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2020年11月20日北京青年報報導,2019年9月19日安徽工程大學教師郭春牛刺殺該校19歲大學生案於2020年11月20日在蕪湖市中級人民法院進行了一審宣判,被告人郭春牛被判處死刑。雖然案件已經過去了一年多,但是通過對案情進行再次梳理,我們會從中發現凸顯出來的社會問題依然困擾著大多數人。
當事人郭春牛33歲,已婚,是安徽工程大學思修教師,被害人涵涵(化名)年僅19歲,當時是安徽工程大學學生。2019年2月,郭春牛認識了涵涵,隨後即以單身身份與涵涵交往並成為情侶,後因感情不和於同年6月份分手。郭春牛求複合未果,便於2020年9月19日將涵涵刺死街頭。涵涵的屍檢報告顯示,其身中48刀。
郭春牛隱婚而與涵涵交往,本身就是不道德的行為。我們從旁觀者的角度來看,郭春牛與涵涵的情侶關係,於郭春牛而言,只不過是利用資源優勢,對一個年輕貌美女性的玩弄與佔有而已,極大概率上並非投入了真正的感情(不排除郭投入了真感情的可能性,竊以為概率極小);從其隱婚的角度來看,郭春牛的做法是對其家庭責任的無視,對其家庭與婚姻關係的背叛。這樣的一個人足可以用「渣」字來概括其品格了。
這裡姑且不論涵涵與其交往是被蒙蔽或是別有目的,單是與渣男品行的人交往,便是玩火自焚,其間的感情註定不可能長久,甚至在這個案件中,涵涵的生命權被無情而殘忍地剝奪了。
依照正常的社交邏輯,我們可以推斷出郭春牛的「渣」應該是導致他們感情結束的原因,可是社會上大多數渣男在玩弄感情後只是不負責任的離開,而郭春牛則是求複合而不得,更可恨的則是在其求複合而不得的情況下,變成了異常殘忍的殺人兇手(殺人難道是對被害人「愛」的表達嗎?可見,郭春牛並非「愛」涵涵):這就是這個案件最可悲之處了!
在可悲和可憐之餘,我們固然要往深處反思問題。
安徽工程大學是二本院校,在其中任教職,最低應該是211或985一類高校的碩士畢業生,甚至是博士畢業生。換句話說,在其中任職的教師所受的教育可以說是非常良好的高等教育。如此的「人才」,卻是這樣品行不端的殺人犯,令人唏噓不已!
「學高為師,德高為範」,這是大眾對教師的普遍看法。郭春牛的身份是安徽工程大學的思修教師。按理說,一個大學教思修的教師,其個人修養理應很高,是一名謙謙君子,至少是與人為善、彬彬有禮的一個人。可是,這個案件中的大學思修教師郭春牛竟然是隱婚騙情的殘暴的殺人兇手。如此的反差不僅駭人聽聞,而且也是對其個人和其所在學校多麼可笑的諷刺啊!
作為安徽省重點高校,其教師素養如此不堪,反映出學校選拔、任用人才的制度存在極大的漏洞,譬如表現在:選拔、評價教師的標準是否合理?在郭春牛長達4個月的「戀情」和3個月的糾纏(一共7個月)時間中,學校不可能絲毫不知道郭春牛牽涉的所謂的「感情糾葛」吧?同時,郭春牛既已結婚,學校不可能不知道吧?兩相對照之下,學校為什麼沒有絲毫作為?學校沒有進行幹涉的這種行為,竟然絲毫不顧及學校聲譽(莫不是「大學教師佔女生便宜」的事情司空見慣了?),而涵涵的死亡與這種不管不問的學校監管缺失是否也脫離不了關係呢?當然,筆者深信在此案件發生之後,安徽工程大學(包括安徽省省級教育部門)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研究,一定會拿出切實可行、有效的解決方案的。筆者這裡只想說:「亡羊補牢」,猶未晚矣!對漏洞的篩查與修補,對教師的嚴格教育、監管與評價,教師個人的內在修養的提升等等,我們需要做的還有很多很多。
除了針對學校應該反思的問題之外,我們不妨思考其他的一些問題:
我們一直施行的教育方式是否真的重視品德教育?(為什麼中國古代的傳統教育力推「君子教育」,其是否對我們現在的教育有所啟示?)社會給予或者誘惑我們什麼樣的欲望宣洩方式?當下社會通行的人才選拔方式是否合理?需要做哪些改進?大學女生涉世不深,應該如何規避風險,保護自己?……
僅僅從郭春牛殺人案上,我們需要反思的恐怕還遠遠不止於此吧。如何讓社會這艘大船越行越遠?我們唯一能做的是:必須努力對暴露出來的問題縫縫補補,使其不至於沉沒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