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和日本生產的東西,歷來是在世界上廣受好評的,也是最有質量保障的。尤其是以嚴謹為代名詞的德國,他們在許多精密儀器的生產上牢牢的把握住龍頭產業。也是因此德國人對於中國製造十分看不上眼,就曾狂妄的宣稱他們引以為傲的滾珠軸承,中國就永遠也造不出來。卻沒想到最終被一位哈佛的教授的言論和中國的實際表現所啪啪打臉。
現如今我們處於工業高度發達的時代,許多手工生產都被機械所取代。而機械運作離不開軸承的運轉,軸承之於機械就相當於鏈條之於自行車。是以一個國家對軸承製造技術的掌握程度高度影響著這個國家工業化的發展之路。若是普通軸承也還好說,但是滾珠軸承的技術對精密度的要求十分苛刻,有許多國家今天都尚未成功製造滾珠軸承。
滾珠軸承又稱球軸承,是將一定數量的鋼珠嵌入兩個鋼圈之內所做出來的軸承。它具有負載性強、摩擦力小的特點,相對於普通的軸承來說能夠有效的減少機械的磨損、延長它的壽命,是許多大型機械必不可少的零部件。但是好的東西往往要求也高,在以前我國連一個鋼筆滾珠都造不出來,更別說精密度更甚的滾珠軸承了。而德國向來是製造精密儀器的高手,在我國沒有掌握這項技術之前,一直以來都是向德國進口滾珠軸承。這一來二去德國也就膨脹了,認為中國堂堂一個大國卻連一個滾珠軸承都造不出,於是便發出了「中國永遠都造不出滾珠軸承」 這樣坐井觀天的言論。
然而事實上,中國早就在向德國購買的一批批滾珠軸承成品中,悄悄的摸索出了製造滾珠軸承技術的秘密,並且已經應用到了實際的生產生活之中。只不過中國向來比較低調、喜歡韜光養晦,這種事情向來是不會對外界說的。但一位哈佛的教授對於德國發表的言論卻實在看不下去了,就公開回懟到道,這是在自欺欺人,他曾經在中國重慶的一家工廠參觀過中國的生產線,中國完全有實力製造出滾珠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