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發現:在優秀的婚姻中,孩子的地位始終不會超越夫妻關係

2020-12-11 心理學簡報主筆團

導讀:《心理學簡報》本期內容簡介

你願意為了讓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而選擇與伴侶分離嗎?在婚姻中,孩子重要還是伴侶重要?家庭中的第一關係到底是親子關係還是夫妻關係?

在不同的家庭中,對上述問題的答案可能並不一致。但專注研究婚姻關係和親子關係的心理學家們幾乎一致認為:在優秀的婚姻關係中,孩子的地位始終不會超越夫妻關係,家庭裡的第一關係應該是夫妻關係;只有當夫妻雙方構建了完整、和諧、幸福的婚姻關係後,親子關係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滿足。

本期《心理學簡報》將為讀者們整理歸納出關於婚姻關係和親子關係的最新研究成果,與大家分享近期心理學界最新的觀點和科研進展。

貝勒大學心理學家最新研究:夫妻的恩愛程度會改變孩子的後天基因

2020年9月9日,專注於研究兒童發展與家庭關係的美國貝勒大學(Baylor University)心理學教授Maria Boccia在Journal of Comparative Psychology期刊上發表了她的最新研究成果。

文獻題目和摘要截圖。

在該實驗中,Maria Boccia教授對128名年齡在18-62歲的研究對象進行心理學研究時發現:夫妻的恩愛程度會改變子女的後天基因,通過影響催產素(Oxytocin)在體內的表達程度從而改變孩子成年後的親密能力;特別地,在童年早期經歷過父母婚姻關係破裂的孩子,在成年後體內催產素含量水平會顯著降低,因此表現出缺乏社交能力和情感依戀需求[1]。

實驗結論:經歷過夫妻關係破裂後的孩子,在成年後的行為舉止有異於常人在Maria Boccia教授的實驗中,研究人員對128名實驗對象現階段的心理狀態及行為進行了測試和評估後發現:那些曾經在童年早期經歷過父母婚姻關係破裂的孩子,在18歲之後的行為表現有異於常人,他們在人際關係中表現得更為冷漠,缺乏自信,恐懼與他人產生親密關係,在與人相處時缺乏對他人的關懷意識,在自己的婚姻關係中會產生更多不穩定變數[1]。

原因分析:夫妻婚姻關係破裂將降低孩子在成年後的催產素表達水平究竟為什麼父母的婚姻關係破裂會嚴重影響孩子在成年後的種種表現呢?Maria Boccia教授分析這與催產素有關。

催產素的化學式和結構式。

催產素(Oxytocin)被稱為是「愛的荷爾蒙」(love hormone),是一種由大腦分泌的神經激素,在調節人類行為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並在產生親密關係時釋放。多項研究證實催產素的分泌量將影響人類的社交行為、情感依戀、親密關係、親子關係、情緒等。

Maria Boccia教授認為,父母的恩愛程度影響孩子催產素的表達水平。在實驗中,研究人員發現:經歷過父母婚姻關係破裂的孩子催產素分泌量要比父母婚姻幸福的孩子低得多,並且在多項依戀行為的心理測試中展現出了明顯偏低的親密能力[1]。

Maria Boccia教授在研究中追溯催產素表達水平發生變化的原因時認為:父母婚姻關係破裂改變了孩子後天的基因,導致催產素表達水平異常;同時,父母在婚姻關係不和諧的情況下對孩子的態度會出現變化,如冷漠、缺乏關懷等一系列負面行為,這些情緒化的行為在孩子童年早期會抑制催產素的活性,而且,催產素活性降低的改變會一直持續到孩子成年之後[1]。

紐約大學心理學家最新研究:婚姻幸福的夫妻,其孩子遭受暴力或對他人施暴的可能性都將降低

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的心理學家Laura Grunin博士在2020年9月2日發表的研究中發現:來自幸福婚姻原生家庭的孩子在青春期遭受欺凌、暴力以及對他人施暴的可能性顯著降低[2]。

文獻題目和摘要截圖。

這項研究成果發表於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llying Prevention期刊上。

實驗結論1:父母相愛的孩子遭受欺凌和暴力的可能性降低

在該項研究中,12642名青少年(11-15歲)參與了實驗調查。研究人員發現,在婚姻幸福的家庭中,夫妻雙方能夠給孩子更多的情感支持,而這些情感支持是避免孩子受到欺凌和暴力的重要因素。特別地,生活在夫妻關係和諧家庭中的孩子受到網絡欺凌的可能性大大降低[2]。

