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款人捐出善款之後,也希望看到慈善組織真正切實尊重受助人的利益,作為基金會,也應該建立更為理性、科學的工作機制。接下來,就看「9958」在這方面有什麼作為了。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原創始人舉報9958對吳花燕超額募捐:有囤捐款做理財嫌疑。新京報我們視頻出品
文 | 張豐
1月13日,體重僅有43斤的貴州女大學生吳花燕,在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搶救無效死亡。這是一個讓人感到悲傷和深思的消息,在吳花燕去世後,人們發現了更多"隱情",比如,「9958」(在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旗下)曾以吳花燕的名義為其籌到100萬餘元,但是公眾質疑,吳花燕和其家屬並不知情。
最新的消息是,在1月16日下午,兒慈會理事長兼秘書長王林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吳花燕的事件中,兒慈會「在操作中確實有不符合規範的地方」。而針對超齡救助現象,兒慈會副秘書長姜瑩表示,「9958自2011年成立以來救助了14079名病患,其中超齡的117個,佔整個救助群體的0.8%。」而出現超齡救助是因為對「有的救助對象是大學生並且家庭貧困、病情危重的,做的特殊處理。」
同晚,民政部針對此事也發布消息,並約談了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督促其向社會公布募捐和善款使用的情況。同時也表示將對此事進行調查,並根據情況依法依規採取必要措施。
連日來,「9958」引來的爭議爭議持續發酵。隨著包括央視在內的多家媒體跟進報導,讓不少細節浮出水面。例如,吳花燕在治療期間,對「9958」在一個公益平臺發起兩期總計40萬元的愛心籌款,並不知情。這樣的消息,也讓兒慈會和「9958」備受質疑。
有些信息,其實是傳播過程的誤解。比如,媒體採訪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吳花燕生命的最後階段在這個醫院治療),醫院說,吳花燕屬於定點扶貧對象,治療和住院費用幾乎全部報銷。這樣的解釋暗示出「9958」的募捐似乎毫無必要。但是,讀者可能並不知道,吳花燕最初是在貴陽市第二人民醫院治療的,「9958」的工作人員是在這家醫院的病床看望了她,並且提出募捐的建議。
有些結論,可能是基於不同的理解。「9558」向新京報出示了吳花燕的弟弟吳江龍在募捐協議上的籤字,證明他們是「知情」的。但是,吳花燕和家屬,確實可能只對最初募捐的行為知情,而對「募捐到100萬元」這個結果不知情。不同階段媒體採訪獲得的信息混雜在一起,也會讓人產生困惑。
相信隨著相關部門的介入,這次募捐的所有細節最終都會公開。但是到目前為止,「9958」在這個「項目」的操作上確實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在吳花燕去世的當天,有媒體就報導出吳花燕並沒有花「9958」募捐到的錢,「9958」在回應的時候,暗示是當地政府「阻撓」他們撥款。吳花燕老家的鎮長目前已經出面澄清此事,表示基金會根本沒有和他們聯繫過。
「9958」的回應還包括:
第一,「募捐到的款項,本來準備花在吳花燕的手術上。」吳花燕因為身體原因沒法手術,這樣一來,責任似乎就不在「9958」身上了。她後期的醫院貴醫大附院說「定點扶貧對象治療基本免費」,其實是因為吳花燕的病情已經牽動全國人民的心,醫院當然不會輕易收錢。但是這樣的解釋,確實讓「9958」之前的託辭顯得更加荒謬了。
第二,「所募捐的款項接下來怎麼花,將和吳花燕的家屬商量後再做決定」。這相當於暗示整個募捐過程家屬都是清楚的,這可能會引發家屬的反感。畢竟家屬並沒有花這筆款項,除了當時籤字外,對之後的事情也毫無所知。
目前能夠看到的事實是:「9958」確實以吳花燕的名義募捐到百萬餘元,而不管是主客觀原因,這筆錢款的使用確實存在不規範之處。
「9958」陷入困境,有客觀原因(吳花燕後來治療的特殊情況),也有它自身的原因。他們除了動員吳花燕同意募捐的時候比較積極外,後來對治療以及帳目公開,並不積極——既不了解吳花燕病情的進展和轉院的情況,也缺乏和家人後續的對接,被媒體報導後,又缺少實事求是的回應。
因此,人們的疑惑或許是有道理的。「兒慈會」和「9958」運營中更多不合理細節被曝光,媒體注意到有救助對象已經死亡,但是「捐款通道」卻還在開著;一些救助案例中還存在超齡救助現象;「兒基會」把募集的善款用於理財獲利,雖然和吳花燕這筆款項沒有直接關係,但是這樣做是否合理合法?也需要相關部門進一步澄清,以回應輿論關切。
說到底,捐款人捐出善款之後,也希望看到慈善組織真正切實尊重受助人的利益,作為基金會,也應該建立更為理性、科學的工作機制。接下來,就看「9958」在這方面有什麼作為了。
□張豐(媒體人)
編輯:胡博陽 實習生:張曉雨 校對:李世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