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國都市報數字報-精雕細琢人行道 市政道路大變樣

2020-12-22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
  整合隊伍資源打破專業分離模式、多措並舉加強人行道綜合整治、近500名工人日夜加班加點奮戰在市政道路設施維修一線……為服務海口「雙創」工作,堅決落實海口市委、市政府和市政管理局的決策部署和要求,一年來,海口市市政工程維修公司以不等不靠、一天也不耽誤的實幹精神,不為困難找理由,落實「5+2、白加黑、馬上就辦、釘釘子、拍拍看」四種精神,攻堅克難、扎紮實實地向目標推進,大力提升人行道養護維修工作水平,實現了市政道路管養工作與隊伍管理兩個「大變樣」。

  A

  人行道順暢平整

  市民走在路上安全感倍增

  今年是海口市「雙創」工作的決戰之年,城市道路、人行道、路燈設施是否完好達標,關係市民出行、關乎城市形象,也直接影響到「雙創」工作的創建。經過近五個月專項整治工作,海口市人行道整體形象有了較大的改觀,基本達到了人行道整體平整、無缺失、無損壞的「雙創」標準,這點市民們也親身感受到了好處。

  「以前坑坑窪窪、還被小商小販佔據的街道,現在被修復得平順易行,我都愛帶孩子出門逛街啦!」家住金盤的海口市民黃女士高興地對記者說,曾經的金盤路人行道,不是被沿街商販擠佔,就是年久失修,連嬰兒推車都不好推,她出門經常只能走非機動車道,到處是速度很快的電動車和小汽車,她寧願帶著孩子在小區裡狹窄的小花園裡逛,也不敢出門。自從金盤路被翻新改造後,只要有空,她就帶著孩子出門逛逛。「因為一直可以走在人行道上,不用擔心電動車,路也平坦,安全感倍增,每天走起來心情都很好。」黃女士說。

  和黃女士有同樣感受的還有家住府城高登西街的林阿婆,她腿腳不便,以前出門生怕被破損路面絆倒,自從改造後,原來灰暗破損的人行道地磚,全部由紅白灰三色地磚搭配鋪設,她可以放心地走在路上了。

  據介紹,截至8月6日,海口市市政工程維修公司共維修車行道路面總面積約125110㎡,貼縫17125m;修復人行道磚246220㎡,修復破損花壇、路緣石21578m;安裝阻車石2098個、阻車柱16000個,檢修路燈7326多盞;檢修檢查井8600座;調正燈杆3500桿,調正燈臂4300套;更換燈泡8376個、鎮流器7627個、觸發器1348個、保險管932個、保險盒1314個、電纜8712米、電纜頭1410個、銅管934個、導線1418米。

  B

  改變「單打獨鬥」  打出「組合拳」

  為做好海口人行道綜合整治工作,海口市「雙創」工作指揮部成立了以市委常委、副市長巴特爾任組長的海口市城市人行道綜合整治領導小組辦公室,加強組織領導,明確整治內容和標準。2月23日,按照巴特爾的部署,市政管理局召開市政道路設施大會戰整治行動動員大會,局長龍舒華按照「雙創」標準,對市政道路、人行道、路燈設施修復工作抓好落實,確保全面完成任務。

  為了摸清人行道等市政設施損壞的底數,為今後的維修保養打下良好基礎,市政工程維修公司專門派出巡檢隊伍,開展人行道損壞排查工作,一共排查出169條人行道損壞,面積達15.3萬㎡。如此時間緊,任務重,如何攻堅克難?

  公司按照市政管理局局長龍舒華提出打破專業分離模式整合隊伍資源的指標,成立東區、西區、北區三個維修大隊,由三名副經理擔任大隊長,實行分區域管理。每個區域都有行車道、人行道、路燈等專業作業人員,由大隊長統一管理調配作業。同時,從原來三個路燈所、三個路面所臨時抽調46人組成7個班組增援人行道維修作業。經過整合隊伍資源,一共投入20個班組,200人開展人行道綜合整治大會戰。從原來的專業「單打獨鬥」到現在打出的「組合拳」既瞄準了靶向,又暫緩了人力不足的困擾,提高了執行力量。

  此外,公司經理李華與三個大隊長籤訂責任狀,突出履職抓問責,提高作風促落實。三個大隊長又與對標管理三個區域的所長籤訂責任狀,形成一級抓一級,一級向一級負責的格局。通過層層傳導責任壓力,做到職責分明,誰的「責任」誰就擔責。不作為、不善為、慢作為、亂作為的都要受到問責。

  C

  樹立標杆

  一級做給一級看

  上級領導以身作則,大大地激勵公司幹部職工的勞動積極性。為了城市的道路、路燈等設施完好,達到「雙創」標準,公司領導每天在工地抓施工進度與施工質量,哪條路段出現施工難題,就立即驅車趕往哪條路段解決問題。從施工材料、施工設備、安全防範、後勤保障等都得大費心思一一考慮。

  市政管理局局長龍舒華經常下公司調研,聽匯報抓進度;市政管理局副調研員龍崇貴經常下公司各工地抓生產,解難題,公司經理李華每天中午吃快餐,不回家午休,忙指揮調配;北區大隊長羅雲、西區大隊長黃尚榮、東區大隊長陳宗濤整天在工地抓施工質量與進度,那條路段出現施工難題,就立即驅車趕往哪條路段解決問題。從施工材料,施工機械、安全生產、後勤保障等都得大費心思考慮。特別是在高溫下高強度作業,他們都盡心關照,備水備傘以防工人中暑。

  由於市管市政道路長420公裡,人行道損壞的地方點多線長,他們都得整天奔走在路上,吃不定時,儘管極度勞累,但他們都懂得有責任就要有擔當的道理,以自己的言行默然地踐行「兩學一做」。

  在發揮榜樣的作用下,近500名市政維修工人堅守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頭頂烈日戰高溫,一個個皮膚曬黑了,手上都磨出繭子來了,但大家依然奮戰在一線。

  西區步道所所長符江帆說:「領導幹部上工地與工人一起幹活,會使工人從內心感到溫暖。」他管理的西區步道所女職工吳瑞芳在下班途中中暑暈倒也不肯休息;男職工羅建強在崗位上暈倒也不肯請假,而是稍作歇息又繼續上崗作業。路面所領導陳之飛白天巡查路況,晚上組織工人施工攤鋪瀝青砂修補車行道,口袋裡還裝著藥丸救急。

  老職工陳起森說:「跟著拼命幹活的領導,再苦再累也心甘。」東區路燈所領導林學、覃茂毅除了抓好本區域晚上路燈安全運行外,還輪流帶領一個班職工支援人行道搶修。工人謝鈞海對待工作責任心強:「不把活幹完,沒心思吃飯。」為了趕時間搶修人行道,該公司組織職工加班加點艱苦奮戰,施工作業時間從每周5天改為6天,只休息一天,大部分班組為趕維修進度,基本上都是沒有休息日。

  因下陷的地面凹凸不平,為了趕進度,幹活利索的女工王茹丹乾脆徒手刨石塊。她說,工作中被石子割破手指,錘子或磚塊砸到手、腳等小傷小痛的情況時有發生,但工人們從沒叫苦叫累過,堅持輕傷不下「火線」。(胡誠勇 郭輝)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