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教育的轉型跨界與深度融合

2020-12-27 人民網傳媒

原標題:媒體+教育的轉型跨界與深度融合

2018年與2019年,嘉興日報報業傳媒集團旗下的《南湖晚報》連續兩年承辦嘉興市大中小學生主題徵文大賽。兩次大賽,參賽學生人數達10餘萬名,收到稿件數萬篇,在嘉興市大中小學校園裡產生了廣泛影響。

大賽關注度高,參與人數多,作品質量高,令人欣喜。多年來,重大活動的實踐表明,媒體跨界與教育的融合,是媒體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媒體+教育的轉型跨界與深度融合,擺在了媒體教育人的桌上。

媒體融合教育助推多彩實踐活動

作為兩次大賽的承辦方和宣傳主陣地,《南湖晚報》積極聯繫各校,開展多彩實踐和尋訪活動,充分利用「兩微一報一客戶端」平臺,對兩次主題徵文大賽主題「紅船駛進我的夢」「我和祖國共成長」,以及典型活動和事跡進行廣泛宣傳報導。

大賽由《南湖晚報》成長教育部具體負責,由於該部門負責嘉興全市小記者的採編和活動,幾乎每一所中小學都有《南湖晚報》的小記者。因此,該部門採編人員與嘉興全市各中小學校校長和小記者輔導老師均有較緊密的聯繫,熟知學校相關工作的開展情況,有效地推動了各校與徵文大賽相關的活動開展。

在2018年徵文大賽中,通過《南湖晚報》積極參與和策劃,南湖區大橋鎮中學指導學生通過尋訪一個人(或一個群體),以「TA」或他們的故事來闡釋「紅船精神」;通過尋訪一個點(或幾個相關點),在走讀中深入了解嘉興,喚起學生對家鄉的認同感和自豪感;通過閱讀一本書(或一張報紙、一篇文章),感受紅船風採,汲取精神力量。

在2019年徵文大賽中,藉助大賽的平臺,南湖國際實驗學校組織學生在暑期裡圍繞「農業現代化」,了解「美麗鄉村」「菜籃子」工程進行綜合實踐活動。例如,在圍繞「工業現代化」活動中,通過社會調查、參觀體驗等方式走訪當地有名的企業,了解家鄉主導產業;在圍繞「通訊現代化」活動中,通過實踐採訪、動手製作等方式,了解1G至5G的發展歷史,了解祖國通信行業的飛速發展。

大賽期間,這樣的活動比比皆是。而這些深入社會開展的各項實踐活動,也在青少年心中播下了「紅船精神」的種子,理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深刻內涵,在深刻感受祖國各行各業巨大變化的同時,進一步樹立起民族自豪感以及濃厚的家國情懷。

事實證明,媒體+教育,可以更好地推動學校教育的發展,助力青少年開展更多校外拓展和實踐活動。20年來,《南湖晚報》一直積極發揮著媒介作用,以正確的新聞輿論觀深入到學校教育中,引領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取得良好成效。

發揮平臺作用成為「一所好學校」

大賽啟幕後,《南湖晚報》連續刊發多個整版的主題宣傳,對徵文活動進行跟蹤式採寫報導,對學生作文進行全方位的引領和指導。據不完全統計,兩次大賽,《南湖晚報》和晚報新媒體平臺推送相關報導累計達50餘次。這讓廣大青少年兒童對「紅船精神」,以及初心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

《南湖晚報》成長教育部邀請嘉興市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的名師在報紙上撰文,對學生進行理論和實踐輔導,並對徵文過程中上交的作品進行點評和指導。同時,邀請南湖國際實驗學校教師馮霞到嘉興日報報業傳媒集團對學生做現場指導。在學生和家長一起聆聽了主題徵文輔導課後,有家長表示,這樣的活動把理論知識和指導學生的教學實踐生動結合,將「紅船精神」和初心教育融入學習生活,不但給孩子上了一課,也讓家長受益匪淺。不難看出,好媒體其實就是一所好學校。

在《南湖晚報》的帶動下,一些學校也積極主動加入輔導行列。北京師範大學南湖附屬學校輔導老師徐雪松輔導小記者們結合南湖畔的成長經歷,從愛「嘉」視角出發,擬定自身的成長主題。南湖區新豐鎮中心小學輔導老師、秀州區王江涇鎮中心小學輔導老師等紛紛加入輔導行列,助推徵文量增質升。

20餘年來,《南湖晚報》在不斷創新探索中,不但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條媒體+教育的特色發展之路,而且因為活動多,服務好,具備足夠的吸引力,也使得小記者人數屢創新高,從1999年成立之初的2000多人,發展到2020年的5.4萬多人。在這個平臺上,小記者們參與活動的熱情極其高漲,活動推行順利。《南湖晚報》在學習和弘揚「紅船精神」與初心教育上,也做到了外顯於形、內化於心、實踐於行。