實驗結論2:父母相愛的孩子施暴可能性大大降低研究人員還發現:認為父母相愛程度越高的孩子,對他人施暴(如對他人實施網絡欺凌)的可能性就越小[2]。

實驗結果顯示:當實驗對象被問及父母是否相愛時,認為父母不再相愛的青少年從事網絡欺凌的可能性是回答父母相愛的人的六倍以上;其他類型的情感支持,包括青少年感受到父母的幫助和了解的程度,也影響了青少年是否從事網絡欺凌行為的可能性[2]。

原因分析:孩子如何看待父母的婚姻關係將影響其暴力傾向Laura Grunin博士認為,相比親子關係中父母給予孩子的情感支持,父母的婚姻關係更為重要,因為孩子如何看待父母的婚姻關係將影響其暴力傾向[2]。

如果孩子認為自己的父母相愛、婚姻關係和諧,那麼孩子對他人施暴的可能性將大大降低。相應地,在為人處事中這樣的孩子會避免衝突的發生,因此自己遭受暴力的可能性也將顯著降低。相反,如果孩子認為父母的婚姻充滿矛盾和不確定性,孩子的情緒、行為、心理將受到影響,在自己的人際圈裡捲入矛盾的可能性會升高,同時也增加了對他人施暴可能性。

在婚姻不和諧的家庭中,父母的矛盾和情感暴力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心理,孩子由此可能產生極端心理,如偏執型人格障礙(Paranoid Personality Disorder)和輕度狂躁(Hypomania),導致孩子習慣性地將自己設置在矛盾的生活環境,並在平靜的生活中渴望矛盾和暴力的發生,因此主動製造暴力事件的可能性將升高。

綜上所述,相比親子關係,夫妻的婚姻質量在更大程度上影響了孩子對待暴力的認知。

總結:夫妻關係是家庭關係中的第一關係

通過上述的兩個心理學最新研究可以發現:只有生活在夫妻關係和諧的家庭中,孩子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呵護,才能最大程度地從父母身上獲得情感支持;孩子如何看待父母的夫妻關係也將影響孩子本身的行為方式和認知發展。

所以,夫妻關係才是家庭關係中的第一關係,健康的親子關係是建立在和諧的夫妻關係上。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成長極為重要,一個家庭中夫妻的婚姻關係質量不僅會影響孩子的早期生活,還會對其在成年後的一生都帶來不可磨滅的印記。

只有相愛的夫妻,才能培養出能懂得愛和給予愛的孩子。

參考文獻

[1] Maria L. Boccia, Christopher Cook, Lesley Marson, Cort Pedersen. Parental divorce in childhood is related to lower urinary oxytocin concentrations in adulthood.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sychology, 2020.

[2] Laura Grunin, Gary Yu, Sally S. Coh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Youth Cyberbullying Behaviors and Their Perceptions of Parental Emotional Suppor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llying Prevention, 2020.

《心理學簡報》原創|禁止轉載

原創作者|吉夕心 (《心理學簡報》總編輯)

審稿|心上田 (《心理學簡報》審稿人)

