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作為光榮而神聖的職業,從古至今一直備受大家尊崇。在教師節來臨之際,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幾位他們中的佼佼者,同時也向整個奮鬥在教育戰線的工作者們致敬。
迎難而上 在逆境中百鍊成鋼
「多年後,每當我回憶起過往的點點滴滴,能驕傲地對自己說,自己的一生沒有碌碌無為,到那個時候,我一定會再來看看美麗的大涼山。」至今仍在涼山州昭覺縣比爾鄉瓦俄爾村擔任「四治」專員的新都區三河小學教師王家林一直堅信自己的選擇和付出!
2018年6月,王家林由四川省委組織部派駐到涼山州昭覺縣比爾鄉瓦俄爾村從事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駐村期間,王家林與當地幹部群眾緊密配合開展扶貧攻堅工作。經過不懈努力,瓦俄爾村於2018年成功脫貧,退出貧困村系列;王家林分管的控輟保學工作2019年名列全鄉考核排名第一,指標在全鄉、全縣均排第一。
今年2月8日,克服種種困難,王老師又提前返回了工作崗位,一邊抗疫一邊開展脫貧攻堅工作。2年多以來,他所幫扶的4戶貧困戶已全部脫貧。送被褥、送糧油、送雞苗,為孩子們爭取衣物、學具等捐助。作為「成都市優秀支教教師」,他始終牢記初心與使命,主動擔責、迎難而上,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
勇挑重擔 在育人路上帶上更多人
2018年8月,劉旭東兼任新都區一所相對薄弱的學校——石板灘中學校長。2019年中考,該校一次性合格率上升13個百分點。近兩年,石板灘中學先後被評為成都市強校工程實驗學校、成都市陽光體育示範學校等。兩年來,通過構建名校託管薄弱學校模式,他與行政班子緊密攜手,在教育改革的道路上越走越矯健。
近些年,為了探索學術性拔尖創新人才早期成長路徑,作為新都一中校長的劉旭東在校內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課題研究,創設了銘章學院,並擔任首屆銘章班班主任(雙師制),該班在2019年高考中成績斐然。成都市教育局還曾面向全市學校推廣該校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經驗。
作為四川省首批一級示範高中,新都一中在劉旭東帶領下連續多年受到成都市教育局表彰。為推動基礎教育均衡發展,他全力支持該校張羽卿、何軍等行政送教四川省甘孜州德格、理塘等地;委託培養的學生近幾年來升學率均為100%。
「人皆可以為堯舜」,在踐行這一育人理念的過程中,四川省中小學名校長劉旭東不僅是一名好老師,也是帶領整個團隊奮力向前、共同成長的好領導。
健全機制 鍛造強而有力教師團隊
教育是一項偉大的事業,在教育戰線中走出了無數讓我們感動和自豪的好老師、好校長,同時社會也需要更多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近年來,無論是傾力脫貧攻堅的王家林老師,還是率隊前行的劉旭東校長,新都走出了一大批樂於奉獻、敢於擔當的教育人。而這背後也離不開整個新都教育系統對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視與付出。
近幾年來,新都區通過「建機制、搭平臺、強培養」,不斷創新教師培育機制,不斷提升教師專業水平,著力打造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隊伍,為推動新都教育高質量發展、實現「優教新都、辦人民滿意教育」打下了堅定的基礎。
為了突破教師成長瓶頸,2018年4月,新都區教育局出臺了《成都市新都區教育局關於印發〈成都市新都區教育局關於加強名優教師隊伍建設的實施細則〉的通知》。至此,從名優教師引進、名優教師激勵、後備名師培養、名師工作室組建等方面,新都區在全市率先建立了系統性的名優教師成長機制。
同時,該區利用名師(名校長)工作室在教師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通過推評和自評相結合的方式,分層組建起了省、市、區級名師(名校長)工作室共42個,初步形成陣容強大、學科齊備的名師(名校長)工作室群體,為教師成長搭建起了廣闊的平臺。
在青年教師培養與提升方面,新都區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以「菜單培養為核心」,分層分類培養青年教師,促進青年教師的快速成長。首先是建立「菜單式」培養機制。根據各級各類名優教師的評選條件,該區分別制定了培養菜單,以培養對象所在學校為主體、以名師(名校長)工作室為平臺、以三年時間為周期,為每位教師量身定製培養目標,逐年、逐個完成培養任務,將青年教師的培養落到實處。其次是實施「三級結對」培養模式。培養對象所在學校、培養對象所在工作室、培養對象「三級」每年籤訂培養協議並進行年度考核。據統計,今年新都區共有42名工作室領銜人、64位學校校長與579名青年教師籤訂了「三級結對協議書」。
此外,為了解決名優教師分布不均的現狀,新都區教育局採用了分學科、分學段下達評選名額的方式,大大改善了區級名優教師學科、學段不均的現狀。據了解,該區現有三年管理期內的區級名優教師879人,2018年以來,已成功推評國家名優教師1名、省級名優教師12名、市級名優教師184名,獲評教師數量位居全市前列。
名優教師的不斷湧現、青年教師的不斷成長,以及教師隊伍體制機制的不斷健全,近年來,新都教育不斷取得新的成績,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好評,也迎來了高速發展的全新階段!
奚正東 文/ 圖片由新都區教育局提供