徵文成果顯著踏上教育發展新路程

紅船旁的校園裡也因兩屆徵文大賽,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寫作浪潮。

翻閱兩本徵文集,孩子們將成長故事融入祖國發展的肌理中,平湖市實驗小學學生陸禹秀在徵文中寫道:「一幅壯闊美好的畫卷在繪寫,一派繁榮昌盛的景象在舒展,舊貌換新顏,神採飛揚的祖國昂首闊步向前邁進!我是一棵樹,一棵歷經悠悠歲月的樹,我要把根扎得更深更穩,因為這是我深愛著的熱土……」

像這樣極具畫面感,深刻且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在徵文中隨處可見。青少年在成長路上,以鏗鏘有力的步伐勇敢追夢、努力奔跑,他們把自我的成長與祖國的發展緊密聯繫,以情感共振的方式抒寫家國情懷,譜寫了一曲動人的成長之歌。

活動中,《南湖晚報》用足跡丈量嘉興大地,用文字激揚心中熱情,「紅船精神」、家國情懷、初心使命,彰顯出了青春的熱度、思考的厚度和文字的力度,也讓嘉興市莘莘學子在一次次活動中成長、成熟。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相關焦點

  • 全智媒深度融合的太極方案|媒體融合|人民日報社|劉帆|融媒體中心|...
    「媒體深度融合」,已經寫入「十四五」規劃。剛剛發布的十四五規劃明確指出,「推進媒體深度融合,實施全媒體傳播工程,做強新型主流媒體,建強用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從新媒體到全媒體、智媒體;從相加到相融,再到深度融合。「全智媒的深度融合」這道極其複雜的綜合大題,考驗著多學科、多行業、多領域的跨界綜合協同能力。
  • 媒體深度融合:全生態資源快速協同 乘法效應顯著
    來源:新華網從新媒體到全媒體、智媒體,從相加到相融再到深度融合,全智媒的深度融合這道極其複雜的綜合大題考驗著多個學科多個行業多領域的跨界綜合協同能力。解決一個難題不難,重要的是綜合解決所有難題,找到平衡的最優解。
  • 媒體融合中的全員轉型與生產流程再造
    澎湃新聞於2014年7月22日正式上線,是上海報業集團改革後的第一個成果,是全國第一個由傳統媒體整體轉型的網際網路新興媒體。當下,媒體融合被提升至國家戰略層面,已從相加走向相融的深度融合。那麼,澎湃是如何在融合轉型的浪潮中找尋獨特路徑的?
  • 明儷傳媒助力企業數位化轉型 積極探索跨界融合全新風口
    「商業的跨界融合不僅是商業、文化、旅遊的融合,線上線下的融合,還有商業業態業種之間的混搭融合。最近,比較突出的是一批升級改造的『網紅菜場』,比如高陵集市,萬有集市,永年菜場,黎安集菜場等。這是上海市商業經濟學會會長齊曉齋在「第二屆跨界融合 潮流體驗實體商業零售數位化轉型新業態沙龍」上,分享新時代背景下,上海初具雛形的跨界融合的商業新業態。2020年8月5日,由明儷傳媒攜手上海市浦東新區商業聯合會共同舉辦的「第二屆跨界融合 潮流體驗實體商業零售數位化轉型新業態沙龍」在上海外灘W酒店進行。
  • 第三屆「教育·出版·互聯」高峰論壇聚焦跨界融合
    論壇上,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兼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鍾秉林,中國國際教育交流協會教育裝備分會理事長韓呼生、秘書長王玲,中國教育裝備行業協會學校圖書裝備分會理事長常汝吉以及多位來自教育領域、技術領域、出版領域的專家、影響力人士圍繞育改革政策解讀、教育裝備供需特點及趨勢、教育信息化熱點及資源需求分析、閱讀教育一線實踐與研究、教育出版產業轉型模式、
  • 從轉型再到轉形——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的想像力
    媒介融合之轉型2016年7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快廣播電視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意見》通知。通知指出:堅持協同創新。用深度融合的戰略謀劃,推動廣播電視媒體和新興媒體在內容創新、渠道拓展、平臺運營、流程再造、組織重構、安全保障等各個環節的協同演進和一體化發展,通過雙向驅動、幷行幷重、資源共享、此長彼長,實現廣播電視媒體與網際網路從簡單相「加」邁向深度相「融」的根本性轉變。深度融合不只是渠道拓展,它是雙向驅動,此長彼長;它不是多種媒體的簡單相加,而是能量積聚後的乘積效應。
  • 復旦新聞學院副院長周葆華:如何推動媒體深度融合?
    前段時間,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了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總體要求。變革之中,有成就更有挑戰。在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周葆華教授看來,應以內容建設為根本,以技術應用與創新管理為抓手,切實提升媒體的輿論引導力,從而真正實現媒體融合轉型的「往前一步」。
  • 媒體融合大潮下,高校教育融媒體該怎麼建?
    導語:2020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媒體融合發展的意見》,近期「十四五」規劃建議再次聚焦媒體融合,進一步表示中央對媒體融合的高度重視。在中央和國家層面的不斷推動下,我國媒體融合發展進入新的階段,從黨政、行業到教育融媒體建設,各級各類媒體全面打通,全媒體傳播矩陣初步形成。
  • 「仙作」跨界融合雲上辦展 新業態新模式推動升級轉型