相關焦點

  • 伴侶和孩子誰更重要?心理學家:婚姻中親子關係不該逾越夫妻關係
    但專注研究婚姻關係和親子關係的心理學家們幾乎一致認為:在優秀的婚姻關係中,孩子的地位始終不會超越夫妻關係,家庭裡的第一關係應該是夫妻關係;只有當夫妻雙方構建了完整、和諧、幸福的婚姻關係後,親子關係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滿足。
  • 紐約大學心理學家:夫妻關係應高於親子關係
    為了回答上述問題,本期《心理學簡報》邀請到婚姻與家庭專欄的特邀作者D姑娘,將為讀者分享美國紐約大學心理學家關於夫妻關係和親子關係的最新研究成果,將從心理學角度為讀者分析為什麼在家庭中夫妻關係要高於親子關係,並就此剖析為什麼夫妻關係缺失的家庭容易培養出有暴力傾向的孩子。
  • 心理學家揭示親密關係:婚姻生活,夫妻需權平力衡,而非生活對立
    1.對於已婚女性而言,好老公到底是不是人生幸福的重要因素呢幸福的夫妻關係可以滋養你,不幸福的夫妻關係可以消耗你。婚姻的幸福與不幸福,與老公好不好有著直接的關係。老公的地位、能力、家庭條件並非是衡量老公好與壞的重要指標,最重要的是老公對家庭的責任心。
  • 研究發現:女婿與嶽父母關係佳 夫妻關係更和諧
    研究發現:女婿與嶽父母關係佳 夫妻關係更和諧 2013年01月23日15:18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郭靜超
  • 《自卑與超越》:愛情與婚姻是平等的合作關係,而不只是靈魂伴侶
    長久以來,人類的繁衍、發展靠的並不是來自靈魂伴侶的力量,而是婚姻雙方的責任。時至今日也不例外,陷入愛情的男女想要走進婚姻的殿堂,則兩人要承擔同等的責任。 阿德勒在其經典著作《自卑與超越》中,就單獨列出一章來講述了「愛情與婚姻」,他認為,愛情與婚姻是平等的合作關係,男女雙方承擔同等的責任。
  • 白茶清歡:別讓親子關係超越夫妻關係
    ,只要孩子一做動作,她就開始提醒做標準啦,趕緊啊到你啦,結果孩子在床上既要看著老師,還要不時的看著媽媽,嚇得戰戰兢兢,休息的時候我請孩子吃大白兔奶糖,我驚訝的聽見這位媽媽開始指導孩子,要先喊一喊然後再講,這不是愛是束縛,是拴不住丈夫就拴住孩子,當時我就直覺他的夫妻關係多半是出了問題,後來我逐漸了解到,果然如此。
  • 家庭教育​中如何理解先有夫妻關係後有親子關係?
    在一個家裡,人們普遍會陷入一個誤區,注重親子關係超越了夫妻關係。殊不知,親子關係是一個偽命題,夫妻關係才是影響親子關係的重要關係。中國的夫妻,很多在結婚三五年後,剩下的基本就是親情了。爸爸對孩子的媽媽,有時候漠不關心,有時候發洩情緒毫不留情。也有一部分媽媽,孩子才是一切,在家庭排名上,往往把孩子放在首位,丈夫放在了其次。
  • 薦讀|幸福的婚姻不會偶然發生
    1、總愛親吻美國心理學家及情感專家薩曼莎·羅德曼博士表示,親吻是保持夫妻關係的重要「小動作」。分別和再見時親吻可以保持夫妻每天至少兩次親密接觸。當你花上點滴時間,與伴侶四目相對、相互親吻,都是將夫妻關係放在優先地位的一種身體語言。2、彼此讚美美國社會學教授、認證性學專家佩帕·舒爾茨表示,無論結婚5年還是50年,伴侶的讚美都非常重要。讚賞越具體就越能激勵對方。比如,「親愛的,你今天真的格外漂亮!」「你大老遠來接我,我真感動!」
  • 田納西大學心理學家最新研究:夫妻吵架能促進婚姻幸福長久
    田納西大學的心理學家Amy Rauer教授在最新的研究中發現,婚姻幸福長久的夫妻也會吵架,而且這些幸福的夫妻在吵架時有兩個共同點:第一,他們傾向於採取以解決方案為導向的方法去解決衝突;第二,幸福夫妻的吵架主題也大致相似,
  • 婚姻關係中的奇葩男人都是什麼樣的?
    婚姻關係中的奇葩男人都是什麼樣的?婚姻關係中的奇葩男人是非常多的,說到奇葩,應該是和普通人有所差距的,有很多人會說娶老婆回家是用來疼的,但是其實我認為很少有人能做到這些,所以我們還是用現實一點的眼光看待婚姻。
  • 專訪註冊心理學家Dr.John Banmen:關係比分歧更重要
