改劣,豐富遺傳性,提高後代的生產性能。
例如,有的貉毛稀雨均勻度好,有的則毛密但均勻度差,為了打破貉群品質的停滯狀態,可選擇異質選配法,以期獲得毛密而均勻平齊的後代。但應注意,異質選配中有時由於基因的連鎖和性狀間的負相關等原因,不定能把雙親的優良性狀很好地結合在一起。
為了提高異質選配的效果,必須考慮性狀的遺傳規律與遺傳參數。另外,選擇品質很好的公貉與品質很差的母貉配種,雖然也是異質選配,但不是育種的目的。在實際生產中所以採用異質選配,目的是在優質的基礎上再提高一步,而採用品質很好的公貉與品質很差的母貉交配,只會產生品質平庸的後代,這對育種工作的進展是不利的。
·親緣選配親緣選配就是配種雙方有親緣關係的一種選配方法。一般認為在6代以內有親緣關係的種貉間交配,為親緣選配;而7代以外的親緣關係,因祖先對後代的影響極為微弱,可以忽略不計,可稱為非親緣選配。
·親緣程度的計算親緣選配時的親緣程度,主要由與配公母貉之間的親緣關係決定。例如,父一女、母一子或同胞兄妹間的配種,因親緣關係近,所以近交程度高;而曾祖代或遠堂兄妹間的配種,因親緣關係遠,所以近交程度低。近交程度的高低,通常可用近交係數來估測。
近交係數在0.002以下者,均可列入非近交的範疇。
·親緣選配的應用親緣選配在家養動物育種史上曾有過多次反覆和爭論,時而完全肯定,時而又完全否定,其實都是不全面的。在養貉生產中,親緣選配主要用於固定優良性狀,使基因純合,遺傳性進一步穩定。親緣選配有益還是有害?主要決定於遺傳基礎,運用得當,就可充分發揮有益作用。所以,在實際生產中必須注意:
·明確近交目的。近交只在培育新品種或品系繁育中為了固定遺傳性狀時才可採用,不能濫用,更不能長期連續使用。例如,為了鞏固貉的某一優良色型或毛皮品質,在育種工作的某階段,可有計劃、有目的地運用親緣選配,並需及時分析近交效果,妥善安排,適可而止。
第二,靈活運用近交形式。親緣選配的形式很多,要使優良貉的遺傳性能儘快固定下來,可以採用父與女,祖父與孫女或叔侄交配等親交形式;要使優良母貉的遺傳性能儘快固定下來可以採用母與子,祖母與孫子或姑侄交配等形式
·控制近交時間與速度。親子配或兄妹配是近交的極端形式,運用得當,收效最快;半同胞或半堂兄妹配,雖基因純合速度較慢,但風險較小,且可連續繼代進行;中親交配雖也有固定遺傳性的作用,但功效不大。關於近交使用時間,原則是達到目的,適可而止,如長期連續使用,則可能造成嚴重損失。
近交衰退及防止辦法近交衰退,是指近交後產生的各種不良現象。主要表現為繁殖力減退,死胎和畸形胎增加,生活力下降,適應性變差,體質變弱,生長緩慢,生產性能下降近交有害,所以—般應慎重使用。在親緣選配中,為防止近交衰退現象,通常可採取以下措施。
·加強育種計劃。在育種過程中,為了迅速鞏固貉的某些優良性能,允許採用親緣選配,但必須嚴格控制使用。據報導,如果每代近交係數的增量維持在3%~4%,就不致出現明顯的有害後果。另外,在種貉群內,最好以公貉為中心,建立些親緣關係較遠的「系」,以便有計劃地利用這些「系」間交配,以避免不恰當的近交。
·嚴格淘汰制度。近交很容易使遺傳上的缺陷暴露出來,在表型上表現為品質低劣,甚至出現畸形。所以,在實行近親交配時,一定要選擇體格健壯、性能優良的公母貉配種,嚴格淘汰品質不良的隱性純合子,體質瘦弱、發育不全、生產性能不高以及具有相同缺陷的公母貉,千萬不能作為近交的對象。
·加強飼養管理。近交後代遺傳性能比較穩定,種用價值也可能較髙,但生活力較弱,對飼養管理條件要求較高。如能滿足要求,就可暫時不表現或少表現近交帶來的不良影響;如果飼養管理條件不良,遺傳和環境的雙重不良影響,將會導致更加嚴重的衰退現象。
·保持一定數量的基礎群。為了避免不必要的近親交配,在種貉場內必須保持有一定數量的基礎群,尤其是公貉數量,一般種貉場至少應有種公貉10隻以上,而且這些種公貉間應保持有較遠的親緣關係。目前,有些貉場雖然種公貉很多,但追查其系譜卻基本來自同一血統,仍然可能發生近親交配。
·定期血緣更新。連續近交幾代後,為防止不良影響的過多積累,可從其他貉場調換一些同品種、同類型而又無親緣關係的種公貉進行血緣更新。進行血緣更新時,一定要注意引入有類似優良特徵、特性的種貉,否則就會抵消近交的後果。對商品貉場或繁殖貉場來講,血緣更新尤為重要,這就是群眾所說的「四年一換種」,「異地選公,本地選母」貉的選配工作一般在每年1月底完成,並編制出選配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