    「辦好紅博會活動,帶動仙作產業升級轉型、提升美麗仙遊城市建設,以質量品牌推動產業、以創新創造引領行業、以多元文化增進交流。」福建莆田市仙遊縣副縣長鄭秉忠說。開幕式啟動現場。(攝影:張力)自2013年起,仙遊縣連續舉辦了七屆紅博會,有力提升了「仙作」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 「設計+教育」跨界融合 關注兒童教育成長空間打造
    資訊速遞  「設計+教育」跨界融合  關注兒童教育成長空間打造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曉萍)由廈門方式設計全新品牌「童享秘境」主辦的廈門兒童教育空間創設論壇,日前在壹壹生活美學館舉行,吸引了近百位一線教育工作者及相關領域從業者等,共享思想盛宴。
  • 段鵬:融合發展是5G背景下傳統媒體轉型的必經之路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媒體行業勢必面臨著轉型與自我突破,那麼媒體的路該如何走?將面臨哪些難點?在日新月異的技術更迭趨勢之下,媒體應該如何保持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以應對時時出現的挑戰?近日,中國傳媒大學副校長段鵬做客新華網全球5G產業高端交流協作平臺《5G瞰天下》,就5G 背景下的智能媒體傳播與發展的話題與廣大網友進行了交流。
  • 社科評論|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
    作為傳媒業的一項「系統性工程」和「轉基因工程」,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無疑具有現實意義和功能價值,任重而道遠。  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功能性目標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推動媒體融合發展,要堅持一體化發展方向」,「要堅持移動優先策略,讓主流媒體藉助移動傳播,牢牢佔據輿論引導、思想引領、文化傳承、服務人民的傳播制高點」。
  • 在守正創新中推動媒體深度融合——河北日報報業集團的融合發展實踐
    正是基於對網際網路發展趨勢的深刻把握和對傳統報業發展形勢的清醒認知,近年來,河北日報報業集團堅持「移動優先」戰略,以完善「一支隊伍、兩個平臺」運行機制為重點,強力推進媒體深度融合,構建全媒體傳播體系,逐步形成了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優勢互補、一體發展,此長彼長、兩翼齊飛」的傳播格局。
  • 科技與教育的跨界合作
    ——上海創業學院開啟科技創業教育新模式
  • 黃楚新:當前我國媒體融合發展狀況、存在問題及趨勢
    2019年1月25日,習近平強調「要運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 2月25日,媒體融合會議提出要順應全媒體的發展趨勢。因此,深度融合不僅是我國現實所需,是媒體行業生存的路徑,更是新聞輿論工作未來發展方向。  在深度融合的時代背景下,全媒體格局勢在必行,將重塑整個媒體行業生態系統並推動媒體融合進程。
  • 中國媒體融合發展報告2016發布 "相加"到"相融"加速跑
    媒體深度融合格局   初步形成   自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審議通過《關於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來,中央和地方各主要媒體一齊發力,開始了從「相加」到「相融」的加速跑,在內容、渠道、平臺、經營、管理等方面加快推進深度融合,一批形態多樣、手段先進、
  • 教考融合 塑造教育新生態
    戰略性合作共贏 共同為教育信息化賦能本次發布會,教育行業權威媒體及資深專家,也來到了發布會現場,共同見證了這一戰略性高光時刻。中國教育技術協會技術標準委員會執委、蘇州科技大學錢震教授發布會現場雙方董事長接受行業媒體專訪,圍繞 "教考融合"戰略合作對媒體提問進行解答。
  • 總結經驗展望未來 新型主流媒體縱深融合見真章
    2017年年底,新華社發布全球媒體首個人工智慧平臺「媒體大腦」,提出建設智能化編輯部;新華社服務全國的「現場雲」新聞在線生產系統已吸引超3000家媒體和黨政機構入駐,平均每天發起直播報導379場;2019年2月19日,新華社聯合搜狗公司在京發布全新升級的站立式AI合成主播並推出全球首個AI合成女主播——這是人工智慧與新聞採編深度融合的最新突破性成果,為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開闢了新空間
  • 當前我國媒體融合發展特點、問題及趨勢
    [1]規模龐大的縣級媒體是媒體融合脈絡上最多的節點,只有做好縣級媒體的融合,才能從真正意義上做到深度、全面融合。部分縣級媒體融合起步較早,成果顯著,成為全國的「樣板」,如浙江長興、安吉,河南項城、汝州,江蘇邳州等。這些地方的縣級媒體在頂層設計的指導下,因地制宜開展創新,實現了深度融合。
  • ...廣電媒體深度融合:必須在「小屏」反哺「大屏」上下力氣、做文章
    傳統廣電要轉型成為新型主流媒體,我們要破的是什麼?要立的又是什麼?」12月9日下午,破圈跨界 深融致遠——2021山東廣電融媒體戰略資源尊享會在濟南舉行。尊享會上,山東廣播電視臺融媒體資訊中心主任王忠致辭,直指傳統廣電轉型成為新型主流媒體實踐中這一必須直面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