    劇中4個家庭為孩子同樣的高考夢想而努力,劇中我們看到了中產階級的焦慮,看到了高考制度給孩子們帶來的巨大壓力,也看到了婚姻關係中的女性,她們焦慮惶恐,自我價值仿佛只是為了能上好大學的子女而存在。在良好的婚姻關係中,我認為最重要的前提是尊重彼此。在尊重的基礎上,接納彼此的差異性。舉個例子,人與人之間是因為相同的特質而相互吸引,我們墜入愛河、蜜月期。之後我們發現我們太不一樣了。我們要學會處理婚姻中的個體差異,特別是衝突的部分。其次,我們對於角色的界定。我們彼此對丈夫、妻子這樣的角色有什麼樣的期待?在這個時代,夫妻關係進入到現代化夫妻關係後,需要更多的接納,中國人喜歡用「理解」這個詞來表達。
  • 母親的地位決定孩子能走多遠——《自卑與超越》
    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的是,夫妻感情不和,妻子得不到丈夫的尊重,甚至感情的背叛,那時最可能出現的情況是,妻子作為母親將怨氣發洩到孩子身上,或者對孩子漠不關心,或者將孩子作為情緒的垃圾桶,經常對孩子傾注負面情緒,那麼在這種家庭中,孩子是很難與母親建立親密關係的。
  • 夫妻關係「不平等」,是甜蜜的象徵?別傻了,你的炫耀會毀掉婚姻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在日常生活中,身邊總會有一些夫妻會把婚姻關係中的「不平等」,像是自家的老公或者妻子在家中地位沒自己高、自己可以隨意使喚他們的這種行為當作是甜蜜的象徵,甚至在外以此
  • 夫妻長期分居兩地,靠什麼維繫婚姻關係,陷入沉思
    信念是一種神奇的力量,相信生活更加美好,相信現在的努力不是徒勞,相信總有一天會相聚相擁,反之,總往壞處想,總是以悲觀的態度看待婚姻,那麼便不會長久。假如夫妻之間一方出現了這樣的想法,那麼這段婚姻關係就危險了,畢竟「在一起是兩個人的事,分手是一個人的事」。所以不管是在什麼關係中,不論是情侶關係還是夫妻關係,都要心存美好的信念,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維護這段關係。
  • 夫妻之間,決定婚姻幸福長久的不是金錢,而是這3種關係
    在無法確定這個人是否值得進入婚姻而猶豫不決的時候,或許你可以看看這些有趣而長久的夫妻關係。第一種,精神上的契合與盟約有著自己堅定的信念和內心精神世界的人,會對與他產生共鳴的精神伴侶產生高度忠誠。對方看中的,不是你在北京有幾套房子,年薪多少,而是你給她有趣的從內心感受到的真切的舒服。
  • 英國父權制下的夫妻關係如何?女性地位為何缺失?
    父親在家庭中精神領袖的角色自然得到強調,其神似「上帝」的權威是妻兒不得不服從的本源。我們知道,在不同的經濟社會制度下,家庭中的兩性關係或許有不同的表現。有關夫妻角色的規範,也會隨著社會變遷被不斷賦予新的內容。但是,在同一文化背景下的夫妻關係,一般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這幾乎在社會各個階層都大同小異。
  • 特殊兩性關係實驗:心理學家告訴你,愛要怎麼做
    婚姻中什麼因素決定了關係的穩定?理想的親密關係是什麼樣的?怎樣做,才叫愛?······這些問題,心理學家都將通過實驗來解答。本文知識點滿滿,耐心看完一定會有所收穫,甚至可能會顛覆你對親密關係的認知。擇偶過程中有什麼隱藏的潛規則?
  • 心理學分析:婚姻中「門當戶對」存在的合理性
    政治和社會地位可以通過繼承傳給下一代,因此家庭反過來也深刻地影響著社會的政治和經濟。所以,家庭對於構建社會的基礎有著深遠的影響,因此從社會角度,對家庭的人員構成也自然有著不可迴避的要求。「門當戶對」的婚配觀念應運而生,通過姻親,夫妻雙方的家庭可以建立政治、經濟的聯盟關係。
  • 《自卑與超越》:認可女性的價值,是婚姻幸福的關鍵
    因而著名的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一書提到:「女性對母親角色的態度與整個人類社會命運緊密相連。」本書從探尋人生意義的角度出發,深入地分析了我們該如何超越自卑,成為更優秀的自己。​其中的第五章「家庭的影響」中就有提到:我們如果想要獲得幸福的婚姻,認可女性的價值是非常關鍵的。
  • 心理學家:40歲以後,夫妻關係再好,也不要走太近
    如果我們想獲得幸福的婚姻,就應該學會彼此尊重,這樣才能讓愛情擁有更長的保質期。其實,有心理學家經過研究指出,隨著年齡的增長,到中年以後,不論夫妻關係有多好,我們也要保持適當的距離,特別是在大家過了40歲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